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63.孟郊:诗三首

自从陈子昂以《感遇》诗复兴了汉魏风格的五言诗,唐诗中一向存在着一派古淡的传统。开元、天宝年间,王维、孟浩然是陈子昂诗格的继承者。接下去,元结选录《箧中集》,其中所收的诗也都是古淡一派。大历十才子的作品中,有不少王、孟的影响。五言古体诗,当然不必说,没有人再作梁陈宫体,就是五言律诗,也好象没有出现某些七言律诗那样的秾艳之作。我们仿佛觉得,五言诗与七言诗,不但是句子长短的不同,也有风格的不同。七言诗可以写得秾艳、流利、旋律快速,而五言诗,不管是古体还是律体,同样都只能写得古淡、庄重、声调缓慢。

王、孟虽然以风格相近齐名,但王维诗的古淡与孟浩然诗的古淡,毕竟还有不同。这是由于二人生活条件所决定的思想情绪的不同。王维是地主、宦门,生活富裕,无忧生之叹。他过的是冲和闲适的生活,依仗他的高度的语文艺术,写出了他那些古淡静穆的五言诗。王维诗集里极少七言诗,大概就因为七言诗体不适宜于表现他的思想情绪。孟浩然是个寒士,从襄阳到长安,周旋于达官贵人之门,写了不少乞求提拔援助的诗,可是始终不得进士及第。尽管他人品高洁,表现得非常旷达,但内心里是有痛苦的,不遇和贫困的叹息,在他的诗中经常可以听到。他的诗也都是五言诗。

孟浩然死后四十年,出生了又一位姓孟的诗人:孟郊。孟郊非但和孟浩然同姓,他的诗也和孟浩然同一风格。我们可以说孟郊是孟浩然的继承人,但他的诗比孟浩然的诗更为古淡清寒。孟郊,字东野;湖州武康人,父庭珍,官崑山尉,生三子,郊、酆、郢。郊随父居洛阳,父早卒,郊奉母居,贫甚。刻苦吟诗,不趋时尚,隐居嵩山,称为处士。认识了韩愈,韩愈极赏识他的诗。他和张籍,卢仝同为韩愈最契合的诗友。但是他应进士试,竟一再失败,直到贞元十二年(公元七九六年),才得及第,已四十六岁了。成进士后,在洛阳及江南住了四年,再到长安,应吏部选,得任溧阳尉。于是奉母就任溧阳。但是这个五十岁的县尉,只会终日吟诗饮酒,不会办公事。县令无奈,只好另外找一个人代他办公,称为假尉,分掉他的一半俸禄。溧阳尉罢任之后,在洛阳闲居二年。河南尹郑馀庆奏请他为水陆运从事。他娶于郑氏,可能是郑馀庆的族人,故郑馀庆照顾了他,并且曾亲自去拜见他的母亲。但孟郊之得到郑馀庆的照顾,主要还是由于韩愈的推荐。孟郊为溧阳尉即将去任的时候,韩愈曾写了一首《荐士》诗给郑馀庆,竭力赞扬孟郊的诗才与品德,希望郑馀庆提拔孟郊。过了两年,这首诗才见效。不久,孟郊因母亲逝世,只好丁忧居丧。五年以后,郑馀庆为兴元军节度使,又奏请孟郊为参谋,于是孟郊带了他的妻郑氏同去兴元。岂知走到阌乡,忽然得了急病而死,这是元和九年八月乙亥日,享年六十四岁。十月一日,葬于洛阳城东先墓旁,韩愈为作墓志铭。张籍倡议私谥曰贞曜先生,故韩集中题《贞曜先生墓志》。

孟郊虽然博得一个进士及第,也总算做过一任县尉,一任河南府水陆运从事,功名似乎比孟浩然好些,但他的经济情况,恐怕远不如孟浩然。他搬家的时候有一首《借车》诗云:“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其贫穷可想而知。此外,孟浩然有儿子,孟郊生了三个儿子,都不幸早夭,韩愈在他失去第三个儿子时写了一首《孟东野失子》诗安慰他,他自己也有《悼幼子》诗。此外,他还有《杏殇》诗九首,也是哭儿子的诗,其孤苦又可想而知。由此看来,孟郊的生活之艰苦与贫困,更甚于孟浩然。因此,孟浩然诗的古淡出于胸襟的旷达,而孟郊诗的古淡是寒士的悲鸣。

韩愈是唐代散文的革新家,在“文起八代之衰”的复古口号下,要求写文章必须用自己的语言,而千万不可用“陈言”。他的散文,在修辞造句各方面,都创造了新的路子。他的诗,也清淡得象散文一样,使后世人说他是以文为诗,孟郊的诗之所以获得韩愈的高度赞扬,就由于他们二人的艺术观念及实践走的是同一条路子。韩愈在《荐士》诗中赞扬孟郊是陈子昂、李白、杜甫以后的材力雄骜的诗人:

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勃兴得李杜,万类困陵暴。

后来相继生,亦各臻阃奥。

有穷者孟郊,受材实雄骜。

冥观洞古今,象外逐幽好。

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

敷柔肆纡馀,奋猛卷海潦。

在《贞曜先生墓志》中,韩愈给孟郊的诗写下了最后的评语:

及其为诗,刿目鉥心,刃迎缕解,钩章棘句,掐擢胃肾,神施鬼设,间见层出。唯其大玩于词,而与世抹杀。

这两段评语,本身已不容易解释,但它们的用字造句,已体现了韩、孟二人共同的创作方法。韩愈称许孟郊的诗句是:“横空盘硬语”,但是“妥帖”而有力。后来王安石就用这两句来称赞韩愈的作品。选用新的字眼,创造新的语词,不顾四声谐合,故意做生硬的句子,完全不用形象思维,以直说的方法表达自己幽忧的思想情感。有时推己及人,对被压迫、被奴役的下层人民寄与同情,使他的许多作品有了积极的社会意义。

孟郊的诗,现在还有《孟东野诗集》十卷,三百多篇。从来选诗的人,对于他的诗,没有一致的选录标准,因此就没有公认的代表作。许多选本里都选了他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全唐诗》这首诗题下有一个小注:“自注,迎母溧上作。”说明此诗是孟郊任溧阳尉时迎接他母亲而作。但看诗意却不对头。诗意分明是儿子出门旅游,临行时母亲为他缝制衣服,儿子有感而作。看来这个注不很可信。第三、四句从来没有注解,但如果不知道这里隐藏着一种民间风俗,就不能解释得正确。家里有人出远门,母亲或妻子为出门人做衣服,必须做得针脚细密,要不然,出门人的归期就会延迟,在吴越乡间,老辈人还知道这种习俗。“寸草心”是指儿子的一点孝心,“三春晖”是比喻母爱的温暖。

这首诗,刘须溪评之为:“诗之尤不朽者。”(《评孟东野集》)贺黄公云;“真是六经鼓吹,当与退之《拘幽操》同为全唐第一。”(《载酒园诗话又编》)这是从儒家教忠教孝的观点来评品其思想教育作用,若论诗的艺术,则此诗毕竟还浅,不能为孟郊的代表作。

现在我选讲三首诗,代表他的三个方面,第一首是具有社会意义的:

长安早春

旭日朱楼光,东风不惊尘。

公子醉未起,美人争探春。

探春不为桑,探春不为麦,

日日出西园,只望花柳色,

乃知田家春,不入五侯宅。

这首诗通体字句平顺,见不到“钩章棘句”的特征。“风不惊尘”即“风不扬尘”之意,只有这个“惊”字是孟郊的炼字法。“探春”是唐人春游的名词,《开天遗事》云:“都人士女每至正月半后,各乘车跨马,供帐于园圃,为探春之宴。”诗人看到在晴和的早春天气,城中美人都出郭作探春之游。可是,这些从五侯第宅中出来的公子美人,他们所探的春,只是花容柳色,而农民在这早春季候所关心的却是桑麦的收成。因此,诗人发出感慨,叹息田家的春光不是五侯第宅中的春光。长安早春,是封建贵族和农民所共有同享的,但是他们对春天的认识却如此之不同。作者只用最后十个字,刻画了封建贵族的不知稼穑之艰难。

其次,我再从《寒溪诗》几首中选了最后一首:

溪风摆馀冻,溪景衔明春。

玉消花滴滴,虬解光鳞鳞。

悬步下清曲,消期濯芳津。

千里冰裂处,一勺暖亦仁。

凝精互相洗,漪涟竟将新。

忽如剑疮尽,初起百战身。

《寒溪》诗八首,用许多奇特的描写和比喻来赋咏大地回春、雪消冰解的溪水。这八首诗的作者意图,不易捉摸,似乎是诗人的生活在艰难困苦了好久之后,获得好转,有春风解冻之感。这八首诗的用字、造句、构思,都可以见到孟郊的特征。

第一、二句,溪风摆脱了馀寒,就是说溪上的风有暖意了。因此,溪上的景色显露了明亮的春光。这个“摆”字和“衔”字,一般人都不敢用,也不愿用的。第三、四句形容溪水解冻,“玉消”表现冰块之白,融化时如玉之消,好象一滴滴的白花。“虬解”是形容整个冰溪如一条龙似地在融解,在阳光中闪亮着如一片片的龙鳞。第五、六句写诗人在清溪曲处,把脚伸下去,想在春芳的溪水中冼洗。“悬步”这个语词,也是诗人的新创,形容脚步象挂下去那样。“消期”的“消”字有点费解,不知是不是可以读作“稍”字。第七、八句说,在洗脚的时候,感到千里长溪,只有此处的冰已融裂,虽然只有“一勺”那么小的暖意,也可以觉得是大自然的仁心了。第九、十句是形容冰块互相冲洗,溪水流动若新的涟漪,“凝精”指冰块,“涟漪”是冰化成的溪流。最后两句把整个冰冻的寒溪比之为遍体疮痍的百战之身。现在冰融水暖,好象剑疮都已愈合消失,百战之身重又获得了新的生命,站起来了。

教坊小儿

十岁小小儿,能歌得闻天。

六十孤老人,能诗独临川。

去年西京寺,众伶集讲筵。

能嘶竹枝词,供养绳床禅。

能诗不如歌,怅望三百篇。

这是我选的第三首,用它来代表孟郊的许多悲叹生活遭际的愁苦诗。教坊是唐玄宗设置的宫廷音乐机构,这里培养出许多歌童舞女。诗人看到一个十岁的歌童,因为歌唱得好,便受到皇帝的恩遇。闻天,就是为皇帝所知名。接下去就对照到自身:一个六十岁的孤老人,虽然以能诗著名,但却不为皇帝所知,只好独对川流,象孔老夫子一样叹息年华如逝水般过去(临川是用《论语》“子在川上”的典故)。去年在长安的大寺里,曾经举行过盛大的佛会,许多歌伶都集中在那里赛歌。有人能唱“竹枝词”,就可以端坐在绳床上享受供养,而我这个能吟诗的孤老人,却不如那个能歌的后生小子,因此只好惆怅地翻看《诗经》,慨叹诗道凌夷。这里反映出一个情况:“竹枝词”是刘禹锡在巴鄂之间采访得来的民歌,经他写成诗体传诵一时。看孟郊这首诗,可知当时“竹枝词”已大为流行,能唱“竹枝词”的歌伶,极受欢迎。孟郊另有一首《自惜》诗,前四句云:“倾尽眼中力,抄诗过与人。自悲风雅老,恐被巴竹嗔。”也表示了他感到自己的诗已为陈旧的风雅,不如新流行的巴州“竹枝词”之为世俗所爱唱。

以上三首诗,大致可以代表孟郊的几种风格。这些风格,在思想内容方面,是他的孤苦贫寒的生活的表现,在艺术创作手法上,是他的孤僻、高洁、不谐俗的性格的表现。而他的独特的性格,也正是他的生活造成的。此外,韩愈的影响,恐怕也是酝釀成孟郊诗格的外来因素。

孟郊的诗,虽说上承陈子昂、王维、孟浩然的传统,但他的诗已不能用“古淡”二字来评品。韩愈《荐士》诗中称他为“酸寒溧阳尉”,刘叉《答孟东野》诗中也称他为“酸寒孟夫子”,“酸寒”二字是概括他的生活和诗格的。与孟郊同时,有一个诗人,比孟郊小二十八岁,也为韩愈所赏识,这就是做过和尚的贾岛。贾岛的诗和孟郊同一风格,故苏东坡并称之为“郊寒岛瘦”。此二人在唐诗史上以寒、瘦著名,清代曾有过一个爱诗的贵族,为孟郊、贾岛二人合刻了一部诗集,即名为《寒瘦集》。

孟郊的诗,到了北宋时代,发生了两种影响,一种是他的诗法,随着韩愈的文艺理论,影响了宋诗,以黄庭坚为首的江西诗派,其间生涩的用字和拗硬的句法,都可以说是有孟郊、贾岛的影响在内。一方面是孟郊的诗在北宋曾引起过新的评价,宋人对孟郊的诗,一般是肯定的,但同时不喜欢他的诗,以为是太枯槁无味。苏东坡有二首《读孟郊诗》,现在都引录在这里:

夜读孟郊诗,细字如牛毛。

寒灯照昏花,佳处时一遭。

孤芳擢荒秽,苦语馀诗骚。

水清石凿凿,湍激不受篙。

初如食小鱼,所得不偿劳。

又似煮蟛越,竟日嚼空螯。

要当斗僧清,未足当韩豪。

人生如朝露,日夜火销膏。

何苦将两耳,听此寒虫号。

不如且置之,饮我玉卮醪。

我憎孟郊诗,复作孟郊语。

饥肠自鸣唤,空壁转饥鼠。

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

有如黄河鱼,出膏以自煮。

尚爱铜斗歌,鄙俚颇近古。

桃弓射鸭罢,独速短蓑舞。

不恍踏船翻,踏浪不踏土。

吴姬霜雪白,赤脚浣白纻。

嫁与踏浪儿,不识离别苦。

歌君江湖曲,感我长羁旅。

两首诗表现了苏轼读孟郊诗后的感想。在寒灯下读小字的诗集,觉得时常发现“佳处”,仿佛从“荒秽”之中发现了“孤芳”,虽然都是些“苦语”,也还是诗骚之馀绪。这些诗,是一位饥寒诗人的呼唤,句句都是从肺腑中迸发出来,可是它们出来之后,却使读者也愁到肺腑。以上是苏东坡给孟郊诗的评价。但是,他却不爱读这种诗,他以为读这种诗,如食小鱼,得不偿劳。人生短促,何必使两耳去听这种寒虫哀鸣的诗呢?于是,孟郊诗的佳处,又正是苏东坡不爱读孟郊诗的理由。但是,在第二首诗中,苏东坡又说,尽管他憎厌孟郊的诗,自己却也不免要做几句孟郊式的诗,因为孟郊的诗,能触动他的旅羁之感。

苏东坡在这二首诗中,矛盾地表示了他对孟郊诗的感受,这也正代表了后世一般读者的看法。宋人诗话中,常有论到孟郊的,大多肯定他的诗的风格,而不喜欢他的愁苦的音调。苏东坡的弟弟苏辙说:“唐人工于为诗,而陋于闻道。……郊耿介之士,虽天地之大,无以容其身,起居饮食有戚戚之忧,是以卒穷以死……甚矣,唐人之不闻道也。”(《诗病五事》)这就批评到孟郊的世界观,以为他不善于安贫乐道。可是,如果孟郊能象宋代儒生那样安贫乐道,也就不会留下这许多酸寒艰涩的诗了。

猜你喜欢
  施翠岩·唐圭璋
  邬虙·唐圭璋
  第廿九出 诧美·李渔
  第二十五出 雪愤·李渔
  第六十四回 高梦鸾金殿辩冤 吕国材黑狱自尽·萧晶玉
  前集卷五·罗椅
  三集目录二·乾隆
  卷四·佚名
  卷494 ·佚名
  卷十五·陈思
  卷四百·曹学佺
  卷四·贺铸
  20.早朝大明宫唱和诗四首·施蜇存
  第二十八出 再约佳期·佚名
  哀盐船文原文·汪中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魏初·隋树森

    魏初(一二二六--一二八六),字太初,号青崖,弘州顺圣(今河北阳原县)人。从祖父魏璠,金代进士,父思廉,金甄官署令。魏初幼好读书,尤长于《春秋》,为文简而有法,曾从元好问学。中统元年(一二六○),为中书省掾史

  • 卷五·乐雷发

    钦定四库全书雪矶丛稿卷五     宋 乐雷发 撰五言律诗访伯父幽居对坐如禅舍闲烧石乳香书看新讲义药问未传方仆语梅花里僧经竹叶傍题诗吾岂敢牕户半吟章桂林怀李景魏阳华万叠云无计得相寻所学皆时好何人知尔心

  • 卷之七百四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三百九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旗军志·金德纯

    奉天金德纯素公着 我国家自太祖高皇帝创业以上圣起东垂用兵威兼并傍小国及太宗文皇帝抚有全辽臣服朝鲜百度渐举爰立八旗曰正黄镶黄正白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每旗析三部以从龙部落及傍小国臣顺者子孙臣民为满洲诸漠北

  • 卷二十六·郝经

    <史部,别史类,郝氏续後汉书>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二十六    元 郝经 撰 列传第二十三 魏 曹丕【文帝】 谨案曹丕传文全阙止存议赞 议曰高帝除秦苛虐蠲楚暴戾恢张雄图铺绎远畧创业垂统

  • 绎史卷七十七下·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晏子相齐【下】晏子景公新成柏寝之室使师开鼓琴师开左抚宫右弹商曰室夕公曰何以知之师开对曰东方之声薄西方之声扬公召大匠曰室何以夕大匠曰立室以宫矩为之于是召司空曰立宫何为夕司空曰立宫以城矩为

  • 孙维城传·张廷玉

    孙维城,字宗甫,丘县人。隆庆五年(1571)中进士,相继担任浚县、太康、任丘三县知县。万历十年(1582)升为南京御史。当初,张居正不奔丧,宁国的儒生吴仕期想上书劝谏。未发,太平同知龙宗武报告给操江提督胡木贾,让他告诉张居正。

  • 问军礼第十八·孔鲋

    陈王问太师曰、行军之礼。可得备闻乎。荅曰天子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自天子出。必以岁之孟秋。赏军师武人于朝。简练杰浚任用有功。命将选士以诛不义。于是孟冬以级授军。司徒执扑北面而誓之。誓于社以习其事。先

  • 五经稽疑序·朱睦㮮

    屈平者楚之同姓也仕于怀王为三闾大夫屈平职掌三姓叙其谱属率其贤良以励国人言行职修王甚珍之为同列上官靳尚所譛王乃疏平平含忠履洁而遽见放逰于江潭行吟泽畔郁伊易感作离骚以此知古之三百篇皆非无感而作也余少靡所好

  • 卷六·车垓

    钦定四库全书内外服制通释卷六    宋 车垓 撰小功五月正服为从祖祖父从祖祖姑从祖祖父【祖兄弟也】曽祖  祖 父 已身【侄孙也】从祖祖姑【祖姊妹也】释曰此即侄孙为伯祖叔祖姑婆服也葢伯祖叔祖姑婆为侄孙服

  • ·元神 元气 元精··王守仁

    答陆原静书陆原静,即陆澄,见卷上&middot;《陆澄录》。【原文】来书云:&ldquo;下手工夫,觉此心无时宁静,妄心固动也,照心亦动也。心既恒动,则无刻暂停也。&rdquo;是有意于求宁静,是以愈不宁静耳。夫妄心则动也,照心非动也。恒照

  • 卷五·佚名

    △宝女品第三之一尔时世尊,故在欲色二界中间大宝坊中师子座上。与诸大众围绕说法。尔时会中有一童女名曰宝女。即从坐起。右手执持白真珠贯。而作是言:若我真实能於十方无量世界。受持如是大集正典。读诵书写演说其义广

  • 雨法雨品第三十·佚名

    於是释提桓因意念言:尊者须菩提所说法为雨法雨三千大千刹土。从四天王上至阿迦腻吒天各各念言:今须菩提所说法雨。我等宁可作花散佛世尊及诸菩萨大弟子众。及散须菩提上。尔时三千大千刹土诸释提桓因及诸四天王各化作花

  • 菩萨善戒经 第六卷·佚名

    菩萨善戒经 第六卷宋罽宾三藏求那跋摩译◎菩萨地供养三宝品第十七云何名为菩萨摩诃萨供养如来。供养如来凡有十种。一者供养色身。二者供养塔。三者现见供养。四者不现见供养。五者自供养。六者他供养七者利益

  • 春秋详说·家铉翁

    三十卷。家铉翁撰。家铉翁字则堂,眉山(今属四川)人,宋元之际经学家。宋时以荫补官,后赐进士出身,官至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元兵至,丞相檄告天下守令以城降,铉翁独不签名。宋亡不仕,元成宗即号“处士”,以寿终于家。此书作

  • 仪礼译注·佚名

    儒家经典之一。简称《礼》,亦称《礼经》或《士礼》。春秋、战国时代一部分礼制的汇编。十七篇。相传为周公制作,或谓孔子订定。实为战国初至中叶成书。《十三经注疏》中收东汉郑玄《仪礼注》、唐贾公彦《仪礼义疏》。

  • 八大菩萨曼荼罗经·佚名

    全一卷。唐朝不空译。与《大乘八大曼拿罗经》同,而后有八大菩萨赞。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内容叙述八曼荼罗之建立法,及说修行者应依何法速证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