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六 纪孝行章第十

[疏]正义曰:此章纪录孝子事亲之行也。前章孝冶天下,所施政教,不待严肃,自然成理,故君子皆由事亲之心,所以孝行有可纪也。故以名章,次《圣治》之后。或于“孝行”之下,又加“犯法”两字,今不取也。

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平居必尽其敬。)养则致其乐,(就养能致其欢。)病则致其忧,(色不满容,行不正履。)丧则致其哀,(擗踊哭泣,尽其哀情。)祭则致其严。(齐戒沐浴,明发不寐。)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五者阙一,则未为能。)

[疏]子曰至事亲。○正义曰:致犹尽也。言为人子能事其亲而称孝者,谓平常居处家之时也,当须尽于恭敬。若进饮食之时,怡颜悦色,致亲之欢;若亲之有疾,则冠者不栉,怒不至詈,尽其忧谨之心,若亲丧亡,则攀号毁瘠,终其哀情也;若卒哀之后,当尽其祥练;及春秋祭祀,又当尽其严肃:此五者,无限贵贱,有尽能备者,是其能事亲。○注平居必尽其敬。○正义曰:此依王注也。平居,谓平常在家,孝子则须恭敬也。案《礼记·内则》云:“子事父母,鸡初鸣,咸盥漱,至于父母之所,敬进甘脆而后退。”又《祭义》曰:“养可能也,敬为难。”皆是尽敬之义也。○注就养能致其欢。○正义曰:此依魏注也。案《檀弓》曰“事亲有隐而无犯,左右就养无方”,言孝子冬温夏冫青,昏定晨省,及进饮食以养父母,皆须尽其敬安之心。不然,则难以致亲之欢。○注色不至正履。○正义曰:此依郑注也。案《礼记·文王世子》云:王季“有不安节,则内竖以告文王,文王色忧,行不能正履”。又下文此古之世子亦朝夕问于内竖,其有不安节,“世子色忧不满容”。此注减“忧”“能”二字者,以此章通于贵贱,虽拟人非其伦,亦举重以明轻之义也。○注擗踊至哀情。○正义曰:此依郑注也,并约《丧亲章》文。其义具于彼。○注斋戒至不寐。○正义曰:此皆说祭祀严敬之事也。案《祭义》曰:“孝子将祭,夫妇斋戒,沐浴盛服,奉承而进之。”言将祭必先齐戒沐浴也。又云:“文王之祭也,事死如事生。《诗》云:‘明发不寐,有怀二人。’文王之诗也。”郑注云:“明发不寐,谓夜而至旦也。二人,谓父母也。”言文王之严敬祭祀如此也。○注五者至为能。○正义曰:此依魏注也。凡为孝子者,须备此五等事也。五事若阙于一,则未为能事亲也。

事亲者居上不骄,(当庄敬以临下也,)为下不乱,(当恭谨以奉上也。)在丑不争。(丑,众也。争,竞也。当和顺以从众也。)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谓以兵刃相加)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三牲,太牢也,孝以不毁为先。言上三事皆可亡身,而不除之,虽日致太牢之养,固非孝也。)

[疏]事亲至孝也。○正义曰:此言居上位者不可为骄溢之事,为臣下者不可为挠乱之事,在丑辈之中不可为忿争之事。是以居上须去骄,不去则危亡也;为下须去乱,不去则致刑辟;在丑辈须去争,不去则兵刃或加于身。若三者不除,虽复日日能用三牲之养,终贻父母之忧,犹为不孝之子也。○注丑,众也。争,竞也。○正义曰:此依魏注也。“丑,众”,《释诂》文。《左传》曰:“师竞已甚。”杜预云:“竞犹争也。”故注以竞释争也。○注谓以兵刃相加。○正义曰:此依常义。案《左传》云:“晋范鞅用剑以帅卒。”杜预曰:“用短兵接敌。”此则刃剑之属谓之兵也。必有刃,堪害于人,则《左传》齐庄公请自刃于庙是也。言处侪众之中而每事好争竞,或有以刃相仇害也。○注三牲至非孝也。○正义曰:云“三牲,太牢也”者,三牲,牛、羊、豕、也。案《尚书·召诰》称“越翼日戊午,乃社于新邑,牛一、羊一、豕一”。孔云:“用太牢也。”是谓三牲为太牢也。云“孝以不毁为先”者,则首章“不敢毁伤”也。云“言上三事皆可亡身”者,谓上居上而骄,为下而乱,在丑而争之三事,皆可丧亡其身命也。云“而不除之,虽日致太牢之养,固非孝也”者,言奉养虽优,不除骄,乱及争竞之事,使亲常忧,故非孝也。

猜你喜欢
  广要道章第十二·佚名
  卷十六·杨士勋
  晏子·子华子
  第一章·王夫之
  第五篇 生活的准则 第五十三章 盗夸·林语堂
  卷三十四上·真德秀
  卷八·刘敞
  卷十五·吴廷华
  乡射礼第五·佚名
  卷二十六·佚名
  卷上·佚名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宗镜录卷第七·延寿
  大般涅槃经疏 第十九卷·灌顶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第七卷·一行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一出 闻乐·洪昇

    【南吕引子·步蟾宫】〔老旦扮嫦娥,引仙女上〕清光独把良宵占,经万古纤尘不染。散瑶空,风露洒银蟾,一派仙音微飐。 药捣长生离劫尘,清妍面目本来真。云中细看天香落,仍倚苍苍桂一轮。吾乃嫦娥是也,本属太阴之主,浪传后

  • 卷290 ·佚名

    释法薰 偈颂六十八首 祖师门下,讨甚巴鼻, 满耳春风浩浩地。草木丛林, 灯笼露柱,心空及第。 汝等诸人,因甚却来这裹瞌睡。 释法薰 偈颂六十八首 巴陵三转语,钝置老僧门。 灵山无半句,报尽破庵

  • 卷一百九十九 嘉祐八年(癸卯,1063)·李焘

      起仁宗嘉祐八年七月盡是年十二月   秋七月乙巳,侍御史呂誨為起居舍人、同知諫院。   辛亥,詔:「諸道押即位進奉人各與官,有官者與推恩,勿試。」以乾興押進奉人皆試詩於學士院,已而不合格者,例與官,故有是詔。   知

  •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零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一三○八 军机大臣为将热河建学升府谕旨添入《热河志》事致武英殿总裁函·佚名

    一三○八 军机大臣为将热河建学升府谕旨添入《热河志》事致武英殿总裁函乾隆五十三年六月二十三日启者:前日奉旨将热河从前建学、升府等事并入谕旨一道,仍用四十三年年月进呈后,奉旨:将此旨添入《热河志》内,补行刊刻,其四

  • ·致僚属手札·丁曰健

    卷查台属积案累累,贵处尤多。固由民情刁诈,而历任因循之咎亦不能辞。但一经催提,或旧案复起波澜,或新案愈增讦控。兹择其要者,令张县丞前往催提。该员在嘉任捕官年余,情形较熟,且逐案委人亦不胜其烦扰,是以各札

  • 余佑传·张廷玉

    余佑,字子积,鄱阳人。十九岁拜胡居仁为师,居仁将女儿许配给他。..于弘治十二年(1499)中进士,授南京刑部员外郎,因得罪太监刘瑾而落职。刘瑾被诛后,又起任佑为福州知府。镇守太监购物不付钱,民众向余佑控告,佑安慰他们,答应将此

  • 七年·佚名

    丙午春正月1月1日○壬午朔,大司諫鄭萬和等啓曰:「刑曹佐郞鄭時亨使其傳飯婢,呈狀本曹,有所爭訟,而又對該掌同僚,親自圖囑,其鄙瑣甚矣。請罷職。」不允。○諫院以災異上箚,首以側身修行敬天勤民等說陳戒,中以頻接筵臣討論經史等

  • 卷六 主德五·孙星衍

    《尚书大传》武丁祭成汤,有雉飞升鼎耳而雊。武丁问诸祖己,祖己曰:“雉者,野鸟也,不当升鼎。今升鼎者,欲为用也。无则远方将有来朝者乎!”故武丁内反诸己,以思先王之道,三年,编发重译来朝者六国。孔子曰:“吾于高宗肜日,见德之有报

  • 卷四十六·程川

    钦定四库全书朱子五经语类卷四十六钱塘程川撰书六夏书禹贡集义今当分解如冀州旣载壶口治梁及岐当分作三叚逐叚下注地名汉为甚郡县唐为甚郡县今为甚郡县下文旣修太原至于岳阳覃懐底绩至于衡漳当为一叚厥土白壤云云又为

  • 序(後秦释道朗撰)·佚名

    大般涅槃经者,盖是法身之玄堂。正觉之实称。众经之渊镜。万流之宗极。其为体也妙存有物之表。周流无穷之内。任运而动。见机而赴。任运而动,则乘虚照以御物。寄言以通化。见机而赴,则应万形而为像。即群情而设教。至乃形

  • 卷四·佚名

    △十千人授记品第十善男子,於尔时十千懈怠者同发声言:唯世尊,我等欲於净佛土中。成如来应供正遍知。所谓世界普贤菩萨行菩萨行所修净处。如是我等行六波罗蜜。满於佛土逮成正觉。善男子,宝藏如来亦复如是,授彼十千懈怠者记

  •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十二[宋铭]·惟白

    东京法云禅寺住持传法佛国禅师(臣)惟白集对机门南岳怀让禅师十三世洪州黄龙山慧南禅师法嗣江州东林兴龙禅寺照觉禅师讳常总。姓施氏。延平人也。母梦梵僧授白莲华。因而诞生。长依宝云寺出家受具。游方造南师法席。三

  • 十一面神咒心经义疏·慧沼

    夫至理幽寂言形之表。而灵智妙应玄感之机。炎向情风忽动慈极之妙观。电影身云流光悲重之珠王。感起东刹应从西兴。每感必应如谷神响。酬而现形如镜明像。度十二因缘举十二观面。救八难极苦开八种神咒。然则入道虽多不

  • 维摩义记卷第四(本)·慧远

    第十六中初电天曰标人别说下彰所说。明无明二返举二相。分别有二。一随相说闇惑之心缘而不了名曰无明。缘智显了说之为明。二约心说。妄心性闇。设有缘解亦是无明。如人梦中虽有分别性是昏睡。亦如乐受性是行苦。真心

  • 瑜伽师地论略纂卷第一(论本第一第二)·窥基

    基撰敬礼天人大觉尊福德智慧皆圆满 无上文义真妙法正智受学贤圣僧 稽首无胜大慈氏普为利益诸有情 广采众经真要义略说五分瑜伽者 归命法流妙定力发起无著功德名 能于圣者无胜海引出最极法甘露 顶礼能见智灯灭重然法炬

  • 灵药秘方·佚名

    方书。清师成子撰、方成培订。二卷。成子,蒲东人,好仙道,常云游四方,诊病卖药。行医过程中辑录验方,汇编成此书,约一万九千字。刊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卷上载灵药总论、灵药十例及五气朝元阳、九转灵砂丹、阳七肾散

  • 三续金瓶梅·讷音居士

    清道光元年(1821)抄本《三续金瓶梅》自序书影清道光元年(1821)抄本《三续金瓶梅》正文书影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一名《小补奇酸志》、《小奇酸志》。八卷四十回。题“讷音居士编辑”,其生平不详。成书于清道光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