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五十四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五十四

洪武三年秋七月丁亥朔,续修《元史》成,计五十有三卷,纪十、志五、表二、列传三十六,凡前书未备者,悉补完之,通二百一十二卷。翰林院学士宋濂率诸儒以进,诏刊行之,人赐白金二十两、文绮、帛各二,授儒士张宣等官,惟赵埙、朱右、朱廉乞还田里,从之。

是日,大风。

戊子,上谓皇太子曰:“天子之子与公、卿、士、庶人之子不同,公、卿、士、庶人之子系一家之盛衰,天子之子系天下之安危。尔承主器之重,将有天下之责也。公、卿、士、庶人不能修身齐家,取败止于一身一家,若天子不能正身修德,其败岂但一身一家之比,将宗庙、社稷有所不保,天下生灵皆受其殃,可不惧哉?可不戒哉?”

礼部尚书崔亮奏定皇太子以下及群臣赐坐、上坐、墩之制,参酌宋典,各为等差。其制:皇太子以青为质,绣蟠螭云花为饰,亲王亦如之;宰相及一品以赤为质,饰止云花;二品以下蒲墩无饰。凡大朝会、锡宴,文官三品以上、武官四品以上上殿者赐坐墩,其朝退燕闲及行幸之处,则中书省、大都督府官二品以上、台官三品以上及勋旧之臣、文学之官赐坐者,仍加绒罽绣褥。命其如式制之。

辛卯,命编置直隶、应天等十八府州及江西九江、饶州、南康三府均工夫图册。每岁农隙,其夫赴京供役,岁率三十日,遣归。田多丁少,以佃人充夫,其田户出米一石,资其费用,非佃人而计亩出夫者,其资费则每田一亩出米二升五合,百亩出米二石五斗。

诏中书省:开平王常遇春所食正禄及优给一千六百石,并与之。

诏建诸王府。工部尚书张允言:“诸王宫城,宜各因其国择地,请秦用陕西台治,晋用太原新城,燕用元旧内殿,楚用武昌灵竹寺基,齐用青州益都县治,潭用潭州玄玅观基,靖江用独秀峰前。”上可其奏,命以明年次第营之。

以古北口山外云州、兴州隶北平府。

壬辰,置水军等二十四卫,每卫船五十艘,军士三百五十人缮理,遇征调则益兵操之。

诏于午门外择空地立亭建碑,刻国家政事,可为定式及凡政令之善者,著以为法。

乙未,礼部尚书崔亮奏:“每月朔望祭旗纛,礼烦而渎,非所以示诚敬,请止于当祭之月祭于旗纛庙。”从之。

翰林学士宋濂、待制王祎坐失朝降为编修。

宝源局火。

丙申,以太常卿魏观为翰林,侍读学士唐肃为翰林应奉。

以应天府同知兰以权为知府。

故元参政脱火赤等自忙忽滩来归,诏赐冠服,置忙忽军民千户所,隶绥德卫,以脱火赤为副千户,仍赐袭衣、靴袜、银椀诸物,及其从人衣服有差。

诏定各行省、行都督府官与按察司官会见位次。凡诸道按察司官与行省及行都督府官公会,按察使、副使、佥事俱坐于参政、佥都督之下,省郎中、府经历之上;按察司经历坐于省员外之下,府都事之上;按察司知事坐于省府都事之下;其各卫指挥司官与按察司官、各府州官皆依品从。

丁酉,享太庙。

以礼部主事黄肃为本部侍郎。

御史台奏:“明州府亏盐凡五千四百引,宜令官吏偿之。”上曰:“彼固有罪,然必欲其偿盐,则不惟殃及小民,而在官之弊寖生矣。”命悉免之。

监察御史王铉言:“太平府官吏建公廨稽缓,多舍于外,请以违制论。”上曰:“力未足耳,姑容之。”令趣完时。定制:天下省、府、州、县官皆建公廨以居。太平府未就,故铉言之。

置军储仓。时在京卫多积粮以钜万计,而廪庾少,无以受之,乃命户部设军储仓二十所,各置官,司其事,自一至第二十依次以数名之。

己亥,以殿中侍御史寻适为广西按察使,监察御史王子启、胡子祺为佥事。上谕之曰:“广西地控诸蛮,民未熟化,况兵戈凋瘵之余,未遂生业,恐有司不能抚恤,又从而蠹害之。兹特命尔等,往司风宪,须严明以驭吏,宽裕以待民,如有奸贪、强暴、虐良善者,尔等就逮其人鞠问审决,然后以闻。若俟闻而后决,道里辽远,往复不无淹滞。”适等皆顿首受命。上又曰:“凡为治者,无责近效。若官守职,民安业,尔等但安静以抚之。”

礼部尚书崔亮等言:“在外文武官,凡遇正旦、冬至庆贺行礼,以本处指挥司官为班首。如指挥司止有副使、佥事守御者,职皆四品,而按察使知府皆三品,其秩虽高,而指挥副使、佥事统制军民,守镇一方,合居左,按察使知府居右,仍以武官为班首。如千户守御其品秩在知府、同知之下,宜以知府同知为班首。如无知府、同知,则以千户为班首。其府通判及知州与千户品秩等者,则以千户居左为班首。”从之。

定功臣守墓人户,各以封爵、官品之差等给之,其合用石碑、石兽之类,亦命有司俱依品秩成造。

诏定朔望升殿百官朝参仪。礼部尚书崔亮奏:“凡朔望,上皮弁服御奉天殿,百官公服于丹墀,东西对立,俟引班引合班北面立,再拜。班首诣前,同百官鞠躬,唱‘某官臣某起居’,赞礼唱‘圣躬万福’,班首平身、复位,同百官皆再拜,引班引百官分班仍对立。省府台部官诸衙门有事奏者,由西阶升殿奏事。毕,降自西阶,引班引百官以次出。如无事奏,则侍仪由西阶升殿跪奏知之,俟侍仪降阶,引班导百官出。凡具公服朝参者,毋举手,行私揖礼。其朝觐、进表笺及谢恩,皆公服。如面除而不及具服即时谢恩者,勿拘。凡入午门,毋相跪拜,拱揖入朝。官坐、立,毋越其等,毋谈笑宣哗、指画窥望,行则容止端庄、步武相连,立则拱手正身、毋辄穿越。如有故出班既退,从原立班末入本位。凡近侍御前,毋咳嗽、吐唾,如有旧患齁喘一时病发者,许即退班,或一时眩晕及感疾不能侍立者,许同列官掖出。凡侍班奏事,依旧仪含鸡舌香。如赐坐,即坐,不许推让。既坐之後,或被顾问,最先一次起立奏对,毕,即坐。若复有所问,不必更起,同列侍坐。或被顾问,一人奏对,余皆静听,毋搀言剿说。如各有所见,俟其人言毕,方许前陈。凡诸儒官於御前奏事,或进呈文字,恐有口气、体气,须退立二、三步,毋辄近御案。凡立,须于东西隅,不得直前。其入朝或赐宴,俱不得素服。”制可。

夜五鼓,有星大如盂,青白色,起自东北云中,徐徐东北行,光明照地,约长四丈余,散作碎星,没于云中。

辛丑,享太庙。

革察言司。

壬寅,赐文武官朝服、公服。先是,命省部官会弘文馆学士刘基等参考历代制度为之。至是成,始给赐。

甲辰,明昇遣使以香楠木来献。诏赐昇与其国相戴寿、知院向大亨及来使文绮纱罗有差。

礼部尚书崔亮言:“礼所以辨上下,防奢僭也。今丧葬之礼,自公侯卿大夫至于士庶,各有等第,然其间仪制上得以兼下,下不可以僭上,力虽有余,不许过度。力不及者,称家有无,不拘常例。”从之。

乙巳,以太常寺少卿陈昧为太常卿,任以忠为少卿,杜环为司丞。

赐吏部尚书吴琳致仕。琳,黄州人,甲辰夏召为国子监博士,迁浙江按察佥事,转两淮都转运盐使司同知,入为起居注、吏部尚书。至是,上悯其老,令致仕还乡里。

河南府奏:“田间生斑,犹虫食麻豆。”命有司捕之。

以福建行省参政蔡哲为御史台侍御史。

命户部增故元威顺王妻子及三大王力只哈帖木儿家属、脱火思公主等月给粮米。

庚戌,降礼部侍郎黄肃为工部郎中,寻复以为工部侍郎。

命户部榜谕天下军民,凡有未占籍而不应役者,定期许自首。由是应天府首籍者,得户六百二十三,命军发卫所民归有司,匠隶工部。

辛亥,自癸巳至是日,不雨。

壬子,上谕中书省臣曰:“北方已定,将班师。马数繁多,刍草宜预备。”于是定议:“应天、宁国等六府地近京师者,各输束草,每重租田一顷十六束,轻租田倍之。池州、安庆十六府地远者,输锉草,重租一顷八包,轻租倍之。”

命平章胡廷美往河南、开封等府招集故元王保保所部亡散士卒,凡占籍在洪武元年者,听为民,二年以后者,收入兵伍。

以江仲海为礼部侍郎,张亨为兵部侍郎,刘崧为职方郎中。

甲寅,以翰林应奉陶凯为礼部尚书。凯字中立,台之临安人,博学善属文,仕元为教官。国初,荐入朝,与修《元史》,选教皇太子书,授翰林应奉。至是,擢为尚书。

礼官奏:“自今遣官祭太岁、风、云、雷、雨、岳镇、海渎、山川、城隍诸神,春用惊蛰后三日,秋用秋分后三日,献官及陪祀执事官皆前期斋戒三日。至日清晨,上服皮弁服,御奉天殿降香,中严,升御座,以待祭毕,献官回奏,解严还宫。”从之。

丙辰,赐崇礼侯买的里八剌母妃以下镀金银首饰凡六十副,副九事,纱罗布衣服凡六十袭,袭七事。

山东自五月至是月不雨。

青州蝗。

明昇将吴友仁寇兴元,守将金兴旺出兵,击却之。明日,友仁复来攻,兴旺与战,面中流矢,拔矢复战,斩首数百级。时城中守兵才三千,友仁兵三万,兴旺以力寡,歛兵入城,遣使间道走宝鸡取援兵。友仁乃围城,决濠填堑,攻益急,兴旺婴城拒守,发巨礟、擂石,敌兵多死伤者。时大将军徐达在西安,得报,即率师还屯益门镇,先令傅友德领兵三千,径趋黑龙江,夜袭木槽关,攻斗山砦,下令军中人持十炬,燃于山上,友仁军见列炬起,大惊,乘夜遁去。

以中书省右丞杨宪为左丞,寻以罪伏诛。宪字希武,赐名毕,太原阳曲人,少从父宦寓江南。丙申岁,上克金陵,宪上谒,上与语,悦之,令居幕府。宪羙资仪,通经史,有才辨,尝使苏州张士诚还,称旨,除博士厅咨议,擢江南行省都事。时军国多事,征调日发,文书常委积,宪裁决明敏,人称其能。然为人深刻意忌,有不足于己者,輙以计中伤之。久之,出为浙东行省郎中,复往谕方国珍于四明,还升按察使,迁中书省参议。又出为江西行省参政,召入为司农卿。未几,参政中书省,寻改河南行省参政。洪武二年,调山西。是年,召为中书省右丞,至是,迁左丞。宪在上左右,既久熟于典故,而市权要宠,轾视同列,人莫敢与抗。上未即位时,尝上书颂功德,因劝行督责之政,以求亲幸。上曰:“是欲使我失人心也。”不听。宪与张昶同在中书,忌昶才出己右,欲构害之。时东南尚未定,元都号令,犹行于西北,昶尝闲暇与宪言:“吾故元臣也,勉留于此,意不能忘故君,而吾妻子又皆在北方,存亡不可知。”宪因钩摘其言,谓昶谋叛,且出昶手书,讦之,昶遂坐诛。宪自是益无所惮,专恣日盛,下视僚辈,以为莫己及,又喜人佞己,徇利者多出其门下。宪为司农卿时,浙西初平,宪以其民富实,欲厚歛以资国,因留其赋,亩加为二亩,倍征其税,民不堪其苦,皆怨之。上初不之知,有陈敦礼者,扬州人,善滑稽,号宪加赋为楦田。其自山西入中书也,欲尽变易省中事,凡旧吏一切罢去,更用己所亲信,阴欲持权,乃创为一统山河花押,示僚吏,以观其从违,附己者即不次超擢,否者逐去之,人莫解其意。一日,翰林编修陈桱入谒,宪以押字示之,桱即贺曰:“押字大贵,所谓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者也。”宪大喜,后数日,即奏除桱为翰林待制,其专恣不法多类此。既又剌求丞相汪广洋阴事,令侍御史刘炳、鄯某等劾奏之,广洋因免官还乡里。宪犹不以为慊,使炳奏徙之海南,上不从。又教炳诬奏刑部侍郎左安善入人罪,上始觉其诬,下炳狱,炳不能隐,尽吐其实。太史令刘基并发其奸状及诸阴事。上大怒,令群臣按问宪,辞伏,遂与炳等皆伏诛。

上阅内藏,慨然谓臣下曰:“此皆民力所供,蓄积为天下之用,吾何敢私?苟奢侈妄费,取一己之娱,殚耳目之乐,是以天下之积为一已之奉也。今天下已平,国家无事,封赏之外,正宜俭约,以省浮费。”

猜你喜欢
  列传第十四 高祖二十二子·刘昫
  卷三·本纪第三·脱脱
  卷二十八·毕沅
  第二十五回 僭帝号遘疾伏冥诛 集军威破城歼叛孽·蔡东藩
  卷之二百六·佚名
  卷之八十七·佚名
  卷之四十五·佚名
  二八三 江西巡抚海成奏进续得应选应毁书籍折(附清单二)·佚名
  通鉴纪事本末卷一下·袁枢
  跋·曹履泰
  张籍传·欧阳修
  高登传·脱脱
  第六讲·孙中山
  目录·佚名
  二十三年(下)·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二十一 熙寧四年(辛亥,1071)·李焘

      起神宗熙寧四年三月盡其月   三月丙戌朔,上批:「聞太原府有鄉村婦人數千,叫號入府門,納農器,未知虛實。其調發荒堆夫速放散。令河東緣邊安撫司體問其事。」安撫司言,無之。   又詔陝西轉運使修囉兀城等堡寨,其見科買

  • ●同异录卷上典常上·陆深

    臣深释曰:典常经久之意,上简帙之首也。是编皆古人之成说,乃今时之急务,第厥所由,盖将以寓施为缓急之序。而区区一得之愚,亦因以附见于此云。 ○欧阳修《唐纪赞略》 自古受命之君,非有德不王。自夏后氏以来,始传以世,而有贤有不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佚名

    宣德十年二月癸卯朔行在礼部进上太皇太后尊号仪注一告祭礼前期太常寺官具奏致斋三日遣官祭告 天地 宗庙 社稷 宣宗皇帝几筵一上尊 太皇太后册宝礼前期礼部行移各衙门是日鸣钟鼓百官具朝服随班行礼前期一日内侍官于奉

  • 第三章婚姻·佚名

    第一节 正式之婚姻 第二节 变例之婚姻 第三节 蓄妾 第一节正式之婚姻 第一 婚仪之规定 第二 婚书 第三 礼帖 第四 有关妆奁字据 第五 有关离婚及改嫁字据 第六 有关嫁娶字据 第一婚仪之规定 (一)品官之礼 一、

  • 卷七·胡一桂

    钦定四库全书史纂通要卷七元 胡一桂 撰西汉汉高帝【太祖】姓刘名邦字季沛丰邑中阳里人【沛郡名在徐州】父太公【後尊号太上皇】母媪感蛟龙而生帝【始皇即位甲寅岁生媪息大泽陂梦神遇雷电昼晦太公往视见蛟龙其上】隆

  • 晋出帝本纪·欧阳修

    出帝的父亲敬儒是高祖的兄长,是唐庄宗的骑将,早逝,高祖把他的儿子重贵当自己的儿子。高祖有六子,五个儿子早死,重睿年幼,所以重贵即位。重贵年少而谨慎忠厚,善于骑射,高祖使博士王震教以《礼记》,学了很久,还不能通晓大义,他对王

  • 卷三百四十二·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三百四十二明 杨士奇等 撰四裔宋太祖时赵普上御戎策曰夫御戎之道有三策焉前代圣人论之详矣缮修城垒依凭险阻训戎聚糓分屯塞下来则备戎去则勿追

  • 论师范·梁启超

    善矣哉,日人之兴学也。明治八年,国中普设大学校,而三年之前,为师范学校以先之。师范学校与小学校并立,小学校之教习,即师范学校之生徒也。数年以后,小学之生徒,升为中学、大学之生徒,小学之教习,即可升为中学、大学之教习,故师范

  • 五阴分别现止章第四·佚名

    所然持甘露种浇五盛阴。为五阴薪从慧明卻坏恶火。从三界礼我施礼。为持甘露灭三毒者,从五阴钻所生随应。持智慧意灭恶火意。三界中尊敬者,我亦尊敬意叉手。自从慧智力慧者自得。如自得知佛便教弟子所说应行。听说从是意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九十三·欧阳竟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第十六般若波羅蜜多分之一   [一]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住王舍城竹林園中白鷺池側.與大苾芻衆千二百五十人俱.   菩薩摩訶薩無量無數從種種佛土俱來集會.皆是一生所繫菩薩.爾時世尊多

  •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八·宗喀巴

    上士道入大乘门敬礼至尊成就大悲诸善士足如是恒长修习生死种种过患,见一切有如同火坑,欲证解脱息灭惑苦,由此希求策逼其意,学三学道,能得解脱离生死。又此解脱无所退失,非如善趣,然所断过及所证德仅是一分,故于自利且非圆满,由

  •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八·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礼三宝品第五十(一)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善男子.善女人欲礼拜如来神寺者。当行十一法礼如来寺。云何为十一。兴勇猛意。有所堪故。意不错乱。恒一心

  • 赞净土超胜·印光

    ●大矣哉!净土法门之为教也。是心作佛, 是心是佛, 直指人心者, 犹当逊其奇特。即念念佛, 即念成佛, 历劫修证者, 益宜挹其高风。普被上中下根, 统摄律教禅宗。如时雨之润物, 若大海之纳川。偏圆顿渐一切法, 无不从此法

  • 大威德陀罗尼经 第十二卷·佚名

    大威德陀罗尼经 第十二卷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阿难。其佛诸法。阿难。譬如駃流河中画诸彩色。阿难。或时有人百由旬至而觉知不。阿难言。世尊。而彼自下笔画。画师犹尚不知。况远来者。佛复告言。如是如是阿难

  • 卷第十一·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十一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青原下五世石霜诸禅师法嗣潭州大光山居诲禅师京兆王氏子。初造石霜。长坐不卧。麻衣草履。亡身为法。霜遂令主性空

  • 至顺镇江志·俞希鲁

    元俞希鲁编著。成书于至顺年间。共21卷。前列郡县、官制两表,次分27门。体例大体取法宋卢宪《嘉定镇江志》,内容颇详备。希鲁字用中,永嘉平阳(今属浙江)人。从其父德邻侨寓镇江。曾官从仕郎、衢州路江山县尹。此书前

  • 周易象辞·黄宗炎

    清黄宗炎撰。二十一卷,附《寻门余论》二卷、《图书辨惑》一卷。《四库全书》本。宗炎之学,力辟陈抟“图书”之说。其《周易象辞》,训释《易》辞,专主义理。所附《寻门余论》,又称《周易寻门余论》,于论《易》之余兼排

  • 水镜录·佚名

    水镜录,编撰者不详。似出于明代。一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此书辑录七篇劝善戒杀,积功修德之文。即《太上感应篇》、《梓橦帝君戒士子文》、《阴德延寿论》、《放生文》、《杀生七戒》、《劝杀牛歌》。各篇大旨谓天道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