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自叙

  "仁"从二从人,相偶之义也。"元"从二从儿,"儿"古人字,是亦"仁"也。"〈无〉",许说通"元"为"〈无〉",是"〈无〉"亦从二从人,亦"仁"也。故言仁者不可知元,而功用可极于〈无〉。能为仁之元神于〈无〉者有三:曰佛,曰孔,曰耶。佛能统孔、耶,而孔与耶仁同,所以仁不同。能调〈变〉联融于孔与耶之间,则曰墨。周秦学者必曰孔、墨,孔、墨诚仁之一宗也。惟其尚俭非乐,似未足进于大同。然既标兼爱之旨,则其病亦自足相消,篕兼爱则人我如一,初非如世之专以尚俭非乐苦也。故墨尚俭非乐,自足与其兼爱相消,犹天元代数之以正负相消,无所于爱焉。墨有两派:一曰"任侠",吾所谓仁也,在汉有党锢,在宋有永嘉,略得其一体;一曰"格致",吾所谓学也在秦有《吕览》,在汉有《淮南》,各识其偏端。仁而学,学而仁,今之士其勿为高远哉!盖即墨之两派,以近合孔、耶,远探佛法,亦云汰矣。吾自少至壮,偏遭纲伦之厄,涵泳其苦,殆非生人所能任受,濒死累矣,而卒不死。由是益轻其生命,以为块然躯〈苀〉,除利人之外,复何足惜。深念高望,私怀墨子摩顶放踵之志矣。二三豪俊,亦时切亡教之忧,再则窃不谓然。何者?教无可亡也。教而亡,必其教之本不足存,亡亦何恨。教之至者,极其量不过亡其名耳,其实固莫能亡矣。名非圣人之所争。圣人亦名也,圣人之名若姓皆名也。即吾之言仁言学,皆名也。名则无与于存亡。呼马,马应之付也;呼牛,牛应之可也;道在屎溺,佛法是干屎橛,无不可也。何者?皆名也,其实固莫能亡矣。惟有其实而不克既其实,使人反瞀于名实之为苦。以吾之遭,置之婆娑世界中,犹海之一身涓滴耳,其苦何可胜道。窃揣历劫之下,度尽诸苦厄,或更语以今日此土之愚之弱之贫之一切苦,将笑为诳语而不复信,则何可不千一述之,为流涕哀号,强聒不舍,以速其冲决网罗,留怍券剂耶?网罗重重,与虚空而无极。初当冲决利禄之网罗,次冲决俗学若考据、若词章之网罗,次冲决全球群学之网罗,次冲决君主之网罗,次冲决伦常之网罗,次冲决天之网罗,次冲决全球群教之网罗,终将冲决佛法之网罗。然真能冲决,亦自无网罗;真无网罗,乃可言冲决。故冲决网罗者,即是未尝冲决网罗。循环无端,道通为一,凡诵吾书,皆可于斯二语领之矣。所惧智悲未圆,语多有漏。每思一义,理奥例赜,坋涌奔腾,际笔来会,急不暇择,修词易刺,止期直达所见,文词亦自不欲求工。况少有神悟,又决非此世间之语言文字所能曲达,乃至非此世间之脑气心思所能径至。此古之达人,悼夫词害意,意害志,所以宁终默尔也。庄不云乎,千世而一遇大圣人,知其解者犹旦暮也。夫既巳着为篇章,即堕粗迹,而知解不易,犹至如此。何哉?良以一切格致新理,悉未萌芽,益复无由唔入,是以若彼其难焉。今则新学竞兴,民智渐辟,吾知地球之运,自苦向甘,再惭吾书未餍观听,则将来之知解为谁,或有无洞抉幽隐之人,非所敢患矣。成书凡五十篇,分为二卷,首界说二十七条。华相众生叙于虫虫虫天之微大弘弧精舍

  仁学界说二十七界说

  一、仁以通为第一义。以太也,电也,心力也,皆指出所以通之具。

  二、以太也,电也,粗浅之具也,借其名以质心力。

  三、通之义,以"道通为一"为最浑括。

  四、通有四义:中外通,多取其义于《春秋》,以太平世远近大小若.一故也;上下通,男安内外通,多取其义于《易》,以阳下阴吉、阴下阳吝、泰否之类故也;人我通,多取其义于佛经,以"无人相,无我相"故也。

  五、"仁"亦名也,然不可以名名也。恶名名者,故恶名;知恶名,几无仁学。

  六、不识仁,故为名乱;乱于名,故不通。

  七、通之象为平等。

  八、通则必尊灵魂;平等则体魄可为灵魂。

  九、灵魂,智慧之属也;体魄,业识之属也。

  十、智慧生于仁。

  十一、仁为天地万物之源,故唯心,故唯识。

  十二、仁者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十三、不生不灭,仁之体。

  十四、不生与不灭平等,则生与灭平等,生灭与不生不灭亦平等。

  十五、生近于新,灭近于逝;新与逝平等,故过去与未来平等。

  十六、有过去,有未来,无现在;过去、未来皆现在。

  十七、仁一而已;凡对待之词,皆当破之。

  十八、破对待,当参伍错综其对待。

  十九、参伍错综其对待,故迷而不知平等。

  二十、参伍错综其对待,然后平等。

  二一、无对待,然后平等。

  二二、无无,然后平等。

  二三、平等生万化,代数之方程式是也。其为物不贰,故生物不测。不贰则无对待,不测则参伍错综其对待。代数如权衡然,参伍错综之不已,必平等,则无无。试依第十四条"不生与不灭平等,则生与灭平等,生灭与不生不灭亦平等"之理,用代数演之。命生为甲,命灭为乙,不字为乘数,列式如左:

  二四、平等者,致一之谓也。一则通矣,通则仁矣。

  二五、凡为仁学者,于佛书当通《华严》及心宗、相宗之书;于西书当通《新约》及算学、格致、社会学之书;于中国书当通《易》、《春秋公羊传》、《论语》、《礼记》、《孟子》、《庄子》、《墨子》、《史记》,及陶渊明、周茂叔、张横渠、陆子静、王阳明、王船山、黄梨洲之书。

  二六、算学即不深,而不可不习几何学,盖论事办事之条段在是矣。

  二七、格致即不精,而不可不知天文、地舆、全体、心灵四学,盖群学群教之门径在是矣。

猜你喜欢
  士昏礼第二·佚名
  外篇·王夫之
  第一章 9·辜鸿铭
  卷二·黄伦
  卷六十四·康熙
  语增篇第二五·王充
  隐公·隐公八年·左丘明
  卷三十二·佚名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佚名
  ●重雕清凉传序·张商英
  止观坐禅法要记·智顗
  ◎方法篇 参禅法要·虚云
  觉社丛书出版之宣言·太虚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第十一·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四十八·澄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遭盆吊没兴小孙屠·佚名

    题目李琼梅设计丽春园 孙必达相会成夫妇朱邦杰识法明犯法 遭盆吊没兴小孙屠第一出(末上白)【满庭芳】白发相催,青春不再,劝君莫羡精神。赏心乐事,乘兴莫因循。浮世落花流水,镇长是会少离频。须知道,转头吉梦,谁是百年人?雍

  • 御制诗四集告成恭摺·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协办大学士尚书臣梁国治侍郎【臣】董诰谨奏为敬刋御制诗四集告成恭摺进呈事钦惟我皇上夀世为文久道成化元气所运发为诗章自丙辰至辛卯三纪之作编初二三集二万四千余首悬诸霄汉布在陬澨海内

  • 卷五·沈季友

    钦定四库全书檇李诗系卷五平湖沈季友编元董处士性存性存名成一字自明嘉兴人居胥山乡世雄于赀好施予人称长者读书不仕子良用良史皆頴敏好学治春秋防稽杨亷夫避地松江后进多从之游性存因徒家上海令二子徃学焉声誉大起明

  • 卷二十一·沈德符

      ○禁卫【锦衣卫】今锦衣卫常上官,自指挥使以下,俱本卫列衔不待言。若升至都督,则带衔于五军府,俱无足异,惟加都指挥者亦书本卫,意每疑之,外省有都使司方有此官,今京师安所得都司称之?盖外卫官历任升至都司,必云某卫带俸,然军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三·佚名

    万历二十四年十月甲子朔 上颁赐四辅臣与日讲官历日各有差○兵科署科事给事中刘道亨参奏户部四川司员外林世吉户部广东司主事潘守正工部司务黄崇学刑部河南司主事曾可东贪纵章下吏部议复○巡视太仓银库吏科给事中等官

  • 卷之八百九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九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九十四 元世系表畧 却特氏蒙古部人十世祖曰勃端察尔母曰阿伦果斡嫁托本默尔根生二子既而夜梦金色神人来趋卧榻阿伦果斡惊觉遂有娠生一子即勃端察尔也勃端察尔状貌奇异沈默寡言家人谓

  • 卷十五·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前编卷十五雍正二年冬十月癸酉靖逆将军富寜安疏报吐鲁番等处屯田收获麦糜五千五百四十石有竒奏入得防下部知之命议叙勦抚花海子功赏防有差上谕兵部曰奋威将军岳钟琪具奏副都统达鼐阿尔什总

  • 史记集解卷一百十二·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一百十二平津侯主父列传第五十二丞相公孙者菑川薛县人也字季少时为薛狱吏有辠免家贫牧豕海上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説养后母孝谨建元元年天子初即位招贤良文学之士是时年六十徴以贤良为博士使匈奴还

  • 东越列传第五十四·司马迁

    王延海 译注【说明】本文记述东越的变迁史实,可分为两部分。前段写秦末汉初时,东越由郡县变为闽越国和东海国,句践的后裔无诸成为闽越王,摇成为东海王。后来,东海王助汉诛杀叛乱首领吴王濞而迁处江淮间。

  • 纲鉴易知录卷二三·吴楚材

    东汉纪孝安皇帝纲 庚申,永宁元年,夏四月,立子保为皇太子。以杨震为司徒。纲 辛酉,建光元年,春三月,皇太后邓氏崩。封邓骘为上蔡侯。目 太后自临朝以来,水旱十载,四夷外侵,盗贼内起;每闻民饥,或达旦不寐,躬自减彻,以救灾厄,故天下

  • 卷二·陈祥道

    毳冕【七旒旒十二玉共玉百六十八繅玉五采】毳冕五章說文毳獸細毛也宗彝有虎蜼之飾而毳衣有宗彝之章故書謂之宗彝周禮謂之毳冕毳冕王所祀四望山川之服也五采繅十有二就五采玉十有二前後皆七旒共玉百六十有八繪於衣則宗

  • 职名·佚名

    总裁官︵字位过密 无法显示︶【臣】库勒纳︵字位过密 无法显示︶【臣】叶方蔼分撰官通议大夫日讲官起居注詹事府詹事【臣】格尔古德︵字位过密 无法显示︶【臣】沈荃日讲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读学士加二级【臣】蒋弘道日讲官起居注

  • 卷四·李光地

    钦定四库全书御纂性理精义卷四易学启蒙【朱子作】圣人观象以画卦揲蓍以命爻使天下後世之人皆有以决嫌疑定犹豫而不迷於吉凶悔吝之涂其功可谓盛矣然其为卦也自本而干自干而枝其势若有所迫而自不能已其为蓍也分合进退纵

  • 佛说大普贤陀罗尼经·佚名

    失译人名今附梁录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佛告阿难。吾今说大普贤咒。汝当受持。多掷多 阿咤 那咤 茶弥茶 遮居梨 居梨茶也 居梨茶也拔坻 思提 思陀 婆梦坻阿难此大普贤咒。遮灭一切兵刃。

  • 成唯识论演秘卷第四(本)·智周

    沙门智周撰疏。外道笑曰愚者亦解等者。问如来说法离于四非。外道闻经云何起谤 答大士行化多益。是徒虽有少轻得利者广。由是如来四非称离 又彼外道初虽暂谤。毕竟乘此以为出要。先损后益。正合化宜。是以动静无非佛

  • 玉箓资度解坛仪·佚名

    玉箓资度解坛仪,不署撰人。约成书于北宋末至明初。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本篇所载解坛仪乃玉箓斋仪之一,用于斋事已毕,解散坛席之时。行此仪旨在上启三清、玉帝等一切神灵,告明奉旨修玉箓大斋事圆功备,应依格奏功

  • 法句经·佚名

    又名《法句集经》、《法句集》、《昙钵经》、《昙钵集》、《法集要颂经》等。佛教经典。古印度法救撰,1卷。中译本有古代葛氏、竺得炎、支谦、法炬、法立、僧伽跋澄、佛念,天息灾等人古汉语译本,现代有法舫、了参等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