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劳工之道德

──在裕丰纱厂讲──

现代之人界,日新月进,而其增进之原因,确由人力工作之发达,则工作实为世界进步之原素也。试观动物之中,除人以外,若禽若兽,类皆藉天然之功用而存活;如服羽衣毛,茹毛饮血,既无求进之思,亦无上达之念,蠢蠢然消磨其往世之宿业而已。而人则不然,饥之食、渴之饮、寒暖之衣服,凉燠之房屋、每日之需用,一一莫不由人工制作而来,足见劳工者供给于社会之大功也。譬如米饭来之于农,始由下种,继而耕而收而砻而炊,经如许工力方得入口,岂如畜类之自然而饮食乎?观此、则人畜之异点彰,而吾人必当勤于工作,亦可知矣。饮食如是,衣服、器室亦然;若所居之屋,必须经木水泥铁诸匠之工技而后成,更其材料亦必由经若干部份之气力而来,岂如禽兽之穴山架树而居乎?则人之贵于禽兽者,亦即能以手工而处置其衣食住耳。故吾辈今既为人,必宜作工,有工作方称为人,不然则与禽兽无异。世人明乎此理,自然能每日勤力而作其所有之工作矣,而其人亦可称不失为人之资格矣。今贵厂集合多人,共同工作,出其制造品,供给于世界,此实可欣可喜之至!况乎贵厂制纱,可由纱织而成布帛,使社会一般人藉此布帛得以温暖者,非诸君之功欤!而诸君足称社会最尊最贵之人矣!今太虚得能同室交谈,其乐何如耶!今有数语,太虚谨以劝告于诸君:一、勤:如上说、吾人日之所需,须由工作而来,然工作尤宜于勤,若不勤则一曝十寒,欲求事之成就者罕矣。古云:一夫不耕,天下必有饥者;一女不织,天下必有寒者。一人废工,尚且如是,何况多人?若是、则诸君既入工厂,岂可不以勤其工作为旨乎!切莫闲游放漫,而空费可贵之光阴,但当勤作工业,即为社会之最有价值之人物,此太虚之所深望也。

二、俭:吾人既异于禽兽,则衣食必来自制作之力,而一粥一饭来处不易,半丝半缕物力维艰,况人易老,年老则力衰,力衰则不能工作,无工作则衣食来自何所?故当年轻力壮之时,预先积其粮食,预积即俭之谓也。故云: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诸君既勤于工、岂可忽乎俭用之道欤!

三、和:和乃成事之根本,立业之基础。今如诸君同居一厂,上自厂长,下及工员,互亲互爱而相和合,故贵厂之实业日见其发达。若不然,则无论事之大小,各相破坏,所作无成。故兄弟和而家兴,上下和则国强,信哉斯言也!

四、慎:一言兴国、一言丧邦,乃因谨慎与粗忽之关故也。诸君既知工作为最尊贵之事业,则自当自尊之,慎重之,切勿粗言暴气,自取其败。若行之于先、悔之于后者,晚矣!

五、信:信为吾人处世之根本,而在诸君工作者,于信尤宜重视之。所谓信者,乃心口无二,若心有所思,出之于口,切勿口是心非,心是口非,若心口不应则失信,信失尚有谁敢亲近乎!故我释迦世尊,重戒于妄语也。凡人之重用吾,重于信也,既因信而重之,言合道顺,尚畏何事之不成乎?昔者有乞丐行于路上,于草际见一皮箧,乞丐知此必人所遗失,遂守而不取,因恐此物失自穷苦者,若取之将受其罪也。未几、失主觅之而来,盖一银行长。行长见丐者不取非礼之财,重其人,任以事,不数年丐者亦遂发达而为银行主矣。丐之由丐至银行主者,非由信而来乎?吾人初生,性本纯洁。经云:人之初,性本善。奈何趣世稍久,积习渐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熏习之不良,成社会之败类,依人度食,其耻胡底!故宜振之奋之而取自立,对诸恶习,远避而湔除之,则何虑不为社会之崇贵乎?若欲尊荣于社会,岂可忽于上列之五字!无如众生苦恼,或迫于饿寒,或困于疾病,致忘其勤俭,失其慎信,此亦势所难免。今也、幸有挽救之机,欲求挽救,莫如求佛。盖我佛大慈大悲,广度有情,凡遇所求,求无不应,若吾人能祷拜而敬信之,我佛必能依吾人之祷者而应焉───此有教理之根据,非迷信语,阅者进而研究之可也───。夫佛通号也,今君等耳所向闻者,则莫若阿弥陀佛及观世音菩萨。然阿弥陀、西方极乐之教主,普遍光明,寿命无量,使众生离苦得乐之慈父也。观世音菩萨、向极灵应,寻声求苦之悲主也。诸君欲得社会之尊贵者,归宗莫如信佛,我佛慈悲,定能摄受,惟愿诸君勉之!(静记)(见海刊八卷十一二期合刊)(附注)原题“在裕丰纱厂演讲”,今改题。


猜你喜欢
  卷第八十二·霁仑超永
  根本说一切有部目得迦卷第六·佚名
  卷七·道世
  开元释教录卷第七·智升
  菩提行經卷第三·欧阳竟无
  卷第五·白岩净符
  第四 无闲省略与灭诤分解·佚名
  第二十九章 提婆波罗王父子时代·多罗那他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颂卷中·佚名
  卷四·佚名
  一贯别传卷四·吹万广真
  大威灯光仙人问疑经·佚名
  怎样做现代女子·太虚
  答王达五问(三则)·太虚
  菩萨生地经·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十六出 悟诈·李渔

    〖山坡羊〗(生便服,带外、丑上)乱纷纷懒应酬的书画,渺茫茫难寻觅的姻姹,远迢迢盼不来的信音,明白白解得出的签和卦。下官自从湖上回来,度了残岁,不觉已是三春,被这些书画应酬,依旧缠个不了。记得去年返棹之时,曾托江怀一留心寻访

  • 四集卷十·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四集卷十古今体一百四十五首【癸巳二】新正恭奉皇太后幸圆明园即景成什行时扶辇卜良辰御苑年韶又一新更喜楼台多积雪可知草木乐初春氷坚漫待鱼陟负【前一日甫届立春鱼陟

  • 卷一百五十 志一百二十五·赵尔巽

      ◎交通二   △轮船   自西人轮船之制兴,有兵轮,有商轮。其始仅往来东西洋各国口岸而已。中国自开埠通商而后,与英吉利订江宁条约,而外轮得行驶海上矣。续与订天津条约,而外轮得行驶长江矣。商旅乐其利便,趋之若鹜。

  • 第三十六回 议新法创设条例司 谳疑狱狡脱谋夫案·蔡东藩

      却说王安石既承主眷,渐渐露出锋芒,意欲变法维新,炫人耳目。是时大内帑银,所存无几,神宗年少气锐,方以富国强兵为首务,安石隐伺上意,遂倡理财足国的美谈,歆动神宗。熙宁元年仲冬,行郊天礼,辅臣以河朔旱灾,国用不足,乞南郊以后,

  • 第一百十九回 日公使保留众罪犯 靳总理会叙两亲翁·蔡东藩

      却说徐总统迭下命令,黜免段系,至通缉罪魁以后,已与段系不留情面,遂又陆续下令,罢免湖南督军,兼长江上游总司令吴光新职,并将长江上游总司令一缺,饬令裁撤,所有吴光新旧辖军队,由王占元妥为收束,借节军费。同日,又褫夺吴炳湘

  • 东汉会要卷三十九·徐天麟

    蕃夷上东夷【阙】南蛮【前半原阙】程等大冦郡县遣武威将军刘尚击之尚军大败二十四年相单程等下攻临沅明年春遣伏波将军马援等将兵撃破之单程等乞降防援病卒谒者宗均聴受降羣蛮遂平肃宗建初元年武陵澧中蛮陈从等反叛零

  • 后汉书补逸卷九·姚之骃

    谢承后汉书第一祭遵祭遵为将取士皆用儒术对酒设乐必雅歌投壶【案遵见东观记此所引出范升议諡疏遵于云台中真不愧儒将也】陈临陈临为苍梧太守推诚而治导人以孝悌临征去后本郡以五月五日祠临东城门上令小童洁服舞之【案

  • 卷之四·佚名

    丙申春二月壬子朔张士诚陷平江○丙子 上率常遇春等击蛮子海牙于采石时敌舟联络江上势甚盛乃命遇春设疑兵以分敌势而以大兵薄之及战遇春率舟师冲其中敌舟分为二我师左右纵击飞礟中敌舟輙糜碎自辰至午战益急敌大败俘获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八十五·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平定金川方略卷八·来保

    六月己巳张广泗奏言【臣】调集大兵分派十路定期五月初八日进攻今防署重庆镇任举候补叅将王恺报称五月初七日自牛厰起程天降大雪行至素可呢雪山驻劄初八日铲雪开路本日未刻官兵过撒乌山于昔岭东楚适中地方驻劄派汉土兵

  • 公鼐传·张廷玉

    公鼐,字孝与,蒙阴人。曾祖父公奎跻,是湖广副使。父亲公家臣,是翰林编修。公鼐考取万历二十九年(1600)的进士,改任庶吉士,授职为编修。升任左谕德,担任东宫的讲官。晋升为左庶子,称病回乡。光宗登基,召见并任命他为国子监祭酒。

  • 卷九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九十四食货略【十四】漕运【臣】等谨按秦输渤海之粟汉运关中之粮此漕运之名所由昉自汉及元率皆水陆兼运故有长运递运之名至明永乐间开会通河以济漕始罢海运陆运而为儹运其後又变支运为兑运复为

  • 卷三十·高闶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集注卷三十宋 高闶 撰襄公三十有五年春宋公使向戍来聘二月己亥及向戍盟于刘凡因来聘而盟者必在国内如成三年晋侯使荀庚来聘卫侯使孙良夫来聘丙午及荀庚盟丁未及孙良夫盟十一年晋侯使郤犨来聘己丑及

  • 佛說首楞嚴三昧經卷上·欧阳竟无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僧三萬二千人俱.菩薩摩訶薩七   萬二千衆所知識得陀羅尼成就辯才樂說無盡安住三昧而不動轉善能了知無盡   之慧得深法忍入深法門於諸無量

  • 经序·佚名

    《仁王般若经》初,众相谓曰:&ldquo;大觉世尊!前已为我二十九年说《摩诃般若》、《金刚般若》、《天王问般若》、《光赞般若》。&rdquo;则此经目题,久传上国。有梁太清二年六月,于阗沙门求那跋陁(陈言德贤),赍一部梵文,凡十六

  • 画继·邓椿

    画论著作。十卷。宋邓椿撰。初刊于南宋时期。该书一至七卷是当时画家的传记。其中,一至五卷按画家记录:卷一《圣艺》记徽宗皇帝;卷二《侯王贵戚》记郓王等十三人,都是王侯贵族画家;卷三《轩冕才贤》、《岩穴上士》记苏轼

  • 道德真经颂·蒋融庵

    道教经籍。题“茅山蒋融庵撰”。分81章,以七言诗颂解《道德经》,但不引原文。其注完全脱开了《道德经》辞句。劝人无心,不著名相,超然物外修大道。作者为茅山道士,全书以诗歌唱颂形式注解《老子》。经总序颂云:“紫雾

  • 诸法无诤三昧法门·慧思

    凡二卷。南朝陈代慧思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先总明欲学一切佛法,先持净戒,勤禅定,乃能得之,无量佛法功德,一切皆从禅生。次问答释疑,后具明四念处,各各具足一切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