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陈士义第十四

魏王遣使者奉黄金束帛聘子顺为相。孔武后名■字子顺子高之子也子顺谓使者曰、若王信能用吾道。吾道固为治世也。虽疏食饮水。吾犹为之。若徒欲制服吾身。委以重禄。吾犹一夫尔。则魏王不少于一夫。子度魏王之心以告我。使者曰魏国狭校乏于圣贤。寡君久闻下风。愿委国先生。亲受教训。如肯降节。岂惟魏国君臣是赖。其亦社稷之神祗实永受庆。于是乃之魏。魏王郊迎。谓子顺曰寡人不肖。嗣先君之业。先生圣人之后。道德懿邵。幸见顾临。愿图国政。对曰臣羁旅之臣。慕君高义。是以戾此君辱贶而问以政事。敢不敬受君之明命。

魏王朝群臣、问理国之所先、季文对曰唯在知人。王未之应。子顺进曰、知人则哲。帝尧所玻故四凶在朝。鲧任无功。夫岂乐然哉。人难知故也。今文之对。不称吾君之所能行。而乃欲强吾君以圣人所难。此不可行之说也。王曰先生言之。对曰当今所急。在修仁尚义崇德敦礼以接邻国而巳。昔舜命众官。群臣竞让德。礼之致也。茍使朝臣皆有推贤之心。主虽不知人。则臣位必当。若皆以知人为治。则人主宜未过尧。且其目所不见者亦必漏矣。王曰善矣。秦王得西戎利刀以之割玉如割木焉、以示东方诸侯、魏王问子顺曰、古亦有之乎、对曰周穆王大征西戎。西戎献锟鋘之剑火浣之布。其剑长尺有咫。鍊钢赤剑用之切玉如泥焉。是则古亦有焉。王曰火浣之布若何。对曰周书火浣布垢必投诸火。布则火色。垢乃灰色。出火振之皜然。疑乎雪焉。王曰今何以独无。对曰秦贪而多求。求欲无厌。是故西戎闭而不致。此以素防绝之也。然则人主贪欲。乃异物所以不至。不可不慎也。

魏王曰吾闻道士登华山、则长生不死、意亦愿之、对曰古无是道。非所愿也。王曰吾闻信之、对曰未审君之所闻。亲闻之于不死者耶。闻之于传闻者耶。君闻之于传闻者妄也。若闻之于不死者今安在。在者君学之勿疑。不在者君勿学无疑。

李由之母少寡、与李音窃相好而生由、由有才艺、仕于魏、王甚爱之、或曰李由母姦不知其父、不足贵也、王以告由、且曰吾不以此贱子也、虽然古之圣贤亦有似子者乎、吾将举以拆毁子者、李由对曰今人不通于远、在臣欲言谁耳、且孔子少孤、则亦不知其父者也、孔子母死、殡于五父之衢、人见之皆以为孤葬、问鄹曼父之母、得合葬于防、此则圣人与臣同者也、王笑曰善、子顺闻之、问魏王曰、李由安得斯言、王曰假以自显、无伤也、对曰虚造谤言以诬圣人。非无伤也。且夫明主之于臣。唯德所在不以小疵妨大行也。昔斗子文生于淫而不害其为令尹。今李由可则宠之。何患于人之言而使横生不然之说。若欺有知。则有知不受。若欺凡人。则凡人无知。必亦问臣。则臣亦不为君之故。诬祖以显由也。如此群臣更知由恶此必聚矣。所谓求白洁而益其垢。犹抱石以救溺。愈不济矣。魏王使相国脩好邻国、遂连和于赵、赵王既宾之、而燕问子顺曰今寡人欲求北狄、不知其所以然、答曰诱之以其所利而与之通市。则自至矣。王曰寡人欲因而弱之。若与交市分我国货散于夷狄。是彊之也。可乎。答曰夫与之市者。将以我无用之货取其有用之物。是故所以弱之之术也。王曰何谓我之无用。彼之有用。答曰衣服之物则有珠玉五綵。饮食之物则有酒醪五熟。五味也此即我之所有而彼之所利者也。夷狄之货。唯牛马旃裘弓矢之器。是其所饶而轻以与人者也。以吾所有。易彼所饶。如斯不巳。则夷狄之用将麋于衣食矣。殆可举棰而驱之。岂徒弱之而巳乎。赵王曰敬受教。

枚产魏人问子顺曰臣匮于财闻猗顿善殖货欲学之、然先生同国也、当知其术、愿以告我、答曰然。知之。猗顿鲁之穷士也。耕则常饥。桑则常寒。闻陶朱公富。往而问术焉。朱公告之。曰子欲速富。当畜五■。于是乃适西河。大畜牛羊于猗氏之南。十年之间。其滋息不可计。赀拟王公。驰名天下。以兴富于猗氏故曰猗顿且夫为富者非唯一术。今子徒问猗顿何也。枚产曰亦将问之于先生也。答曰吾贫而子问以富术。纵有其术。是不可用之术也。昔人有言能得长生者。道士闻而欲学之。比往言者死矣。道士高蹈而恨。夫所欲学。学不死也。其人巳死而犹恨之。是不知所以为学也。今子欲求殖货而问术于我。我且自贫。安能教子以富乎。子之此问。有似道士之学不死者也。

东里闾魏人空腹而好自贤、欲自亲于子顺、子顺不下、或曰夫君子之交于世士、亦取其一节而巳、东闾子疏达亮直、大丈夫也、求为先生役、而先生无意接之、斯者无乃非周公之交人乎。子顺曰、此吾所以行周公之行也。夫东闾子外质顽拙。有似疏直。然内怀容媚■魅。非大丈夫之节也。若其度骸称肤。面目鬓眉。实美于人。圣人论士。不以为贵者。无益于德故也。然东闾子中不应外。侮慢世士。即所谓愚人而谓人为愚者也。持其虚状以不德于人。此乃周公之所罪。何交之有。

宫他魏人见子顺曰、他困贫贱、将欲自託富贵之门、庶克免乎、子顺曰夫富而可以託贫。贵而可以寄贱者。天下寡矣。非信义君子明识穷达则不可今子所欲託者谁也。宫他曰将适赵公子、子顺曰非其人矣。虽好养士。自奉而巳。终弗能称也。宫他曰将适燕相国、子顺曰彼徒兄弟甥舅各济其私。无求贤之志。不足归也。宫他曰将适齐田氏、子顺曰齐大国也。其士大夫皆有自多之心。不能容子也。他曰然则何向而可。子顺曰吾勿识也。宫他曰唯先生知人。愿告所择。将往庇焉。子顺曰济子之欲。则宜若郈成子者也。昔郈成子自鲁聘晋过乎卫。右宰穀臣止而觞之。陈乐而不作。送以实璧。反过而不辞。其僕曰、日者右宰之觞吾子甚欢也。今过而不辞。何也。成子曰夫止而觞我。与我欢也。陈乐而不作。告我哀也。送我以璧。寄之我也。若由此观之。卫其有乱乎。背卫三十里。闻宁喜作难。右宰死之。还车而临。三举而归。反命于君。乃使人迎其妻子。隔宅而居之。分禄而食之。其子长而反其璧。夫子闻之。曰智可与徵谋仁可与託孤廉可以寄财者。其郈成子之谓乎。今子求若人之比庇焉。可也。宫他曰循先生之言。舍先生将安之。请从执事。子顺辞不得巳。乃言之魏王而升诸朝。

子顺相魏、●嬖宠之官以事贤才。夺无任之禄以赐有功。诸丧职秩者不悦。乃造谤言。文咨魏人以告。且曰夫不害前政而有成。孰与变之而起谤哉。子顺曰民不可与虑始久矣。古之善为政者。其初不能无谤子产相郑。三年而后谤止。吾先君之相鲁。三月而后谤止。今吾为政日新。虽不能及圣贤。庸知谤止独无时乎。文咨曰、子产之谤尝亦闻之。未识先君之谤何也。子顺曰先君初相鲁。鲁人谤诵曰麛裘而芾。投之无戾。芾之麛裘投之无邮。及三年政成化既行。民又作诵曰衮衣章甫。实获我所章甫衮衣。惠我无私。文咨喜曰乃知先生亦不异乎圣贤矣。

魏王谓子顺曰吾欲致天下之士。奈何。子顺对曰、昔周穆王问祭公谋父、曰吾欲得天下贤才、对曰去其帝王之色。则几乎得贤才矣。今臣亦请君去其尊贵之色而巳。王曰吾欲得无欲之士为臣。何如。子顺曰人之可使以有欲也。故欲多者其所得用亦多。欲少者其所得用亦少。夫夷齐无欲。虽文武不能制。君安得而臣之。

猜你喜欢
  子罕篇·孔子
  刺议第二十六·桓宽
  毁学第十八·桓宽
  卷九十三 孔孟周程张子·黎靖德
  卷三十三·乾隆
  第62章·老子
  卷二·熊节
  卷二十四·乾隆
  第三讲 德行·钱穆
  序品第一·佚名
  大乘莊嚴經論卷第十二·欧阳竟无
  大智度論卷第二·欧阳竟无
  汉藏教理院记·太虚
  父子合集经卷第八·佚名
  十住毗婆沙论 第十四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三集卷七十一·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三集卷七十一古今体一百四十三首【戊子三】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遂由万泉庄进宫之作庆节都过归夀萱【夀萱春咏堂在畅春园  圣母宴息之地也御园度节罢奉归前园岁以为常】

  • 卷四百五·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四百五马类三言古天马歌         【汉】乐 府太乙贶天马下霑赤汗沬流赭志俶傥精权奇籋浮云晻上驰体容与迣万里今安匹龙为友五言古系马          【梁】简文帝青

  • 御选明诗卷二十一·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二十一五言古诗六周述玩秀轩华轩临清流秀色堪搅结霞彩相荡漾波光互明灭花飞渡头春帆落洲上月縦观心目超静对形神悦应共沧浪人濯缨笑予拙李时勉古诗为扶风窦滔妻作深闺有思妇惨凄亦何为容华不自

  • 巻十四·宋绪

    钦定四库全书元诗体要卷十四    明 宋公传 编七言絶句书事【刘因】当时一线魏瓠穿直到横流破国年草满金陵谁种下天津桥畔听啼鹃又卧榻而今又属谁江南四月见旌旗路人遥指降王道好似周家七嵗儿又唱彻芙蓉花正开新

  • 卷十五·沈季友

    钦定四库全书檇李诗系卷十五平湖沈季友编明藿园居士李应徴应徴字伯逺号霁岩嘉兴梅溪人万厯癸酉举人自少而孤稍长博极羣书沈司马思孝深契之一时名流如屠长卿沈嘉则胡元瑞张孟奇皆与倡和往还懐才悒悒十上公车乃就滁州学

  • 10.陈子昂:感遇诗(中)·施蜇存

    第二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嫋嫋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第二十三 翡翠巢南海,雄雌珠树林。 何知美人意,骄爱比黄金。 杀身炎洲里,委羽玉堂阴。 旖旎光首饰,葳蕤烂锦衾。 岂

  • 提要·李辕

    臣等谨案草阁集六巻拾遗一巻明李昱撰昱字宗表号草阁钱塘人南雍志作临安人葢钱塘左宋临安地偶署前代地名非明之临安也洪武中官国子监助教昱元季避地永康东阳间馆于胡氏故集中与胡伯宏兄弟赠答之什最多此集乃昱没后伯宏

  • 卷第二百七十九·胡三省

    后唐纪八〔起阏逢敦摇(甲午)二月,尽旃蒙协洽(乙未),凡一年有奇。〕潞王下清泰元年〔(甲午、九三四)〕1二月,癸酉,蜀主以武泰节度使赵季良为司空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领节度使如故。〔赵季良遂为孟蜀佐命元臣。〕2吴人多不欲迁都

  • 二百九十七 内务府奏请补放护军校等缺摺·佚名

    雍正十三年十二月十五日 正黄旗护军校委署参领华色病故,正白旗护军校额图珲、吴林、札勒布已升,镶黄旗德寿佐领下骁骑校刘忠林已升,为补放此等缺额事。 正白旗曹宜佐领下护军七格,当差共三十八年,原任司库李如滋之子,汉人。

  • 张存敬传·薛居正

    张存敬,谯郡人。性情刚直,有胆识勇气,临危无所畏惧。唐中和年间,跟从太祖奔赴汴州,因他能屈己效忠,颇与太祖亲昵,首任右骑都将。跟从太祖征讨黄巢和蔡州贼寇,共经百战,多于危急之间,显现奇略,因此频立大功。光启年间,李罕之会合晋

  • 耶律良传·脱脱

    耶律良,字习睰,乳名苏,著帐郎君之后裔。出生于乾州,在医巫闾山读书。学问既已广博,准备进入南山修习学业,友人阻止他说“:你又没有个驾车马的仆人,就这样千里奔波,即使你将来见识过人,年纪也老了。现在如果赶紧出来做官,还行有余

  • 沈燮臣·佚名

    沈燮臣先生小传沈先生名嘉贶字燮臣世居浙之吴兴祖岚屏公以丝业起家洪杨之役挈眷避地来申遂家焉岚屏公逝世先生之尊人少岚公继营丝业娶杨太夫人生先生幼即就外傅读书聪颖兼通中西文字袭祖父之馀荫以经营商业有声斐然中

  • 卷一百九 朱子六·黎靖德

      ◎论取士   古人学校、教养、德行、道艺、选举、爵禄、宿卫、征伐、师旅、田猎,皆只是一项事,皆一理也。   召穆公始谏厉王不听,而退居于郊。及厉王出奔,国人欲杀其子,召公匿之。国人围召公之第,召公乃以己子代厉王

  • 伐功第四十五·桓宽

    【题解】本篇文学驳斥桑弘羊的&ldquo;兵据西域&rdquo;之策,否定他&ldquo;持政十余年&rdquo;的种种政绩,以说明桑弘羊佐帝无功,并把矛头指向汉武帝。然而,历史都给桑弘羊作了结论。&ldquo;伐功&rdquo;,就是自称其功的意思。

  • 卷六十五·道世

    △放生灾第七十五(此有二部)▲述意部第一盖闻兀兀杂类,莫不贪生;蠢蠢迷徒,咸知畏死。所以失林穷虎,乃委命於庐中;?庸翮惊禽,遂投身於案侧。至如杨生养雀,宁有意於玉环;孔氏放龟,本无情於金樱而冥期弗爽,雅报斯臻。故知因果业行,皎

  •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九[宋刻]·惟白

    东京法云禅寺住持传法佛国禅师(臣)惟白集对机门庐陵清原山行思禅师第十二世越州天衣义怀禅师法嗣东京大相国寺慧林禅院圆照禅师讳宗本。姓管氏。常州无锡人也。依苏州永安禅院升上人出家。披剃具戒。即慕参游。诣池州

  • 太上保真养生论·佚名

    气功养生著作。作者及写作年代不详, 辑于《道藏》中。本论首述养生之理, 认为“静守恬和, 可保长生”; 次论养生之法, 认为养生之要, 在于宁神节用, 七情不可过极, 神形不可过劳,饮食不可过饱; 并提出采用导引吐纳方

  • 凤子·沈从文

    短篇小说,沈从文著,1930年5月杭州苍山书店初版。残稿,全书只完成10章,前有自序和题记。《凤子》这篇著作通过人物频繁的对话展现了作者有关自然神性的思考.这部作品处处充斥着冲突——青年人与老年人人生观的冲突,城乡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