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名教

好名而畏死,人诚无奈其情何。然圣人之所以补救天地,使万世安生,正惟恐天下之不好名而畏死也。明知好名之末流,故又使好“不好名之名”,自立忠信、廉知、退让、仁勇诸名;其救世也,利十之九,弊十之一。而又以无上之名救之,放光动地,非名之别名乎?

有实即有名,犹有形即有影。天地既分,物物而名之,事事而名之。称其名使知其实,因有名实;名实当、不当,因有是非;是非相乱,因有虚名。名与命本一字也,天命之,斯名之矣。名名之几,即生生之几。圣人教人,求实而已。实者,忠孝之所以忠孝,文章之所以文章,生所以不虚生,死所以不浪死者也。

人情莫微于喜,莫危于惧。毁誉、生杀,动天下之风雷也。富人深居,等于侯王,亲戚叶拱墙负,鳖咳仰面,莫能得其一毛,或有进说而欣然施予者,惟名与死也。有天下者,高拱若神,何求不得?撄其逆鳞,九族齑粉,而一介小臣敢于撞琴折槛,指天画地,使之曲听者,惟名与死也。大暴穷凶,骸骨如麻,屠剭古今,一叱废世,帝王天地之簧鼓,万分不足动其一虑,而称以英雄,彼不觉笑,语及来世,亦不觉叹,则转此者亦名与死也。使天下皆不好名、不畏死,圣人又奈天下何哉?断断然不好名、不畏死,非无以加之至人,即无法可制之恶人矣。贾生四言,犹未能尽。

以死好名,以名敌死,以名救名,以死胜死。救死之名,莫如鬼神;救名之死,莫如参悟。有死于事鬼神而得名者,有以知生死为名者,余则畏死而逃名者,不则无名而浪死者。庄子自以外生死而特着奇书,思万世之知其解;圣人自叹莫知,仰而呼天;佛自言授记之号,使人称其名而觉之。则圣人者乃为真名士耳,圣人者乃为好真名耳。至人无名,何非存至人之名于圣人之上,以穷人之好之云尔乎?佛戒人贪,佛乃大贪,彼非舍世间诸名,而贪成千万劫不生灭之大名者乎?

充类言之,天地,病根也;病则俱病,药则俱药。圣人药其太甚之病,而亦容其太甚之药,自足相济;岂在执充类之律,使合药者无容身之地耶?从虚空而天之、地之,天地已有名矣;道之、德之,道德已有名矣。圣人但知名即无名、死即不死之故而已矣;誉之而不劝,非之而不顾,何暇计世之訾我以名乎?名而无名者,虽死不死之人也;发凡无名者,不死犹死之人也。圣人而不成名,万世何以知名即无名、死即不死之圣人乎哉?

华之冈六十学道之言曰:圣人之身不足有。故曰:欲洁其身而乱大伦,知名无所着也。故曰:欲使如来名声普闻,知名空而反不避其名也。惟实能空一切名,而后可以知名本无名、死本不死之故。实能知其故者,旷观于天地未有名之始而无所得,故无不自得。此能几许耶,固非可以鸣铎而户晓也。错行之道,源流本一,流亦返源,逆流而挽之,先救十半,何必望人人能知无名、不死之故乎?不过因导节制,以楔出楔,多方以误之,分途以迷之,使天下少作它恶焉斯已。自技艺之专家,以至道德之标帜,皆误人迷人之方也。虚以救实,实以救虚,虚虚实实,以救此好名畏死之天下。天下大治,虽其教之弊也,犹能杀乱。是谓实天下之权者名教,权名教之实者心宗。

何何氏问五老曰:“我呼于谷中,则汝环应之曰诺诺。谁名汝乎?”五老亦诺诺不置一词。夜梦五青衣来曰:“吾主人为匡氏之俗子所累,彼既不好世之名,而独好此山,后遂以其姓姓我主人,因以我等之五高而名之曰‘五老’。无始以来,安有五老之名乎?”

何何氏曰:“高矣!何不逃之,而受此名为?”

五青衣笑曰:“既以为五老,则亦随人五老之矣;既曰匡,则姓匡已矣。即以我为我主人可也,安往可逃?世之逃名者,非自无可以过于人者,则故逃之以为名耳?诟厉名教既名之名,以骇天下而疾得名者,此我主人之所大恶也。匡山之五老也,五老固以忘之矣。”

何何氏醒曰:名本无名,无名有名,名随其所名。吾当忘其所名,而勿忘其所以名。名如火之光、草木之香,相传于空中,不离不息,不得不然者也。画地作饼,虚名之罪也。因名之为累而罪所以为名者,是火罪光、草木罪香;天地能无罪乎?人子生,父咳而名之,又从而字之。居一室从而颜之,制一器从而铭之。顾名思义,即砥行立名之资也。高罪名之论,则砥行立名者先得罪。砥行得罪则名教贱,名教贱则人以无名之名便其所讳,而父子、君臣之名不足事,事皆可倒行逆施矣。虽曰且无善名,乌有恶名?然藉口者万世,而无名者无口,况无无名者乎?告闾人为圣人,必嗛嗛然不从;曰欲汝不同禽兽耳,欣欣然从矣。无上之名太远难从,故圣人以疾没世之药治万世,而以无闷之药治疾没世者。经之权在史,拈花之权地狱也,安得罪名?安得不罪名?安得不罪罪名之名?

谢幼度淝水之役,吴附子目谢为好名。嗟乎!江东犹是江东,正以康乐一擗,乃欲独以竹蓬屏风抗之。推隐之之为此论也,自好名也至矣。名诋名,以我所便之名诋所不便之名:名学问,诋事功;名道德,诋学问;而道德又自相诋;乘高诋下,匿虚诋实,推至于无可名言以为名,天下莫能胜。庸者泯于好、不好之间;才者好其一得之好,以泯其所不好;达者好其不泯人以自泯,而终非所以救世也。

东土、西方之公议名者曰:使人好“不好名”之名,至矣;使人好“无可名言”之名,至矣。然益可以欺人,谁是真平怀泯然自尽者乎?何何氏不得已于自泯中以不泯泯天下,而立一平名以核实,曰:惟使天下好“好学无自欺之名”,则天地慰。

愤世无不为口、为名,而无不讳口、讳名者,故不禁出声耳。每叹李卓吾自负尖快小才,纵其偏见,欲一手抹天下,作第一人。而官不称意,遂发愤噀血,助以穿魔之杖,益颠倒其说以快意,一切不顾。以为诡骇天下则得名更速,故专骂好名者,正自家好名之至耳。其称则天、冯道之类,遂为坏名教乱天下之渠魁;得罪天地,故世以异端诋之。然岂知彼益得计乎?彼知如此毒辣破败,既足以慰后进贪奇喜新之人情,又足惹天下谤我,则我名愈烈;逆知后世虽有正人斥我,终不胜尖快小才之外怜而内护之,此所以得计其无忌惮也。

噅噅子曰:公自谓向上开眼乎?自谓读书有二十分识、二十分才、二十分胆乎?其读书刻意颠倒,适得好深之不深,笼统自护,又不考证、象数,如地势在梦中,此不足论矣。文章不过是鄙俗乡谈,教举世为唱戏说白之古文而已。作庄、马徒隶,庄、马收之否耶?惟有偏至之性、痛痒之吻,是可怜可爱者。若使生遇我,或得成就,惜哉惜哉!至于向上开眼,尤未梦见!

卓吾一身无所不骂,而独不敢骂佛,晚年佞佛,拜药师忏,是何为乎?怕死修福,委靡昧痴极矣,可云开眼人乎?然较后之开眼者又数倍矣。所太息者,古人抑扬杀活,有权有实,处处以万世为心,岂与专以快口博名为心者同年语哉?天地最嫌此等骂名好名之人,天下不妨有好名而能骂名之说话。平怀论之,睡、食、色、财、名,有情之五因也。四者与睡一等,而人恶之太过耳。究竟能以名敌死者,千百中之一二,则名字终不能胜死字明矣。若论劝世止恶,兼用死字、名字;欲歇名心,专须死字。死字是亘古亘今大恩人、大宝贝,切莫错过。

猜你喜欢
  白馬論·谢绛
  切勿画地为牢,裹足不前·孔子
  颜习斋先生言行录凡例·颜元
  卷八·沈棐
  原序·郑伯谦
  卷十九·王志长
  卷二十三·佚名
  卷三百九十一·佚名
  菩提道次第略论序·宗喀巴
  人生问题之解决·太虚
  人生进善之阶段·太虚
  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真言·佚名
  宗镜录卷第三十六·延寿
  一休与五休·佚名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第十一卷·一行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百六十二·彭定求

        卷562_1 【早春】刘威   晓来庭户外,草树似依依。一夜东风起,万山春色归。   冰消泉派动,日暖露珠晞。已酝看花酒,娇莺莫预飞。   卷562_2 【伤春感怀】刘威   花飞惜不得,年长更堪悲。春尽有归日,老来无

  • 第十一出 请封·李渔

    〖北粉蝶儿〗(净扮琉球王,引众上)海灏天寥,占据了海灏天寥,莽乾坤别开声号。蓬壶近咫尺员峤。护彤云,披瑞霭,旭轮扶照。驾南溟落漈星桥,尽容咱一声长啸!建帜洋洋大海东,天都一屿傍蛟宫。不知中国谁为主?浪静波恬少飓风。—&

  • ◆马中丞祖常(石田集)·顾嗣立

    祖常,字伯庸,世为雍古部,居靖州之天山。其高祖锡里吉思,当金季为凤翔兵马判官,子孙因号马氏。曾祖月合,乃从元南伐留汴,后徙光州。祖常七岁知学。延佑初,贡举法行,乡贡会试皆第一,廷试为第二人。授应奉翰林文字,擢监察御史。劾奏

  • 初集卷二十·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初集卷二十古今体九十首【甲子一】甲子元旦根荄生意动温阳曰旦钦承和气祥百岁喜逢新甲子中元同庆始春王椒花玉版芳辰颂柏子金猊合殿香嘉会万方球小大惟应兢业与年长新春试笔露井融融冻欲消慈宁旭彩

  • 拾得诗附·寒山

    自从到此天台寺经今早已几冬春山水不移人自老见却多少后生人君不见三界之中分扰扰只为无明不了绝一念不生心澄然无去无来不生灭我见顽钝人灯心拄须弥蚁子啮大树焉知气力微学咬两茎菜言与祖师齐火急求忏悔从今辄莫迷君

  • 卷二十六·沈季友

    钦定四库全书檇李诗系卷二十六平湖沈季友编国朝南溪学士曹尔堪尔堪字子顾号顾庵嘉善人勲之长子顺治壬辰进士选庶吉士两冠阁试授编修扈从瀛台南苑世祖褒问谕令与吴伟业同注唐诗丁艰起补转侍读旋陞侍讲学士转盼三擢异数

  • 列传第四十一 方伎·李百药

    由吾道荣 王春 信都芳 宋景业 许遵 吴遵世 赵辅和 皇甫玉解法选 魏宁 綦母怀文 张子信 马嗣明易曰: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莫善于蓍龟。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又神农、桐君论本草药性,黄帝、岐伯说病候治

  • 卷之八百六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三一一副详及批光绪十四年十一月十四日、廿五日一二一○二--四九·佚名

    新竹县申(第三○九号)之副详,及台湾布政使批:各属存留款项自光绪十四年起,各归各县坐支光绪十四年十一月十六日到副详 印 新竹县印五品衔、台湾府埔里社通判、署台北府新竹县,为开折详送事。本年十月二

  • 卷六十五·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卷六十五乾隆二十三年十一月丁未副都统爱隆阿疏奏靖逆将军纳穆扎尔等信息爱隆阿奏言臣随将军兆惠于十月初五日至叶尔羌初十日渡河令臣领兵五百名又侍卫奎玛岱兵三百名防范喀什噶尔来援

  • 苏秦为楚合从说韩王·佚名

    【提要】 苏秦为各国游说合纵,方式内容大体一样,即先从地缘物产等物质状况肯定对方的实力,鼓舞对方的信心与斗志。然后批驳连横,以其为耻,激发对方的自尊,从而让对方决志不屈服,并走向联合抗秦的道路。 【原文】 苏秦为楚合

  • 备高临第五十三·墨子

    禽子再拜再拜曰:“敢问适人积土为高,以临吾城,薪土俱上,以为羊黔,蒙橹俱前,遂属之城,兵弩俱上,为之奈何?”子墨子曰:子问羊黔之守邪?羊黔者将之拙者也,足以劳卒,不足以害城。守为台城,以临羊黔,左右出巨,各二十尺,行城三十尺,强弩之,技机

  • 卷三十一·纳兰性德

    钦定四库全书陈氏礼记集说补正卷三十一头等侍卫纳喇性德撰仲尼燕居子曰慎听之女三人者吾语女礼犹有九焉大飨有四焉两君相见揖让而入门入门而县兴揖让而升堂升堂而乐阕下管象武夏龠序兴陈其荐俎序其礼乐备其百官如此而

  • 本社对于今年佛诞纪念会之宣言·太虚

    比年来佛教、佛学、佛法、佛化之声浪,弥漫洋溢于全国,全世界僧俗朝野之间,真有一日千里之概!故本年佛诞二九五○之纪念,各处纷纷开纪念会,气势蓬勃,亦较之民二之佛诞二九四○纪念,迥然不同。此固是极可喜之现象。而且本月刊发

  • 炽盛光道场念诵仪拾遗序·佚名

        宋云间沙门灵鉴述  宋天竺法师慈云尊者。以行光教示灭于钱塘天竺道场。门弟子灵鉴。以所禀法师道德化乎当世。三昧行法施于后代发扬四种三昧在乎斯文。行法之盛不可以不纪。于是拾其遗编。独有炽盛光道场念

  • 卷第十·呆翁行悦

    列祖提纲录卷第十 武林十八涧理安禅寺住持娄东行悦集 五参提纲 洞山价禅师上堂。还有不报四恩三有者么。众无对。又曰。若不体此。意何超始终之患。直须心心不触物。步步无处所。常无间断始得相应。直须努力莫闲过日

  • 武则天外史·佚名

    武则天外史二集二十八回 存题“不奇生著”。二集,各有图四幅,无评。正文半叶十三行,行三十二字。无书坊与刊行年代。清代白话长篇历史演义小说,演武则天事,未见。黄摩西《小说小话》谓: “颇有依据,笔亦姚冶,可与《隋炀

  • 中国史纲·张荫麟

    《中国史纲》是张荫麟短暂一生留下的唯一专著,原为作者受聘编写的高中历史教材的一部分。是一种别具一格的通史读物。本书叙述了从商朝到东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全书按照朝代顺序编写,但并未均衡笔墨,而是按作者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