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读史记十表总论

太史公自序曰孔子作春秋学者至今则之自获麟以来四百余嵗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絶汉兴百年之间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卫宏汉仪注太史公武帝置天下计书先上太史公副上丞相瓒曰百官表无太史公司马贞曰公者迁所著书尊其父云云也按迁序中亦自称太史公非但尊其父也】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谈卒三年迁为太史令五年而当太初元年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纲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覩衰论考之行事畧推三代录秦汉上记轩辕下至于兹着十二本纪既科条之矣并时异世年差不明作十表【顔师古云并时异世则年厯差殊难以明办故作表也正义云起黄帝迄天汉四年合二千四百一十三年】

维三代尚矣年纪不可考盖取之谱谍旧闻本于兹于是畧推作三代世表第一

幽厉之后周室衰微诸侯专政春秋有所不纪而谱谍经畧五霸更盛衰欲覩周世相先后之意作十二诸侯年表第二

春秋之后陪臣秉政彊国相王以至于秦卒并诸夏防封地擅其号作六国年表第三

秦既暴虐楚人发难项氏遂乱汉乃扶义征伐八年之间天下三擅事繁变众故详着秦楚之际月表第四汉兴以来至于太初百年诸侯废立分削谱纪不明有司靡踵彊弱之原云以世【正义曰谱纪不明故有司无所踵继其后彊弱之原乃云以世相代都不能有所录记也按云字疑亡字之讹见亡以论其世也】作汉兴以来诸侯年表第五

维高祖元功辅臣股肱剖符而爵泽流苗裔忘其昭穆或杀身陨国作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

惠景之间维申功臣宗属爵邑作惠景间侯者年表第七

北讨彊胡南诛劲越征伐夷蛮武功爰列作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第八

诸侯既彊七国为从子弟众多无爵封邑推恩行义其势销弱归徳京师作王子侯者年表第九

国有贤相良将民之师表也维见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贤者记其治不贤者彰其事作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第十

按太史公自序在史记篇末其歴序所以着本纪世家书表传之意是一片文字不可割截兹所剟取特以其辞简明使读者观其持论大防耳至每表之前各自有序惟将相名臣阙此固具载全表也

司马贞曰应劭云表者录其事而见之按礼有表记郑云表明也谓事微而不著者须表以明之故曰表也张守节曰表分代系年封又云作表十象天之刚柔十日也

郑樵曰史记一书分为五体本纪纪年世家传代表以正厯书以类事传以着人

林駉曰尝观迁史之表矣三代世表所以观百世之本支也考黄帝之初先列诸系以祖宗为经以子孙为纬则五帝三王皆出于黄帝此帝王授受之正统可见也六国年表所以示天下之名分故齐康公之十九年为田和迁居海上而书曰齐太公卒【田和亦称太公】且繋之康公二十年康公既卒始书田齐此尊卑逆顺之正理可见矣十二诸侯年表以下以地为主故年经而国纬所以观天下之大势也功臣年表以下以时为主故国经而年纬所以观一时之得失也秦楚月表上尊义帝而汉居其中明大义也将相年表上系大事记明职分也【凡表纵者为经衡者为纬】

王应麟曰班固谓司马迁史记十篇有録无书顔师古以为十篇具在或草具而未成也汉兴以来将相年表其书具在但阙前序【按自序云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则当日全书已成或后散失故阙十篇耳】

按表者纪月编年聚而为绘图指掌经纬纵横有伦有脊其书法谨严几于春秋大义数十炳若日星矣至所不言尤寓褒讥未易测识后人欲穿凿立论复所未安诚防本纪世家列传穷厥事理当自得之也

猜你喜欢
  卷二百三十二·列传第一百二十八·柯劭忞
  卷八十三 晉紀五·司马光
  卷一百三十·毕沅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十五·李心传
  圣安本纪卷之四·顾炎武
  卷三十二·连横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四十九·乾隆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八·佚名
  彭汝砺传·脱脱
  顾佐传·张廷玉
  甲、印·佚名
  ●宋人轶事汇编卷十四·丁传靖
  卷二百三下·雍正
  卷一百四十·雍正
  卷第十·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七章 羣僊会眞·屠隆

    【金珑璁】〔末扮李泌外扮罗公远小外扮邢和璞末上〕匡扶回帝辇。乞恩再返衡山。餐绛雪。驻朱颜。门多鸾鹤驾。讨论服炁还丹。题宝箓。列仙班。夜抱九仙骨。朝披一品衣。不食千锺粟。惟餐两颗梨。李泌字长

  • 卷一·春蛰吟·朱祖谋

    八声甘州·酬瞻园断西风、破屐故山心,惊寒雁无行。正分携吟笔,金城柳老,玉露枫伤。漫问京华倦客,酒醒是何乡。秋满人閒世,一霎沧桑。飘尽轻鸥踪迹,甚倚楼看镜,犹费商量。伴江湖残泪,丛菊为谁黄。且临花、危阑高处,有长绳

  • 四集卷四十二·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四集卷四十二古今体一百四首【丁酉二】閲武楼阅武因成六韵志事节前阅武甸塲寛组练生光了弗寒可勿用仍要以备不忘危敢恃其安新疆旧部兹同扈北貉西戎许并观【大兵平定两金川以其地安营设镇而令其余各

  • 二集卷十一·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二集卷十一古今体八十五首【己巳四】塞上行围奉皇太后启驾载览西成有象即景秋晓成吟七襄云物九秋清【是日七夕节】正值朝来凑快晴频岁廵游奉慈辇乘时蒐狩发行旌千畦

  • 初集卷三十七·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初集卷三十七古今体五十八首【丁卯一】丁卯元旦扶舆佳气曙光披开纪三正协岁时宝胜春风先五日【岁前五日立春】彩屏仙木御千禧持盈保泰心恒凛返朴还淳道在思象魏始和

  •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六十六·徐乾学

    元纪十四【起上章涒滩正月尽黓掩茂十二月凡三年】仁宗圣文钦孝皇帝延祐七年春正月辛巳朔日有食之帝斋居损膳辍朝贺 壬午御史台臣言比赐布尔罕丹山场旺扎勒布哈海舶税防计其钞皆数十万锭诸王军民贫乏者所赐未尝若是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六十七·佚名

    万历三十八年二月丁未朔升广东右布政林梓为四川左布政使○戊申祭 太社 太稷遣公张惟贤行礼○是日辅臣请于本月初六日恭撰讲章进览日如之从二月上旬开讲例也○四川杂谷安抚司都纲头目板弟坚藏等贡方物赐宴及叚绢银钞

  • 一百五十八 苏州织造李煦奏蒙准代管盐差一年价还曹寅欠项摺·佚名

    康熙五十一年九月初六日 臣李煦跪奏: 臣因曹寅任内钱粮未楚,冒死具摺,求代管盐差一年,令曹寅之子清还各欠。乃蒙我万岁殊恩,特赐俞允,天高地厚,亘古未有。臣即恭设香案,望阙叩头谢恩讫。容臣於十月十三日接任後,将曹寅应得馀银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二 文苑传九·纪昀

    文苑传宋 【六】○宋六黄庭坚 晁补之【咏之】 秦观张耒陈师道 李廌刘恕王无咎 蔡肇李 格非 吕南公 郭祥正米芾【友仁】刘诜倪涛李公麟 周邦彦 朱长文刘弇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张耒陈师道李廌刘恕王无咎蔡肇李格非

  • 魏纪三 烈祖明皇帝上之下太和二年(戊申、228)·司马光

    魏纪三 魏明帝太和二年(戊申,公元228年) [1]春,正月,司马懿攻新城,旬有六日,拔之,斩孟达。申仪久在魏兴,擅承制刻印,多所假授;懿召而执之,归于洛阳。 [1]春季,正月,司马懿围攻新城,用十六天时间,攻下了城,斩杀孟达。申仪在魏兴已经很久

  • 第二章 居处、舟车、饮食、衣服及其他之乐·梁启超

      居处之乐:大同之世,人人皆居于公所,不须建室,其工室外则有大旅舍焉。当时旅舍之大,有百千万之室,备作数等,以待客之有贫富者。其下室亦复珠玑金碧,光彩陆离,花草虫鱼,点缀幽雅;若其上室,则腾天架空,吞云吸气,五色晶璃,云窗雾槛,

  • 凡例·鄂尔泰

    钦定周官义疏凡例一春秋传云先君周公作周礼其所称引则此经中无有也盖周礼指当时上下所行五礼之经曲以别於夏殷之礼此则分职命官之籍故揭於篇首曰治典教典礼典政典刑典事典汉志本称周官经周官传至唐以後乃更名周礼朱子

  • 宗镜录卷第七十五·延寿

    夫总别二报障。于八识中定属何识。答。古释云。总报唯属第八识者。以第八最初生起。其前七色心等。皆依他第八方生。即第八能通与前七色心等。为所依。得名总报。别报唯在前六识。受报各别不同。名为别报。若总报定不

  • 辩中边论述记卷下·窥基

    翻经沙门基撰论曰。此诸菩萨至有何功德。述曰。既说三慧之因。近世得何功德。第二辩果。先为问起。论颂曰。此增长善界入义及事成。述曰。上一句闻令因缘增。第二句入义令所缘增。及事成者显得果满。此者此作意。此其

  • 传授经戒仪注诀·佚名

    《三洞珠囊》引本诀,当为六朝道经。述传授经戒仪轨,包括太玄部十卷经目。大渊忍尔《五斗米道教法》认为恐怕是北朝末期作品。

  • 黑蚂蚁·还珠楼主

    云南腾越西南,滇缅交界,重山峻岭绵亘杂沓,溪流泉瀑纵横交错。其中都是亘古无人的荒山野地,森林甚多,往往回环数百里不见天日。除却林中藏伏的各种毒蛇猛兽之外,更有许多奇奇怪怪的虫蚁,俱都凶毒已极,沼泽间的瘴气又重,休说孤身

  • 菌阁琐谈·沈曾植

    词论著作。近代沈曾植著。一卷。广泛采录历代词论,尤以明清为主,时加评议,对常州派词论特多会心,并认为刘熙载《词概》“得宋人词心”,所论不乏精意。沈氏认为陈师道说苏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的

  • 元朝秘史·佚名

    原名《忙豁仑·纽察·脱卜察安》(蒙古秘史),作者佚名。十三世纪蒙古官修史书。主要依据宫廷所藏“脱卜赤颜”(蒙古语“历史”)撰修,原文为畏兀儿体蒙古文。明初,四夷馆以它作为学习蒙文的教材,用汉字音写蒙古语原文,逐词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