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士章第五

【解读】

这一章讲述士的孝道。士要移孝作忠,以侍奉父母的爱敬之心侍奉国君、长上,做到事君以忠,事上以顺,尽忠职守,完成自己肩负的重任。

【原文】

资(1)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2)。蓋士之孝也。《诗》(3)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4)。”

【译文】

用奉事父亲的行为来奉事母亲,其亲爱是一样的;用奉事父亲的行为来奉事君主,其恭敬也是一样的。所以,对母亲要重视爱,对君主要重视敬,对父亲则是两者兼备。因此,用侍奉父亲的孝道来侍奉君主,必能做到忠诚;用敬顺兄长的悌道来侍奉上级,必能做到顺从。忠诚和顺从,都做到没有什么欠缺和过失,用这样的态度去侍奉君主和上级,就能保住自己的俸禄和职位,守住宗庙的祭祀。这就是士人应尽的孝道啊!《诗经·小雅·小宛》说:“要早起晚睡地尽孝尽忠,不要有辱于生养自己的父母。”

【注释】

(1)资:取,拿。

(2)守其祭祀:祭,际也,神人相接为祭。祀,似也,言祀者似将见先人也。祭祀,指备供祭品以祭神供祖的活动。

(3)诗:下文所引诗句见《诗经·小雅·小宛》。

(4)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夙,早、早上。兴,起、起床做事。寐,睡觉。无,别、不要。忝,辱、羞辱。尔所生,生养你的人,即你的生身父母。

猜你喜欢
  特牲馈食礼第十五·佚名
  卷八十一·湛若水
  卷三十二·陈祥道
  《书经》·皮锡瑞
  卷七·郑方坤
  序·李光坡
  卷十二·俞汝言
  卷八·惠士奇
  卷十九·鄂尔泰
  卷三·佚名
  卷三百四十八·佚名
  大般涅槃經卷第三十二·欧阳竟无
  卷第一·智旭
  卷八·佚名
  佛说菩萨逝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二集卷十三·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二集卷十三古今体七十三首【己巳六】驻跸静寄山庄侍皇太后游览即景较围回塞上取道驻田盘奉养多方谨承欢千里安山庄临静寄秘殿足遐观扶辇邀慈豫称觞对夀峦窻开峰罨翠堦绕瀑淙寒丰岁余清暇吾心此暂寛

  • 建康实録卷八·许嵩

    晋康皇帝康皇帝讳岳字世同成帝母弟也咸和元年封吴王二年徙封琅琊王咸康五年领司徒八年夏六月庚寅显宗不豫时庾冰以舅氏当朝权侔人主虑易世之后戚属疎逺将为他人所制乃谋説显宗曰国有彊敌宜立长君显宗信而从之遗诏以琅

  • ●卷九·王锜

    ○近年大风雨乡人云,苗易长为不熟之候。成化辛丑,苗插于田,不数日,皆勃然而兴,黝然而黑,农皆相聚而忧。至八月之望,其日如火,其水如煮者一旬,风雨暴作,水复横流,苗皆缩而不实。明年大饥。弘治改元,以正月置闰,时令甚早,五月初,苗插遍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一百二十九·阿桂

    十一月壬辰明亮舒常奏言【臣】等于阿尔古巴布里适中之地拏栅前进以便乗虚袭取碾占遂定于初五日进攻查碾占向南一路山梁有山峰七处地名克尔甲尔古其上共有五碉连筑石卡接应向东地名日格徳木牛复有两碉当派令徳赫布都尔

  • 读史记十表总论·汪越

    太史公自序曰孔子作春秋学者至今则之自获麟以来四百余嵗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絶汉兴百年之间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卫宏汉仪注太史公武帝置天下计书先上太史公副上丞相瓒曰百官表无太史公司马贞曰公者迁所著书尊其

  • 卷十六·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十六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颜师古注 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第四 自古帝王之兴曷尝不建辅弼之臣所与共成天功者乎【师古曰天功天下之功业也虞书舜

  • 王僧达传·李延寿

    王僧达自幼聪敏,父亲王弘为扬州刺史时,王僧达六七岁,遇到有诉讼的人,偷看了他们的讼词,认为有理。等到处理重大案件时,也把它呈递上去,王弘认为案子小,就留在了身边。王僧达替他申辩理由,背诵讼词一句不差。他哥哥王锡朴实口讷

  • 万安传·张廷玉

    万安,字循吉,眉州人。身高体魁,眉目如同刻画,外表宽和而内心深险。正统十三年(1448),中进士,改为庶吉士,被授予编修官。成化初年,他屡升为礼部左侍郎。五年(1469),命他兼任翰任学士,入内阁参预机务,与他同年中进士的詹事李泰,是宦

  • 陆聚传·张廷玉

    陆聚,不知是哪里人,元枢密院同知。脱脱在徐州打败芝麻李,彭大等人逃奔濠州。陆聚招抚流亡,修缮城堡保卫境内,敌人不敢来犯。徐达治理江、淮,陆聚以徐、宿二州来降。太祖曾经诏谕“:二州是我的桑梓之地,不忍心派兵攻打。”听到

  • 董显光·周诒春

    董显光 年三十岁。生于浙江寗波。已婚。女三。初学于上海高等学堂。及中西书院。光緖三十三年。自费游美。入巴克学校。习普通科。光緖三十四年。入米苏里大学。习新闻业。宣统三年。得学士学位。入哥仑比亚大学。为

  • 孟子精义卷一·朱熹

    <经部,四书类,论孟精义__孟子精义> 钦定四库全书 孟子精义卷一 宋 朱子 撰 梁惠王章句上 孟子见梁惠王章 明道曰仲尼言仁未尝兼义独于易曰立人之道曰仁与义而孟子言仁必以义配盖仁者体也义者用也知义之为用而不外

  • 五 和平·林语堂

    前面吾们讲过了三种恶劣的德性,它们麻痹了中国人的组织力量。此等德性出于一般的人生观,亦机敏,亦圆熟,尤卓越于能容忍的冷酷。不过这样的人生观,很明显不是没有它的美德的价值的,这种美德是老年人的美德,这老年人并不是怀着

  • 卷八·钱时

    钦定四库全书融堂书解卷八宋 钱时 撰説命上髙宗梦得説使百工营求诸野得诸傅岩作説命三篇营求者经营而求也王宅忧亮隂三祀既免丧其惟弗言羣臣咸谏于王曰呜呼知之曰明哲明哲实作则天子惟君万邦百官承式王言惟作命不言

  • 立政九败解第六十五·管仲

    人君唯毋听寝兵,则群臣宾客莫敢言兵。然则内之不知国之冶乱,外之不知诸侯强弱,如是则城郭毁坏,莫之筑补;甲弊兵簓,莫之修缮。如是则守圉之备毁矣,辽远之地谋,边竟之士修,百姓无圉敌之心。故曰,“寝兵之说胜,则险

  •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第四·圆仁

    会昌三年六月三日,军容辞官归宅。向前五六度进表,请坐家,不放。重进表请,五月有放归家。仍便般家具,至三日,军容辞官归宅。除新中尉,以内长官特进杨钦义任左神策护军中尉、左街功德使,当日便上任。十一日,今上德阳日,内里设斋,两

  • 五千五百佛名除障灭罪神咒经卷第七·佚名

    大隋北印度三藏阇那崛多译  南无分威如来 南无无缺如来 南无善体如来 南无月光如来 南无无比如来 南无蜜面如来 南无月形如来 南无闪得如来 南无寂行如来 南无不动如来 南无应说如来 南无求那开如来 南

  • 八风砍不动·佚名

    宋朝苏东坡居士在江北瓜州地方任职,和江南金山寺只一江之隔,他和金山寺的住持佛印禅师,经常谈禅论道。一日,自觉修持有得,撰诗一首,派遣书僮过江,送给佛印禅师印证,诗云:&ldquo;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

  • 静居集·张羽

    又称《静庵集》。诗集。四卷。明张羽撰。张羽,字来仪,以字行,更字附凤。本浔阳 (今江西九江)人,侨居浙江吴兴。元末领乡荐,为安定书院山长,再徙于吴。洪武六年 (1373),征起,廷对称者,授太常寺司丞,后又兼翰林院,同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