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年
(丙子)三十二年清乾隆二十一年
春正月
1月1日
○朔己巳,上受尊號。是日卯時,上御仁政殿月臺,率群臣,加上大王大妃殿徽號曰隆化。上四拜跪進玉冊、玉寶,致詞、進箋訖,又四拜而出。敎曰:「奉慈殿賀七旬,實罕有之慶。其令洞開囹圄。」遂謁太廟,詣毓祥宮,加上諡曰徽德。上再拜,跪進竹冊、銀寶。先行祼薦,仍行三獻禮。禮畢,幸勤政殿舊基,殿卽景福宮正殿,列聖聽治之所也,倭燹以後,有基無殿。上命中官奉几杖前導,設幕次以御。於是,群臣加上殿下徽號曰體天建極聖功神化,中宮殿徽號曰康宣。進玉冊、玉寶如儀,頒賞都監都提調以下有差。命敍用被罪朝臣,俾參賀班,駐鑾街上,召囹圄囚,慰諭放遣。命是月十五日以前,諸司勿出禁牌,朝臣七十以上、士庶八十以上幷加資,蓋推恩也。
○以金相福爲吏曹參議。
1月2日
○庚午,上召大臣、備堂,敎曰:「昨日受號,可謂告厥成功乎?」領議政李天輔曰:「殿下三十年苦心,今日始食效矣。」上曰:「無昨歲之事,而世道自底如此,則所謂告功,予何必辭?而此非無爲而化矣。」天輔曰:「昨歲事,國脈則有傷,而於世道不無效矣。雖臣等亦何以知其盡去査滓乎?願殿下時加飭勵焉。」
○上飭諸道,修潔社壇,下綸音,令八路守宰,盡爲田畯,監司殿最,課其勤慢。又命備局,革市民之弊,放敗船沙格之滯囚者。
○召儒臣,講《詩大雅》。
1月3日
○辛未,上御明政殿,頒敎大赦中外,群臣致詞進箋陳賀。上諭大臣曰:「八路告饑,廟務多滯。今日殆同開闢,卿等勉勵哉。」諭六部長曰:「六部兼天地、四時之名,勉之哉。用人在兩銓,勿以予委任懈心也。」諭國子長曰:「《詩》云『濟濟多士,文王以寧。』盍以此勉諸生焉?」
1月5日
○癸酉,慶尙監司李益輔上書,略曰:
本道今年災傷,毋論田與畓峽與野,已無優劣之可言。甚至於菁芹草菜之屬於民食者,一無所成,場市之間,以穀爲名者,殆乎絶種,窮民之阽於危亡,推此可知。今若忍自刪削,勒令徵稅於滄波渺茫之中,沙礫堆積之場,草菜蕪穢之地,則恐非大朝子惠寬賦之德意。而臣實驅民而納諸溝壑,臣豈忍爲?伏乞重勘臣罪,回授可堪之人,俾卽俵災,以濟七十州生靈。
蓋益輔以地部所劃之災,無以均布,加請劃災,廟堂就所請之數只許五分一,故疏語如此,王世子賜例批。
○上御崇文堂,試泮儒,取製述生尹冕東、講經生趙夢麟等四人,命直赴殿試。
○以黃仁儉爲同副承旨,李鼎輔爲右賓客,洪啓禧爲左賓客。
1月7日
○乙亥,夜,流星出軫星下,入西方天際,尾長三四尺,色白。
1月9日
○丁丑,召儒臣,講《自省編》。召春坊官諭曰:「此予敎元良之書。汝等須求對進講也。」
○正言沈履之上書,略曰:
尋常陳戒,輒賜溫批,而未見改繹之效,規箴、獻替,稍涉時諱,則尤無察納之美。邸下之待三司旣如此,何以來天下之善而導一世之言哉?「
王世子優答。
○上曰:「講學勤政,便同知行,東宮賓對、備局開坐,雖齋日毋停。臺閣有言事章,承旨求對受答。」
○罷兵曹判書洪鳳漢、刑曹判書鄭益河職,以李喆輔爲兵曹判書,鄭亨復爲刑曹判書。上取覽典獄囚徙案,兵曹、刑曹有囚禁者,敎曰:「王令當信。」命施制書有違律。刑曹郞潛令人往酒家買飮,發其釀抵罪,上聞之曰:「此導之以刑也。」罷其郞。
1月10日
○戊寅,王世子行次對。大司諫任瑋達曰:「邊地約條甚嚴,而鍾城府使李師祚不能據執,使交市淸差,創行無前之事。請稟大朝,梟示境上。」上聞之,嘉瑋得臺體,命師祚充軍。以北兵使李泰祥只請罷師祚,巽懦無威罷之。蓋淸差欲見我國軍容,師祚出親騎衛,使淸差試射施賞故也。
1月12日
○庚辰,全羅道儒生金礪等上書,請文正公宋時烈、文正公宋浚吉從祀文廟,不從。
1月13日
○辛巳,以李奎徽、鄭彦忠爲掌令,吳奉源、南雲老爲持平,李錫祥爲獻納,金勉行爲正言,李重庚爲工曹判書,洪象漢爲知經筵,兪彦國、任瑋爲承旨,校理李世澤、修撰李最中,命仍任。李喆輔爲判義禁,崔尙鼎爲左尹,以故相奎瑞子也。
○命停今春水、陸軍操鍊以年荒也。
○下諭八道、三都,賑濟飢民。
○上命藥房入診。諭曰:「宮園祧不祧,金在魯則以爲『當從嗣王』,予則以爲『當從先王』爲之。此則不言之中,自有所仰報於皇兄者,其時諸臣能識予意所在否。今則直以不祧二字言之,此乃所以報皇兄也。諸臣須詳聽之,承、史詳載日記,俾爲後日典禮考據之資焉。」
○上召儒臣,命讀昭顯世子質瀋陽時日記,喟然歎曰:『其亡其亡,繫于苞桑。』今年丙子也,君臣宜見此日記也。「述慨懷文及戒元良文,諭春坊官曰:」須將日記及予文,示東宮也。「上自是益奮勵庶政,頻講經史,每於東宮次對後,召見入對諸臣,問有何政令。
1月14日
○壬午,以金尙重爲大司諫,沈墢爲副修撰。
○上召見相臣、將臣,命書三皇忌辰望拜綸音。三皇卽大明高皇帝、神宗、毅宗也。自是凡於忌辰曉,上必齋潔,率皇朝人遺裔及丙子立節諸臣子孫,望拜於正殿陛,上歲以爲常。
○命東宮侍前,曰:「戒元良文,汝見之否?覽此而不泣,非孝子也。汝之春帖詩曰:『慶華由安始。』此謂慶事與榮華,皆由於安耶?」東宮對曰:「然矣。」上曰:「汝見通明殿耶?古則以『所其無逸』揭板,今汝以安字爲春帖,予見此不覺停步悚然。」東宮起伏。上曰:「言下卽爲起伏,是通達矣。」仍及丙子胡難時事,感慨不已,飭諸將臣勉勵國事。禁衛大將具善行曰:「近來武人不讀兵書,不赴射場,只奔走求官於宰相之門,無可用之材矣。」左議政金尙魯曰:「文官亦然。近來倖門大開,不知文者皆登科,爲淸顯之職,世道安得不下乎?」上曰:「今日感慨,召諸臣,聞不讀不射之說,不可使聞於隣國。諸臣纔出闕門,豈有念及國事者耶?」
○禁諸道擅用軍作米及守令料販之弊。
1月15日
○癸未,王世子行常參。左議政金尙魯曰:「湖西、畿內,盜賊竊發,道路不通云。請飭京外,別加譏捕。」答曰:「依。」修撰李最中曰:「邸下於諸臣所奏,無一可否,皆答以體念。今聞盜賊竊發,不問其發於何處,無驚動底意,此豈體念之實耶?」
○諫院〈大司諫金尙重。〉申前達,不從。又達:「請召書筵官,迭侍講筵,以輔睿學。」又達:「廣開言路,以示來諫之意。」幷依施。憲府申前達,不從。
1月16日
○甲申,召儒臣,講《自省編》。上痛言京華子弟不讀書而躁競科宦之習,仍飭廟堂、銓曹:『凡用人,勿視門閥,惟能讀書能操弓者是用,若誤薦,雖大臣,施重法。』上又論擇守令之法,修撰李最中請以『有勢力者,差遣弊邑,無勢力者,差遣好邑,』上嘉其言,賜以貂帽。命寫其言,付備局、銓曹,照此施行。
○禁士族婦女加髢,代以俗名簇頭里。加髢之制,始自高麗,卽蒙古之制也。時士大夫家奢侈日盛,婦人一加髢,輒費累百金。轉相夸效,務尙高大,上禁之。
1月17日
○乙酉,召儒臣,講自省徧。命流丐之呼饑呼寒者,領付惠廳,饋粥給藁薦。
○館學儒生兪漢師等上書,請先正臣文正公宋時烈、文正公宋浚吉從祀文廟,故相臣金昌集、李頣命、趙泰采、李健命旌閭奬忠,王世子不從。先是館學發從祀之議,少論家子弟輒皆避去,至於四大臣攻斥者幾半國,至是國是大定,前日避去者爭入書錄,上覽其書而奬諭。
○上召儒臣,講《小雅》,仍論《宋史》。上曰:「以高宗之道言之,欽宗若歸則當讓位,欽宗不聽則又當泣請,欽宗若自爲太上皇,則每事必稟然後可盡子弟之道。當時群下誠難仰請,而在高宗則此爲當然道理。予常以高宗、爲不韙者,以其迎接欽宗後,置我於何地爲心矣。」
○諫院〈司諫朴昌潤。〉申前達,不從。又達:「向來鍾城事,萬萬駭憤。其在帥臣之道,所當拿棍府使,梟示通事及兵裨,以戢彼人,而不此之爲,大非鎭邊圉嚴邊律之道。請北兵使李泰祥,拿問嚴處。」不從。
1月19日
○丁亥,館學儒生黃采等上書,申請兩先正從祀、四大臣旌閭,不從。
1月20日
○戊子,王世子行次對。
○諫院申前達,不從。李師祚事停。
○虎入典牲署犧牲場。
1月21日
○己丑,上臨明政門,朝參百官,諭曰:「苟有濟民之策,雖庶官皆奏。」左議政金尙魯請:「蠲減京外民舊逋」,司直李命坤言:「自代理後,疏章不入於大朝,殿下雖有過,何從得聞耶?」五衛將閔源言:「宜飭守令,禁別糶精簽丁。」訓鍊主簿申大亨言:「歲荒民饑,乞減今年田稅。」直講金
猜你喜欢 卷一百五十八·列传第四十五·宋濂 ●卷十。恩叙五·梁章钜 读礼通考卷九十七·徐乾学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八·佚名 卷之一千四百四十三·佚名 卷之十七·佚名 卷六十·郝经 五一四 浙江巡抚王亶望奏查缴应毁各书并查无《历志》一书折·佚名 乐书第二·司马迁 三国史记卷第四十四。·金富轼 耿端义传·脱脱 任昂传·张廷玉 六·钱穆 卷二十九 职官一·龙文彬 第三十七章 元的勃兴和各汗国的创建·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