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义理

  胡子曰:义理,羣生之性也。义行而理明,则羣生归仰矣。敬爱,兆民之心也。敬立而爱施,则人心诚服矣。感应,鬼神之性情也。诚则能动,而鬼神来格矣。

  祖考为诸侯,子孙为大夫士。祖考为诸侯,其葬也固诸侯,其祭也亦必以诸侯,不以子孙为人夫士而降也。子孙为大大士,其葬也固大夫士,其祭也亦必以大夫士,不以祖考为诸侯而僭也。是故杞、宋之诸侯得郊,而春秋以诸侯葬焉。斯可见矣。

  处之以义而理得,则人不乱;临之以敬而爱行,则物不争。守之以正,行之以中,则事不悖而天下理矣。

  合以义,正合也,理不得不合也。不得不合而合,天与人一矣。合不以义,苟合也,君子不为也。

  为天下者,必本于理义。理也者,天下之大体也,义也者,天下之大用也。理不可以不明,义不可以不精。理明,然后纲纪可正,义精,然后权衡可平。纲纪正,权衡平,则万事治,百姓服,四海同。夫理,天命也,义,人心也。惟天命至微,惟人心好动。微则难知,动则易乱。欲着其微,欲静其动,则莫过乎学。学之道,则莫过乎绎孔子、孟轲之遗文。孔子定书,删诗,系易,作春秋,何区区于空言?所以上承天意,下悯斯人,故丁宁反复三四不倦,使人知所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也。孟轲氏闲先圣之道,慨然忧世,见齐、梁之君,问陈理义提世大纲,埽东周五霸之弊,发兴衰拨乱之心要。愚因其言,上稽三代,下考两汉、三国、东西晋、南北朝,至于隋、唐,以及于五代,虽成功有小大,为政有治忽,制事有优劣,然总于大略,其兴隆也,未始不由奉身以理义;其败亡也,未始不由肆志于利欲。然后知孟轲氏之言信而有征,其传圣人之道纯乎纯者也。

  性定,则心宰。心宰,则物随。

  物欲不行,则志气清明而应变无失。

  阴阳升降有道,刚柔屈伸有理,仁义进退有法。知道者可与论政,知理者可与谋事,知法者可与取人。知道者理得,知理者法得,是以君子贵知道也。

  皇皇天命,其无息乎!体之而不息者,圣人也,是故孔子学不厌,教不倦。颜子睎夫子,欲罢而不能,孟子承先圣,周旋而不舍。我知其久于仁矣。

  礼文多者,情实必不足,君子交际宜察焉。言词巧者,临断必不善,君子选用宜察焉。

  专好毁者,共心必不良,乌能恶不仁?

  人事有是非,天命不囿于是非,超然于是非之表,然后能平天下之事也。或是或非,则在人矣。虽圣人不能免也,久则白。

  万物不同理,死生不同状,必穷理,然后能一贯也,知生,然后能知死也。人事之不息,天命之无息也。人生在勤,勤则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虽然勤于道义,则刚健而日新,故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也。勤于利欲,则放肆而日怠,终不能保其身矣。禹、汤、文、武,丹朱、桀、纣可以为鉴戒矣。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尚不能保其身,而况公卿大夫士庶人乎?

  天下有二难:以道义服人难,难在我也;以势力服人难,难在人也。由道义而不舍,禁势力而不行,则人心服,天下安。

  一日之旦莫,天地之始终具焉,一事之始终,鬼神之变化具焉。

  察人事之变易,则知天命之流行矣。

  人之生也,良知良能,根于天,拘于己,汨于事,诱于物,故无所不用学也。学必习,习必熟,熟必久,久则天,天则神,天则不虑而行,神则不期而应。

  孝也者,为仁之本也。仁也者,大学之本也。学者志于仁,必求所以为仁,故子游、子夏问孝,皆初学之时也。

  将相无异任,文武无异道。其异也,后世之人未尝学也。

猜你喜欢
  人谱类记卷下·刘宗周
  榕村语録卷十二·李光地
  卷四·胡彦升
  提要·顺治
  古文尚书冤词卷一·毛奇龄
  卷首六·严虞惇
  卷二十·黄伦
  卷九·沈廷芳
  大德不官(1)·戴圣
  卷九十五·顺治
  科学与人生·钱穆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百·玄奘
  卷四十·佚名
  宝悉地成佛陀罗尼经·佚名
  观音玄义卷上·智顗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五出 联姻·许自昌

    〔净上〕姻缘姻缘。事非偶然。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张三郞半世风流。一生落莫。前日遇着那女郞。十分丰致。十分有情。满望偷香窃玉。与他凤倒鸾顚。不意就是宋公明所定偏房。今日做亲。叫我做了一场春梦。好生败

  • 卷405 ·佚名

    魏野 冬日书事 一月天不暖,前村到岂能。 闲闻啄木鸟,疑是打门僧。 松色浓经雪,溪声涩带冰。 吟余还默坐,稚子问慵应。 魏野 冬日述怀 瘿枕闲欹苇箔褰,浩然情性雪晴天。 却嫌雏鹤饶声气,惊觉

  • 卷三百五十五·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百五十五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石堂集陈普字尚德闽之宁德人为恂斋韩氏门人韩出于庆元辅氏盖考亭的派也宋亡后三辟为本省教授不起有石堂集拟古秋声金气流天空露瀼瀼素波合流月淫淫

  • 63.孟郊:诗三首·施蜇存

    自从陈子昂以《感遇》诗复兴了汉魏风格的五言诗,唐诗中一向存在着一派古淡的传统。开元、天宝年间,王维、孟浩然是陈子昂诗格的继承者。接下去,元结选录《箧中集》,其中所收的诗也都是古淡一派。大历十才子的作品中,有不少

  • 武皇帝实录卷之三·佚名

    已未,天命四年,大明万历四十七年。正月初二征夜黑。令大王一率将十六员,兵五千,于夹哈关防御大明。自将诸王臣统大军起行,初七日深入夜黑界,自掯特城粘罕寨,掠至夜黑城东十里,将投城人畜皆截取之,十里外所居屯寨大小二十余处,尽

  • 五七○ 江西巡抚郝硕奏缴续获应毁书籍并开单呈览折·佚名

    五七○ 江西巡抚郝硕奏缴续获应毁书籍并开单呈览折乾隆四十三年十二月初一日江西巡抚臣郝硕谨奏,为恭进续获应毁各书,仰祈睿鉴事。窃照江省今岁购获应选应毁各书,前已经臣恭折奏缴在案。兹据各属续获应毁书籍呈缴前来。

  • 卷二百八十七·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八十七世职表十镶白旗满洲世职下【骑都尉 云骑尉】骑都尉<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八十七><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

  • 卷五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五十八礼部十七冠服朝服诸司职掌一文武官朝服梁冠赤罗衣白纱中单俱用青饰领缘赤罗裳青缘赤罗蔽膝大带用赤白二色绢革带绶佩白袜黑履一品至九品俱以冠上梁数分等第公冠八梁加笼巾貂蝉立笔五折四柱

  • 卷一·邱濬

    ○治国平天下之要△正朝廷▲总论朝廷之政臣按:宋儒真德秀《大学衍义》&ldquo;格物致知之要&rdquo;既有所谓&ldquo;审治体&rdquo;者矣,而此&ldquo;治国平天下之要&rdquo;又有&ldquo;正朝廷&rdquo;而&ldquo;总论朝廷之政&

  • 例言·江永

    乡党圗考例言孔子先世及纪年及制度名物当为圗谱以显圗谱正未易言史记家语阙里志歴聘纪年年谱诸书参错不一当加考核以审从违他书所绘制度器服诸圗多本宋初聂崇义三礼圗徃徃与经谬戾讹以传讹鲜能订正古人宫寝朝庙苟无

  • 卷七十三·乾隆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钦定礼记义疏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礼记义疏卷七十三大学第四十二【陆氏德明曰郑云大学者以其记博学可以为政也】孔氏颖达曰案郑目録云名曰大学者以其记博学可以为政也此於别録属通论此大学之篇论

  • 卷一百六十二·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一百六十二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嘉礼三十五射礼仪礼乡射礼【郑目録云州长春秋以礼会民而射于州序之礼谓之乡者州郷之属乡大夫或在焉不改其礼于五礼属嘉礼】【张氏尔岐

  • 公孙丑上·孟子

    公孙丑上本篇前两章记载盂子与学生公孙丑的对话,其余均系孟子个人言论的记录。总起来说,仍以政治学说,尤其是“仁政”理论为主。即便是说到其它方面的问题,也往往落脚于“仕政”之上。全篇原文共9章,本书选

  • 四库全书提要·惠周惕

    四库全书提要诗说三卷国朝惠周惕撰。周惕字符龙,长洲人,康熙辛未进士,由庶吉士改密云县知县。惠氏三世以经学着,周惕其创始者也。是书于毛传郑笺朱传无所专主,多自以己意考证。其大旨谓大小雅以音别不以政别,谓正雅变雅美刺

  • 序论 ·佛音

    经中这样说。住戒有慧人,修习心与慧, 有勤智比丘,彼当解此结。为什么要这样说呢?据说:世尊在舍卫城时,于夜分中,来一天子,为除自己的疑惑,提出这样的问题:内结与外结,人为结缚结,瞿昙我问汝,谁当解此结?这问题的大意是:&ldquo;结&rd

  • 捕蝗考·陈芳生

    捕蝗专书。一卷。清陈芳生撰。成书于清顺治四年(1648年)或稍前。陈芳生,字漱六。生卒不详。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本书分“备蝗事宜”和“前代捕蝗法”两部分。“备蝗事宜”共十条。其中,前三条抄录徐光启于明崇祯元年

  • 金人铭·黄帝

    《汉书。艺文志》有《黄帝铭》六篇,今已亡。《金文铭》据学者考证,即为《黄帝铭》六篇之一(王应鳞《〈汉书。艺文志〉考》)。《金文铭》载刘向《说苑。敬慎篇》:“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左陛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名其背曰

  • 古今图书集成释教部汇考·陈梦雷

    全称《古今图书集成释教部汇考》。佛教史书。清陈梦雷,蒋延锡等编辑。七卷。编年体。记述自释迦牟尼降生至清初的佛教兴衰情况,其中比较系统地记述了历代帝王对佛教的政策和措施等。卷七还载录介绍鄯善国(今新疆鄯善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