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 诸侯章第三

[疏]正义曰:次天子之贵者诸侯也。案《释诂》云:“公侯,君也。”不曰诸公者,嫌涉天子三公也。故以其次称为诸侯,犹言诸国之君也。皇侃云:“以侯是五等之第二,下接伯、子、男,故称诸侯。”今不取也。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诸侯,列国之君,贵在人上,可谓高矣。而能不骄,则免危也。)制节谨度,满而不溢。(费用约俭谓之制节,慎行礼法谓之谨度。无礼为骄,奢泰为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列国皆有社稷,其君主而祭之。言富贵常在其身,则长为社稷之主,而人自和平也。)盖诸侯之孝也。

[疏]在上至孝也。○正义曰:夫子前述天子行孝之事已毕,次明诸侯行孝也。言诸侯在一国臣人之上,其位高矣。高者危惧。若不能以贵自骄,则虽处高位,终不至于倾危也。积一国之赋税,其府库充满矣。若制立节限,慎守法度,则虽充满而不至盈溢也。满谓充实,溢谓奢侈。《书》称“位不期骄,禄不期侈”,是知贵不与骄期而骄自至,富不与侈期而侈自来。言诸侯贵为一国人主,富有一国之财,故宜戒之也。又覆述不危不溢之义,言居高位而不倾危,所以常守其贵;财货充满而不盈溢,所以长守其富。使富贵长久,不去离其身,然后乃能安其国之社稷,而协和所统之臣人。谓社稷以此安,臣人以此和也。言此上所陈,盖是诸侯之行孝也。皇侃云:“民是广及无知,人是稍识仁义,即府史之徒,故言民人明,远近皆和悦也。”《援神契》云:“诸侯行孝曰度。”言奉天子之法度,得不危溢,是荣其先祖也。○注诸侯至危也。○正义曰:云“诸侯列国之君”者,经典皆谓天子之国为王国,诸侯之国为列国。《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则天子之国也。《左传》鲁孙叔豹云“我列国也”,郑子产云“列国一同”,是诸侯之国也。列国者,言其国君皆以爵位尊卑及土地大小而叙列焉。,五等皆然。云“贵在人上,可谓高矣”者,言诸侯贵在一国臣人之上,其位高也。云“而能不骄,则免危也”者,言其为国以礼,能不陵上慢下,则免倾危也。○注费用至为溢。○正义曰:云“费用约俭谓之制节”者,此依郑注释“制节”也。谓费国之财以供己用,每事俭约,不为华侈,则《论语》“道千乘之国,云节用而爱人”是也。云“慎行礼法谓之谨度”者,此释“谨度”也。言不可奢僭,当须慎行礼法,无所乖越,动合典章。皇侃云:“谓宫室车旗之类,皆不奢僭也。”无礼为骄,奢泰为溢”者,皆谓华侈放恣也。前未解“骄”,今于此注与“溢”相对而释之,言无礼谓陵上慢下也。皇侃云:“在上不骄以戒贵,应云居财不奢以戒富。若云制节谨度以戒富,亦应云制节谨身以戒贵。此不例者,互其文也。”但骄由居上,故戒贵云“在上”;溢由无节,故戒富云“制节”也。○注列国至平也。○正义曰:列国,已具上释。云“皆有社稷”者,《韩诗外传》云:“天子大社,东方青,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中央黄土。若封,四方诸侯各割其方色土,苴以白苴而与之。诸侯以此土封之为社,明受于天子也。”社则土神也。经典所论社、稷,皆连言之。皇侃以为稷五?之长,亦为土神。据此稷亦社之类也,言诸侯有社稷乃有国,无社稷则无国也。云“其君主而祭之”者,案《左传》曰:“君人者,社稷是主。”社稷因地,故以“列国”言之。祭必由君,故以“其君”言之。云“言富贵常在其身”者,此依王注释“富贵不离其身”也;“则长为社稷之主”者,释“保其社稷”也。云“而人自和平也”者,释“而和其民人”也。然经上文先贵后富,言因贵而富也;下覆之富在贵先者,此与《易·系辞》“崇高莫大乎富贵”,《老子》云“富贵而骄”,皆随便而言之,非富合先于贵也。经传之言社稷多矣。案《左传》曰:“共工氏之子曰勾龙,为后土。后土为社。有烈山氏之子曰柱。为稷,自夏以上祀之。周弃亦为稷,自商以来祀之。”言句龙、柱、弃配社稷而祭之,即句龙、柱、弃非社稷也。又《条牒》云:“稷坛在社西,俱北乡并列,同营共门。”并如条之说。

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恐惧。兢兢,戒慎。临深恐坠,履薄恐陷,义取为君恒须戒慎。)

[疏]诗云至薄冰。○正义曰:夫子述诸侯行孝终毕,乃引《小雅·小?》之诗以结之,言诸侯富贵不可骄溢,常须戒惧,故战战兢兢,常如临深履薄也。○注战战至戒惧。○正义曰:此依郑注也。案《毛诗传》云:“战战,恐也。兢兢,戒也。”此注恐下加惧,戒下加慎,足以圆文也。云“临深恐坠,履薄恐陷”者,亦《毛诗传》文也。恐坠谓坠入深渊,不可复出。恐陷谓没在冰下,不可拯济也。云“义取为君常须戒慎”者,引《诗》大意如此。

猜你喜欢
  荐贤第十九·佚名
  卷十五·湛若水
  四书留书卷五·章世纯
  待轩诗记卷八·张次仲
  卷十·叶酉
  提要·高攀龙
  卷五·项安世
  卷三十·康熙
  誊稿后记·胡兰成
  卷二·刘瑾
  诗经稗疏巻三·王夫之
  对异己者的态度·梁漱溟
  卷三十八·佚名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三·佚名
  第三十八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李宏模·唐圭璋

      宏模字希膺,号敏轩。豫章人。胡仲弓苇航漫游稿有次韵柬李希膺及寒食雨中用希膺韵诗,当是淳祐间人。宝祐间监泉州舶务。   庆清朝   木芙蓉   碧玉云深,彤绡雾薄,芳丛乱迷秋渚。重城傍水,中有吹箫俦侣。应是琼楼

  • 卷之二百四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十三 征抚西夏·李有棠

    太祖天辅六年夏六月,大破辽兵,辽主走阴山,夏将李良辅将兵三万救辽,次天德境野谷、斡鲁、罗索败之于宜水,追至野谷,涧水暴至,漂没者不可胜计。宗望至阴山,以便宜与夏议和。并谕“辽主至彼,可令执送。”夏本元魏后,魏衰

  • 卷二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万寿盛典初集卷二十六恩赉三【加恩臣僚】康熙五十二年三月十八日以万寿覃恩诏给内外大小各官新衔封赠文官在亰四品以上在外三品以上武官二品以上各送一子入监读书其余文武官各加一级现在论罪者除大计军政

  • 122.桓温北伐·林汉达

    陶侃平定了苏峻的叛乱以后,东晋王朝暂时获得了安定的局面。这时候,北边却乱了起来。后赵国主石虎(石勒儿子)死了以后,内部发生大乱,后赵大将冉闵称帝,建立了魏国,历史上称为冉魏;鲜卑族贵族慕容皝(huǎng)建立的前燕又灭了冉魏。

  • 論衡校釋卷第二十八·黄晖

      正說篇盼遂案:此篇可作兩漢經學源流讀。   儒者說五經,多失其實。前儒不見本末,空生虛說;後儒信前師之言,隨舊述故,滑習辭語,苟名一師之學,趨為師教授,及時蚤仕,汲汲競進,不暇留精用心,考實根核。故虛說傳而不絕,實事沒而不

  • 春秋地理考实卷四·江永

    婺源江永撰王朝列国兴废説【见传説彚纂今考订加注】王朝兴废説周姬姓黄帝之苗裔后稷之后也后稷封于邰今武功县也【今属陜西干州左传作骀见昭九年史或作斄明一统志云武功县西南二十里有斄城】及夏之衰后稷之子不窋失其

  • 卷五百一十·佚名

    △第三分现世间品第十五之一复次善现,如有女人生育诸子。或五或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若百若千。其母得病诸子各别勤求医疗作是念言:云何我母当得病愈长寿安乐。身无众苦心离忧愁。诸子尔时竞设方便。求安乐具覆护母身。

  • 佛说造像量度经·佚名

    右经梵名。舍思多(二合)罗(一)尼拘[口*落](二合)陀波哩曼那罗(二)佛陀波罗(二合)底麻(三)罗乞善(二合)那(引)麻(四)译曰。舍思多(二合)罗。开示(谓经也)尼拘[口*落](二合)陀波哩曼那罗。纵广平等。如无节树。佛陀波罗

  • 第二十二章 伽摩尼王子诞生·佚名

    多达伽摩尼因耶罗罗[王]毙后而为王,说明此事件,乃次第之说话。(一)天爱帝须王之第二弟名为摩诃那伽,为兄[王]所爱,(二)王之愚妃望欲得己[王]子位,不绝怀有杀害副王之意图,(三)彼造名陀罗奢耶池,[一日]于庵罗[果]涂毒置于庵罗[果]之上向彼送去。

  • 卷五·野竹福慧

    嘉兴大藏经 嵩山野竹禅师录嵩山野竹禅师语录卷五鄂 州参同门人宗宏 录鄂 州龙光门人宗上 潞南州兜率门人宗坚 同编示众住安顺府长寿庵监院太极领众作礼求睹长松所付临济正宗记并请师升座师既不获辞集众登座拈记

  • 花的日记·川端康成

    《花的日记》以东京为主要背景,并选择以千叶县的北条海岸为避暑地、神奈川县的辻堂为英子的疗养场所,将英子的日记穿插交织其间。借由日记的形式,将青春期少女的烦恼、爱情及生活细腻地呈现在作品中。不过,由于内容太过繁

  • 柳待制文集·柳贯

    元代诗文别集。20卷。柳贯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简称为《待制集》。卷首有危素、苏天爵、余阙所写的3篇序,余阙序写于至正十年(1350)。卷1—2为五言古诗,卷3为七言古诗,卷4为五言近体,卷5—6为

  • 伤寒九十论·许叔微

    一卷。宋许叔微撰。此书为作者自述医案集结而成。书中载各种疑难之证医案九十则,每则先述病例及治疗经过,然后剖析评说。作者在理论上以张仲景学说为指导,凡脉证与张氏之说相合者,用其正法,有不尽相合者,则参证仲景他

  • 李太白匹配金钱记·乔吉

    全名《李太白匹配金钱记》。一作《唐明皇匹配金钱记》。简名《金钱记》。杂剧剧本。元乔吉著。清梁廷楠《曲话》说:“以白引起曲文,曲所未尽,以白补之,此作曲圆密处,元人百种多未见及。《金钱记》第三折韩飞卿占封白中,连篇

  • 月喻经·佚名

    佛说月喻经。一卷,赵宋施护译。以皎月圆满诫比丘之戒行。

  • 番大悲神咒·佚名

    一卷,纯梵语之大悲咒也,番者西蕃之义,即西域也。

  • 维摩义记·慧远

    凡四卷或八卷。隋代慧远(523~592)撰。又称维摩义记、维摩诘所说经注、维摩义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八册。本书系对于维摩经之文义作解释。初阐明声闻、菩萨二藏,并举出渐、顿二教之别,而判维摩经为菩萨藏顿教之法轮;次释维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