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首六

钦定四库全书

读诗质疑卷首六

太仆寺少卿严虞惇撰

六义

周礼大师敎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大序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孔氏曰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程氏曰国风二雅三颂诗之名也六义诗之义也一篇之中有备六义者有偏得其一二者

郑氏曰风言圣贤治道之遗化也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敎善恶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兴见今之美嫌於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雅正也言今之正者以为後世法颂之言诵也诵今之德广以美之吕氏曰风非无雅雅非无颂如七月一篇具风雅颂三体

严氏曰孔氏谓风雅颂皆以赋比兴为之非也大序之六义即周官之六诗如孔氏说是风雅颂三诗之中有赋比兴之三义耳何名六义六诗哉凡风动之者皆风也正言之者皆雅也称美之者皆颂也故与敷陈之赋直比之比感物之兴并而为六也吕氏言得风之体多者为国风得雅之体多者为二雅得颂之体多者为颂风非无雅雅非无颂其说是也

程氏曰颂称美之言也如于嗟乎驺虞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之类皆颂也是风雅中亦有颂

董氏曰崧高既列於大雅矣然其诗曰其风肆好又曰吉甫作颂

朱子曰国风是民庶所作雅是朝廷之诗颂是宗庙之诗

郑樵氏曰风雅颂三者之体如今人之诗有律有吕有歌行是也风者出於土风大概小夫贱隶妇人女子之言其意虽远其言浅近重复故谓之风雅出於朝廷士大夫其言纯厚典则其体抑扬顿挫非复小夫贱隶妇人女子所能道故曰雅颂者初无讽谕惟铺张勲德而已其辞严其声有节不敢琐言亵语以示有所尊故曰颂【已上泛论六义】

王制天子五年一廵守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

书大传圣王巡十有二州观其风俗习其性情因论十有二俗定以六律五声八音七始

太史公曰闻之董生诗记山川谿谷禽兽草木故长於风孔氏曰正经述大政为大雅述小政为小雅小雅所陈饮食宾客赏劳羣臣燕赐以怀诸侯征伐以强中国乐得贤者养育人材於天子之政皆小事也大雅所陈受命作周代殷继伐荷先王之福禄尊祖考以配天醉酒饱德官人用士泽被昆虫化及草木於天子之政皆大事也诗人歌其大事制为大体述其小事制为小体体有小大故分为二焉风见优劣之差故周南先於召南雅见积渐之义故小雅先於大雅王政既衰变雅兼作取大雅之音歌其政事之变者谓之变大雅取小雅之音歌其政事之变者谓之变小雅故变雅之美刺皆由音体有大小不复由政事之小大也○三王变雅不系善恶之多少自由体之小大详观其叹美审察其讥刺大雅宏远而疏朗弘大体以明责小雅躁急而局促多忧伤而怨诽司马迁以良史之才所坐非罪及其刋述坟典辞多慷慨班固曰迹其所以自伤悼小雅巷伯之伦夫惟大雅既明且哲以保其身难矣哉是古人明以二雅为异区也

太史公曰大雅言王公大人而德逮黎庶小雅言小已之得失而其流及上

苏氏曰小雅言政事之得失大雅言道德之存亡李氏曰小雅主一事而言大雅则泛言天下之事如鹿鸣之燕嘉宾四牡之劳使臣皇皇者华之遣使臣是主一事而言也至於大雅泛言天下之事如文王之诗言受命作周大明之诗言文王有明德之类是也

严氏曰窃谓二雅之别特以体之不同非因政有大小也盖优柔委曲意在言外者风之体也明白正大直言其事者雅之体也纯乎雅之体者为雅之大杂乎风之体者为雅之小今考小雅正经存者十六篇大抵寂寥短简首篇多寄兴之辞次章以下申复咏之以寓不尽之意盖兼有风体大雅正经十八篇皆舂容正大词旨浑厚气象开濶不惟迥异国风而小雅亦自不侔矣其变小雅中固有雅体多而风体少者然终有风体不得为大雅也

朱公迁氏曰小雅舒畅而平易大雅浑涵而严密小雅几於风大雅几於颂

郑樵氏曰二雅之作皆纪朝廷之事无有区别所谓小雅大雅者特随其音而写之律耳非政有大小也律有小吕大吕则歌有小雅大雅宜其不同也

程大昌氏曰均之为雅音类既同又自别为大小则声度必有丰杀廉肉之异亦如十二律然既有大吕又有小吕也

朱子明氏曰风雅颂是乐章之调如言仲吕调大石调越调之类是也【已上论风雅颂】

郑司农曰比者比方於物也兴者托事於物

郑氏曰赋之言铺直铺陈善恶

孔氏曰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已心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

程氏曰铺陈其事如齐侯之子卫侯之妻是也以物相比如狼跋其胡载疐其尾是也因物而起兴如关关雎鸠瞻彼淇奥之类是也

王氏曰以其所类而比之之谓比以其所感?而况之之谓兴兴兼赋与比者也

黄氏曰赋者直陈其事之谓也比者托物而喻之谓也兴者因物而惑之谓也受命作周之诗其事确东宫之妹之句其辞实此之谓赋柔荑?犀喻庄姜之美山阜冈陵喻福禄之多此之谓比雨之蒙矣行者之心凄然以悲鹳其鸣矣居者之怀慨然以叹此之谓兴

虞惇按手如柔荑如山如阜既谓之如则赋矣非比也汉儒多以此类为比黄氏亦沿汉儒之误此义至朱子而後明

朱子曰比有两例有继所比而言其事者有全不言其事者

虞惇按继所比而言其事者如螽斯之三章有狐之三章是也有全不言其事者一章则厌浥行露通篇则匏有苦叶衡门蒹葭豳风?鴞之类是也朱子於衡门蒹葭皆谓之赋而匏有苦叶之三章亦谓之赋不知衡门蒹葭乃借彼以喻此而雝雝鸣鴈是即小以讽大非赋也周南之螽斯卫之有狐曹之蜉蝣齐之甫田朱子以为通篇皆比而不正言其事郐之隰有苌楚则注虽曰赋而以乐子之子指苌楚是亦通篇皆比而不正言其事矣窃思狐与苌楚不可以言子螽斯不可以言尔忧有狐之无衣裳乐苌楚之无家室螽斯则美其子孙蜉蝣则欲其归说不惟诗义全失而文理亦未可通田甫田正兴思远人而概以为比则未知所比者何事他如厌浥行露比女子之守而直以为赋凯风自南兴母氏之劬劳而混以为比如此之类舛误弘多未敢时然亦然而曲狥之也

比者以一物比一物而所指之事常在言外兴者借彼物以起此事而其事常在下文但比虽切而意浅兴虽阔而味长兴可兼比比不可兼兴

虞惇按比之与兴义本相通然有兴可通比者有兴不可通比者关雎桃夭兴也而雎鸠之和鸣桃夭之少盛亦为比此兴之通比者也葛覃之因时感事殷雷之触景怀人兴也以葛覃喻形体浸长以殷雷喻号令四方误以为比则失之此兴之不兼比者也兴之兼比而比轻於兴者则直谓之兴关雎桃夭之类是也兴之兼比兴意多而比亦不可畧者则谓之兴而比或谓之比而兴螽斯摽有梅之类是也亦有即以所赋之物为兴所举之事为比者谓之赋而兴赋而比葛覃兎罝?北门之类是也以物比事而事在言外谓之比则厌浥行露不得谓之赋园有桃不得谓之兴以物起事而事在下文谓之兴则喓喓草虫不得谓之赋凯风自南不得谓之比大抵毛郑於比兴求之过深而朱子於比兴取之太简毛郑多以比为兴朱子多以兴为赋学者当知所别择云

郑氏曰臣之序诗专为声歌欲以明仲尼之正乐臣之释诗深究草木鸟兽之情状欲以明仲尼敎小子之意两汉之言诗者惟儒生论义不论声然声歌之妙犹传於瞽史经董卓赤眉之乱礼义丧亡殆尽魏人得汉雅乐郎仅能歌文王鹿鸣驺虞伐檀四篇至太和末又亡其三惟有鹿鸣至晋又亡自鹿鸣亡而声诗之道絶矣夫诗之本在声声之本在兴鸟兽草木乃发兴之本汉儒言诗者既不论声又不知兴而鸟兽草木之学废矣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不识关雎安知河洲之趣与关关之声乎凡雁鹜之类其喙褊者则其声关关鷄雉之类其喙锐者则其声鷕鷕此天籁也雎鸠之喙似鳬雁故其声如是又得水边之趣也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不识鹿安知食苹之趣与呦呦之声乎凡牛羊之属有角无齿者则其声呦呦驼马之属有齿无角者则其声萧萧亦天籁也鹿之喙似牛羊故其声如是又得蒌蒿之趣也使不识鸟兽之情状则安知诗人关关呦呦之兴乎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者谓瓜苦引蔓於篱落间而有敦然之象焉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者谓桑叶最茂当未落之时而有沃若之泽焉使不识草木之精神则安知诗人敦然沃若之兴乎陆玑者江左之骚人也深为此患作毛诗鸟兽草木虫鱼疏然玑本无此学但加采访多是支离自玑之後竟未有以此明诗者惟尔雅一书为名物之宗然孙炎郭璞所得既希张楫孙宪所记徒广大抵儒生家多不识田野之物农圃人又不知诗书之味二者无由参合遂使鸟兽草木之学不传【已上论赋比兴】虞惇按诗之兴观羣怨全在於比兴而比兴之妙大率於鸟兽草木得之无论圣贤之徒格物致知随所感触皆有至理即小夫女子比物连类各言其伤亦必有所寄托未有无端而陈一物举一名者先儒毛郑颇多发明间或失之於凿至宋儒乃有兴不取义之说夫兴者兴也即物以兴意意不在物而兴之之意则在物如关雎取其摰而有别桃夭取其容色少盛卷耳取其酿酒所须草虫取其物类所感假使兴不取义则亦何取於兴而又何以名之曰兴邪朱子诗集注於小星则曰义无所取特取在东在公两字之应也扬之水则曰此诗之兴取之不二字相应也小雅翩翩者鵻则曰此兴之全不取义者也他如薄言采芑直云军士采芑而行坎坎伐檀遂云君子伐檀自食琐兮尾兮但云流离失所南有嘉鱼即云所荐之羞诸如此类但取明白简直而於诗人辞文旨远之妙一概抹杀殊未可从白居易言诗自齐梁而下比兴渐失至唐而六义尽缺果如兴不取义则三百篇六义已缺何待齐梁至唐朱子於诗多主夹漈之说而比兴之义夹漈独惓惓言之盖深有见於草木鸟兽之学正可由末而溯本学者不可忽也

读诗质疑卷首六

 

猜你喜欢
  孟冬纪第十·吕不韦
  卷九 学三·黎靖德
  暦數第十三·徐干
  論衡校釋卷第二十九·黄晖
  卷二十五·段昌武
  卷八十八·顺治
  第40章 投壶·戴圣
  坚白论·公孙龙
  士昏礼·佚名
  卷三百五十六·佚名
  雜阿含經卷第十一·欧阳竟无
  佛说佛医经·佚名
  复邵慧圆居士书·印光
  大般泥洹经卷第四·佚名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一·宗密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十三·彭定求

        卷83_1 【庆云章】陈子昂   昆仑元气,实生庆云。大人作矣,五色氤氲。昔在帝妫,   南风既薰。丛芳烂熳,郁郁纷纷。旷矣千祀,庆云来止,   玉叶金柯,祚我天子。非我天子,庆云谁昌。非我圣母,   庆云谁光。庆云光

  • 黄仁荣·唐圭璋

      仁荣号坚叟,邵武人。曾守水嘉。绍兴、隆兴间,两为两浙路转运副使,两守监安。   木兰花   监郡风流欢洽。

  • 杜安道·唐圭璋

      西江月   晓镜初妆玉粉,轻风暗递幽香。闲随月影到寒塘。忘却人间天上。   雪意空惊春意,孤芳已断年芳。从教驿使为伊忙。乞个寿阳宫样。

  • 卷二百四十九·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二百四十九饼类七言律乙亥元日十峯饮师邵东斋出予家桂饼师邵有诗自墙上递至次韵奉答【明】顾 清宝钿和露压金英为趂秋光一日成月殿有人留素影花林无物称佳名携来不觉乡闗逺吟罢犹令

  • 卷三十二·志第十三·礼五·脱脱

        ◎礼五   ○上尊谥   天会三年六月,谙班勃极烈杲等表请追册先大圣皇帝。十二月二十五日,奉玉册、玉宝,恭上尊谥曰大圣武元皇帝,庙号太祖。天会十三年三月七日,遣摄太尉皇叔祖大司空昱奉玉册、玉宝,上尊

  • 第三卷 田赋考·缪荃孙

    建康府田赋田 数乾道旧志,通管田七百七十七万二千八百六十三亩;景定辛酉,五县俱到,挨究实数,见管田实计四百三十四万一千六百四十三亩三角二十六步。上元县山田四十一万五千九百二十一亩一角四十七步。圩田二十万三千九百

  • 卷之八十八·祁韵士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八十八 传第七十二 扎萨克一等台吉察罕喇布坦列传 察罕喇布坦青海和硕特人姓博尔济吉特祖墨尔根诺顔为博硕克图济农次子父拉察布号墨尔根岱青以罪削扎萨克不立传拉察布子

  • 卷二十·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前编卷二十雍正八年春二月戊辰命缓安西沙州等处屯田陞科上谕陜西总督巡抚等曰安西沙州等处招民屯垦原为恵养边民之计是以累年以来备极筹画经营期其得所今从雍正六年民户到齐之日计算至辛亥

  • 附 《卞昆冈》序·陆小曼

    余上沅不知是甚么缘故,志摩、小曼都和意大利的戏剧发生了一种关系:志摩译过《死城》,小曼译过《海市蜃楼》。或许是偶然的罢,他俩最近合作的《卞昆冈》,在我个人看,也仿佛有一点意大利的气息。提到意大利的戏剧,我们便不能不

  • 三十六年·佚名

    (庚寅)三十六年清康熙四十九年 春正月1月12日○戊寅,藥房入診。上以藥院諸臣事,嚴敎之際,言語易過,初非憎嫉構罪之意,縷縷下敎,大示開悟,都提調李頣命,只贊揚聖敎而已。史臣曰:「去歲以朴弼明推考事,下嚴旨後,外間已揣知上意,厭薄藥

  • 卷十五·程公说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分记卷十五    宋 程公説 世谱六世谱叙篇考异上自昔为春秋学者有谱牒之类逺矣莫得而考也余得杜预世族谱谓春秋时人名莫不详具然预学左氏自左氏外无所折衷又列其名而阙其世次往往重复抵牾孟子

  • 卷一百八十九·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遗卷一百八十九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孟子第三公孙丑问曰至惟此时为然【公孙丑上】考异古本注谓不率齐桓公行王道率作帅 尚不可以为邪无以字 何谓若易然也谓下有王字 运之掌言其易也无其字

  • 卷五十九(实叉难陀译)·佚名

    △文殊师利授记会第十五之二尔时世尊,告弥勒菩萨摩诃萨言:汝今为佛严办法座。我当昇已,说往昔志乐所修诸行善巧出生诸佛刹土功德庄严趣向真实法门。尔时弥勒菩萨。即作是念。今者世尊以何义故。令我严座。不使阿难大目连

  • 卷第二十九·佚名

    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第二十九 宋池州报恩光孝禅寺沙门法应 集元绍兴天衣万寿禅寺沙门普会续集 祖师机缘 六祖下第六世之五(清源下第五世之三) 【增收】雪峰示众曰。尽大地是个解脱门。把手拽伊不肯入。时有一僧出曰

  • 漂泊的灵魂·黑塞

    《漂泊的灵魂》由《早春》、《怀念克努尔普》和《结局》三篇连续性的小说组成,是黑塞著名的“流浪汉体”小说。主人翁克努尔普是个和蔼的流浪汉,流落于城镇之间,寄居于友人的住处,吃着友人们给的食物。克努尔普一直不愿受

  • 烟屿楼笔记·徐时栋

    清·徐时栋著。徐时栋,字定宇,一字同叔,号柳泉,鄞县人。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举人,后来,两次上北京会试,均不得志,从此便发愤读书。生平酷爱读书,留意搜罗,建烟屿楼于月湖西,藏书6万卷(同治二年毁于火)。一生校勘文献甚多,尤致力地

  • 周易经传集解·林栗

    南宋林栗撰。三十六卷。《四库全书》本。此书前三十二卷为六十四卦经传,三十三至三十四卷为《系辞上传》、《系辞下传》,三十五卷为《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三十六卷则附河图洛书八卦九畴大

  • 贤劫经·佚名

    梵名Bhadrakalpika -su^tra 。凡八卷。又称■陀劫三昧经、贤劫定意经。梵文原典已佚,现存藏译本与汉译本等。汉译本乃西晋竺法护于永康元年(300,一说永平元年)译出,计二十四章。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本经内容叙述佛陀在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