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门人黄直录

  〔1〕黄以方问:“先生格致之说,随时格物以致其知,则知是一节之知,非全体之知也,何以到得‘溥博如天,渊泉如渊’地位?”先生曰:“人心是天渊。心之本体,无所不该,原是一个天,只为私欲障碍,则天之本体失了:心之理无穷尽,原是一个渊,只为私欲窒塞,则渊之本体失了。如今念念致真知,将此障碍窒塞一齐去尽,则本体已复,便是天、渊了。”乃指天以示之曰:“比如面前见天,是昭昭之天,四外见天,也只是眧眧之天。只为许多房子墙壁遮蔽,便不见天之全体,若撤去房子墙壁,总是一个天矣。不可道跟前天是昭昭之天,外面又不是昭昭之天也。于此便见一节之知即全体之知,全体之知即一节之知,总是一个本体。”

  〔2〕先生曰:“圣贤非无功业气节:但其循着这天理则便是道,不可以事功气节名矣。”

  〔3〕“‘发愤忘食’是圣人之志如此,真无有已时。‘乐以忘忧’是圣人之道如此,真无有戚时。恐不必云得不得也。”

  〔4〕先生曰:“我辈致知,只是名随分限所及;今日良知见在如此,只随今日所知扩充到底,明日良知又有开悟,便从明日所知扩充到底,如此方是精一功夫。与人论学,亦须随人分限所及;如树有这些萌芽,只把这些水去灌溉,萌芽再长,便又加水,自拱把以至合抱,灌溉之功皆是随其分限所及,若些小萌芽,有一桶水在,尽要倾上,便浸坏他了。”

  〔5〕问知行合一。先生曰:“此须识我立言宗旨,今人学问,只因知、行分作两件,故有一念发动,虽是不善,然却未曾行,便不去禁止。我今说个‘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宗旨。”

  〔6〕“圣人无所不知,只是知个天理:无所不能,只是能个天理。圣人本体明白,故事事知个天理所在,便去尽个天理:不是本体明后,却于天下事物都便知得,便做得来也。天下事物,如名物度数、草木鸟兽之类,不胜其烦,圣人须是本体明了,亦何缘能尽知得。但不必知的,圣人自不消求知,其所当知的,圣人自能问人:如‘子入太庙,每事问’之类。先儒谓‘虽知亦问,敬谨之至’;此说不可通。圣人于礼乐名物,不必尽知,然他知得一个天理,便自有许多节文度数出来,不知能问,亦即是天理节文所在。”

  〔7〕问:“先生尝谓善、恶只是一物。善、恶两端,如冰、炭相反,如何谓只一物?”先生曰:“至善者,心之本体。本体上才过当些子,便是恶了;不是有一个善,却又有一个恶来相对也。故善、恶只是一物。”直因闻先生之说,则知程子所谓“善固性也,恶亦不可不谓之性。”又曰:“善、恶皆天理。谓之恶者,本非恶,但于本性上过与不及之间耳。”其说皆无可疑。

  〔8〕先生尝谓“人但得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便是圣人。”直初闻之,觉甚易,后礼验得来,此个功夫着实是难。如一念虽知好善、恶恶,然不知不觉,又夹杂去了。才有夹杂,便不是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的心。善能实实的好,是无一念不善矣:恶能实实的恶,是无念及恶矣。如何不是圣人?故圣人之学,只是一诚而已。

  〔9〕问“修道说”言“率性之谓道”属圣人分上事,“修道之谓教”属贤人分上事。先生日 :﹁众人亦率性也,但率性在圣人分上较多,故﹃率性之谓道﹄属圣人事;圣人亦修道也,但修道在贤人分上多,故“修道之谓教”属贤人事。”又日 :“《中庸》一书,大抵皆是说修道的事:故后面凡说君子,说颜渊,说子路,皆是能修道的;说小人,说贤、知、愚不肖,说庶民,皆是不能修道的;其它言舜、文、周公、仲尼,至诚至圣之类,则又圣人之自能修道者也。”

  〔10〕问:“儒者到三更时分,扫荡胸中思虑,空空静静,与释氏之静只一般,两下皆不用,此时何所分别?﹂先生日 :“动、静只是一个。那三更时分,空空静静的,只是存天理,即是如今应事接物的心,如今应事接物的心,亦是循此理,便是那三更时分空空静静的心。故动、静只是一个,分别不得。知得动、静合一,释氏毫厘差处亦自莫掩矣。”

  〔11〕门人在座,有动止甚矜持者。先生曰:“人若矜持太过,终是有弊。”曰:“衿得太过,如何有弊?”日 :“人只有许多精神,若专在容貌上用功,则于中心照管不及者多矣。”有太直率者,先生曰:“如今讲此学,却外面全不检束,又分心与事为二矣。”

  〔12〕门人作文送友行,问先生曰:“作文字不免费思,作了后又一二日常记在怀。”曰:“文字思索亦无害;但作了常记在怀,则为文所累,心中有一物矣,此则未可也。”又作诗送人。先生看诗毕,谓曰 :“凡作文字要随我分限所及;若说得太过了,亦非修辞立诚矣。”

  〔13〕“文公‘格物’之说,只是少头脑。如所谓‘察之于念虑之微’,此一句不该与‘求之文字之中,验之于事为之着,索之讲论之际’混作一例看,是无轻重也。”

  〔14〕问有所忿懥一条。先生曰:“忿懥几件,人心怎能无得,只是不可有耳。凡人忿懥,着了一分意思,便怒得过当,非廓然大公之体了。故有所忿懥,便不得其正也。如今于凡忿懥等件,只是个物来顺应,不要着一分意思,便心体廓然大公,得其本体之正了。且如出外见人相斗,其不是的,我心亦怒:然虽怒,却此心廓然,不曾动些子气。如今怒人,亦得如此,方纔是正。”

  〔15〕先生尝言:“佛氏不着相,其实着了相,吾儒着相,其实不着相。”请问。曰:“佛怕父子累,却逃了父子,怕君臣累,却逃了君臣,怕夫妇累,却逃了夫妇,都是为个君臣、父子、夫妇着了相,便须逃避。如吾儒有个父子,还他以仁,有个君臣,还他以义,有个夫妇,还他以别,何曾着父子、君臣、夫妇的相?

猜你喜欢
  卷七 释地第九·邢昺
  本政 第九·王符
  平书订卷九 武备第六·李塨
  论语集解义疏卷一·皇侃
  第四章 20·辜鸿铭
  卷十·刘敞
  卷十四·欧阳修
  卷十二·惠士奇
  卷十二·魏了翁
  第十节 论自治·梁启超
  贵直论第三 过理·吕不韦
  孟子卷二·朱熹
  卷五·佚名
  卷三十四·赜藏主
  宗镜录卷第七十六·延寿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七章 颁诏云梦·屠隆

    【唐多令】〔旦上〕紫府采眞回。红尘转自哀。旧家门径满靑苔。不是辽阳千载。羞宝镜。对妆台。晓入瑶台露气淸。天风吹落步虚声。尘心不断俗缘在。千里下山空月明。奴家自别庐山李尊师回家。尘缘虽在。道

  • 卷五十八·陈起

    <集部,总集类,江湖小集>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小集卷五十八    宋 陈起 编周文璞方泉小集 投金濑赋 世之所谓英雄豪杰之伦常多罹於困厄方伍胥之遭忧兮寄微命於一食就婵娟以就哀兮乃鞠躬而进筥何衆人之未然兮遽见

  • 卷十五·徐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录卷十五高适适字达夫沧州蓚人少濩落不事生产年过五十始留意诗什每吟一篇已为好事者称诵举有道科授封丘尉哥舒翰表为左骁骑兵曹掌书记禄山乱拜监察御史及翰兵败奔赴行在迁侍御史歴迁至劒南西川

  • 卷十·文珦

    <集部,别集类,南宋建炎至德佑,潜山集> 钦定四库全书 潜山集卷十      宋 释文珦 撰七言律 游越 吴客来游古越都缅怀前事更踟蹰高峯篆刻空秦望遗庙丹青尚禹谟佛屋几迁王令宅官租半入贺家湖日斜欲返烟城去柳下

  • 卷三十二·志第八·历二·张廷玉

        ◎历二   ▲大统历法一上   造历者各有本原,史宜备录,使后世有以考。如《太初》之起数钟律,《大衍》之造端蓍策,皆详本志。《授时历》以测算术为宗,惟求合天,不牵合律吕、卦爻。然其法所以立,数之所从出,

  • 卷一百八十八·列传第八十五·柯劭忞

      王恽 逊志 高呜 王思廉荆玩恒 马绍 阎复 王倚 高克恭 夹谷之奇 臧梦解 燕公楠 白恪 李衎 张伯淳   王恽,字仲谋,卫辉汲县人。父天铎,金户部主事,着《易学集说》,为名儒。   恽好学,善属文。史天泽将兵过卫,一见接

  • 铁围山丛谈卷第四·蔡絛

    米芾元章好古博雅,世以其不羁,士大夫目之曰「米颠」。鲁公深喜之。尝为书学博士,後迁礼部员外郎,数遭白简逐去。一日以书抵公,诉其流落。且言举室百指,行至陈留,独得一舟如许大,遂画一艇子行间。鲁公笑焉。吾得是帖而藏之。时

  • 第十章 刑法·吕思勉

    谈中国法律的,每喜考究成文法起于何时。其实这个问题,是无关紧要的。法律的来源有二:一为社会的风俗。一为国家对于人民的要求。前者即今所谓习惯,是不会著之于文字的。然其对于人民的关系,则远较后者为切。中国刑法之名,

  • 一六 花牌楼中·周作人

    我写日记始于戊戌正月,开头的一天便记着鲁迅来杭州的事。今将头几天的日记照抄于下:“正月廿八日,阴。去。(案即去看祖父的略语。)下午,豫亭兄偕章庆至,坐谈片刻,偕归。收到《壶天录》四本,《读史探骊录》五本,《淞隐漫录》四本

  • 张德胜传·张廷玉

    张德胜,字仁辅,合肥人。才略雄迈。和俞通海等人率舟师自巢湖来归附。从太祖渡江,攻克采石、太平。陈聎先前来进攻,和汤和等人打败来犯之敌,授予太平兴国翼总管。攻破蛮子海牙的水寨,生擒了陈兆先。攻下集庆,攻克镇江,授予秦淮

  • 卷二十三 海陵淫暴·李有棠

    熙宗皇统九年冬十二月丁巳,平章政事亮弑其君亶而自立。亮字元功,本讳都古鲁讷,辽王宗幹次子也。母大氏,天辅六年壬寅岁生。天眷三年以奉国上将军赴宗弼军前任使,拜行军万户,擢中京留守。为人僄急,多残忍,猜忌任数。初,熙宗以太

  • 卷一百八·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八乐考度量衡宋理宗时姜夔进大乐议请正权衡度量夔言雅俗乐高下不一宜正权衡度量自尺律之法亡於汉魏而十五等尺杂出於隋唐正律之外有所谓倍四之

  • 卷第二十·太安万侣

    日本書紀卷第廿 渟中倉太珠敷天皇 敏達天皇渟中倉太珠敷天皇。天國排開廣庭天皇第二子也。母曰石姫皇后。〈石姫皇后。武小廣國押盾天皇女也。〉天皇不信佛法而愛文史。廿九年立爲皇太子。卅二年四月。天國排開廣庭

  • 序·李廉

    晋杜预左氏传序春秋者鲁史记之名也记事者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所以记逺近别同异也故史之所记必表年以首事年有四时故错举以为所记之名也周礼有史官掌邦国四方之事达四方之志诸侯亦各有国史大事书之于策小

  • 春秋集解卷九·苏辙

    宋 苏辙 撰襄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仲孙蔑会晋栾黡宋华元衞寗殖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围宋彭城春秋书邑皆不系其国以为邑不待国别而知也楚既取彭城以封鱼石而犹书曰围宋彭城者诸侯将取而归之宋故致其意也或曰取宋之邑

  • 五种增上缘义一卷·善导

    依无量寿经一 依十六观经二 依四纸阿弥陀经三 依般舟三昧经四 依十往生经五 依淨土三昧经六谨依释迦佛教六部往生经等。显明称念阿弥陀佛愿生淨土者。现生即得延年转寿。不遭九横之难。一一具如下五缘义中说。问曰。

  • 卷第四十五·佚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四十五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随眠品第五之一广辩诸业并决择已。诸契经中说感有处。皆言诸业能为引因。然见世间有离染者。虽亦造善身语意业。而无功能招后有果。故于感有业应非因。业

  • 玄宗朝翻经三藏善无畏赠鸿胪卿行状·李华

    玄宗朝翻经三藏善无畏赠鸿胪卿行状弟子李华撰三藏沙门输婆迦罗者。具足梵音。应云戍婆誐罗僧贺。唐音正翻云。净师子。以义译之。名善无畏。中印度摩伽陀国人。住王舍城那烂陀寺。本刹利种姓。刹帝利舍俗荣贵。依佛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