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弇山堂别集卷九

(明)王世贞 撰

○异典述四

勲臣总省府台

洪武中诏太师韩国公李善长曹国公李文忠总理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事后命韩公専理台事曹公亦出镇

勲戚理文职

永乐初以北京行部尚书缺请特诏驸马都尉李让兼领再命让领北平布政司事又洪武中命汝南侯梅思祖掌云南布政司事驸马都尉王恭兼福建行省叅政

勲戚理太学

洪武中上以公侯子弟在太学者多骄慢不习训诏曹国公李文忠提督国子监又二十九年署国子监学正吴启言国子师生例以太学优劣分隶六堂迩来皆无甄别髙下不分无以激劝宜考第如例上命魏国公徐辉祖率礼部翰林院官诣监考试诸生等第吏部以次録用

文臣挂将军印

正统中王靖逺骥以兵部尚书征湖贵苖充征蛮将军成化中王威宁越以左都御史出征充平胡将军守大同充征西前将军改镇延绥充靖虏副将军俱挂印

文武二衔

洪武初张彪以统兵元帅兼知全州王玉以副元帅兼州同知吕兼明以义兵元帅兼知永康县陈从贵以帐前总管兼知东阳县王道同兼知永康县胡深以右司郎中兼吴王府叅军总处州兵汪广洋以左司郎中兼骁骑卫指挥冯胜以右都督兼詹事府詹事中书省叅政邓愈兼佥行枢密院又以征戍将军兼左谕徳征西将军汤和兼左谕徳华云龙以都督同知兼北平行省叅政丁玊以广西行省叅政兼本卫指挥使耿炳文以陜西行省叅政兼秦王府武傅曹兴才以山西行省叅政兼领太原卫指挥事郭云以南阳卫指挥使兼知南阳府吕文燧以永康翼左副元帅兼知县

勋戚公侯以下带师傅不可言文武二衔也若都督虽带衔亦宜附纪景泰中太子太保都督佥事张輗成化中太子太保左都督赵胜嘉靖中太保太子太傅征西将军大同总兵官周尚文太子太保征西将军左都督大同总兵官梁震太保兼少傅左都督掌锦衣卫陆炳太保兼太子太傅左都督掌锦衣卫朱希孝盖祖宗朝都督有劳宁封流伯而不加保傅典制一变也后累加辽东总兵官左都督李成梁太保兼太子太保蓟镇总兵官左都督戚继光少保兼太子太保锦衣卫掌卫事左都督刘守有加太子太保太子太傅

武臣赠官得师傅者尤少嘉靖中梁震赠太保岳懋赠少师李涞殷尚质杨照王治道赠少保隆庆初周尚文赠太傅皆总兵也万厯初朱希孝赠太傅则锦衣也

文臣理武职

天顺中杨善以礼部尚书改掌左军都督府成化中王威宁越以左都御史改掌前军都督府仍总五军营兵提督团营操练俱带伯爵

武臣理文职

洪武中大将军徐达以卫镇抚吴勉权大都路知府又起用致仕百户杨山署掌芒部军民府

武臣改文

洪武帐前总管王道同为义乌知县荆州卫指挥使蔡僊为广西行省叅政元帅单安仁为按察副使再以瑞州守御千户为将作卿管军镇抚薛祥进都漕运使十四年起致仕镇抚张真拜两淮都转运盐使司运使按张真者锦衣卫镇抚后调太仓余于其家得御宝勘合验之则山东布政使司左布政也其制亦与今凭文不同十五年起致仕南阳右卫百户吴权为福建布政使司右布政使济宁左卫镇抚胡溥为山东布政使司右布政使济川卫百户周景为左叅议永平卫百户范诚为右叅议宣武卫百户张端为山西布政使司左叅政永清右卫千户王福为叅议永平卫百户刘清为右叅议龙骧卫百户张林为广东布政使司左叅政南昌卫所镇抚江崇为右叅议羽林左卫百户龙徳为浙江布政使司右布政使周先为四川布政使司左布政使徽州守御所百户周良为陜西布政使司右布政使又以散骑舎人耿瑄为尚宝司卿十八年改陜西都指挥杨贵为河南左布政使天策卫所镇抚欧阳相佐为四川布政使司左布政使水军卫所镇抚冯翼为右布政使致仕水军左卫镇抚张贞为湖广布政使司左布政使(此张贞非前张真也)处州卫所镇抚陈蠡为右布政使广武卫所镇抚左杰为江西布政使司右布政使府军前卫百户周良为山东布政使司左布政使武徳卫镇抚马渊为福建布政使司右布政使羽林右卫镇抚蒋彛为广西布政使司左布政使又宣武卫镇抚徐麟为河南府同知以战功进知府又以鞑靼指挥使安图为刑部尚书元降将索诺木结为治书侍御史约尔珠为左副都御史和克齐为工部右侍郎

永乐百户刘泰改建宁府通判至礼部员外郎

成化中锦衣卫百户何瑾为尚宝司丞府军前卫副千户于冕改兵部员外郎

文臣改武

洪武中中书左丞吴宏左迁亲军指挥使中书右丞兼右詹事赵庸江淮叅政傅友徳俱升同知大都督府行省平章李文忠改左都督江西行省叅政汪兴祖升都督佥事左司郎中单安仁改守御千户大都督府断事脱列伯升骁骑右卫指挥佥事太仆寺卿商暠为中府都督佥事子敬复以太仆卿为大同卫指挥佥事九江知府丁玉升都卫都指挥溧水知县郭云升南阳卫指挥佥事燕府左相费愚为中护卫指挥使尚寳司丞杨能升都指挥使尚宝卿耿瑄仍升前军都督佥事尚宝卿徐膺绪升大同卫指挥佥事云南鹤庆府知府董赐为云南前卫指挥佥事

永乐初燕府纪善李贤升都指挥佥事保定府同知朱真升中卫指挥同知杂造局大使宋得升羽林前卫指挥佥事陵川训导刘泰升百户

洪熙中鸿胪少卿喀达克升锦衣卫光禄寺署丞马成升金吾右卫俱指挥佥事尚宝卿朱琇升金吾左卫指挥使

宣徳初光禄寺卿胡荣鸿胪序班孙愚升都督佥事(后及贵妃父愚寻改名忠)

兵部左侍郎张信改锦衣卫世袭指挥同知后至四川都司都指挥使鸿胪寺丞何敏升锦衣卫指挥佥事正统工部主事吴贤(即尚书吴中子)改锦衣卫世袭百户后升千户

天顺中太常寺奉祀刘谦升锦衣卫正千户翰林院典籍冯珤升锦衣卫副千户广西右叅政岑瑛升本省都司都指挥使(瑛土官也)

成化十一年升文思院副使王纲髙明锦衣卫所镇抚十六年升鸿胪寺序班许旸通政司经歴何璋俱所镇抚又文思院大使毛祥营缮所副沈智姚兴俱锦衣卫所副千户所副盛能所丞陈全文思院副使周贵周六一刘荣冯宇俱锦衣卫所百户十八年升文思院副使顾羊保孟林俱锦衣卫所百户十九年升文思院副使李聪等五人俱锦衣卫所镇抚又升通政司知事张礼锦衣卫世袭副千户文思院副使张旺段抚理锦衣卫所百户二十年升文思院副使葛信王贵顾珙锦衣卫所镇抚二十一年升礼部司务李宗义文思院副使髙清俱锦衣卫所百户鸿胪寺序班姚通锦衣卫所镇抚又升文思院大使郭成姚安等锦衣卫所百户徐纲陈谦所镇抚又改上林苑録事汪宪锦衣卫试百户按宪实改衙门余俱带衔于文华武英仁智三殿及御用监供事者也

弘治中鸿胪寺卿张峦为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后父也)中书舎人袁熹袭锦衣卫都指挥佥事进士梅纯袭孝陵卫指挥使升中都副留守又田州府知府岑猛降福建平海守御所百户(猛土官也)

正徳中两浙盐运司同知刘瑄升锦衣卫指挥佥事平谷县知县杨某升锦衣卫所百户文思院副使方景升锦衣卫所百户

嘉靖初鸿胪寺卿陈万言升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皇后父也)湖广右布政使掌永顺宣慰彭世麒升都指挥使崇明知县吴大本仍袭原卫指挥使

隆庆中两淮盐运司判官郑崇孝仍袭锦衣卫左所正千户

万厯中文思院副使王伟升锦衣卫指挥使(皇后父也)又州判官金丹升所镇抚仕至都指挥佥事世袭指挥同知

文臣国戚

髙帝时太常寺卿前吏部尚书吕本女为懿文皇太子继妃英宗女重庆公主下嫁鸿胪寺卿周颙子璟宪宗女仁和公主下嫁尚宝卿齐佑子世英颙佑迁一官带俸不任事

文武臣掌中外兵

国朝之制总禁兵者不得预外兵惟嘉靖中有边寇都御史杨恪愍公守谦自保定咸宁侯仇鸾自大同各入援诏守谦提督中外诸军已鸾至拜总督亦如之又命文职三品武职都督已下悉聴军法从事杨仅数日遇祸仇声势殊烜灼而祸尤惨

倭事起南京兵部尚书张公经不置叅赞机务兼总督南直隶浙江等处军务事权亦类之寻以明年下狱

勋戚大臣为指挥使

洪武中驸马都尉王克恭领福州卫指挥使黄琛领淮安卫指挥使靖海侯吴祯出领定辽卫指挥使建文初起在闲越隽侯俞通渊领豹韬卫指挥使

驸马伯二品

国初驸马都尉黄琛王克恭诰称镇国上将军忠勤伯汪广洋诚意伯刘基诰称资善大夫护军以阶勲考之盖正二品也琛克恭所尚主于上从姊例当裁为仪宾上不忍故仍其号而下其阶诚意岁禄二百四十石仅视四品所不可晓

指挥挂将军印

洪武二十八年命蕲州卫指挥佥事胡冕为征蛮前将军六安卫指挥同知宋晟武昌荆州二卫指挥佥事徐越荣铸副之讨郴桂山贼又于二年命潭州卫指挥同知丘广为总兵官宝庆卫指挥佥事胡海广西卫指挥佥亊左君弼为左右副总兵讨左江上思州蛮三十年命湖广都指挥使齐让为平羗将军蕲州卫指挥佥事胡冕六安卫指挥佥事宋晨为左右副总兵讨古州蛮按齐让系都指挥而丘广不挂印差少异耳然司卫官任大将亦后代所无之典

驸马封侯

洪武中李贞封恩亲侯以恩泽建文中驸马都尉李坚封滦城侯以破燕功永乐初王宁封永春侯以纳欵功袁容封广平侯李让封富阳侯以靖难功嘉靖初崔元封京山侯以迎驾功赠侯者景泰初井源以土木死事赠巨鹿侯

驸马加公孤

嘉靖中崔元加太子太傅再加少师太保太傅蔡震谢诏俱加太子太保

驸马坐府典兵

永乐间驸马李让袁容俱镇守北京仍理行府都督事王宣镇云南沐昕初同襄城伯李隆守备南京至正统间革犹与赵辉俱掌南京都督府自后所掌惟宗人府及领侍卫将军力士而已又宋琥宋瑛相次挂平羗将军印镇甘肃

驸马提学

洪武十九年勅驸马都尉梅殷提督山东学校兼理地方事务朕观古之帝王必赖贤才辅佐以成治功贤才之在天下必待明师教育以成器用尔驸马都尉梅殷幼承家教长能笃学精通经史颇有才华虽乃武臣之裔堪为文儒之宗今特命汝提督山东学校作养人才兼理地方等处事务汝惟钦承朕命勿负所托

外戚握兵政

国朝自成祖而后后妃不选公侯家正统初太皇太后下诏裁彭城伯张昶左都督张升不得与议朝政自后虽爵至公侯位为师傅亦优游食禄奉朝请而已惟会昌侯孙继宗以元舅总团营兵马监修国史知经筵迨八十告老犹掌后军都督府事此亦政体一大变也夫以张寿宁兄弟之宠方安平后父之重李武清外祖之尊而皆不得预此千古所当法也

勋戚武臣直庐应制

国家应制对扬之作惟属之词林近臣虽九列不与而嘉靖中顾独赐直庐以居诸贵徃徃勋戚武弁亦得叅之如醮词门聮以至表启歌颂之类手无停笔掌无虚日今可纪者勲臣太师太子太师翊国公郭勋太师兼太子太师成国公朱希忠太傅太子太师咸宁侯仇鸾亲臣太傅兼太子太傅驸马都尉京山侯崔元驸马都尉邬景和少保太子太保安平伯方承裕武臣太保兼少傅左都督掌锦衣卫陆炳太保兼太子太傅左都督掌锦衣卫朱希孝后勋鸾以它事败景和不能其事罢直

锦衣指挥侍经筵

故事以勋臣极尊一人知经筵以次尊一人侍经筵正统末特诏锦衣指挥同知王山侍经筵以太监振弟故也

武臣兼总团营厂卫

正徳十四年左都督平虏伯朱彬以提督团营总兵官兼督东厂及锦衣卫官校办事团营太监张永谷大用主之东厂张鋭主之锦衣朱宁主之彬兼绾三务中外大柄悉归之矣彬扈行称提督赞画机密军务总兵官仍督办事官校不久亦败(朱彬即江彬也)

内臣任文衔

洪武置定逺牧监属太仆以中官李善为监副胡清董良为御史又光禄寺卿而下用士人内官庖役相兼散官照本行给授永乐命上林苑监署正至丞簿悉内官文臣兼任若外臣任内职则前江彬督东厂也

外臣任内政官

洪武初杜安道以带刀宿卫授尚冠郎迁御用监令洪奉司今皆内臣职也最后迁光禄寺卿

畨将握兵

祖宗时畨将有功虽累封至侯伯不得掌五府都司卫所印及总兵镇守或入奉朝请或于各镇住牧惟有征行则遴所部精骑以从或别将则副大帅耳天顺初以恭顺侯吴瑾掌右军都督府瑾故恭顺伯允诚即巴图特穆尔孙也广义伯吴琮镇宁夏琮亦巴图特穆尔孙也东宁伯焦寿镇蓟州及甘肃故指挥巴尔斯台孙也右都督芮成镇四川指挥博啰子也史以为畨将握兵之始自是而后不可胜纪

土官升府部大臣

洪武土官宣慰使郑彦文升工部左侍郎永乐交州府知府阮均为刑部左侍郎建昌府知府同彦翊演州府同知黎思凯为刑部右侍郎景泰守御浔阳都指挥同知黄■〈王宏〉为左军都督府同知管府事

内阁制勑两房极品

制勑二房官其职虽司典籍具内外制草及誊写然不过为大学士供笔砚役人而已间取科甲一二充之然外制之重者别举翰林讲读以下司其事固不得与也故兼官至九列其在科目者则出而为卿佐以艺选者不过加服俸而已惟武世二庙稍有踰等至穆庙而始复为限量其至尚书者三人礼部张骏工部周恵畴张文宪至左侍郎者一人礼部张电右侍郎者二人工部谈相王槐文宪官侍郎时大学士李公本为少詹事官尚书时李公为侍郎然供事如初

五孝子举

洪武中布衣李徳成以孝子举为光禄寺署丞迁陜西右叅政至右布政使永乐中权谨举官亦如之迁文华殿大学士通政司右叅议洪武末张信举为尚宝司丞迁少卿至卿以终永乐八年总旗张法保刲肝疗祖母旌擢如信武宁人张仲贤刲肝疗祖母旌如法保擢鸿胪寺司仪署丞

尚书待诏

嘉靖中盛端明以太子少保顾可学以太子太保俱歴礼工二部尚书食禄优饶锡赉蕃庶顾上疏乞奉朝请陪祭遂获遣拜内殿三皇五帝先师孔子复获譔题名记

题名记非翰林臣撰进士题名记例以内阁大臣歴年请撰其非翰林而撰者惟嘉靖末六记俱撰自内阁严公李公礼部徐公詹府孙公外上以命吏部左侍郎李公黙李非翰林臣上意盖有深属也而带俸尚书顾可学遂为丁未题名记尤可骇

非二品银印

武职都督府都指挥使司文职六部都察院凡二品以上用三迭篆挂印将军栁叶篆皆银印独漕运总兵印同将军顺应天二府尹三品得用银印文渊阁五品用银印而差小玉筯篆

二品麟玊

衍圣公正二品诰命例用犀轴常服鹤袍犀带宣徳请给玉轴诰命景泰赐麟袍玉带自是以为常其大朝会宴享在左班一品之上

非翰林官谥文

谥典自建文君谥王文节公袆前后垂五十年文臣无赐谥者有之自永乐中姚恭靖广孝胡文穆广始胡以内阁得谥文遂为翰林所擅他曹莫敢与矣其亦有非翰林而谥文者御史中丞诚意伯刘文成公基行部左侍郎冯文简公京吏部尚书姚文敏公夔唐文襄公龙左侍郎叶文庄公盛南京吏部尚书魏文靖公骥左侍郎储文懿公瓘南京户部尚书王文庄公鸿儒礼部尚书郑文安公赐左侍郎仪文简公智南京礼部尚书杨文恪公亷邵文庄公宝大理少卿李文通公奎刑部尚书何文肃公乔新工部尚书周文襄公忱南京工部左侍郎何文简公孟春右侍郎黄文毅公孔昭都察院左都御史萧文昭公维祯左副都御史吴文恪公讷新建伯王文成公守仁王公以武勲得之尤为奇伟谥又与刘诚意同然刘尝为弘文馆学士内王文庄曽为国子祭酒周文襄曽预庶吉士所谓挨宿者也

翰林不谥文

翰林臣不谥文者谨身殿大学士王毅愍公文文渊阁大学士陈庄靖公文文渊阁大学士袁荣襄公宗皋侍讲刘忠愍公球户部尚书前中允侍讲杨庄敏公鼎礼部尚书前庶子侍讲盛荣简公端明南京吏部尚书前学士朱恭靖公希周内刘重死事袁由长史迁盛以药饵召陈王以避名朱以避父讳杨公不知所以

谥不避名

谥不避名者金尚书忠谥忠襄徐蔡公忠谥忠烈于先王尊名之典不尽合也林侍郎文俊谥文修程侍郎文徳谥文简张太师居正父文明今谥文忠皆以不偏讳故

四品以下官得谥

谥法非三品以上两京大臣不得与然而亦有得之者如杨恭惠信民以佥都御史刘文恭铉以少詹事宋文恪讷李忠文时勉陈文定敬宗邹文庄守益以国子祭酒李文通奎刘文介俨以太常少卿俱四品朱文肃善胡文穆广吕文懿原以翰林学士张文僖益以侍读学士杨忠愍继盛以兵部员外郎朱忠定复张恭僖景明以长史俱五品徐文肃善述以春坊中允王文靖汝玊以赞善王忠文袆以翰林待制刘忠愍球以侍讲罗文毅伦舒文节芬俱以修撰罗文恭洪先以赞善蒋恭靖用文以太医院判俱六品锺恭愍同以御史七品陈恭愍选以布政毛忠襄吉周节愍宪冯恪愍杰许忠节逵以宪副岳文肃正以知府邓恭毅颙以知县皆藩臬郡守外臣诸公或禁近硕徳或封疆殉义无愧赐名者独蒋以技艺小臣获之殊为幸耳杨豫孙所著谥纂有日南知州何忠谥忠节上蔡知县霍恩谥愍节当是祠额非谥也又有太医院使袁宏谥襄敏考正史有祭塟而无谥

改谥

建文初谥湘戾王栢后改谥献临潼恵简王公铭追封秦王改谥安和僖王诚源追封秦王改谥庄新化端和王知■〈火节〉追封晋王改谥康肃安和世子真淤进封肃王改谥靖灵川荣懿王铨鉌追封渖王改谥安福山恭和王勋■〈氵壮〉追封渖王改谥靖

建文赠翰林待制王祎学士谥文节后改忠文国子祭酒李时勉初谥文毅亦改忠文荣国公张玊初谥忠显改忠武会昌侯孙忠初谥康靖改恭宪保国公朱永初谥武襄以同父号旋改武毅内阁学士曹鼐初谥文襄改文忠石珤初谥文隠改文介张治初谥文隠改文毅

四字谥

真人礼部尚书邵元节卒特赐谥曰文康荣靖真人陶仲文卒又特谥荣康恵肃古称贞恵文子有三字者今乃有四字亦无前旷典按邵初死内阁拟二谥御批俱用耳见顾文康夏桂洲诸公碑志可据后至仲文亦用邵例至隆庆初俱追夺

追谥三代

开平王常遇春卒上追赠其曽祖四三银青荣禄大夫上柱国中书平章政事谥庄简祖重五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少保中书平章政事谥安穆父六六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保中书右丞相谥靖懿自唐宋以来未有谥及三代者盖上是时念王功髙因循元制故有此举耳然谥以尊名名尚未有何所取尊

夫妻赠谥异典

永乐十四年保圣贤顺夫人冯氏夫王忠赠左都督谥恭靖洪熙元年卫圣夫人杨氏夫蒋廷珪追封保昌伯谥庄靖此皆因妻而得封爵赠谥也洪武中黔国吴威毅公复妾杨氏封淑人谥贞烈正统中晋宪王妾孙氏石氏封夫人谥贞节以死义故此皆因夫而得赠谥者也其王妃之以节特谥者凡十三人不悉载

公主赐谥

公主故无赐谥惟仁庙以第四女早夭而最钟爱特谥徳安公主世宗朝太师翊国公郭勋承恩请追谥髙祖母永嘉大长公主特赐谥曰贞懿

夷狄赐谥

夷王得谥者日本王源道义谥恭献髙丽王王颛谥恭愍李旦谥康献李芳逺谥恭定李珦谥恭顺李娎谥康靖浡泥国王麻邪惹加那乃谥恭顺苏禄国东王巴都葛哈叭答剌谥恭定格黙勒朗国王卫喇义伊徳伯谥康靖

与推升加秩

弘治十三年少保太子太傅兵部尚书马文升首推吏部不点特加少傅正徳六年太子少保吏部尚书杨一清首推内阁不点加少保太子太保仍荫子锦衣卫世袭千户

转官加宫秩

秦司空金转南兵部加太子太保倪宗伯岳梁太宰储吴宗伯一鹏转南吏部胡司寇世宁转左都李太宰承勋改司寇陶司空琰江司徒东转南兵部俱加太子少保或以北之南似左或以部分稍亚故为加秩慰藉之耳李司寇承勋改兵书左都理团营特加太子太保胡司寇世宁转兵书亦加太子太保赵文华自工部侍郎进尚书特加太子太保郭吏侍朴袁吏侍炜由吏部侍郎进礼部尚书加太子少保盖殊宠也袁以礼书入阁又特加太子太保易户部遽得秘殿不一而足尤为卓异近马公自强由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入阁亦加太子太保兼文渊阁大学士

驸马録文荫

驸马都尉裔孙入监读书者李琦孙祯成化二十三年送监尹清孙衡弘治十年送监沐昕曽孙琚弘治十一年送监右皆乞恩得者嗣后两宫徽号诏赦内有録用一条不可胜纪矣

乳母録文荫

翊圣夫人刘氏男季通天顺八年送翰林院习字授中书舍人累升太仆寺少卿恭圣夫人男胡恭成化二年送中书习字授中书舍人累升尚宝司卿

弇山堂别集卷九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一百一十五·刘昫
  卷一百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二·宋濂
  卷十六·张九成
  ○倚翠偎红·许指严
  卷之三百二十三·佚名
  卷之一千五十·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九 列传九十九·纪昀
  四五七 寄谕江苏巡抚杨魁遣员至史奕昂家传旨呈缴王锡侯著书·佚名
  卷十六·傅恒
  卷九·郭居仁
  耶律休哥传·脱脱
  袁忠彻传·张廷玉
  缉匪例·佚名
  卷之十六·佚名
  附錄·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十·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六十     明 冯惟讷 撰 宋第六 鲍照【一作昭字明远东海人文词赡逸尤长於乐府始谒临川王义庆贡诗言志櫂为国侍郎迁秣陵令文帝选为中书舍人上方以文章自高颇多忌由是赋述不敢尽其才後临海

  • 卷三百十·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十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初集三十 蓝仁 宿瑞岩寺 再宿东山寺前游四十年风尘凡几变衣法已三传竹迳消残雪松门隐暮烟虎溪送客处尚忆远公禅 寄余复婴 道士清溪住扁舟久未囘井垂霜後橘门

  • 卷七百八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八十二员南溟【诗二首】禁中春松郁郁贞松树隂隂在紫宸葱茏偏近日青翠更宜春雅韵风来起轻烟霁後新叶深栖语鹤枝亚拂朝臣全节长依地凌云欲致身山苖?不得生植荷陶钧玉烛【一作闰月】历象璿

  • 卷三十八·查慎行

    <集部,别集类,北宋建隆至靖康,苏诗补注> 钦定四库全书 苏诗补注卷三十八 翰林院编修查愼行撰古今体诗四十四首【起绍圣元年甲戌秋自江西赴岭外十月到惠州尽是年十二月作】 过庐山下【并引】 予过庐山下云物腾涌默有

  • ●霓裳续谱 卷三·王廷绍

    ○西调△月冷青松殿月冷青松殿,相隔咫尺恨无缘,堪怜,凤鸾空结鸳鸯线,几度登楼望云山,一片闲愁添,又只见画廊深处,归燕蹁跹,心间试写,(嗳,天哪),但只愿寄信的孤鸿,急速速早早回还,铁马舞檐前,曾记得灯前誓,月下言,风流孽,枉自担,可惜我腰肢

  • 列传第十三·李延寿

    古弼 张黎 刘洁 丘堆 娥清 伊 乙瑰 周几 豆代田 车伊洛 王洛儿 车路头 卢鲁元 陈建来大干 宿石 万安国 周观 尉拨 陆真 吕洛拔 薛彪子 子琡 尉元 慕容白曜 和其奴 苟颓 宇文福古弼,代人也。少忠谨,善骑射。初为猎郎,门下

  • 卷一百六 志八十一·赵尔巽

      ◎选举一   古者取士之法,莫备于成周,而得人之盛,亦以成周为最。自唐以后,废选举之制,改用科目,历代相沿。而明则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谓之制义。有清一沿明制,二百馀年,虽有以他途进者,终不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八十八·佚名

    万历二十三年八月辛丑朔固原地震○勒原任浙江巡抚常居敬闲住以科臣勘河失护 祖陵罪也○长芦巡盐御史徐元正奏盐正六事其设防守一事隶兵部职掌外五事一开草场北起山海南接利津延袤千里皆可垦田俟成熟时炤灶地起科一清

  • 福建通志列传选卷三·陈衍

    李光地李日■〈火呈〉(子光北)洪忠(曾荣、曾维勋、洪邦俊、黄越、曾捷、陈恕、曾大勋)詹六奇万正色林孺林皋周龙黄龙郭新骆俨饶元许贞张雄吴英黄性震吴郡阮蔡文陈子威江洪管蔡璋苏虎臣施而宽李智罗士鉁朱天贵郭世耀陈斌胡

  • 第五十六册 天聪六年六月·佚名

    第五十六册 天聪六年六月二十八日,宣府沈都堂、董总兵官,身任议和,约定与满洲讲和。誓告天地时,大明国全都司、黄都司、二州官四员与满洲国阿什达尔汉及达雅齐、龙什、卫寨桑四大臣,刑白马鸟牛,及焚书誓告天地曰:&ldquo;大

  • 纲鉴易知录卷三二·吴楚材

    东晋纪显宗成皇帝纲 丙戌,显宗成皇帝咸和元年,夏六月,以郄鉴为徐州刺史。目 司徒导称疾不朝,而私送鉴。卞壸奏&ldquo;导亏法从私,无大臣之节,请免官&rdquo;。虽事寝不行,举朝惮之。壸俭素廉洁,裁断切直,当官干实,性不弘裕,不肯

  • 卷第四·董仲舒

    王道第六春秋何贵乎元而言之?元者,始也,言本正也;道,王道也;王者,人之始也。王正,则元气和顺,风雨时,景星见,黄龙下;王不正,则上变天,贼气幷见。五帝三王之治天下,不敢有君民之心,什一而税,教以爱,使以忠,敬长老,亲亲而尊尊,不夺民时,使民不

  • 卷十六·佚名

    △初分教诫教授品第七之六复次善现,所言菩萨摩诃萨者,於意云何。即佛十力真如是菩萨摩诃萨不。不也世尊,即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十八佛不共法真如是菩萨摩诃萨不。不也世尊,异佛十力真如是菩萨摩诃萨不。不也世尊,异四无所畏四

  • 四库全书辑永乐大典本书目·孙冯翼

    《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1772年开始,经十年编成。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据文津阁藏本,该书共收录古籍3503种、79337卷、装订成三万六千余册,保存了丰富的文献资料

  • 胥台集·袁袠

    明代诗文别集。 袁袠(字永之)著。 初由袁袠嗣子袁袠尊尼于嘉靖二十六年(1547)刊刻,题《袁袠永之集》,凡20卷。万历十二年(1584)衡藩重梓之,改题《衡藩重刻胥台先生集》20卷。《四库全书》存目依据万历刻本著录。 袁袠

  • 梓人遗制·薛景石

    《梓人遗制》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木质机械设计专著。薛景石著。书虽于元中统二年(公元1261)定稿,但始终未能正式刊印,仅以稿本或个别传抄本面世,流传不广。及至明代,知者愈少,只剩一本入藏于明之内府,后被收录在 《永乐

  • 伤寒六书·陶华

    明·陶华撰。成书于1445年。全书7万字。书凡6卷。该书以陶氏所撰之六种伤寒著作汇集而成, 合为六卷, 分为六书, 故名《伤寒六书》。卷一曰陶氏家秘, 先伤寒论, 次伤寒秘要脉诀指诀、浮脉形法主病等二十二论, 继述有关

  • 大学本旨·黎立武

    一卷,宋黎立武著。其书采用所谓《大学》古本,认为曾子原著不分经传,《大学》所引曾子言为曾晳之语,而非曾参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