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九

钦定四库全书

论语类考巻十九

明 陈士元 撰

器具考

木铎

邢昺曰木铎金铃木舌施政敎时所振也

朱子曰木铎金口木舌施政敎时所振以警众者也元按金铎木铎其体皆以金为之而舌有金木之异金舌谓之金铎木舌谓之木铎邢谓木铎金铃木舌而朱子则谓金口木舌者葢铎音出于口说文云铎大铃也是铎乃铃之别名木铎乃金口木舌之钤也释名云铎度也号令之限度也郑云文事奋木铎武事奋金铎故金铎惟司马行军执之而木铎之用最广礼记檀弓云执木铎以狥于宫明堂位云振木铎于朝月令云仲春奋木铎以令兆民尚书征云每歳孟春遒人以木铎狥于路周礼小宰云正歳观治象之法狥以木铎小司徒云正歳观敎象之法狥以木铎小司冦云正歳观刑象令以木铎宫正云春秋以木铎修火禁司烜云中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乡师云凡四时之徴令有常者以木铎狥于市朝士师云掌国五禁之法皆以木铎狥之于朝夫檀弓之木铎狥于宫所以示祔礼也明堂位之木铎振于朝所以示禘礼也月令之仲春奋木铎所以儆婚礼也征之遒人宣令之官所以敷治敎者也周礼之小宰宫正治官之属也小司徒乡师敎官之属也小司冦士师司烜刑官之属也刑以弼敎敎以明礼礼以出治此之谓文事也故皆用木铎焉然则乐舞有木铎金铎者亦以象文武而已马端临云木铎振文事在帝王天子则行而为政在元圣素王则言而为敎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岂非言而为敎者与

包咸氏曰权秤也

朱子曰权秤锤也所以称物而知轻重者也

辅广氏曰权与物钧而生衡而铢两斤钧皆着于衡物加于衡之首而权移于衡之尾所以能知其轻重也

元按虞书言量衡而不言权孟轲言权度而不言衡衡者平也权者重也衡以任权而钧物平轻重也其在天曰玉衡以其斟酌七政也汉志云权者铢两斤钧石也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铢者殊也物由微至着可殊异也两者两黄钟之重也二十四铢而为两二十四气之象也斤者明也三百八十四铢而为斤易爻之象也钧者均也万有一千五百二十铢而为钧与万物之数均也一钧三十斤者一月之象也石者大也权之大者也一石四钧四时之象也百二十斤十二月之象也千九百二十两隂阳之数也铢两斤钧石而五权谨矣权与物钧而生衡衡运生规规圜生矩矩方生绳绳直生凖凖正则衡平而权钧矣是为五则又小尔雅云二十四铢曰两两有半曰捷倍捷曰举倍举曰锊锊谓之锾二锾有四两谓之斤斤十谓之衡衡有半谓之秤秤十五斤秤二谓之钧钧四谓之石石四谓之皷诗云秉国之钧言持国之权衡也孔子所谓未可与权者葢借权衡以明时措之宜耳夫常变时也可以安常可以通变与时推移未尝执一而轻重适中者权也非谓权济变经守常也以经权分常变无乃以襌受征伐为二道耶

朱子曰量斗斛也

冯奇之曰不知量谓斛斗升合大小不同也

元按家语云黄帝设五量明堂位云周公颁度量汉志云量者龠合升斗斛也所以量多少也本起于黄钟之龠用度数审其容以子谷秬黍中者千有二百实其龠以井水凖其槩十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而五量嘉矣其法用铜方尺而圜其外旁有庣焉其上为斛其下为斗左耳为升右耳为合又孙子筭术云六粟为圭十圭为抄十抄为撮十撮为勺十勺为合应劭云圭者自然之形隂阳之始四圭为撮孟康云六十四黍为圭是应孟圭数与孙子不同又祖冲之以筭术考黄钟之斛当径一尺四寸二分六厘一毫九抄二忽庣旁一分九厘有奇刘歆则庣旁少一厘四毫有奇是歆与冲之庣数亦不同矣汉书云白炜象平考量以铨注云量斗斛铨权衡也吕氏春秋云仲春日夜分则同度量钧衡石正权槩仲秋日夜分则一度量平权衡齐升角管子曰凖者五量之宗也论语称武王谨权量审法度书称舜巡狩同律度量衡律者黄钟之数集韵云律法也葢武王之法度权量即舜之律度量衡也但汉儒注论语以法度为车服旌旗之礼仪故朱子以为礼乐制度若然则权量非制度乎况法度曰审则谓致审于音尺之间云尔

马融氏曰六斗四升曰釡

元按集韵釡一作鬴考工记云防氏为鬴深尺内方尺而圜其外其实一鬴其臋一寸其实一豆其豆三寸其实一升重一钧其声中黄钟之宫槩而不税其铭曰时文思索允臻其极嘉量既成以观四国永啓厥后兹器维则郑注云四升曰豆四豆曰区四区曰鬴鬴六斗四升是鬴即釡也地官廪人掌九谷凡

万民之食人四鬴上也陶人甗实一鬴是也又左传昭公三年齐晏子曰齐旧四量豆区釡钟四升为豆各自其四以登于釡釡十为钟陈氏三量皆登一焉钟乃大矣杜预注云釡六斗四升钟六斛四斗古之斛今之石也陈氏登一谓加旧量之一以五升为豆五豆为区五区为釡则一釡容旧量之八斗矣

庾 秉

包咸氏曰十六斗曰庾

马融氏曰十六斛曰秉五秉合为八十斛

元按聘礼云十斗曰斛十六斗曰防十防曰秉四秉曰筥十筥曰稯十稯曰秅四百秉为一秅郑注云江淮之间量名有为防者古文防今文逾也又集韵作匬注云匬器受十六斗是庾也防也逾也匬也乃字书之转耳其义一也小尔雅广量篇云一手之盛谓之溢两手谓之掬掬四谓之豆豆四谓之区区四谓之釡釡二有半谓之防防二有半谓之缶缶二谓之钟钟二谓之秉秉十六斛是防即庾而缶乃四斛与庾异也然国语云季孙以田赋使冉有访诸仲尼仲尼曰先王制土借田以力而眡其逺近赋里以入而量其有无任力以夫而议其老幼其歳收田一井出稯禾秉刍缶米不是过也注云此有军旅之歳所征也缶者庾也十六斗曰庾十庾曰秉四秉曰筥十筥曰稯稯六百四十斛此以缶为庾与前四斛之缶不同矣周礼陶人庾实二觳郑注云觳受三斗又旊人豆实三而成觳郑乃注云觳受斗二升此与十六斛之庾又不同矣夫庾与秉皆有二义一为量名一为收稼之名韩诗外传谓曾子仕于莒得粟三秉及论语之庾秉皆量名也诗谓曽孙之庾注云庾露积之禾也左传谓取秆一秉诗谓彼有遗秉注云秉刈禾之把也小尔雅广物篇云把谓之秉此庾秉非量名也然则聘礼之稯秅国语之稯秉其皆以车载禾之数也与

斗筲

朱子曰斗量名容十升筲竹器容斗二升斗筲之人言鄙细也筭数也

元按集韵筲与防同一作防説文云□饭筥也受五升方言云筥秦谓之防又陈留谓饭器为筲又宋魏谓箸筩为防其称谓虽殊然皆以为饭器也盖古者

饮酒以斗掬饭以筲孔子所谓斗筲之人即孟子所谓饮食之人耳筭者计数之具以竹为之长六寸用以计厯数者也斗筲其量有限何必以厯数之具计之哉

六尺

孔安国氏曰六尺之孤幼少之君

郑氏曰六尺之孤年十五以下者

元按周礼乡大夫各掌其乡之政敎国中自七尺以及六十野自六尺以及六十有五皆征之孔颖达疏云国中自七尺以及六十者七尺谓年二十韩诗外传谓二十行役则知七尺年二十也野自六尺以及六十有五者六尺谓年十五以其国中七尺为二十对六十野云六尺对六十五晚校五年则知六尺与七尺早校五年故以六尺为十五也今郑谓六尺之幼年十五以下者言幼少之君虽不及十五亦可以

寄托非谓六尺可通乎十五以下而十四十三皆称六尺也然则五尺之童视六尺又少五年矣

数仞

朱子曰七尺曰仞

元按仞与轫同周书云为山九仞孔安国注云八尺曰仞郑注云七尺曰仞朱子于论语夫子之墙数仞注云七尺曰仞又于孟子掘井九轫则注云八尺曰仞盖两存孔郑之说也今考周礼匠人为沟洫广四尺深四尺谓之沟广八尺深八尺谓之洫广二寻深二仞谓之浍盖其为沟洫浍皆加一倍之数寻八尺也仞亦八尺也度修广则计之以寻度髙深则计之以仞是浍之广与深各一丈六尺以此观之则孔説为是故王肃注家语顔师古注汉书皆云八尺为仞也

孔安国氏曰箪笥也

朱子曰箪竹器

元按曲礼云圆曰箪方曰笥是箪与笥方圆异矣孔注以箪为笥葢笥箪皆竹器举彼以明此也汉律令云箪小筐也集韵云箪笥小箧也説文云箪饭器也箪食者古人以箪盛食赵宣子见翳桑饿人与之箪食是也

朱子曰瓢瓠也

元按瓢与瓠不同集韵瓠亦作壶又音互瓢瓠皆以匏为之盖全用匏而窍其蔕者为瓠剖匏而用其半者为瓢是瓢与瓠异矣诗云八月断壶注云壶瓠也传云箪食壶浆夫以壶盛浆取其不渗漏耳顔子所饮之瓢乃剖匏而成者盖贫贱者之所用也恵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剖以为瓠濩落无所容尔雅云康瓠谓之甈贾谊所谓

寳康瓠是也通俗文云瓠瓢为蠡方言云蠡陈楚宋魏之间谓之瓢楚辞九叹云瓠蠡筐簏是蠡即瓢也

东方朔客难所谓以蠡测海是也

马融氏曰觚礼器一升曰爵二升曰觚

朱子曰觚棱也或曰酒器或曰木简皆器之有棱者也

元按仪礼云二爵二觚四觯一角一散礼器云贵者献以爵贱者献以散尊者举觯卑者举角郑注云凡觞一升曰爵二升曰觚三升曰觯四升曰角五升曰散孔颖达疏云二升曰觚觚寡也饮当寡少也据

此则觚为二升矣考工记云梓人为饮器勺一升爵二升觚三升献以爵而酬以觚一献而三酬则为一

豆韩诗外传亦云三升曰觚博古图云觚口容一爵足二爵説文云觚者乡饮酒之爵也觞受三升者谓

之觚据此则觚又为三升矣觚亦祭器秦使蒙恬筑城祭之以觚有鹑飞止觚上因以名县周地图记所

谓鹑觚县是也觚有四足汉之宫阙放之以为角文选所谓上觚棱而栖金雀是也足有四象礼所谓象觚是也三礼图云觚锐上方足漆赤中青云饰小其尾此所称觚皆酒器也论衡云文王饮酒千钟孔子百觚言圣人以徳持酒也或曰木简者史游急就章云急就奇觚与众异陆士衡文赋云或操觚而率尔太平御览云觚木简有棱角者是也杨慎丹铅续录云孔子所叹之觚乃酒器而非木简葢以觚为简起于秦汉以后孔子未尝见又酒觚可削而圆木简不

可削而圆也愚谓不然古之木简方而厚非今薄版也顔师古云觚者学书之牍或以记事削木为之或六靣或八靣靣皆可书其形有棱故顿置穏也削而

为圆者欲周旋书之耳史记所谓破觚而为圆者是也安得谓木简不可削而圆哉

包咸氏曰篑土笼也

元按集韵云篑一作籄如筐□之类所以运土尚书

旅獒云功亏一篑郑注云篑盛土器是也

朱子曰蒉草器也

元按説文云防草器又引论语云有荷防而过孔子之门是古论语蒉作防也又集韵作防

包咸氏曰蓧竹器也

元按包氏以蓧为竹器朱子集注从之然蓧字从草从条则非竹器矣周礼条狼氏注云条除也与涤同蓧从条葢除草之器故説文云蓧芸田器也引论语以杖荷蓧为证然则丈人植其杖而芸者是立其荷

蓧之杖而即以其所荷之蓧芸田耳説文蓧作莜注云从省文

朱子曰防鞭也

元按集韵云鞭马防也説文云防马棰也初学记云

鞭防棰皆马挝之名古者用革以扑罪人以辟行人亦因以驱马故鞭文从革书云鞭作官刑周礼云执鞭辟行此施于民者也传云左执鞭弭又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此施于马者也其后以竹代革故防棰二文并从竹葢因驱防棰击之义以立名耳礼记所谓献车马者执防绥君车将驾则仆执防立于马前是也左传谓孟之反抽矢防其马曰马不进也则是以矢击其马非以鞭非以棰矣

元按集韵云席荐席又借也释名云席释也可卷可释也礼天子诸侯席有黼黻纯饰尚书云成王将崩牖间南向敷重席黼纯西序东向敷重底席缀纯东序西向敷重丰席画纯西夹南向敷重笋席粉纯说文云筵竹席也三礼图云士蒲筵长七尺广三尺三寸无纯周礼玉府云掌王之祍席又司几筵掌五几五席之名物仪礼公食大夫礼云司宫具几与蒲筵常缁布纯加萑席寻帛纯郑注云丈六尺曰常半常曰寻纯縁也孔颖达疏云席无异物为记但织之者自有首尾可为记识耳陈馔之时正馔在左庶馔在右陈馔虽不在席上皆陈于席前当席左右其间容人故谓之长筵羣居则可同席联坐故曲礼云坐不中席又云羣居五人则长者必异席是席可同坐四人也若宾主礼席则无同坐之制故乡饮酒礼云宾介异席又云众宾之席皆不属焉此燕防之席也燕礼及大射礼云公席三重大夫再重其常礼则天子席五重诸侯三重耳席依户牖而设与宫室相向有忧者侧席而坐有丧者専席而坐南向北向以西方为上东向西向以南方为上故曰席不正不坐又曰必正席先尝凡坐皆有席故师冕及席子曰席也

孔安国氏曰杖者老人也

元按集韵云杖所以扶行也王制云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曲礼云必赐几杖周礼云共其杖函是也乡党尚齿其饮酒之礼视杖者以为节子路遇丈人以杖荷蓧谓之丈人其年可知子路之拱立固亦敬杖者之礼哉

负版

孔安国氏曰负版者持邦国之图籍

元按周礼天官小宰云听闾里以版图注云版户籍图地图也又司防云凡在书契版图者逆羣吏之治而听其防计注云版户籍图土地形象田地广狭也又司书云邦中之版土地之图以周知出入百物疏云版图即司防版图也又秋官司民云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上皆书于版异其男女歳登下其死生及三年大比以万民之数诏司冦司冦献其数于王王拜受之登于天府注云男八月女七月而生齿版今户籍也夫图与籍不同未子注论语从孔氏之説以版为图籍然版可以言籍而不可以兼图也

马融氏曰桴编竹木大者曰栰小者曰桴

朱子曰桴筏也

元按尔雅云舫泭也郭璞注云泭水中筏尔雅又云天子造舟诸侯维舟大夫方舟士特舟庶人乗泭郭璞注云泭并木以渡孙炎注云舫水中泭筏也方言云泭谓之谓之筏筏秦晋之通语也诗云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毛传云方泭也盖方舫泭桴音本同也近见击汰雅书云楚人编竹木曰泭秦人曰拨泭又谓江淮家居中谓之荐音敷荐音符是皆桴音之转耳邢昺亦云桴竹木所编小筏也夫孔子语子路以浮海若乘竹木之小筏子路何喜于从哉说文云桴海中大船也似是

朱子曰弋以生丝系矢而射也

元按周礼司弓矢云矰矢茀矢用诸弋射注云结缴于矢谓之矰矰髙也茀矢象焉茀之言刜也矰矢弓所用茀矢弩所用皆以缴射也邢昺云缴射谓以绳系矢而射説文云缴生丝为绳也诗云弋鳬与鴈孟子云思援弓缴而射之是弋射飞鸟也易云公弋取彼在穴是射兽亦可称弋也孔颖达云结绳于矢以弋射鸟兽是也弋者取也故书云非我有周敢弋殷命

博奕

朱子曰博局戱也奕围棋也

元按説文博作簙局戏也六箸十二棋也古者鸟曽作簙邢昺云围棋谓之奕棋者所执之子以子围而相杀故谓之围棋围棋称奕者取其落奕之义也又陶侃云博纣所造也张华博物志云尧造围棋以敎丹朱传云象棋有六博汉书云吾丘夀王善格五注云格五博类也亦谓之塞庄周所谓博塞以游是也然古之博与今之象戏不同晁无咎云象戏戏兵也以三十有二棋为两军而博则十二棋耳

缧絏

孔安国氏曰缧黒索也絏挛也所以拘罪人

元按古者称罪人不曰在狱中而曰在缧絏之中亦当时恒言耳絏一作绁左传云越石父贤而在缧绁之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与归弗谢入闺乆之越石父请絶晏子戄然摄衣冠出曰婴免子于难何子求絶之速石父曰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伸于知己方吾在缧絏之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感悟而赎我是知己矣知己而无礼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公冶长之贤岂下越石父哉汉儒谓长能解禽语故系之缧絏此言不经君子不论焉

论语类考卷十九

猜你喜欢
  礼器·戴圣
  卷十七 十七之一·孔颖达
  崇礼第三十七·桓宽
  卷十三·卫湜
  春秋宗旨·王樵
  轻重丁第八十三·管仲
  相鼠·佚名
  卷二十三·乾隆
  僖公·僖公十六年·左丘明
  谈合作·梁漱溟
  第十七品 究竟无我分·佚名
  卷第九·道原
  《联 语》·太虚
  构成佛教之要素·太虚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十三·王奕清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御选历代诗余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历代诗余卷五十三目录【起八十六字至九十字】洞仙歌【又一体】蔡伸前调【又一体】赵长卿前调【又一体】吴文英吕直夫促拍满路花【又一体】吕岩赵师侠【二首】华胥

  • 志第十九 符瑞下·沈约

    嘉禾,五谷之长,王者德盛,则二苗共秀。于周德,三苗共穗;于商德,同本异穟;于夏德,异本同秀。 汉宣帝元康四年,嘉谷玄稷,降于郡国。 汉章帝元和中,嘉禾生郡国。 汉安帝延光二年六月,嘉禾生九真,百五十六本,七百六十八穗。 汉桓帝建

  • 卷七十九 晉紀一·司马光

      起旃蒙作噩(乙酉),盡玄黓執徐(壬辰),凡八年。   世祖武皇帝泰始元年(乙酉、二六五年)   春,三月,吳主使光祿大夫紀陟、五官中郎將洪璆與徐紹、孫彧偕來報聘。紹行至濡須,有言紹譽中國之美者,吳主怒,追還,殺之。   夏,四月

  • 歴代通畧卷一·陈栎

    三皇伏羲【风姓都宛丘】惟天生民必立君长以司牧之自上古以来为天子者如所谓有巢燧人之类事不经见荒逺难信也三皇之名著见于易稽古者必自是始焉太昊伏羲之王天下也有龙马负图出于河伏羲法而象之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

  • 大明宪宗纯皇帝宝训卷之一·刘吉

    光禄大夫柱国少傅兼太子太傅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臣吕 本谨校 南京礼部祠祭清吏司郎中臣陈治本 南京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臣朱 锦 南京工部虞衡清吏司郎中臣吕胤昌谨阅圣学○天顺八年六月丁酉上将开经筵命少保吏部

  • 卷之一百五十七·佚名

    洪武十六年冬十月辛未朔祭 孝慈皇后陵及几筵殿○诏授武定军民府女知府□胜诰曰朝廷政治遐迩弗殊德在安民宜从旧俗惟尔黔中之地官皆世袭间有妇承夫位者民亦信服焉前武定府上官法叔之妻□胜质虽柔淑志尚刚贞万里来归诚

  • 卷之七十二·佚名

    洪武五年二月己卯朔 上谕群臣曰凡居官者任之大小虽不同要皆尽其职而已昔范文正公居位凡日之所为必求与日相称或有不及明日必补之其心始安贤人君子于国家尽心如此朝廷岂有废事天下安得不治元之将亡内外诸官皆安于苟且

  • 卷之五百七十五·佚名

    光绪三十三年。丁未。六月。庚申朔。上诣乐寿堂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至丁亥皆如之。记注○谕内阁、昨据端方、冯煦等电奏、安徽巡抚恩铭、赴灾警学堂考验。该学堂会办道员徐锡麟、胆敢率血

  • 第五卷 学堂表·缪荃孙

    学堂 学记曰:&ldquo;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rdquo;周礼五百家为党,万二千五百家为遂,以二十五家为闾,门则有塾计之,遂当为塾五百;王畿之外六乡六遂,塾之都数当不下六千;推而至于术序党庠,以暨侯国之学,三代学校之

  • 颜真卿传·欧阳修

    颜真卿,字清臣,秘书监颜师古第五代侄孙。年幼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殷氏亲自教育他。长大后,学问渊博,擅长写文章,侍奉母亲很孝顺。玄宗开元年间,参加进士考试,通过殿试。调到醴泉当县尉。经两次提升,任监察御史,奉命巡查河东、陇

  • 田滋传·宋濂

    田滋字荣甫,开封人。至元二年(1265)由汴梁路总管府知事,转任御史台属官。十二年,拜监察御史。十三年,宋被平定,滋建议:“江南刚刚征服,民情尚未安定,加上官吏掠夺百姓财物,应建立御史台予以镇守。”皇上接纳其建议。并越级提升

  • 第四十卦:《解卦》·佚名

    解:利西南;无所往,其来复吉;有攸往,夙吉。【白话】《解卦》象征着灾祸危难的舒解:利于往西南方行事。如果没有什么灾祸,只要严守自己的本分和职责,就一定会吉祥如意的。但是如果发生了祸患,就应该及时地想办法

  • 卷十八·佚名

    △剃发染衣品下尔时太子以手从其天冠头髻解天无价摩尼之宝。付与车匿。作如是言:车匿。我今与汝此摩尼宝。汝将此宝还於我父净饭大王。至王边已,无量顶礼。汝知我意。我付嘱汝。汝当信我。我今令汝将此宝还。至父王边。

  • 在仰光与宇对薛宝珍谈话·太虚

    ──十二月十三日──对:法师来仰光,这样的辛苦,并带来舍利。不知舍利是从何处来的?塔中有舍利几粒?  师:这是中国古代由印度传来的,在浙江雪窦山供养,只有一粒。  珍:现在日本许多和尚反对小乘教,中国有无大小乘的派别?  

  • 卷第十一·道世

    诸经要集卷第十一西明寺沙门释道世集业因部第十九(此有五缘) &middot;述意缘  &middot;发业缘  &middot;罪行缘  &middot;福行缘  &middot;杂业缘述意缘第一悲夫。迷徒障重。弃三车而弗御。漂沦苦海。任燋烂

  • 十字军骑士·显克维奇

    历史长篇小说《十字军骑士》是波兰著名作家享利 克·显克微支的一部重要作品。该书1900年发表, 1978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了陈冠商的中译本。作品 反映的是14世纪末到15世纪初波兰和立陶宛联合抗 击条顿骑士团的侵略,

  • 唐文拾遗·陆心源

    七十二卷。清陆心源 (1834—1984)编辑。陆心源,字刚甫,号存斋,晚号潜园老人,归安(今浙江吴兴县)人。喜藏书,有皕宋楼,十万卷楼,守先阁等,著《潜园总集》,陆氏嗜好藏书,曾广求书籍;选择家藏旧书一百五十种,计二千余卷,解官后潜心校

  • 律吕新书·蔡元定

    乐律学专著。二卷。宋蔡元定撰。约成书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蔡元定,字季通,号西山。生于宋绍兴五年(1135年),卒于庆元四年(1198年)。建阳(今属福建)人。为南宋音律学家和理学家。朱熹之弟子。受平原郡王韩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