首页 / 正文

深衣

古者深衣,盖有制度,以应规、矩、绳、权、衡。短毋见肤,长毋被土。续衽钩边,要缝半下。袼之高下,可以运肘;袂之长短,反诎之及肘。带下毋厌髀,上毋厌胁,当无骨者。

制十有二幅,以应十有二月,袂圜以应规,曲袷如矩以应方,负绳及踝以应直,下齐如权、衡以应平。故规者,行举手以为容,负绳、抱方者,以直其政,方其义也。故易曰:“坤,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下齐如权、衡者,以安志而平心也。五法已施,故圣人服之。故规、矩取其无私,绳取其直,权、衡取其平,故先王贵之。故可以为文,可以为武,可以摈、相,可以治军旅。完且弗费,善衣之次也。

具父母、大父母,衣纯以缋。具父母,衣纯以青。如孤子,衣纯以素。纯袂、缘、纯边,广各寸半。

猜你喜欢
  一、释诂·佚名
  尹文子卷上·尹文
  卷六·佚名
  外篇·天道第十三·庄子
  卷二十九·魏了翁
  我之人生观如是·梁漱溟
  卷三十二·佚名
  卷八·道世
  卷三十二·佚名
  卷二·佚名
  劳工之道德·太虚
  评胡适的戴震哲学·太虚
  佛说金耀童子经·佚名
  五千五百佛名神咒除障灭罪经卷第五·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四十二·澄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余集卷一·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余集卷一古今体十二首丙辰一丙辰元旦开泰三阳肇吉徵羲爻乾德凛时乘勲华上日法授受唐宋衰年鄙逼凌儌幸已躬勖无射频緐眷佑愧难承虽云归政仍训政两字心传业与兢元旦试笔用

  • 卷二十·查慎行

    <集部,别集类,清代,敬业堂诗集钦定四库全书敬业堂诗集卷二十翰林院编修查慎行撰游梁集【起乙亥七月尽十二月】中州名胜之区也同学许霜岩谒选得陈留宰邀余偕行涉滹沱循大行东麓历赵卫梁宋之郊按程计之古蹟不少资其车骑

  • 刘长卿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刘长卿(约709-780),字文房,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县)人。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进士。 肃宗至德年间,曾任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被人诬陷,下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狱,后贬为潘州(今广东省茂名市)南巴尉,移陆州司马,死于随州刺史任上

  • 卷十五·苏辙

    钦定四库全书古史卷十五       宋 苏辙 撰宋微子世家第八微子啓者殷帝乙之元子而纣之庶兄也其父师曰箕子少师曰比干皆殷宗室贤者也箕子知微子之贤言于帝乙欲立以为世子帝乙不从及纣为天子以滛虐错天命三人知

  • 第六卷 唐·缪荃孙

    叠玉峰磨崖在句容拓本高 尺 寸,广 尺 寸,正书大字,径一尺四寸。题款五行,行六字,字径三寸。叠玉唐大历三载,吴开国公尝道此。建中三□□□道士□□□筑。 琅琊颜颓题。光绪六年,句容尚兆鱼访得之。叠玉字径尺,小字亦径寸

  • 卷九十·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九十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宋 中郎外兵曹参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舘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魏豹彭越列传第三十 魏豹者故魏诸公子也其兄魏咎故魏

  • 跋·李之芳

    李文襄公佐圣天子平逆藩耿精忠之乱,功在东南、勳在社稷;太常纪之、太史载之,非草茅下士所敢置笔也。惟公生平宦绩,多在吾浙。其初仕也,为金华府理刑官;其由部郎历御史台,则巡鹾两浙;嗣又奉审理盐差之狱,继又特简为浙江总督。以

  • 朱斯莆·周诒春

    朱斯莆 字榜生。年三十二岁。生于上海。父丙君。任中意内河航运公司总办。已婚。子二。女四。初学于圣约翰大学。光緖三十年。自费游美。入中央高等学校。光緖三十一年。入耶路大学。习政治法律。宣统元年。得学士学

  • 卷五十三(昭二十九年,尽三十二年)·孔颖达

    【经】二十有九年,春,公至自乾侯,居于郓。(以乾侯致,不得见晋侯故。)[疏]注“以乾”至“侯故”。○正义曰:二十五年,“公孙于齐,齐侯唁公于野井”。二十六年经书“公至自齐”。公虽不至齐都,既入齐竟,得与齐侯相见,故书“公至自齐

  • 士容论第六 审时·吕不韦

    审时原文:六曰:凡农之道,厚之为宝。斩木不时,不折必穗;稼就而不获,必遇天菑。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是以人稼之容足,耨之容耨,据之容手。此之谓耕道。是以得时之禾,长秱长穗,大本而茎杀,疏穖而穗大,其粟圆而薄糠,其

  • 宣公·宣公十六年·左丘明

    【经】十有六年春王正月。晋人灭赤狄甲氏及留吁。夏,成周宣榭火。秋,郯伯姬来归。冬,大有年。【传】十六年春,晋士会帅师灭赤狄甲氏及留吁、铎辰。三月,献狄俘。晋侯请于王。戊申,以黻冕命士会将中军,且为大傅。于是晋国之盗

  • 佛说出生无量门持经·佚名

        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毗舍离大林精舍重阁讲堂。与大比丘众四万人俱。尔时世尊欲舍寿行。却后三月当般涅槃。便告长老大目揵连。汝行遍告三千大千世界。声闻比丘并缘觉道。及诸菩萨

  • 卷第一百四十·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四十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大种蕴第五中执受纳息第四之四以无间道证预流果。修彼道时四念住。几现在修。几未来修。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欲止他宗显己义故。谓或有说

  • 梦泽集·王廷陈

    明代诗文别集。王廷陈(字稚钦)著。旧刻于家塾,嘉靖四十一年(1562)其弟王廷瞻刻于淮阳,嘉靖四十四年(1565)其侄王同道又刻于吴中,均为17卷。诗赋11卷,文6卷。万历十八年(1590)王追伊重新翻刻,万历三十年(1602)王追淳又

  • 魏特进集·魏收

    诗文集。北齐人魏收撰。一卷。收字伯起,小字佛助,鉅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县西)人。初仕魏,后入北齐。累官尚书右仆射。文才出众,为北朝三才子之一。在京洛时,恃才轻薄,时人号称“惊蛱蝶”。曾奉敕编修国史,撰《魏书》百

  • 宛陵群英集·汪泽民

    十二卷。元汪泽民、张师愚合编。汪泽民,字叔志,徽州婺源 (今属江西)人。延祐五年 (1318)进士,授承事郎,同知岳州路平川州事,历南安、信州两总管府推官,后补平江路总管府推官,调济南路兖州知州。至正三年(1343),召为国

  • 甲乙集·罗隐

    诗集。唐人罗隐(833—909)撰。十卷,补遗一卷。隐本名横,字昭谏,自号江东生,新登(今浙江桐庐)人,一作余杭(今属浙江)人,屡试不第,更名“隐”。黄巢起义后,避乱归乡。晚年依附吴越王钱镠,任钱塘令、谏议大夫等。著作颇

  • 建炎复辟记·佚名

    据《四库全书提要》云:建炎复辟记一卷,不著撰人姓氏,书录题解亦不知为何人作。但其叙苗传、刘正彦事始末,文颇繁冗,末叙世忠战功特详。疑即韩氏之客所为,理或然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