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父子合集经卷第八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

 

  四大天王授记品第十四

 

  尔时四大天王。并诸眷属九万天子。俱见诸阿修罗王乃至宝璎珞天等。于世尊所各作供养。复闻与授成佛之记。心大欢喜得未曾有。睹佛威神深生尊重。于佛法中欲求出离。发勇猛心精勤修习。譬如有人乘于坏船入驶流中欲达前岸。是人即时作此思念。如是坏器本非坚牢。不久沮坏要当速渡。用力求济可免斯难。彼四天王及诸天子。厌怖生死速求出离。勇猛之心亦复如是。时四大天王并诸天子。为供佛故以神通力。即时化作九万宝帐。众色间错众宝装铰。广大严饰世所希有。所谓赤真珠帐摩尼珠帐吠琉璃帐金刚宝帐黄金帐等。化作如是众宝帐已。于虚空中绕佛三匝。复化九万天诸伎乐。于虚空中复绕三匝。出妙乐声而为供养。又复降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而散佛上散已复散。绕佛三匝住立一面。合掌向佛以偈赞曰。

  敬礼二足尊  能救世间者

  离掉举昏沉  及贪欲谄诳

  能断诸有结  拔诸根毒刺

  摧伏我慢幢  破无明黑暗

  四大善调和  无便利垢秽

  不为毒所中  九窍常清净

  解脱烦恼缚  永尽诸苦际

  刚强难化者  牟尼前摄受

  我等诸天人  皆来至佛所

  瞻仰佛功德  称赞所不及

  于三解脱门  空无相无愿

  唯佛能证知  通达无障碍

  彼真如实际  为诸法所依

  愚夫设得闻  如鹿怖猎师

  众生取诸相  不能达法性

  起四种颠倒  此为轮回行

  佛了知法性  观世如虚拳

  诸蕴本来空  处界亦如此

  若法与非法  以名字而说

  如是一切法  佛本无言说

  譬如大幻师  化种种形像

  此实无主宰  唯假名施设

  如是蕴与处  及十八界等

  皆从幻妄生  体性非坚固

  犹如工画师  画作女人像

  身肢悉圆满  相貌皆端正

  此相非实有  但诳愚夫眼

  智者善了知  法界本平等

  善入佛法者  于此无疑惑

  譬如己掌中  置之庵罗果

  如来智光明  照彼群生类

  转最上法轮  使之令开解

  愿我得佛时  亦说如是法

  化一切众生  同成无上觉

 

  尔时世尊。知诸天子心之所念。即于面门放大光明普照时会。尊者马胜比丘睹是相已。合掌向佛以偈问曰。

  大圣无上尊  何故现斯瑞

  此必有因缘  愿为我等说

  今此诸天王  及天子眷属

  睹佛放净光  咸生于疑惑

  何人发大心  为当与授记

  谁今降诸魔  愿为我等说

  何人于佛所  作广大供养

  诸根善调伏  蒙佛现斯瑞

  将非佛世尊  与诸天授记

  愿两足尊说  闻已咸欢喜

  令一切众生  成熟诸义利

  求证大菩提  如佛等无异

 

  尔时世尊。为马胜比丘说伽陀曰。

  马胜大比丘  善问如是事

  我今放光明  当为汝显示

  彼九亿天子  皆来至我所

  说此光因缘  与授成佛记

  是诸天子等  久值遇诸佛

  善达诸法空  说偈而赞叹

  安住佛法中  信解心决定

  为求大菩提  发勇猛精进

  复于未来世  奉觐河沙佛

  若不供养者  誓不成正觉

  作是供养已  当得成佛道

  号曰持光明  于世间最胜

  彼佛出于世  如灯常照耀

  度脱声闻众  数满八十会

  此诸比丘等  善修如实智

  住是最后身  皆得法眼净

  彼佛国土中  所有众生类

  寿命极长远  满八俱胝岁

  佛灭后之后  咸皆怀恋慕

  造无数塔庙  伸供养尊重

  那由他有情  护持佛正法

  或有发大心  或般无余者

  彼四大天王  蒙如来授记

  心生大忻庆  敬顺头面礼

 

    父子合集经三十三天授记品第十五

 

  尔时三十三天帝释天主。与其眷属八十俱胝天子来诣佛会。见诸阿修罗王乃至四大天王等。于世尊所广大供养。复闻如来与彼授记。于佛法中增上爱乐。发希有心。求无上道。时帝释天主为供佛故。以神通力化作八十俱胝宝幔。是诸宝幔第一希有。皆以众宝而为璎珞。或赤真珠而为璎珞。或吠琉璃或摩尼珠。或以黄金而为璎珞。于诸宝幔周遍垂下。又复化出八十俱胝清净楼阁门牖栏楯众宝装铰。伞盖幢幡次第严饰。一一楼阁皆有上妙师子之座。众宝铃网而覆其上。一一座侧无数天女以为侍立。于重阁后复化八十俱胝众宝妙车。于上各悬杂色伞盖。以调顺马而驾御之。又复化出八十俱胝爱啰嚩拏大龙象王。一一象王有八十俱胝头。一一头皆有六牙。一一牙上而有七池。一一池中有七莲华皆有千叶。一一叶中有七天女。一一天女复以七女而为侍从。众宝璎珞以严其身。彼莲叶中及楼阁间。所有天女或有执持幢幡宝幔。或作歌舞或奏音乐。或散旃檀沉水香等。或散天中曼陀罗华及以七宝所成之华。于虚空中如雨而下。遍迦毗罗城纵广六十逾缮那量。散已复散积至于膝。是时八十俱胝天子为供养故。亦以神力化出八十俱胝龙象。一一象上皆有幰盖。亦以众宝而严饰之。复化八亿上妙宝车。复化八亿殊妙天女。复化八亿天诸伎乐。是诸天女各乘宝车。作乐歌舞散诸香华。于虚空中右绕三匝。如向所说阿修罗王所作供养无有异也。是时天主及诸天子伸供养已。作是思念此化天女作供养已。了知诸法如佛所说皆如幻化。复观自身亦同幻化。知彼供养及如来身亦如幻化。佛所说法悉成幻化。了知是已离诸疑惑。于世尊所右绕三匝。头顶礼敬住立一面。合掌向佛以偈赞曰。

  化人所作诸供养  巧妙变现无与等

  乃至观察自身相  悉同幻化无有异

  谓若佛说一切法  及与授记成佛事

  令诸天发欢喜心  此等皆同于幻化

  此说牟尼清净身  及所说法皆如幻

  唯愿如来绝众疑  令于授记心开解

  谓彼愚夫诸异生  迷于所行真实行

  由此不了如幻法  乃说世间无授记

  谓若有学与无学  及求缘觉弟子等

  彼皆了知如幻法  于佛法中无疑惑

  有若乐修寂静行  单已求证独觉果

  彼能了知如幻法  于佛法中无疑惑

  有若乐行菩萨行  利乐世间无放逸

  如是佛子了幻法  于一切法无分别

  最上善逝调御师  具足大悲无与等

  十力胜慧妙难思  于此法中达自性

  或有依止阿兰若  离诸热恼无希求

  彼能了知如幻法  于佛法中无疑惑

  若达诸法如幻化  实无少法而可得

  彼则远离一切疑  当于佛教生尊重

  愿我成佛出世间  常说诸法皆如幻

  皆令解脱虚妄因  安住真常佛境界

 

  尔时世尊。知彼天主及诸天子深心所念。于其面门放净光明。尊者马胜比丘睹是相已。合掌向佛以偈问曰。

  牟尼具足大名称  今者忽放净光明

  此光殊胜非无因  唯愿大慈为我说

  如来面门现此瑞  时会睹已咸有疑

  我等愿说光所从  闻者皆得心清净

  诸天称赞佛功德  广设最上妙供养

  将非如来放此光  令诸天子心悦豫

  佛放无边离垢光  此光清净逾珂月

  将非诸天达幻法  十力与之垂印可

  牟尼积集菩提行  常修法施心无吝

  唯冀如来决众疑  令于佛法善安住

 

  尔时世尊。为马胜比丘说伽陀曰。

  善哉马胜大比丘  汝能请问放光事

  我今为说此因由  与诸天子授佛记

  如是彼诸天子众  能了一切法如幻

  成就无边净智明  灭诸痴暗除疑惑

  曾于过去生死中  亲近承事河沙佛

  从彼闻法正思惟  由是了知如幻法

  今于我前伸供养  亦知诸法皆如化

  已于佛法离诸疑  得决定心无损减

  彼等当于未来世  得成最上菩提道

  号曰帝幢王如来  巍巍功德极高显

  教化那由他众生  为说如是如幻法

  是诸天子同名号  次第皆当得作佛

  汝等诸天舍放逸  观诸境界犹如幻

  渐能修习奢摩他  速得无上菩提果

 

    父子合集经焰摩天授记品第十六

 

  尔时焰摩天王与四俱胝天子来诣佛所。见诸阿修罗王乃至三十三天帝释天主。于佛世尊作大供养。复闻如来与彼授记。欢喜踊跃得未曾有。于佛法中深生爱乐。即作是念谓佛证得最上甘露第一之法。于诸世间无有少法而不能知。无所不见无不解了无不现证。由彼如来于世俗谛及胜义谛明了通达无有限碍。彼世俗者。谓世间行。若业若报已生未生皆悉知之无有错谬。彼胜义者。第一清净。不可识别不可智知。不可言说不可显示。非见非闻非取非舍。非动非静非得非失。非去非来非轻非重。非毁非誉非利非衰。非称非讥非乐非苦。非色非非色。非数非非数。非分别非离分别。非烦恼非离烦恼。绝诸戏论超诸言说。乃至所谓色相不可得。受想行识相亦不可得。眼相不可得。耳鼻舌身意相亦不可得。色相不可得。声香味触法相亦不可得。眼识不可得。耳鼻舌身意识亦不可得。眼触不可得。耳鼻舌身意触亦不可得。眼触所生诸受不可得。耳鼻舌身意触所生诸受亦不可得。色想不可得乃至法想亦不可得。地界不可得。水火风空识界亦不可得。欲界相不可得。色界无色界相亦不可得。有为相不可得。无为相亦不可得。若人于此胜义法中。求彼诸法及自性者不可得也。又诸无闻愚夫异生。闻是法者则怀惊怖。于佛法中心生悔恼。于一切智即便退失。诸天世人咸共轻毁。如是之人常处轮回。则为众苦之所缠缚。时焰摩天王及诸天子。观察世间一切众生常处生死众苦逼切。于佛正法深生尊重。以神通力作大供养。与前三十三天所陈供养胜过于彼。是诸天子供养毕已。右绕三匝头面礼足。住立一面合掌向佛。以偈赞曰。

  观佛诸蕴皆空寂  处界等法亦复然

  诸根境界常湛然  则见如来真实性

  世间智者于实法  不由他悟自然解

  所谓世俗及胜义  离此更无第三法

  如来出现于世间  随机演说世俗法

  众生若发清净心  常获人天诸快乐

  人中无畏释师子  依世俗谛说六趣

  诸天及人阿修罗  地狱鬼界傍生等

  富乐丰饶尊胜族  下劣种姓贫窭家

  仆隶走使伎乐人  及彼癃残诸疾苦

  如是所说世俗法  普为利益凡夫人

  由众生起渴爱心  不能出离世八法

  所谓利衰及毁誉  及与称讥苦乐等

  得者增于忻喜心  失者常生于热恼

  此依世俗谈真谛  由染慧故起颠倒

  不净为净苦为乐  无我法中执为我

  于无常法谓为常  起虚妄想而封著

  彼虽设得闻佛言  心生惊怖不信受

  由谤如来正法故  于地狱中受极苦

  如是贪欲愚痴人  展转沉沦不休息

  若有人于佛法中  以慧拣择非颠倒

  弃舍轮回苦恼因  渐能修习菩提道

  诸法自性本清净  及胜义谛非诠显

  若人闻生爱乐心  当知是为真佛子

  我依如来作是说  诸天一心当乐求

  若能如理依法行  毕竟皆当成佛道

 

  尔时世尊。知诸天子深心所念。口放净光普照时会。尊者马胜比丘睹是光已。一心合掌以偈问曰。

  如来今者放光明  众会见已生疑虑

  愿为我等说其由  令此大众心安隐

  若或诸天得授记  咸皆尊重生随喜

  具智慧者亦希望  于佛法中常精进

  此诸天子住佛前  皆为最上功德器

  伏冀如来阐大慈  以梵音声垂摄受

  彼闻佛德心忻乐  谓我当得无有疑

  若得如来授记言  勇猛勤修无退转

  大哉无上天人师  破异论者归正理

  众会伫闻微妙音  速演诸天授记事

 

  尔时世尊。为马胜尊者说伽陀曰。

  马胜比丘当谛听  我为宣说放光事

  此大集会诸天人  乐闻如来功德故

  世有下劣凡夫人  闻佛功德不忻乐

  彼怀贪恚常炽然  百千生中多忿诤

  若于佛法生信乐  是人曩劫曾薰习

  大悲愿力常相应  当获如是佛功德

  若见世间衰苦者  常起悲心为怜愍

  赞佛胜德叵思议  令彼净信生爱乐

  诸天曾于过去佛  广大修习诸善根

  今闻佛德妙难思  犹若花鬘当顶受

  彼焰摩天并眷属  于我法中求得度

  具足净慧大悲心  厌离世间诸有结

  承事供养诸如来  犹若殑伽沙数量

  积集无边胜福因  为求无上菩提故

  人中师子出世间  能设无边清净法

  众生没溺烦恼中  以大悲心而济拔

  观诸众生萦业惑  为设最上出离法

  彼闻法已正思惟  知诸法空离自性

  诸根寂静无所著  了一切法皆如幻

  各各达法本性空  由此入解真实相

  彼诸天子于我前  已作广大诸供养

  于彼未来星宿劫  得成无上菩提果

  此诸如来出于世  满四十四俱胝劫

  度脱无量苦众生  皆令清净离诸惑

  彼焰摩天得授记  同名大仙降冤佛

  今为马胜答其疑  诸来大众皆忻庆

猜你喜欢
  世界佛教联合会宣告开会之宗旨·太虚
  阿吒薄呴付嘱咒·佚名
  卷九·佚名
  往生集卷之一·祩宏
  护法品第九·释法海
  卷第一·呆翁行悦
  卷八·佚名
  卷十九·聂先
  受五戒八戒文·佚名
  兀庵和尚语录卷上·兀庵普宁
  成唯識論卷第二·欧阳竟无
  大乘金刚髻珠菩萨修行分一卷·佚名
  分别业报略经全文·佚名
  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卷下·佚名
  评郭沫若论文化·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31、锦归·蒲松龄

    太公上云得一吉祥梦,说与夫人知。夫人那里?太母上云相公怎么哩?太公云我适才合眼做了一个奇梦,梦见一把伞,一顶轿,哈道进宅。我问什么人,说是尚书老爷。我去跟着看的,抬了春香房里去了。你速去看,若是春香待生产,是个大吉之梦

  • 双溪集巻八·杭淮

    明 杭淮 撰七言律诗奉送呉中允甯庵之官南都知君应不重南迁兴在莱衣白髪前云度太行虚极目帆开景蒨实登仙玉堂髙寒碧山对黄阁深严太极偏须信文昌归北府暂看秋夜照江夭张氏园陪宴陈希白太守西园五马醉青春翠幄髙褰云叶

  • ●平吴事略·韩菼

    南园啸客辑顺治元年三月十七日,贼游骑之平则门,环攻九门,门外三大营悉降贼。十八日,攻益急。自成驻彰义门外,遣降贼太监杜勋缒入见帝,求禅位。帝怒斥之。日暝,太监曹化淳启彰义门,贼尽入。帝出登煤山,望烽火彻天。帝叹息曰:苦我

  • 卷之三百二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二百九十一·佚名

    光绪十六年。庚寅。十一月。丁卯朔。上诣仪鸾殿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皇太后安。至乙未皆如之。记注  ○谕内阁、各国订约以来。玺书通问。岁时不绝。和好之谊。历久弥敦。驻京各国使臣。均能讲信修睦。

  • ◎林建章杀杨砥中·刘以芬

    我国海军基础,实奠定于马尾船政局,局为左文襄(宗棠)督闽时所规创。当时体制极崇,规模亦甚大,设钦派大臣一人以主其事。其首任大臣为沈文肃(葆桢),则左所奏保者也。左、沈俱为清中兴名臣,故办理极认真,将马尾一带划归船政局范围,以

  • 钦定宗室王公功绩表传卷八·允秘

    传六【郡王】多罗饶余郡王阿巴泰传阿巴泰太祖高皇帝第七子初授台吉嵗辛亥七月同费英东安费古率兵千征东海窝集部之乌尔固辰穆棱二路俘千余人还天命八年四月同台吉徳格斋桑古岳托征扎噜特部渡辽河由额尔格勒行百余

  • 四 中越馆三·周作人

    东竹町在顺天堂病院的右侧,中越馆又在路右,讲起方向来,大概是坐北朝南吧。鲁迅住的房子是在楼下,大小两间,大的十席吧,朝西有一个纸窗,小的六席,纸门都南向,人家住房照例有板廊,外边又有曲尺形的一个天井,有些树木,所以那西向的窗

  • 游侠列传第六十四·司马迁

    王淑艳译注【说明】《游侠列传》是《史记》名篇之一,记述了汉代著名侠士朱家、剧孟和郭解的史实。司马迁实事求是地分析了不同类型的侠客,充分地肯定了“布衣之侠”、“乡曲之侠”、“闾巷之侠”,赞扬了他们“其言必信,其

  • 晋纪三十九 安皇帝壬义熙十一年(乙卯、415)·司马光

    晋纪三十九 晋安帝义熙十一年(乙卯,公元415年) [1]春,正月,丙辰,魏主嗣还平城。 [1]春季,正月,丙辰(初二),北魏国主拓跋嗣回到平城。 [2]太尉裕收司马休之次子文宝、兄子文祖,并赐死;发兵击之。诏加裕黄钺,领荆州刺史。庚午,大赦。 [

  • 卷八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八十三职官考【七】内务府内务府掌内府财用出入祭祀宴飨饍馐衣服赐予刑法工作教习之事武备院上驷院奉宸苑皆隶焉总管大臣无定员於满洲文武大臣或王公内简用其属有七司曰广储曰会计曰掌仪曰

  • 卷二十·乾隆

    大清世宗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大孝至诚宪皇帝圣训卷二十训臣工二雍正五年丁未正月甲辰上谕内阁览诸王大臣等奏称河水澄清二千里期逾两旬为从来未有之瑞恳请陞殿庆贺朕尝言天下至大庻务至繁断非人主一身所

  • 卷十五·陆九渊

    卷十五与陶仲赞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夫妇之愚不肖可以与知能行。圣贤所以为圣贤,亦不过充此而已。学者之事当以此为本。若夫天文地理、象数之精微,非有绝识,加以积学,未易言也。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等皆德行事,为尊为贵,为上

  • 春秋説卷二十·洪咨夔

    宋 洪咨夔 撰成公三十有三年春晋侯使郤锜来乞师乞卑辞也且愧辞也鲁于晋靡役不从师何待乞哉厉公初立疑鲁贰之因防止公鲁君臣方厌厌如泉下人何能以止为憾晋不能不疑鲁之有憾于止也故首为琐泽之防以示相亲睦复使郤锜

  • 有情生命的竖穷横遍·太虚

    无情──情爱情识──的草木等也有生命,但其生命与有情生命不同。有情生命的情则竖穷三世、横遍十方,而无情的生命仅托形类传衍。每根草所占的空间有限,每一树所传时间亦有限,依地生长的,极于地球毁灭时必随毁灭;而有情生命

  •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五十卷·宝亮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五十卷辨四量心 广辩十事灭除有余断除业缘 辩戒有五种心下中上上上上中上 辩百福德成三十二相之一相及八十种好 辩涅槃经能令众生离二十五有 广辨金刚三昧德王品之第六复次善男子云何菩

  • 皇明经世文编·陈子龙

    明陈子龙主编,列名选辑者24人,参阅者142人。成于1638年(崇祯十一年)。正编504卷,另补遗4卷,总目1卷,姓氏里爵1卷,凡例1卷。取材于明文集一千余种,以作者为纲,年代先后为序,采录有关时政、礼仪、赋役、刑法、农事、漕

  • 科举论·黄淳耀

    三代以后,设科取士之法,莫善于汉之贤良方正,莫不善于唐之诗赋取士。宋初稍沿唐制,及安石变法,始专用经义,而诗赋之科,终宋世数起数废。要其所谓经义者,特安石之新说而已。虽绍兴以后王学稍衰,而河南、荆舒对立为两,则学者犹多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