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抗志第十

曾申参之子谓子思曰、屈巳以伸道乎。抗志以贫贱乎。

子思曰道伸。吾所愿也。今天下王侯其孰能哉。与屈巳以富贵。不若抗志以贫贱屈巳则制于人抗志则不愧于道。

子思居卫、卫人钓于河、得鳏鱼焉、其大盈车、子思问之、曰鳏鱼、鱼之难得者也、子果何得之、对曰吾始下钓。垂一鲂之饵鳏过而弗视也。更以豚之半体。则吞之矣。子思喟然曰鳏虽难得。贪以死饵。士虽怀道贪以死禄矣。

子思居卫、鲁穆公卒、县子使乎卫、闻丧而服、谓子思曰子虽未臣、鲁父母之国也、先君宗庙在焉、奈何不服、子思曰吾岂爱乎。礼不得也。县子曰请问之。答曰臣而去国。君不扫其宗庙。则为之服。寄公寓乎是国而为国服。吾既无列于鲁。而祭在卫。吾何服哉。是寄臣而服所寄之君。则旧君无服。明不二君之义也。县子曰善哉。我未之思也。卫君言计是非、而群臣和者如出一口、子思曰以吾观所为。君不君臣不臣者也。公丘懿子曰何乃若是。子思曰人主自臧。则众谋不进。事是而臧之。犹却众谋。况和非以长乎。夫不察事之是非。而悦人之讚巳。闇莫甚焉。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谀求容。谄莫甚焉。君闇臣谄。以居百姓之上。民弗与也。若此不巳。国无类矣。

子思谓卫君曰、君之国事将日非矣。君曰何故。对曰有由然焉。君出言皆自以为是。而卿大夫莫敢矫其非。卿大夫出言亦皆自以为是。而士庶莫敢矫其非。君臣既自贤矣。而群下同声贤之。贤之则顺而有福。矫之则逆而有祸。故使如此如此则善安从生。诗曰具曰予圣、谁知鸟之雌雄抑亦似卫之君臣乎、卫君问子思曰、寡人之政何如、答曰无非。君曰寡人不知其不肖。亦望其如此也。子思曰希旨容媚。则君亲之。中正弼非。则君疏之。夫能使人富贵贫贱者。君也在朝之士。孰肯舍所以见亲而取其所以见疏者乎。是故竞求射君之心。而莫敢有非君之非者。此臣所谓无非也。公曰然乎。寡人之过也。今知改矣。答曰君弗能焉。口顺而心不怿者。临其事必疣。君虽有命。臣未敢受也。

司徒文子改葬其叔父、问服于子思、子思曰礼、父母改葬缌。既葬而除。不忍无服送至亲也。非父母无服。无服则弔而加麻。文子曰丧服既除、然后乃葬则其服何服、答曰三年之丧。未葬服不变。除何有焉。期大功之丧。服其所除之服以葬。既葬而除之。其虞也。吉服以行事也。

公叔木谓申祥曰、卫公叔文子之子定公十四年奔鲁木或作朱春秋作戍吾于子思亲而敬之。子思未吾察也。申祥以告。曰人求亲敬于子。子何辱焉。子思答曰义也。申祥曰请闻之。答曰公叔氏之子爱人之同巳慢而不知贤。夫其亲敬非心见吾所可亲敬也以人口而亲敬吾则亦以人口而疏慢吾矣申祥曰其不知贤奈何。答曰有龙穆者、徒好饰美辞说。观于坐席。相人眉睫以为之意。天下之浅人也。而公叔子交之。桥子良、修实而不修名。为善不为人之知巳。不撞不发。如大钟然。天下之深人也。而公叔子与之同邑而弗能知此其所以为爱同巳而不知贤也。子思自齐反卫、卫君馆而问曰、卫敬公先生鲁国之士、然不以卫之褊孝犹步玉趾而慰存之、愿有赐于寡人也、子思曰臣羇旅于此。而辱君之威尊亟临荜门。其荣多矣欲报君以财币。则君之府藏巳盈而伋又贫。欲报君以善言。恐未合君志而徒言不听也。顾未有可以报君者。唯进贤尔。卫君曰贤固寡人之所愿也。子思曰未审君之愿将何以为君曰必用以治政。子思曰君弗能也。君曰何故。答曰卫国非无贤才之士。而君未有善政。是贤才不见用故也。君曰虽然。愿闻先生所以为贤者。答曰君将以名取士耶。以实取士耶。君曰必以实。子思曰卫之东境有李音者。贤而有实者也。君曰其父祖何也。答曰世农夫也。卫君乃胡卢大笑。曰寡人不好农。农夫之子无所用之。且世臣之子未悉官之。子思曰臣称李音、称其贤才也。周公大圣。康叔大贤。今鲁卫之君未必皆同其祖考。李音父祖虽善农。则音亦未必与之同也。君言世臣之子未悉官之。则臣所谓有贤才而不见用果信矣。臣之问君。固疑君之取士不以实也。今君不问李音之所以为贤才。而闻其世农夫因笑而不爱。则君取士果信名而不由实者也。卫君屈而无辞。

卫君曰夫道大而难明、非吾所能也、今欲学术何如、子思曰君无然也。体道者逸而不穷。任术者劳而无功。古之笃道君子。生不足以喜之。利何足以动之。死不足以禁之。害何足以怨之。禁或作忌怨或作惧故明于死生之分。通于利害之变。虽以天下易其胫毛。无所■于志矣。是以与圣人居。使穷士忘其贫贱。使王公简其富贵。君无然也。卫君曰善。

齐王谓子思曰、今天下扰扰、诸侯无伯、吾国大人众、图帝何如、子思曰不可也、君不能去君贪利之心、王曰何如、子思曰夫水之性清而土壤汨之。人之性安而嗜欲乱之。故能有天下者。必无以天下为者也。能有名誉者。必无以名誉为者也。达此则其利心外矣。

卫将军文子之内子死、复者曰皋媚女复、子思闻之。曰此女氏之字。非夫氏之名也。妇人于夫氏。以姓氏称礼也。

费子阳鲁大夫家臣谓子思曰、吾念宗周将灭、泣涕不可禁也、子思曰然此亦子之善意也。夫能以智知可知。而不能以智知未可知。危之道也。今以一人之身。忧世之不治。而泣涕不禁。是忧河水之浊而以泣清之也。其为无益莫大焉。故微子去殷。纪季入齐。良知时也。唯能不忧世之乱而患身之不治者。可与言道矣。

齐王戮其臣不辜、谓子思曰、吾知其不辜、而适触吾忿故戮之、以为不足伤义也、子思曰、文王葬枯骨而天下知仁。商纣斩朝涉而天下称暴。夫义者不必遍利天下也。暴者不必尽虐海内也。以其所施而观其意民乃去就焉。今君因心之忿。迁戮不辜。以为无伤于义。此非臣之所敢知也。王曰寡人实过。乃今闻命。请改之。

卫公子交见于子思、曰先生圣人之后、执清高之操、天下之君子、莫不服先生之大名也、交虽不敏、窃慕下风、愿师先生之行、幸顾恤之、子思曰公子不宜也。夫清高之节。不以私自累。不以利烦意。择天下之至道。行天下之正路。今公子绍康叔之绪。处战伐之世。当务收英雄保其疆土。非所以明臧否立规检修匹夫之行之时也。

卫公子交馈马四乘于子思、曰交不敢以此求先生之欢而辱先生之洁也。先生久降于鄙土。盖为宾主之饩焉。子思曰伋寄命以来。度身以服卫之衣量腹以食卫之粟矣。又且朝夕受酒脯及祭燔之赐。衣食巳优。意气巳定。以无行志。未敢当车马之贶。礼虽有爵赐人。不踰父兄。今重违公子之盛旨。则有失礼之僣焉。若何。公子曰交巳言于君矣。答曰不可。为人子者三赐不及车马。公子曰我未之闻也。谨受教。

穆公欲相子思、子思不愿。将去鲁、鲁君曰天下之王亦犹寡人也、去将安之、子思答曰盖闻君子犹鸟也。疑之则举。今君既疑矣。又以巳限天下之君臣窃为言之过也。

齐王谓子思曰、先生名高于海内、吐言则天下之士莫不属耳目、今寡人欲相梁起、起也名少、愿先谈说之也、子思曰天下之士所以属耳目者。欲伋之言是非当也。今君使伋虚谈于起。则天下之士必改耳目矣。耳目既改。又无益于起。是两有丧也。故不敢承命。齐君曰起之不贤何也。子思曰君岂未之知乎。厚于财物必薄于德。自然之道也。今起以贪成富、闻于诸侯。而无救施之惠焉。以好色闻于齐国。而无男女之别焉。有一于此。犹受其咎。而起二之。能无累乎。王曰寡人之言实过。愿先生赦焉。子思见老莱子、老莱子闻穆公将相子思、老莱子曰若子事君、将何以为乎、子思曰顺吾性情。以道辅之。无死亡焉。老莱子曰不可顺子之性也子性刚而傲不肖又且无所死亡。非人臣也。子思曰不肖固人之所傲也。夫事君道行言听。则何所死亡。道不行言不听。则亦不能事君。所谓无死亡也。老莱子曰子不见夫齿乎。齿坚刚卒尽相磨。舌柔顺终以不獘。子思曰吾不能为舌。故不能事君。

猜你喜欢
  卷四十·郑玄
  思辨録辑要卷二十四·陆世仪
  榕村语录卷二十八·李光地
  卷一四一·邱濬
  春秋辨义卷四·卓尔康
  卷二十·夏僎
  卷十五·黄伦
  春秋纂言卷一·吴澄
  郑氏诗谱·欧阳修
  第三十三卦:《唏卦》·佚名
  卷九·聂崇义
  记归舟过香港时之所感·太虚
  论 周 易·太虚
  附录一:《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种阴魔境 识阴十魔·印光
  大吉义神咒经卷第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刘过·唐圭璋

      过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人。生于绍兴二十四年(1154)。尝伏阙上书,请光宗过宫,复以书抵时宰,陈恢复方略。不报。放浪湖海间。开禧二年(1206)卒,年五十三。有龙洲集。   沁园春   御阅还上郭殿帅   玉带猩袍,遥望

  • 春之首章·闻一多

    浴人灵魂的雨过了:薄泥到处啮人的鞋底。凉挟着湿润的土气在鼻蕊间正冲突着。金鱼儿今天许不大怕冷了?个个都敢于浮上来呢!东风苦劝执拗的蒲根,将才睡醒的芽儿放了出来。春雨过了,芽儿抽到寸长,又被池水偷着吞去了。亭子角上

  • 宋史全文卷三十三·佚名

    宋理宗三丁酉嘉熙元年正月癸丑朔,御大庆殿受朝贺。免天基节上寿大宴。甲寅,初置财用司,诏京西、湖北制置使副给犒沿边战士有差。丁巳,天基节,群臣表贺。是夕,雷。戊午,乔行简乞免赐文臣宴以答天戒,从之。丙寅,诏以淮襄避地流民

  • 卷之三百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古朴传·张廷玉

    古朴,字文质,陈州人。洪武年间以太学生身份清理郡县田赋和图籍,回来后隶属于五军都督府,管断事理刑。他自陈家贫,愿得俸禄奉养母亲。皇上称赞他,授予他工部主事。母亲去世时,官家拨给船让他归葬。守孝期满后,他改到兵部,累升为

  • 卷七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万夀盛典初集卷七十八歌颂十八【词臣十】万夀诗【七言律四首有序】翰  林 院 编  修【臣】文 岱钦惟我皇上圣神天纵文武夙成德懋业崇河清海晏绍帝王而立极迈今古而独隆欣逢御历之五十二年春三月万

  • 31.张仪拆散联盟·林汉达

    自从孙膑打败魏军,魏国失了势,秦国却越来越强大。秦孝公死后,他儿子秦惠文王掌了权,不断扩张势力,引起了其他六国的恐慌。怎样对付秦国的进攻呢?有一些政客帮六国出主意,主张六国结成联盟,联合抗秦。这种政策叫做“合纵”。还

  • 卷第廿七·佚名

    續日本紀卷第廿七〈起天平神護二年正月、盡十二月。〉右大臣從二位兼行皇太子傅中衛大將臣藤原朝臣繼繩等奉勅撰」高野天皇二年春正月甲子。詔曰。今勅〈久〉掛畏〈岐〉近淡海〈乃〉大津宮〈仁〉天下所知行〈之〉天皇

  • 卷六十一·卫湜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集说>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六十一    宋 卫湜 撰礼也者犹体也体不备君子谓之不成人设之不当犹不备也礼有大有小有显有微大者不可损小者不可益显者不可揜微者不可大也故经礼三百

  • 褰裳·佚名

    ——大胆求爱的戏谑【原文】子惠思我,褰裳涉溱(1)。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2)!子惠思我,褰裳涉浦(3)。子不我思,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注释】①寨(qian):用手提起。裳:下身的衣服。溱(zhen):河名。②也

  • 卷十四·王昭禹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详解卷十四宋 王昭禹 司市掌市之治教政刑量度禁令【治直吏反】【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使之懋迁有无阜通货贿者莫大于市然利之所在民所竞趋茍无官以司之则智诈愚勇陵弱攘夺诞慢决性命之情以争无所

  • 百論卷下·欧阳竟无

      提婆菩薩造 婆藪開士釋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破情品第五   外曰.   定[一]有我所.有法現前有故.〈修妬路〉   情塵意合故知生.此知是現前知.是知實有故情塵意有。內曰.   見色已知生何用。〈

  •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四十三·澄观

    第九善慧地。所以来者。瑜伽意云。前虽于无相住中舍离功用。亦能于相自在。而未能于异名众相训词差别。一切品类宣说法中。得大自在。为令此分得圆满。故次有此来。言善慧者。摄大乘云。由得最胜无碍智故。无性释云。

  • 续古尊宿语要目录·佚名

     日本 道忠编续刊古尊宿语要目录 (龙华新写)天集 (总八十七丈)临济(序一丈二十九板藏古卷四)  汾阳昭(六板藏古卷十)  琅琊觉(三板藏古卷四十六)  慈明圆(一十二板藏古卷十一)  翠岩真(六板)  黄龙南(三

  • 风的旱冰鞋·安房直子

    安房直子著,《风的旱冰鞋》写人和动物之间的神奇故事,作者将幻想和现实融为一体,遐想无限,充满童趣,曾获日本第三届新美南吉儿童文学奖。茶馆主人茂平在树林边熏制腊肉,一只黄鼠狼叼走了一块,呼呼地逃跑,风驰电掣一般,嘿,原来它

  • 徐志摩散文集·徐志摩

    共收录了徐志摩散文名篇六十篇

  • 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佚名

    《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又名《升玄步虚章》,「古灵宝经」之一,约成书于东晋末南朝初。陆修静《灵宝经目》及《灵宝中盟经目》均着录。一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此经乃太极真人传授太极左仙公葛玄,言修持「灵宝洞玄斋诵

  • 大乘起信论·马鸣

    佛教经典。马鸣菩萨造。有二译。旧译者为梁之真谛,一卷,新译者为唐之实叉难陀,二卷。说如来藏缘起之理。近代许多学者认定它是南北朝后期中国人托名之作。该书提出的“心性本觉,妄念所蔽”的命题,对中国佛学产生了重大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