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东溪日谈録卷五

祭祀谈下

五嶽四瀆四海皆天下名山大川天地大氣所在所以祀之者祀其氣也非若人鬼祀其有形者也祀氣者以壇祀形者以廟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恒山中嶽嵩山祀之各有其地江瀆河瀆淮瀆濟瀆祀之各有其源東海西海南海北海祀之各有其方固不可在彼者而祀於此在此者而祀於彼亦不可貌其形以病其氣封其爵以廟其爲鬼自唐武德貞觀間制祭五嶽四瀆四海之後武后垂拱四年封洛水爲顯聖侯享齊四瀆封嵩山爲神嶽天中王天授二年又封華嶽爲金天王始肇山川之封故宗開元十三年封泰山爲天齊王天寳九載封中嶽爲中天王南嶽爲司天王北嶽爲安天王六載封河瀆爲靈源公濟瀆爲清源公江瀆爲廣源公淮瀆爲長源公此五嶽四瀆爲人鬼而封之也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加號泰山爲仁聖天齊王五年又加東嶽爲天齊仁聖帝南嶽爲司天昭聖帝西嶽爲金天順聖帝北嶽爲安天元聖帝中嶽爲中天嵩聖帝加東嶽有淑明后南嶽有景明后西嶽有肅明后北嶽有靖明后中嶽有正明后仁宗康定二年加東海爲潤聖廣德王南海爲洪聖廣利王西海爲通聖廣潤王北海爲中聖廣澤王復增四瀆公爵爲王爵也夫五嶽亦山耳海瀆亦水耳以其爲名山大川天地扶輿清淑之氣所在國以山而立民以川而養故祭之也惡有所謂帝與王哉又惡有所謂后以配之哉惟我國家一掃唐宋之陋祭不用爵而用主止曰某之神也但东岳南岳天下尚有行祠耳五岳曰泰山之神恒山之神华山之神衡山之神嵩山之神四渎曰江渎之神河渎之神淮渎之神济渎之神四海曰东海之神西海之神南海之神北海之神其曰王曰帝曰公曰侯曰后曰妃皆前代妄封之号国家止曰某神者得祀山川本意

凡祭不当祭皆为淫祀泰厉天子所祭天子为天下主故祭圣贤有功于天下后世者国厉诸侯所祭诸侯为一国主故祭圣贤有功于一国者族厉大夫所祭大夫为一家主故祭先代之为圣为贤有功于一家者庶人则以无后者祔食盖尊贤恤孤之意不为淫祀今皆行之虽祭名不同而义有在也

狄仁杰毁呉楚淫祠七百余处惟夏禹呉太伯季札伍员四庙不毁盖以为先代圣贤有功于天下生民者也太伯季札伍员固呉人呉所当祭若夏禹者虽㑹计于呉尝为天子矣亦非呉人之所当祭者也

孔子为天纵之圣有功于天下后世诚万世之师今春秋祀之以丁者取丁火文明之象洞烛万世而无涯也其号以渐而加其祀以渐而崇其配享以渐而定其从祀以渐而増道日尊于后世也可见矣

春秋之後未有國學亦無州郡學止魯有孔子廟知本之君多如魯祠之秦固暴虐前漢高祖十一年復沛祠孔子于曲阜後漢章帝元和二年亦祠孔子于魯三國魏齊王正始二年舉行釋奠蕭齊永明二年亦行釋奠元魏太和十六年帝修堯舜禹湯文王周公之祀亦親祠孔子十九年又祠于魯而封其後唐太宗貞觀二年罷祠先聖周公以先師孔子爲先聖顔囘爲先師二十一年始以左丘明卜子夏公羊髙穀梁赤伏勝髙堂生戴聖毛萇孔安國劉向鄭衆杜子春馬融盧植鄭服䖍何休王肅王弼杜預范賈逵二十二人從祀孔子前是或祀周公爲先聖孔子爲先師或專祀孔孟至是始有定制唐宗開元八年改從祀孔子皆爲坐像及以孔子諸弟從祀前是孔子像坐從祀像立羣弟列而不饗至是皆爲坐像而羣弟子皆列祀于丘明之上宋神宗元豐七年始以孟軻配享及以荀况揚䧺韓愈從祀徽宗崇寧二年以王安石配享位在孟軻之次是年封孔子之後為衍聖公四年則令郡邑之學以諸儒從祀大觀二年始以孔伋從祀政和三年追封安石爲舒王其子王雱爲臨川伯皆從祀焉欽宗靖康元年罷安石配享而猶從祀孝宗淳熈四年罷王雱從祀而安石猶存理宗淳祐元年始加周敦頥張載程顥程頥封爵與朱熹並皆從祀始出安石不祀度宗咸淳三年始以顔囘曾參孔伋孟軻並配孔子升顓孫師于十哲列邵雍司馬光于從祀元世祖至元三十一年有崇奉孔子之诏成宗大德十一年有加封大成之制武宗至大八年遣宦者释奠而致大风之异仁宗皇庆二年以许衡在从祀之列文宗至顺元年加封颜回为兖国复圣公曾参为郕国宗圣公孔伋为沂国述圣公孟轲为邹国亚圣公与加封叔梁纥颜氏之爵始以董仲舒从祀嗟夫孔子之功天地生民之功也羣弟之功发孔子之道教万世无穷者也诸儒之功卫翼圣人之道者也余如扬䧺安石之俦何预哉

从祀以四配以十哲以两庑见孔子之道大而能博诚以万世为王者也

本朝弘治壬子乐益孔子以八佾之乐帝王师事孔子厚之以天子之乐其视后世葬权贵僭以天子之具者不亦犹为愈乎

今国家祭古帝有太昊氏炎帝氏神农氏黄帝轩辕氏金天氏高阳氏髙辛氏陶唐氏有虞氏夏禹王商汤王周武王汉髙祖皇帝汉光武皇帝唐太宗皇帝宋太祖皇帝元世祖皇帝而又及其臣者以有君即有臣亦祭法所谓泰厉之意也其气相属故耳

当代功臣之设于正位者中山武宁王徐开平忠武王常岐阳武靖王李宁河武顺王邓东瓯襄武王汤黔宁昭靖王沐共六人列于左者都指挥使冯国用郢国公佥都督耿再成四海昭国公佥都督丁德兴济国公都督同知张得均蔡国公靖海侯呉桢海国襄敏公平章康茂才蕲国武义公副使邵成东海郡公共七人列于右者叅政胡大海越国武庄公都督同知赵得胜宋国公广德侯华髙巢国武庄公都督同知俞通海开国忠烈公江阴侯呉良江国襄烈公宜宁侯督良臣安国忠壮公安陆侯呉复黔国威敏公左都督府副使孙兴祖共八人皆庙食万世而保全同休也岂汉髙朝爵而暮死者比哉

老子李其姓耳其名耼其字老子其号周定王二年丙辰二月十五日生景王二十三年己卯八十四岁而卒尝为周柱下史至不仕始出函谷关尹喜留着道德经五千言孔子尝见而称之其犹龙乎庄周宗其学者复有玉清元始上清灵寳太清道德三清之分盖宗佛氏法身报身化身之说也天地间则又多此一家之学与佛氏并行以乱吾道之眞也

老氏止一道德经未尝有醮天朝斗科仪其为此科仪者后世之人附㑹其意也玉皇经南斗北斗经汉人张道陵所撰度人经生神经玉枢经唐人杜光庭所撰玉皇诰宋徽宗所撰其余诸经宋人王钦若所撰清凈消灾等经又仿释氏之经撰之也岂老氏立为是教耶

炼丹之说起于汉人魏伯阳其经亦伯阳所作叅同契始于汉人张道陵惟此二书近道德经之说然亦非老子之言也

世之学老庄者只当仿老子庄子及魏伯阳张道陵以事之足矣其象三清殊无理也

佛氏刹利其姓悉达其名瞿昙其号本西域人其父名凈梵号大䧺其母摩邪氏生于周昭王二十六年甲寅四月八日卒于周穆王五十三年壬申寿七十九岁亦人鬼也生于西域亦卒于西域中国人学之谬矣哉

瞿昙为人中国本未见之故其佛号皆曰南无所谓南无者南方无而西方有也其所称也明白矣中国苦自学之髠其髪异其服为西域人状何益之有哉

瞿昙有法身报身化身故曰三生中国人香火之者亦像此三身而取法焉孰知瞿昙之学所自来耶

瞿昙之学本无荐㧞先亾之说后人作为佛书四十二章扶持其教又作为十八地狱之说惑人从其教而行其术其教大行盛于孔氏虽达人智士亦不能不为之诱矣

朱子家礼所载祭仪抑人禫祭用之者最多其余虞祭等仪亦用之但不甚盛耳

君子之祭所当祭者如天子祭天地使天位乎上地位乎下阴阳各得其所以和天下民物诸侯祭山川使山峙而不崩川流而不竭出气为云降而为雨阴阳各顺其时以和一国民物大夫以上于春祭户内阳之意于秋祭门外阴之意于夏祭灶阳盛而热于内于冬祭行阴盛而寒于外于六月祭中溜使中土以旺四时和一家之民物士庶祭先木本水源通和气于子孙凡此则祭之有益故曰祭则受福若祭所不当祭者不惟献腥献熟奠斚奠帛徒费精神而与己无关何所取乎此孔子所以抑季氏也

昔张南轩尝毁淫祠司户持牒出门两足俱软而不能行厥后乗舆至祠破其像腹中得一盒内一大虫转旋不已鼎内热油煑之方死司戸脚即能行于此可见庙祀厉鬼之能灵者非鬼灵也有依草附木者如是虫之灵也淫祠可不毁乎不毁则乆而怪生以祸民也

佛氏之作非徒为异端而抑之父母本无罪犯而老死者浮图立拔亡之典取之于地狱九幽以罪人待之人子于此果孝乎非孝乎不特浮图之谬而从之者亦谬淫祠之妄无踰于是矣淫祠起于佛老之惑世佛老惑世起于圣学之不明达人从之愚人焉得有不从乎故当自学孔孟者先明其心而不为之惑也

正学不明故异端易惑异端既惑故邪道易攻不幸邪巫邪术吉㓙中其说祸福乱其心虽达人志䘮悍士气昏谓厉鬼杀人而惧其死谓得䘮惑人而祈其存谁如李德裕之絶圣水圣火欧阳文忠之絶佛池祸福西门豹之絶巫妪陈希亮之絶巫觋张南轩之絶古佛袈裟是皆明乎圣贤者也邪道岂足以攻之哉故不惑于淫当明正学为本

方士醮天起于秦杂方士以郊后世用方士以司郊祭之乐舞者盖亦此之遗意也

猜你喜欢
  十五、释虫·佚名
  景公欲更晏子宅晏子辞以近市得求讽公省刑第二十一·晏婴
  景公伐斄胜之问所当赏晏子对以谋胜禄臣第四·晏婴
  卷十 关朗篇·王通
  第七章·王夫之
  原序·袁俊翁
  原序·孙瑴
  卷四十八·李明复
  卷九·段昌武
  卷六十七·秦蕙田
  卷二十二·高闶
  提要·王应麟
  御制建中靖国续灯录序[宋刻]·惟白
  从佛教能否存在谈到轮回·太虚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三十五卷·宝亮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赵长卿·唐圭璋

      长卿自号仙源居士,南丰宗室。有仙源居士惜乐府九卷。长卿疑名师有,俟考。   水龙吟   酴醾   韶华迤逦三春暮。飞尽繁红无数。多情为与,牡丹长约,年年为主。晓露凝香,柔条千缕,轻盈清素。最堪怜,玉质冰肌婀娜,江梅

  • 卷十八·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卷十八地理终南山赋         【汉】班 固伊彼终南岿嶻嶙囷槩青宫触紫宸嵚崟郁律萃于霞芬暧防晻霭若鬼若神傍吐飞濑上挺修林元泉落落宻防沉沉荣期绮季此焉恬心三春之季孟夏之初天气

  • 卷四十九·志第二·天文二·宋濂

        ◎天文二   ○月五星凌犯及星变下   顺帝元统元年正月癸酉,太白昼见。二月戊戌,亦如之。己亥,填星退犯太微东垣上相。丙辰,太阴犯天江下星。三月戊寅,太阴犯太微东垣上相。五月丁酉,荧惑犯太微垣右执法

  • 卷二百十九·毕沅

      ◎元纪三十七 ∷起柔兆敦牂正月,尽强圉协洽六月,凡一年有奇。   ○顺帝   至正二十六年丙午,一三六六年   春,正月,癸未朔,张士诚以舟师驻君山,又出兵自马驮沙溯流窥江阴。吴守将以闻,吴王亲往救之。比至镇江,敌已营

  • 名山藏卷之四十九·何乔远

    河漕记◆河漕记地之为势不满东南海水周地四维北海最远东夷女直为黑水鞨靺之后国有长白山其巅有潭周八十里南流至辽东朝鲜为鸭绿江南入于海北流为女直混同江经金会宁府达五国城头北东入海西夷黑水

  • 卷之一千二百三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七六二 山西巡抚喀宁阿奏遵旨查办《天元玉历祥异赋》等书籍板片折·佚名

    七六二 山西巡抚喀宁阿奏遵旨查办《天元玉历祥异赋》等书籍板片折乾隆四十六年二月十六日山西巡抚臣喀宁阿谨奏,为钦奉上谕事。窃臣于二月十四日承准尚书 额驸 公福隆安字寄,乾隆四十六年二月初四日奉上谕:阅奏缴销毁书

  • 卷七·郭居仁

    <史部,纪事本末类,蜀监> 钦定四库全书 蜀监卷七 宋 郭允蹈 撰 唐明皇幸蜀 唐玄宗天宝十五载帝出奔蜀 安禄山反哥舒翰败绩贼遂入关杨国忠首倡幸蜀之策上然之乃御勤政楼下制云欲亲征闻者皆莫之信既夕命陈玄礼整比六

  • 历代名贤确论卷六十一·佚名

    通论元帝不得正统【六一】晋人君【温公】陶潜阮籍【乐天 鲁直 子由 东坡 韩愈】两晋通论晋风俗【子由】晋室之败【东坡】愍怀之乱【何去非】元帝不得正统六一东晋论曰周迁而东天下遂不能一然仲尼作春秋区区于尊周

  • 仆固怀恩传·欧阳修

    仆固怀恩,是铁勒部人。贞观二十年(646),铁勒九姓大首领率众投降,分别安置在翰海、燕然、金微、幽陵等九都督府,别为蕃州,任仆骨歌滥拔延为右武卫大将军、金微都督,音讹成为仆固氏。歌滥拔延生乙李啜,乙李啜生怀恩,世袭都督。

  • 三○、孔门传经辨·钱穆

    《弟子列传》有商瞿,记传《易》系统。余考孔子以前,无所谓六经也。孔子之门,既无六经之学,诸弟子亦无分经相传之事。自汉博士专经授受,而推以言先秦,于是曾、思、孟、荀退处于百家,而孔子之学乃在六艺,而别有其传统。而孔门之

  • 孝至卷第十三·扬雄

    孝,至矣乎!一言而该,圣人不加焉。父母,子之天地与?无天何生?无地何形?天地裕于万物乎?万物裕于天地乎?裕父母之裕,不裕矣。事父母自知不足者,其舜乎?不可得而久者,事亲之谓也。孝子爱日。孝子有祭乎?有齐乎?夫能存亡形,属荒绝者,惟齐也

  • 卷六十六·沈廷芳

    <经部,五经总义类,十三经注疏正字  钦定四库全书十三经注疏正字卷六十六山东按察使沈廷芳撰春秋左氏传昭公上○音义昭公名裯谥法威仪恭明曰昭【裯误从旁作疏同案谥法解作容仪恭美】经元年莒去疾节注国逆而立之曰

  • 卷八·

    钦定四库全言春秋或问卷八     宋 吕大圭 撰庄公  公伐齐纳纠齐小白入于齐【九年】或问书纳之义曰春秋书纳者六昭十二年纳北燕伯哀二年纳蒯聩宣十一年纳公孙宁仪行父文十四年纳捷菑僖二十五年纳顿子与此年

  • 请观音经疏阐义钞序·智圆

    此疏自智者演说。章安记录。古来人师无闻赞述。既传授道息。后学往往有不知其名者。知其名而未尝披其卷者。於乎斯文之未丧也。一线尔。吾不肖而实痛焉。吾如默默则何以传后。遂因疾间辄约文敷义。笔之为钞。凡二卷。

  • 鹤林集·吴泳

    诗文别集。四十卷。宋吴泳撰。《宋史》卷四二三《吴泳传》谓泳有《鹤林集》,不载卷数。其集,《直斋书录解题》、《宋史·艺文志》、《文渊阁书目》皆不著录。惟《千顷堂书目》卷二九见之,亦云“缺卷”。知其集原未分

  • 禅真逸史·方汝浩

    又名《妙相寺全传》、《残梁外史》。章回小说。明方汝浩著。八卷四十回。故事内容据明刊本“凡例”所云,为写齐梁“两朝隆替兴亡”。鲁迅《小说旧闻钞》则以为系“凭空结撰”。前半主叙东魏镇南大将军林时茂的经历,后半

  • 张子房圯桥进履·李文蔚

    元杂剧剧本。简名《圯桥进履》。李文蔚撰。末本。剧写张良行刺秦始皇未成,被迫逃入深山,遇太白金星指引,令其去下邳寻师。黄石公奉玉帝旨临凡,教导张良。福星扮作卜者,指点张良去见黄石公。黄石公考验了张良3次,然后传授他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