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小问第五十一

桓公问管子曰:“治而不乱,明而不蔽,若何?”管子对曰:“明分任职,则治而不乱,明而不蔽矣。”公曰:“请问富国奈何?”管子对曰:“力地而动于时,则国必富矣。”公又问曰:“吾欲行广仁大义,以利天下,奚为而可?”管子对曰:“诛暴禁非,存亡继绝,而赦无罪,则仁广而义大矣。”公曰:“吾闻之也,夫诛暴禁非而赦无罪者,必有战胜之器,攻取之数,而后能诛暴禁非而赦无罪。”公曰:“请问战胜之器?”管子对曰:“选天下之豪杰,致天下之精材,来天下之良工,则有战胜之器矣。”公曰:“攻取之数何如?”管子对曰:“毁其备,散其积,夺之食,则无固城矣。”公曰:“然则取之若何?”管子对曰:“假而礼之,厚而勿欺,则天下之士至矣。”公曰:“致天下之精材若何?”管子对曰:“五而六之,九而十之,不可为数。”公曰:“来工若何?”管子对曰:“三倍,不远千里。”桓公曰:“吾已知战胜之器,攻取之数矣,请问行军袭邑,举错而知先后,不失地利,若何?”管子对曰:“用货察图”。公曰:“野战必胜若何?”管子对曰:“以奇”。公曰:“吾欲●知天下若何?”管子对曰:“小以吾不识,则天下不足识也。”公曰:“守战远见有患”,夫民不必死,则不可与出乎守战之难,不必信,则不可恃而外知。夫恃不死之民,而求以守战;恃不信之人,而求以外知,此兵之三闇也。“使民必死必信若何?”管子对曰:“明三本”。公曰:“何谓三本?”管子对曰:“三本者:一曰固。二曰尊。三曰质。”公曰:“何谓也?”管子对曰:“故国父母坟墓之所在,固也。田宅爵禄,尊也。妻子,质也。三者备,然后大其威,厉其意,则民必死而不我欺也。”桓公问治民于管子,管子对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桓公曰:“寡人睹其善也,何为其寡也?”管仲对曰:“夫寡非有国者之患也。昔者天子中立,地方千里,四言者该焉,何为其寡也?夫牧民不知其疾,则民疾,不忧以德,则民多怨。惧之以罪,则民多轴。止之以力,则往者不反,来者鸷距。故圣王之牧民也,不在其多也。”桓公曰:“善!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管仲对曰:“质信极忠,严以有礼,慎此四者,所以行之也。”桓公曰:“请闻其说。”管子对曰:“信也者,民信之。忠也者,民怀之。严也者,民畏之。礼也者,民美之。语曰:『泽命不渝』,信也。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坚中正外,严也。质信以让,礼也。”桓公曰:“善哉!牧民何先?”管子对曰:“有时先事,有时先政,有时先德,有时先恕。飘风暴雨,不为人害,涸旱不为民患。百川道,年谷熟,粜贷贱,禽兽与人聚,食民食,民不疾疫。当此时也,民富且骄,牧民者厚收善岁,以充仓廪。禁薮泽,此谓先之以事。随之以刑,敬之以礼乐,以振其淫,此谓先之以政。飘风暴雨为民害,涸旱为民患,年谷不熟,岁饥,粜贷贵,民疾疫。当此时也,民贫且罢,牧民者发仓廪山林薮泽以共其财,后之以事,先之以恕,以振其罢,此谓先之以德。其收之也,不夺民财。其施之也,不失有德。富上而足下,此圣王之至事也。”桓公曰:“善”。

桓公问管仲曰:“寡人欲霸,以二三子之功,既得霸矣,今吾有欲王,其可乎?”管仲对曰:“公当召叔牙而问焉。”鲍叔至,公又问焉,鲍叔对曰:“公当召宾胥无而问焉。”宾胥无趋而进,公又问焉,宾胥无对曰:“古之王者,其君丰,其臣教;今君之臣丰。”公遵遁缪然远,二三子遂徐行而进。公曰:“昔者太王贤,王季贤,文王贤,武王贤,武王伐殷克之,七年而崩。周公旦辅成王而治天下,仅能制于四海之内矣,今寡人之子不若寡人,寡人不若二三子,以此观之,则吾不王必矣。”

桓公曰:“我欲胜民,为之奈何?”管仲对曰:“此非人君之言也,胜民为易,夫胜民之为道,非天下之大道也,君欲胜民,则使有司疏狱,而谒有罪者偿。数省而严诛,若此则胜民矣。虽然,胜民之为道,非天下之大道也,使民畏公,而不见亲,祸前及于身。虽能不久,则人持莫之,弑也,危哉!君之国岌乎!”

桓公观于厩,问厩吏曰:“厩何事最难?”厩吏未对。管仲对曰:“夷吾尝为圉人矣。傅马栈最难,先傅曲木,曲木又求曲木,曲木已傅,直木无所施矣。先傅直木,直木又求直木,直木已傅,曲木亦无所施矣。”

桓公谓管仲曰:“吾欲伐大国之不服者,奈何?”管仲对曰:“先爱四封之内,然后可以恶竟外之不善者,先定卿大夫之家,然后可以危邻之敌国,是故先王必有置也,然后有废也。必有利也,然后有害也。”

桓公践位。令衅社塞祷,祝凫已疪献胙,祝曰:“除君苛疾与若之多虚而少实”,桓公不说,瞑目而视祝凫已疪。祝凫已疪授酒而祭之曰:“又与君之若贤”。桓公怒,将诛之而未也。以复管仲,管仲于是知桓公之可以霸也。

桓公乘马,虎望见之而伏,桓公问管仲曰:“今者寡人乘马,虎望见寡人而不敢行,其故何也?”管仲对曰:“意者,君乘驳马而盘桓,迎日而驰乎?”公曰:“然”。管仲对曰:“此驳象也,駮食虎豹,故虎疑焉。”楚伐莒,莒君使人求救于齐,桓公将救之,管仲曰:“君勿救也。”公曰:“其故何也?”管仲对曰:“臣与其使者言,三辱其君,颜色不变;臣使官无满其礼,三强其使者,争之以死,莒君小人也。君勿救。”桓公果不救而莒亡。

桓公放春,三月观于野。桓公曰:“何物可比于君子之德乎?”隰朋对曰:“夫粟,内甲以处,中有卷城,外有兵刃。未敢自恃,自命曰粟,此其可比于君子之德乎?”管仲曰:“苗始其少也,眴眴乎何其孺子也。至其壮也,庄庄乎何其士也。至其成也,由由乎兹免,何其君子也。天下得之则安,不得则危,故命之曰禾,此其可比于君子之德矣。”桓公曰:“善”。

桓公北伐孤竹,未至卑耳之谿十里,闟然止,瞠然视。援弓将射,引而未敢发也,谓左右曰:“见是前人乎?”左右对曰:“不见也。”公曰:“事其不济乎?寡人大惑,今者寡人见人,长尺而人物具焉,冠右袪衣,走马前疾,事其不济乎?寡人大惑,岂有人若此者乎?”管仲对曰:“臣闻登山之神有俞儿者,长尺而人物具焉,霸王之君兴,而登山神见,且走马前疾,道也。袪衣,示前有水也。右袪衣,示从右方涉也。”至卑耳之谿,有赞水者,曰:“从左方涉,其深及冠,从右方涉,其深至膝。若右涉,其大济。”桓公立拜管仲于马前曰:“仲父之圣至若此,寡人之抵罪也久矣。”管仲对曰:“夷吾闻之,圣人先知无形。今已有形而后知之,臣非圣也,善承教也。”

桓公使管仲求甯戚,甯戚应之曰:“疾浩乎!”管仲不知,至中食而虑之,婢子曰:“公何虑?”管仲曰:“非婢子之所知也。”婢子曰:“公其毋少少,毋贱贱,昔者吴干战,未龀不得入军门,国子擿其齿,遂入,为干国多。百里徯,秦国之饭牛者也,穆公举而相之,遂霸诸侯;由是观之,贱岂可贱,少岂可少哉?”管仲曰:“然公使我求甯戚,甯戚应我曰疾浩乎,吾不识。”婢子曰:“诗有之,『浩浩者水,育育者鱼,未有室家,而安召我居。』甯子其欲室乎。”

桓公与管仲阖门而谋伐莒,未发也,而已闻于国矣。桓公怒,谓管仲曰:“寡人与仲父阖门而谋伐莒,未发也,而已闻于国,其故何也?”管仲曰:“国必有圣人。”桓公曰:“然,夫日之役者,有执席食以上视者。必彼是邪?”于是乃令之复役,毋复相代。少焉,东郭邮至,桓公令傧者延而上,与之分级而上。问焉,曰:“子言伐莒者乎?”东郭邮曰:“然,臣也。”桓公曰:“寡人不言伐莒,而子言伐莒,其故何也?”东郭邮对曰:“臣闻之,君子善谋,而小人善意,臣意之也。”桓公曰:“子奚以意之?”东郭邮曰:“夫欣然喜乐者,钟鼓之色也,夫渊然清静者,缞绖之色也漻然丰满,而手足拇动者,兵甲之色也。日者臣视二君之在台上也,口开而不阖,是言莒也举手而指,势当莒也;且臣观小国诸侯之不服者,唯莒于是,臣故曰伐莒。”桓公曰:“善哉!以微射明,此之谓乎!子其坐。寡人与子同之。”

客或欲见于齐桓公,请仕上官,授禄千钟,公以告,管仲曰:“君予之”。客闻之曰:“臣不仕矣”。公曰:“何故?”对曰:“臣闻取人以人者,其去人也亦用人,吾不仕矣。”

猜你喜欢
  易经·系辞上传·第六章·佚名
  胡子衡齐卷五·胡直
  卷三十·湛若水
  大学衍义卷十一·真德秀
  荆园小语全文·申涵光
  中庸章句序·真德秀
  君子不屑于雕虫小技·孔子
  第七章 24·辜鸿铭
  序·杨甲
  卷中·顾栋高
  卷十·鄂尔泰
  卷二十·严粲
  论语正义卷二·刘宝楠
  卷十三·佚名
  卷第十二·道原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二出至第三十三出·高濂

    第二十二出 促试【珠落索】〔老旦上〕凤只与鸾孤。两下悲离旷。星前暗许抱衾裯。好敎我难遮当。本是鸾凤宿有缘。空门一见两留连。若教露出当场事。败我从前学坐禅。我想陈妙常与我侄儿。两下靑春佳丽。意气相投。每

  • 第三折·佚名

    (正末同大末、行钱上)(正末云)自从将家私付与孩儿每,倒大来好清闲也。(唱) 【正宫】【端正好】人事尚炎凉,世态轻忠信,似这般不义富于我如浮云。小人若得十年运,早忘了贫时分。 【滚绣球】向人前敢自尊,胡议论,出言语无半星

  • 声调谱论例·赵执信

    古乐府须知其题意,眀其比兴,使气味音节皆得古人之致可矣。其诗有转韵、一韵、长短句、近体、絶句之不同,不可选也,须细会之。新乐府皆自制题,大都言时事而中含美刺,所谓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此诗家眞实本领,近代名公亡之

  • 卷四十 【藩属】·陈衍

    ●元诗纪事卷四十 【 藩属】侯官陈衍辑阿■〈衤盖〉主杨渊海段宝段僧奴段明陈日照陈日烜陈日燇陈日煃世子陈遂陈秀峻陈元旦陈爱山黎崱黎括范迈阮忠彦阮圣训范五老圆照李齐贤

  • 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六、像岳钟琪一样臣事清朝的·雍正

      【原文】  问曾静:旨意问你书内云“戴皇祖之仇以为君,且守死尽节于其前”,又有“俯首屈节,尽忠于匪类”等语。曾静以岳钟琪之远祖武穆王,称为皇祖者,是奉岳钟琪为主而已,为其臣子也。且曾静狂言,以《春秋》大义自居。其

  • 卷之一千三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七百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二○○清折(第一九九号之粘付)一一四○七—四·佚名

    新竹县粮房每年进出款谨将卑县粮房经每年办公进出款项,据实开列,呈送宪鉴。今开:每月应给项下:一、正、付主稿贰名,月给辛工银拾陆元。一、征比并印数目贰名,月给辛工银捌元。一、征比税契壹名,月给辛工

  • 世家卷第八 高丽史八·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文宗二。○(丁酉)十一年春正月戊寅朔放朝贺。己丑以高维为右拾遗。 中书省奏: "维系出耽罗不合谏省如惜其才请授他官。" 从之。乙未陨石

  • 第一章 我的家世 一 醇贤亲王的一生·溥仪

    公元一九○六年,即清朝光绪三十二年的旧历正月十四,我出生于北京的醇王府。我的祖父奕讠瞏,是道光皇帝的第七子,初封郡王,后晋亲王,死后谥法“贤”,所以后来称做醇贤亲王。我的父亲载沣,是祖父的第五子,因为第一和

  • 秦纪一 昭襄王五十二年(丙午、前255)·司马光

    秦纪一 秦昭襄王五十二年(丙午,公元前255年) [1]河东守王稽坐与诸侯通,弃市。应侯日以不怿。王临朝而叹,应侯请其故。王曰:“今武安君死,而郑安平、王稽等皆畔,内无良将而外多敌国,吾是以忧!”应侯惧,不知所出。 [1]河东郡郡守王

  • 三十二年·佚名

    (丙子)三十二年清乾隆二十一年春正月1月1日○朔己巳,上受尊號。是日卯時,上御仁政殿月臺,率群臣,加上大王大妃殿徽號曰隆化。上四拜跪進玉冊、玉寶,致詞、進箋訖,又四拜而出。敎曰:「奉慈殿賀七旬,實罕有之慶。其令洞開囹圄。」

  • 卷四十三·湛若水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四十三    明 湛若水 撰治国格【凡七目】 事君使臣  立教兴化  事长慈幼使众临民  正朝廷   正百官 正万民 臣若水序曰治国何以言格物也程颐曰格者至也物

  • 第六篇 统治的理论 第五十九章 如啬·林语堂

    治人事天,莫如啬 。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语译治理国家修养身心,最好的方法,莫过于爱惜精神,节省智识。因为只有爱

  • 卷五十三·佚名

    △入法界品第三十四之十尔时普贤菩萨。在彼圣王宝宫殿上。於虚空中而告之言:大王当知。佛兴於世。今在普光明妙法音幢菩提树下。时彼众生。见普贤菩萨相好严身无量光明。闻妙音声。欢喜无量发如是愿。令我等所作善根。

  • 清代琉球纪录续辑·佚名

    本书系继第二九二种「清代琉球纪录集辑」后之一集刊,共收有关琉球文献三种。一为日人桂山义树(君华)辑「琉球事略」一卷,取自徐葆光「中山传信录」。前有叙言,作为乾隆七年(日本宽保二年);末附「书后」,略记日人所见。二为潘相

  • 上清太极隐注玉经宝诀·佚名

    吉冈义丰《三洞奉道科戒仪范の成立について》(《道教研究 一》)考证指出,《无上秘要》卷37引《太极隐注经》即该经,与 《真诰》关系很深,为上清派经典,成书于536~554年之前。该 经述授经仪、读经仪。

  • 撄宁静禅师语录·佚名

    6卷,清智静说,德亮等编,德莪等录。第一卷蕺山戒珠寺上堂(十篇)小参(三篇)吴江喻指庵上堂(五篇)茶话(四篇)第二卷黎川罗汉寺上堂(十三篇)第三卷眠牛山结制小参(七篇)示众(十六篇)第四卷拈古(三十四则)颂古(五十五首)机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