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十四

居士传五十四

严仲慤宋文森毕紫岚传

严仲慤

法名大参。自号[车*度]轹道人。嘉兴人也。嗣法於天童费隐和尚。其自叙云。参道人恒喜顺风扬帆。随缘放旷。偶游双径。遇闻谷大师。授以向上一着。苦究三载。了无所入。适阅法眼指帘公案。忽然身心世界尽情脱落。祖师关捩彻底掀翻。再谒闻谷大师.憨山大师.天隐和尚。皆承许可。复见密云老人。老人举杖便作倒身势。老人植杖即起身据坐。老人横杖抽身便走。老人赶趁转身向曰。咄哉老僧。又来泥里洗土块。老人便休。隐居二十八载。费隐容和尚首嗣老人法席。乃往问曰。古人道百尺竿头进步。百尺竿头即不问。如何是进步处。容便打云。向这里转身。道人云这犹是百尺竿。未是进步在。容又打云。不知进退汉。道人云。山猫原是短脚的。容云这畜生。道人作虎跳势。容云莫揑怪。道人作擒僧势。哮吼而出。容即上堂云。今日诸人莫撒沙。试听山僧一指述。嘉禾有个老鼠子。偷却上天一粒粟。惯向诸方弄爪牙。惹得清风香拂拂。独是山僧不近情。白棒掀天直打出。且转身一句又作麽生道。道人掩耳出堂後。容将如意云付汝表信。道人举手接云没手人得接。容曰接了也。道人展两手。容曰流传去也。[车*度]轹便礼拜而出。甞自图其影。费隐为之赞曰。斗笠不遮眼。锄头不着地。何似山中人。了了心无绪。腰束裙而宽。手露臂而冷。欲行不行。前头无门。凿开虗空一窍。许大地人在此屙矢放溺。是[车*度]轹平日之受用。呵呵大笑把起锄头。须放下草鞋。何不脱来卖。咄咄咄。明月清风得自在。仲慤礼谢。费隐不顾便与一踢。费隐曰。好像一只狂狗。仲慤曰早被我一口。其友周知微病笃。仲慤往视。道及家事。仲慤云。公一生学道得力处正在此际。不得杂念。知微即举拳曰是甚麽。仲慤曰也是闲言语。知微点首曰。愿与兄世世结为道中骨肉。仲慤曰蓦直去。知微即坐椅而逝([车*度]轹机缘)。

宋文森

名世隆。长洲人。父学程。梦文殊抱子授之而生。故初名曰文。年四岁听父读金刚经。即能诵四句偈。既长补诸生。年五十余。遭家多故。郁郁成疾。偶触华严经无着无缚解脱句有会。遂长斋断慾。日诵金刚经。月余病起。中秋夕见堂前角灯光不透脱。不觉感慨默坐。参究久之。忽汗下通身。胸中廓然。作偈曰。主主宾宾无主宾。分明指点愈迷津。偶然风触灯中火。却遇当家旧主人。又曰。今日方知吾丧吾。凡情圣解一齐枯。亲朋问我如何是。者也之乎只字无。顷之闻天笠珍禅师宗风甚盛。欲往咨决。适师过苏之大云庵。文森往谒。既见即云。龙脑薄荷香闻天下。师云可要乾矢橛麽。随问云如何是乾矢橛。文森云八面春风。师云来此作麽。文森云。不求佛不求法。要讨个了当。师厉声曰万劫千生不得了。文森言下有省。师寻去之杭州南磵。文森再往谒之。师曰向在甚麽处得这个消息。文森曰向在孟夫子饭糗茹草章曾打一个辊。曰如何。文森曰。庞公云。但自无心於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语未毕师击几云。可惜一个庞公尚打作两橛。文森顿省前过。明年再往南磵谒师。在堂中有问未生前面目者。文森应曰。螺髻峯少顷进见。师云。好个螺髻峰。只恐未肯点头在。因举六祖师秀菩提树话问和尚如何道。师云。掀倒菩提树。打翻明镜台。髑髅都粉碎。处处绝尘埃。文森云也不过到此。师拂衣而起。拍文森肩曰。如今可把六祖神秀并老僧与居士缚做一束。抛向钱塘江里去。文森顿悟临济吃三顿痛棒意旨。遂口占偈云。生前面目绝追求。螺髻峰高解点头。一句顿超三顿棒。凡情圣解付东流。居三年。师过苏泊舟盘门。呼文森往谓曰。老僧九坐道场。欲来一休歇。了彻人莫如居士。老僧有末後付嘱。可承当此事。既去遂遣两僧齎拂子授之。师行至谢村。遂沐浴更衣坐逝。康熈四十一年。文森得脾疾。示禅客曰。末後何必有句。末後何必无句。刀山劒树上翻身。镬汤炉炭中躲避。无端七十余年。总是逢场作戏。今日尚要卖弄一番。咄你看这粉碎枯髅。那有一点西来之意。其妻疾亟。以告文森。不往。第传语云。子去。我且行矣。遂後妻数刻而逝(城南遗稿)。

毕紫岚

名奇。江南歙人也。少避难之杭州。寓僧舍。阅金刚般若经。始知信向。继阅祖师语录。疑之。有堂头僧教看南泉斩猫公案。久之闻斧声有省。颇自负。寻入马首山。有醒愚禅师者结茅山居。灰头土面。紫岚一见以机语相接。醒愚微哂而已。明日复往见请益。醒愚徵前语。指其负堕处。令参一归何处。居数月。其所亲访得之要与俱归。紫岚归。参究甚力。行止不少闲。阅五年。偶阅岩头语大悟。再谒醒愚。醒愚笑曰。今日始知吾不欺汝也。自是常居僧舍。持佛戒。终日瞑坐。自号懒庵。夜卧不梦者二十年。其妻至辄引避。子死亦弗哭也。居苏州支硎山德云庵最久。甞示禅客云。参话头有法。不可不知。何谓法。一念真疑无闲断是也。何谓一念真疑。如雪岩云。尽三百六十骨节。八万四千毛窍。并作个赵州无字。一提提起。如一团热铁。如一堆烈焰相似。并无昏沉散乱之相可得。又如高峰云。万法归一。一归何处。世间一切万法总归一法。毕竟归在何处。决定要讨个分晓。此之谓一念真疑也。你若道赵州无字。圆同太虗。无欠无余。若起心动念。便不是赵州无字矣。又万法归一。一者心也。一归何处。乃是处而无处。无处而处。若真有处则不是不是也。如此云云。谓之第二念。尽落知解。知解愈精去道愈远。近世驰声走誉者都从第二念而入。外面看时句句般若。其实皆是意识依通。认贼为子。可不哀耶。何谓无间断。今日也一念真疑而参。明日也一念真疑而参。不论年。那管月。但时时刻刻一念真疑而参。必要实证实悟。大法现前而後已。此之谓无间断也。若果如是一念真疑。如是无间断。自然有日。不期而然。话头参破而明心见性矣。又云。古圣道涅盘心易晓。差别智难明。此两句最元最微。非大法现前不知其故。而今诸方尽作世谛解会。谓打一七二七略有省入。即知此心为涅盘心。从此讨机缘。论公案。这则明白。那则誵讹。那则明白。这则誵讹。必要推敲逐个透尽。此则谓之差别智。故曰涅盘心易晓。差别智难明也。这般的都是地狱汉。何以故。都是将意识为涅盘心。都是学得胡言汉语为差别智耳。所以诸方付法之後。将机缘公案揣摩得依稀彷佛。向人前拏三说七。指白道黄。以为得大机显大用。冤哉冤哉。佛法安得不平沉耶。好教尔知。大凡真参话头者。不到大彻大悟断不敢开口妄谈佛法。一大彻大悟。纵有百千机缘万亿公案。当下一串穿起挂在眉边。若也未能。则是不曾大彻大悟。而汝揣摩得依稀彷佛。向人前拏三说七指黄道白者。尽是汝意识堆中狼藉粪秽也。是以懒庵改曰。涅盘心一晓。差别智全明。高流异衲。谛听谛听。其他论着颇多。此其最切者。康熈四十七年终於德云庵。庵主如珏为之殓。收其遗书。有别传录八卷行世(别传录.毕居士传)。

知归子曰。近世士大夫学禅者颇众。然多掠影宗门掉弄知解。求其真实参悟者盖难其人。诸方希图外护。付嘱如麻。适足为门风玷耳。严宋诸君苦心斯道。既有历年邂逅因缘。卒明大法。盖犹有杨李之风焉。紫岚之论禅病最为深痛。善学者由是而求之。其於邪正之界不昭如白黑矣乎。

猜你喜欢
  华严经金师子章注·法藏
  印度之佛教业与轮回·梁启超
  改进藏族经济政治教育之路线·太虚
  谤佛经·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出家事卷第二·佚名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十二·玄奘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四(之二)·子璇
  华严经探玄记卷第一·法藏
  第十三章 摩哂陀来岛·佚名
  大日经略摄念诵随行法·佚名
  宣劫世品第九·佚名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十三·佚名
  卷六十七(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自作境界品第四·佚名
  卷第十一·道原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一·王安石

    钦定四库全书唐百家诗选卷一宋 王安石 编明皇二首早渡蒲关钟鼓严更曙山河野望通鸣銮下蒲坂飞斾入秦中地险关逾壮天平镇尚雄春来津树合月落戍楼空马色分朝景鸡声逐晓风所希常道泰非复俟繻同经鲁祭孔子而叹之夫子何为

  • 临清寇略·俞蛟

    临清,为山左水陆之冲,距京师八百里,而近商贾幅辏,市廛林列。乃啸聚阳谷、寿张、堂邑三县之亡命,蚁屯蜂集,虽三旬扑灭,而干戈烽火,村市为墟。狂寇跳梁,用纪颠末。顾军需旁午,执简操觚,终虞舛漏。且叙无伦次,不贤识小,聊存其略云尔。

  • ●海东逸史卷十二·佚名

    列传九张名振字侯服,山西人,南京锦衣卫籍。崇祯末,以副将任台州石浦游击,封富平将军(据小腆纪年,鲁王监国始加是衔)。乙酉,杭州失守,潞王降。钱肃乐等举义,名振以兵来赴。鲁王监国,封富平伯。丙戌六月,江上师溃,名振弃石浦,遣中军方

  • 卷之一千二百四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一百十八·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十八明 杨士奇等 撰礼乐【统言礼乐及统言礼】鲁隐公五年九月考仲子之宫将万焉【万舞也】公问羽数於衆仲对曰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大夫四士二夫

  • 卷三十九·黄训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名臣经济录钦定四库全书名臣经济録卷三十九明 黄训 编兵部【职方上之上】为边务事【于谦】照得近该卫喇特额森续差使臣察尔奇等二十七名来京进贡该宣府总兵官右都督纪广等问讨铁牌防验説

  • 食货一○·徐松

    赋税杂录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二月一日,详定一司 令所删定官魏师逊言:「郡县或咤米价贱,于输纳之时,却欲以苒折钱。欲望申 郡县守令,监司觉察,许人户越诉。」从之。 十一月二十二日,权知池州黄子游言:「本州岛六县每岁所纳苒税,

  • 卷四十三·徐天麟

    钦定四库全书西汉会要卷四十三宋 徐天麟 撰职官十三改官名秦兼天下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明简易随时宜也其後稍有所改【表】孝景中六年更命廷尉为大理将作少府为将作大匠主爵中尉为都尉长信詹事为长信少府将行为大

  • 十一年·佚名

    (庚子)十一年大明成化十六年春正月1月1日○朔壬午,上率百官,行正朝望闕禮,又賀大王大妃、仁粹王大妃、仁惠王大妃殿,進表裏。○御仁政殿受賀。○進宴于三大妃。○御仁政殿,行會禮宴。倭、野人亦參,賜物有差。○賜宴于孝寧大君

  • 卷之二·罗汝芳

    问:&ldquo;颜子&lsquo;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rsquo;,不知夫子省见他甚么来?&rdquo;曰:&ldquo;此段去处到(&lsquo;到&rsquo;原字如此,通&lsquo;倒&rsquo;&mdash;&mdash;标点者注)须吾人用心体会,不容浅浅看过。若浅浅看

  • 卷六·柯尚迁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全经释原钦定四库全书周礼全经释原卷六明 柯尚迁 撰春官宗伯第三春官者象春所立之官天覆也地载也非四时之和则不能成万物官以春为名者灋春为德纯和之气赞乎天地者也宗者主也犹宗族之宗有族

  • 妙法莲华经妙音菩萨品第二十四·佚名

    尔时释迦牟尼佛放大人相、肉髻光明,及放眉间白毫相光,遍照东方百八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诸佛世界。过是数已,有世界、名净光庄严,其国有佛,号净华宿王智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

  • 略评外道唐焕章·太虚

    四川为近今流行全国种种外道之发源地。除济生会发起于上海,悟善社发起于北京,道院发起于山东──案此三者,皆除信扶乩所录之说外别无秘传,且亦有四川人于中引端也──之外,他若同善社、道德学社等,其所奉之祖师及最初传道之

  • 闻过斋集·吴海

    元文别集。8卷。吴海撰。《四库全书》曾据两淮盐政采进本编入别集类。本集有明成化年间邵铜刻本、明范氏天一阁抄本等主要善本。卷首有明建文三年(1401)徐起序。本集是吴海的门人王偁所编,王偁是王翰之子,王翰于明洪

  • 元始四十九章修道经·佚名

    《元始四十九章修道经》为道教至尊元始天尊所传。本经兼论内修和外功,即道与德、自度与度他、出离与菩提等,跟佛家经典真是如出一辙。与道家最重要的《道德经》相比,二者在“内圣”方面差别不大,但在“外王”方面则后者的

  • 太上内丹守一真定经·佚名

    经名:太上内丹守一真定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宋元。与《玉清无上内景真经》等同时。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题“南岳七金宝山庆华紫光天母传”。述抱一契灵、服食金晶、定神御气之术。

  • 上下五千年·林汉达

    林汉达、曹余章著。讲述了上至三皇五帝,下至辛亥革命的中国历史,是一本集中国发展史、重大历史事件及名人简介为一身的优秀历史读物。作者选择重要和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据史籍材料,加以组织和剪裁,用现代语言写出来,通俗易

  • 纲鉴易知录·吴楚材

    记载中国从传说时代至明末历史的纲目体通史。吴乘权等编纂。主要版本有扫叶山房石印本,中华书局1960年点校本、1989年重印本。一百零七卷。康熙四十四年(1705),开始与友人周之炯、周之灿合作,据前人编年之书,删繁就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