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玉英第四

  謂一元者,大始也。知元年誌者,大人之所重,小人之所輕。是故治國之端在正名。名之正,興五世,五傳之外,美惡乃形,可謂得其真矣,非子路之所能見。

  惟聖人能屬萬物於一,而擊之元也。終不及本所從來而承之,不能遂其功。是以《春秋》變一謂之元。元,猶原也。其義以隨天地終始也。故人唯有終始也,而生不必應四時之變。故元者為萬物之本。而人之元在焉。安在乎?乃在乎天地之前。故人雖生天氣及奉天氣者,不得與天元本、天元命而共違其所為也。故春正月者,承天地之所為也。繼天之所為而終之也。其道相與共功持業。安容言乃天地之元?天地之元奚為於此惡施於人?大其貫承意之理矣。

  是故《春秋》之道,以元之深正天之端,以天之端,正王之政,以王之政正諸侯之即位,以諸侯之即位正竟內之治。五者俱正,而化大行。

  非其位而即之,雖受之先君,《春秋》危之,宋繆公是也。非其位,不受之先君,而自即之,《春秋》危之,吳王僚是也。雖然,苟能行善得眾。《春秋》弗危,衛侯晉以立書葬是也。俱不宜立,而宋繆受之先君而危。衛宣弗受先君而不危,以此見得眾心之為大安也。故齊桓非直弗受之先君也。乃率弗宜為君者而立,罪亦重矣。然而知鞏懼,敬眾賢人,而以自覆蓋,知不背要盟以自湔浣也,遂為賢君,而霸諸侯。使齊桓被惡而無此美,得免殺戮乃幸已,何霸之有!魯桓忘其憂而禍逮其身。齊桓憂其憂而立功名。推而散之。凡人有憂而不知憂者凶,有憂而深憂之者吉。《易》曰:“複自道,何其咎。”此之謂也。匹夫之反道以除咎尚難,人主之反道以除咎甚易。《詩》云:“德 如毛。”言其易也。

  公觀魚於棠,何?惡也。凡人之性,莫不善義,然而不能義者,利敗之也。故君子終日言不及利,欲以勿言愧之而已,愧之以塞其源也。夫處位動風化者,徒言利之名爾,猶惡之,況求利乎?故天王使人求賻求金,皆為大惡而書。今非直使人也,親自求之,是為甚惡。譏何故言觀魚?猶言觀社也,皆諱大惡之辭也。

  《春秋》有經禮,有變禮。為如安性平心者,經禮也。至有於性,雖不安,於心,雖不平,於道,無以易之,此變禮也。是故昏禮不稱主人,經禮也。辭窮無稱,稱主人,變禮也。天子三年然後稱王,經禮也。有故則未三年而稱王,變禮也。婦人無出境之事,經禮也。母為子娶婦,奔喪父母,變禮也。明乎經變之事,然後知輕重之分,可與適權矣。難者曰:《春秋》事同者辭同。此四者俱為變禮,而或達於經,或不達於經,何也?曰:《春秋》理百物,辨品類,別嫌微。修本未者也。是故星墜謂之隕,螽附謂之雨,其所發之處不同,或降於天,或發於地,其辭不可同也。今四者俱為變禮也同,而其所發亦不同。或發於男,或發於女,其辭不可同也。是或達於常,或達於變也。

  桓之志無王,故不書王。其誌欲立,故書即位。書即位者,言其弒君兄也。不書王者,以言其背天子。是故隱不言立,桓不言王者,從其誌以見其事也。從賢之志以達其義,從不肖之志以著其惡。由此觀之,《春秋》之所善,善也,所不善,亦不善也,不可不兩省也。

  經曰:“宋督弒其君與夷。”《傳》言:“莊公馮殺之。”不可及於經,何也?曰:非不可及於經,其及之端眇,不足以類鉤之,故難知也。《傳》曰:“臧孫許與晉卻克同時而聘乎齊。”按經無有,豈不微哉。不書其往而有避也。今此《傳》言莊公馮,而於經不書,亦以有避也。是以不書聘乎齊,避所羞也。不書莊公馮殺,避所善也。是故讓者《春秋》之所善。宣公不與其子而與其弟,其弟亦不與子而反之兄子,雖不中法,皆有讓高,不可棄也。故君子為之諱不居正之謂避,其後也亂。移之宋督以存善誌。若直書其篡,則宣繆之高滅,而善之無所見矣。難者曰:為賢者諱,皆言之,為宣繆諱,獨弗言,何也?曰:不成於賢也。其為善不法,不可取,亦不可棄。棄之則棄善誌也,取之則害王法。故不棄亦不載,以竟見之而已。苟誌於仁無惡,此之謂也。

  器從名、地從主人之謂製。權之端焉,不可不察也。夫權雖反經,亦必在可以然之域。不在可以然之域,故雖死亡,終弗為也,公子目夷是也。故諸侯父子兄弟不宜立而立者,《春秋》視其國與宜立之君無以異也。此皆在可以然之域也。到於 取乎莒,以之為同居,目曰“莒人滅 ,此在不可以然之域也。故諸侯在不可以然之域者,謂之大德,大德無逾閒者,謂正經。諸侯在可以然之域者,謂之小德,小德出入可也。權譎也,尚歸之以奉鉅經耳。故《春秋》之道,博而要,詳而反一也。公子目夷複其君,終不與國,祭仲已與,後改之,晉荀息死而不聽,衛曼姑拒而弗內,此四臣事異而同心,其義一也。目夷之弗與,重宗廟。祭仲與之,亦重宗廟。荀息死之,貴先君之命。曼姑拒之,亦貴先君之命民。事雖相反,所為同,俱為重宗廟、貴先帝之命耳。難者曰:公子目夷、祭仲之所以為者,皆存之事君,善之可矣。荀息、曼姑非有此事也,而所欲恃者皆不宜立者,何以得載乎義?曰:《春秋》之法,君立不宜立,不書,大夫立則書。書之者,弗予大夫之得立不宜立者也。不書,予君之得立之也。君之立不宜立者,非也。既立之,大夫奉之是也,荀息曼姑之所得為義也。

  難紀季曰:《春秋》之法,大夫不得用地。又曰:公子無去國之義。又曰:君子不避外難。紀季犯此三者,何以為賢?賢臣故盜地以下敵,棄君以避難乎?曰:賢者不為是。是故托賢於紀季,以見季之弗為也。紀季弗為而紀侯使之可知矣。《春秋》之書事時,詭其實以有避也。其書人時,易其名以有諱也。故詭晉文得誌之實,以代諱避致王也。詭莒子號謂之人,避隱公也。易慶父之名謂之仲孫,變盛謂之成,諱大惡也。然則說《春秋》者,入則詭辭,隨其委曲而後得之。今紀季受命乎君而經書專,無善一名而文見賢,此皆詭辭,不可不察。《春秋》之於所賢也,固順其誌而一其辭,章其義而褒其美。今紀侯《春秋》之所貴也,是以聽其入齊之志,而詭其服罪之辭也,移之紀季。故告 於齊者,實莊公為之,而《春秋》詭其辭,以予臧孫辰。以 入於齊者,實紀侯為之,而《春秋》詭其辭,以與紀季。所以詭之不同,其實一也。難者曰:有國家者,人欲立之,固盡不聽,國滅君死之,正也,何賢乎紀侯?曰:齊將複讎,紀侯自知力不加而誌距之,故謂其弟曰:“我宗廟之主,不可以不死也。汝以 往,服罪於齊,請以立五廟,使我先君歲時有所依歸。”率一國之眾,以衛九世之主。襄公逐之不去,求之弗予,上下同心而俱死之。故謂之大去。《春秋》賢死義,且得眾心也,故為諱滅。以為之諱,見其賢之也。以其賢之也,見其中仁義也。

猜你喜欢
  僖公卷十二(起二十二年,尽三十三年)·何休
  景公上路寝闻哭声问梁丘据晏子对第二·晏婴
  目录·鹖冠子
  卷十三 事谱十一(下)·孙星衍
  卷一·高诱
  卷第五·黄绾
  第十七章 23·辜鸿铭
  第十一章 22·辜鸿铭
  卷六十三·乾隆
  曾子寝疾(1)·戴圣
  书义断法卷二·陈悦道
  卷十五·顺治
  信心铭译文·僧璨
  佛说成具光明定意经·佚名
  第六十五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别拧我,疼·徐志摩

    “别拧我,疼,”……你说,微锁着眉心。那“疼”,一个精圆的半吐在舌尖上溜——转。一双眼也在说话睛光里漾起心泉的秘密。梦洒开了轻纱的网。“你在那里?”“让

  • 卷六·佚名

    全唐诗续拾卷六王梵志诗我今一身 【任录作「生」】 内,修营等一国。管□□□尸 【项楚校作「管属八万户」】 ,随我债衣食。外相 【项校「想」】 去三尸,□ 【陈补「内」字】 思除六贼。贪望出累身,□□入净域。生亦只物生

  • 卷三百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三百八张志和张志和字子同婺州金华人年十六举明经肃宗时待诏翰林後不复仕进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叟诗九首太寥歌化元灵哉碧虚清哉红霞明哉冥哉茫哉惟化之工无强哉空洞歌无自而然自然之元无造而化

  • 列传第一百二十七·刘昫

    ○崔慎由 弟安潜 伯父能 能子彦曾 慎由子胤 崔珙  兄琯 弟瑨玙 球 玙子淡 淡子远卢钧 裴休 杨收  兄发 弟严  子钜鏻 严子涉 注韦保衡 路岩 夏侯孜 刘瞻 刘?彖 曹确  毕諴杜审权 子让能彦林 

  • 哀公问政第十七·王肃

    哀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方板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天道敏生,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者,犹蒲卢也,蒲卢蜾螺也谓土?也取螟蛉而化之以君子为政化百姓亦如之者也待化以成,故为政在于得人,取人以身,

  • 第五十七回 责贺琛梁廷草敕 防侯景高氏留言·蔡东藩

      却说梁主信佛,太子纲独信道教,尝在玄圃中讲论老庄。学士吴孜每入圃听讲,尚书令何敬容道:“昔西晋丧乱,祸源在祖尚玄虚,今东宫复蹈此辙,恐江南亦将致寇了。”这语颇为太子所闻,很滋不悦。后来敬容妾弟费慧明,充导仓丞,夜盗

  • 第四十二回 误军机屡易统帅 平妖妇独著芳名·蔡东藩

      却说四川的乱事,也是从搜捕教徒而起。先是金川一役,温福阵亡,官兵溃散,一班游勇,欲归无所,与失业夫役,无赖悍民,互相勾结,四处剽掠。官吏闻警往捕,遂收入白莲教会,冀他援应。适达州知州戴如煌,老昏颠倒,饬胥吏搜缉教徒,把富户

  • 资治通鉴后编卷三十四·徐乾学

    宋纪【起上章涒滩正月尽闰十二月凡一年】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天禧四年春正月乙丑以华州观察使曹玮为宣徽北院使镇国军留后佥署枢宻院事佥署兼领藩镇自玮始也【以使兼领自彬始】 丙寅开州运河

  •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八十六·佚名

     天启七年七月乙丑朔时享 太庙 上不豫遣宁国公魏良卿恭代○圣谕朕承 祖宗洪基作华夷共主乃匪茹之凶未殄克艰之警方殷雪耻除残深廑宵旰近者宁锦之间羽书狎至赖心膂股肱重臣运筹供亿内镇文武将士戮力冲锋屡挫狂氛一

  • 十国春秋卷三十五·吴任臣

    检讨呉任臣撰前蜀一髙祖本纪上髙祖姓王名建字光图许州舞阳人也为人隆眉广颡龙睛虎视机略拳勇出于流辈先世故为饼师建少年无赖以屠牛盗驴贩私盐为事里人谓之贼王八常葬父发地数尺而瘗棺輙跃出有神人语之曰此天子地汝小

  • 卷四十八·湛若水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四十八    明 湛若水 撰 立敎兴化下 宋儒周敦頥通书曰圣人立敎俾人自易其恶自至其中而止矣 臣若水通曰敎者所以觉人之良知而归于中正者也中正也者天理也良知即人心

  • ●温氏母训跋·温璜

    于石先生,以崇祯丙子举于乡,后更名璜。举癸未礼闱,筮仕徽司理。疆事坏死之,先帝后以节烈风万世。公夫人、长女从容就实,上嫓休光焉。遗集十二卷,末述先训,乃母夫人陆所身教口授者。信乎家法有素,而贤母之造就,不虚也。夫颜训、

  • 卷四·方苞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官集注  钦定四库全书周官集注卷四翰林院侍讲衔方苞撰师氏掌以媺诏王以三德教国子一曰至德以为道本二曰敏德以为行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恶教三行一曰孝行以亲父母二曰友行以尊贤良三曰顺行以事师

  • 卷二十一·赜藏主

      ○舒州白云山海会(法)演和尚语录上堂云:“风和日暖,古佛家风。柳绿桃红,祖师巴鼻。眼亲手办,未是惺惺。口辩舌端,与道转远。従门入者,不是家珍。且道毕竟如何相见?”又云:“无事不来还忆君。”   上堂,僧问:“如何是白云为

  • 三点钟·伍尔里奇

    《三点钟》是美国作家康奈尔·伍尔里奇著名的悬念小说之一,作者于19世纪20年代在哥伦比亚大学读书时开始创作小说,并于30年代至40年代与雷蒙德钱德勒及詹姆斯·M·凯恩一起成为“黑色体裁”推理小说的创始人之一,写出如

  • 周易孔义集说·沈起元

    清沈起元撰。二十卷。《四库全书》本。此书大旨,以《十翼》为孔子所作,学《易》者当以此为主,因取明高攀龙《周易孔义》之名,别加纂集;所录古今《易》说无所偏主,惟合于孔《传》者即取之。《四库全书提要》指出:“其

  • 贵耳集·张端义

    宋代文言轶事、志怪小说。南宋张端义著。自序称: “耳为人至贵,言由音入,事由言听,古人有入耳著心之训,又有贵耳贱目之说。”因以名书、凡三卷,各自成集,一集成于理宗淳祐元年(1241),二集成于淳祐四年(1244),三集成于

  • 妙法莲华经论优波提舍·佚名

    元魏中天竺沙门勒那摩提共僧朗等译,与《妙法莲华经优波提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