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三

二先生语三

谢显道记忆平日语

「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此一段子思吃紧为人处,与「必有事焉而勿正心」之意同,活泼泼地。会得时;活泼泼地;不会得时,只是弄精神。

切脉最可体仁。郑毂云:「尝见显道先生问此语,云:『是某与明道切脉时,坐问有此语。』」

观鸡雏。此可观仁。

汉成帝梦上帝败我濯龙渊,打不过。

问鬼神有无。曰:「待说与贤道没时,古人却因甚如此道?待说与贤道有时,又却恐贤问某寻。」

射法具而不满者,无志者也。

尸居却龙见,渊默却雷声。

须是合内外之道,一天人,齐上下,下学而上达,极高明而道中庸。

既得后,便须放开,不然,却只是守。

诗可以兴。某自再见茂叔后,吟风弄月以归,有「吾与点也」之意。

古人互相点检,如今之学射者亦然。

铁剑利而倡优拙。此重则彼轻。

自「舜发于畎亩之中」,至「孙叔敖举于海」,若要熟,也须从这里过。

萃、涣皆「享于帝,立庙」,因其精神之聚而形于此,为其涣散,故立此以收之。

「隘与不恭,君子不由」,非是瑕疵夷、惠之语,其弊至此。

赵普除节度使权,便是乌重胤之策,以兵付遂州刺史。

以记诵博识为玩物丧志。时以经语录作一册。○郑毂云:「尝见显道先生云:『某从洛中学时,录古人善行别作一册,洛中见之,云是玩物丧志,盖言心中不宜容丝髲事。』」

张子厚、邵尧夫,善自开大者也。

弹琴,心不在便不成声,所以谓琴者禁也,禁人之邪心。

舞蹈本要长袖,欲以舒其性情。某尝观舞正乐,其袖往必反,有盈而反之意。今之舞者,反收拾袖子结在一处。

周茂叔窗前草不除去,问之,云:「与自家意思一般。」子厚观驴鸣,亦须如此。

张子厚闻生皇子,喜甚,见饿莩者,食便不美。

某写字时甚敬,非是要字好,只此是学。

一日游许之西湖,在石坛上坐,少顷脚踏处便湿,举起云:「便是天地升降道理。」

一日见火边烧汤瓶,指之曰:「此便是阴阳消长之义。」

「鸢飞戾天」向上更有天在;「鱼跃于渊」,向下更有地在。此两句去作人材上说更好。○郑毂云:「尝问此二句,显道先生云:『非是极其上下而言,盖真个见得如此,正是子思吃紧道与人处。若从此解悟,便可入尧、舜气象。』」

因论口将言而嗫嚅。云:「若合开口时,要他头,也须开口,如荆轲于樊于期。须是『听其言也厉』。」

舜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与善人处,坏了人;须是与不善人处,方成就得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善下一有柔字。

又言:「不哭底孩儿,谁抱不得?」

须是就事上学。「蛊,振民育德。」然有所知后,方能如此。「何必读书,然后为学?」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重担子须是硬脊梁汉方担得。

诗、书只说帝与天。

有人疑伊尹出处合于孔子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不得为圣之时。何也?曰:「终是任底意思在。」

一行岂所以名圣人?至于圣,则自不可见。何尝道圣人孝,圣人廉?

太山为高矣,然太山顶上已不属太山。虽尧、舜之事,亦只是如太虚中一点浮云过目。

执事须是敬,又不可矜持太过。

孟子知言,正如人在堂上,方能辨堂下人曲直。若自下去堂下,则却辨不得。

勿忘勿助长之间,正当处也。

颜子合下完具只是小,要渐渐恢廓。孟子合下大,只是未粹,索学以充之。恢一作开。

学者要学得不错,须是学颜子。有准的。

参也,竟以鲁得之。

「默而识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毛犹有伦」,入毫厘丝忽终不尽。

满腔子是恻隐之心。

众人安则不恭,恭则不安。

「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邢恕日三点检,谓亦可哀也,何时不点检!

学射者互相点检病痛,「朋友攸摄,摄以威仪」。

有甚你管得我?有甚我管得你?教人致却太平后,某显为太平之民。

右明道先生语

三王不足四,无四三王之理。如忠质文之所尚,子丑寅之所建,岁三月为一时之理。秦强以亥为正,毕竟不能行。孔子知是理,故其志不欲为一王之法,欲为百王之通法,如语颜渊为邦是也,其法度又一寓之春秋。已后别有说。

西北东南,人材不同。

以律管定尺,乃是以天地之气为准,非秬黍之比也。秬黍积数,在先王时,惟此为适与度量合,故可用,今时则不同。

物之可卜者,惟龟与羊髀骨可用,盖其坼可验吉凶。

李觏谓若教管仲身长在宫内,何妨更六人,此语不然。管仲时,桓公之心特未蠹也。若已蠹,虽管仲可奈何?未有心蠹尚能用管仲之理。

孟子言性,当随文看。不以告子「生之谓性」为不然者,此亦性也,彼命受生之后谓之性尔,故不同。断之以「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与?」然不害为一。若乃孟子之言善者,乃极本穷源之性。

日月之形,如人有身须有目,目必面前,故太阳无北观者。

仁则一,不仁则二。

仁道难名,惟公近之,非以公便为仁。

禅家之言性,犹太阳之下置器,其间方圆小大不同,特欲倾此于彼尔。然在太阳几时动?又其学善遁,若人语以此理,必曰「我无修无证」。

先生少时,多与禅客语,欲观其所学浅深,后来更不问。盖察言不如观貌,言犹可以所闻强勉,至于貌则不可强。

气形而下者。

语学者以所见未到之理,不惟所闻不深彻,久将理低看了。

性不可以内外言。

神是极妙之语。

神一本无。与性元不相离,则其死也,何合之有?如禅家谓别有一物常在,,偷胎夺阴之说,则无是理。

魂谓精魂,其死也魂气归于天,消散之意。

某欲以金作器比性成形。先生谓「金可以比气,不可以比性」。

唐人伎艺,亦有精绝过今人处。

日月谓一日一个亦得,谓通古今只一个亦得。

易言天亦不同。如「天道亏盈而益谦」,此通上下理亦如此,天道之运亦如此。如言「天且弗违,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此直谓形而上者言,以鬼神为天地矣。

庄生形容道体之语,尽有好处。老氏「谷神不死」一章最佳。

禅家出世之说,如闭目不见鼻,然鼻自在。

圣人不记事,所以常记得。今人忘事,以其记事。不能记事,处事不精,皆出于养之不完固。

陈恒弒其君,夫子请讨,当时夫子已去位矣。曾为大夫。

人固可以前知,然其理须是用则知,不用则不知。知不如不知之愈,盖用便近二,所以释子谓又不是野狐精也。

二三立,则一之名亡矣。

「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以其寂然不动,小则事物之至,大则无时而不感。

人之禀赋有无可奈何者,圣人所以戒忿疾于顽。

释氏处死生之际,不动者有二:有英明不以为事者,亦有昏愚为人所误,以前路自有去处者。

心一作必。欲穷四方上下所至,且以无穷,置却则得。若要真得,一作识,须是体合。

有剪桐之戏,则随事箴规;违养生之戒,则实时谏止。

未有不能体道而能无思者,故坐忘即是坐驰,有忘之心乃思也。

许渤与其子隔一窗而寝,乃不闻其子读书与不读书。先生谓:「此人持敬如此。」曷尝有如此圣人。

伯淳在澶州日修桥,少一长梁,曾博求之民间。后因出入,见林木之佳者,必起计度之心,因语以戒学者,「心不可有一事」。

阅机事之久,机心必生。盖方其阅时,心必喜,既喜,则如种下种子。

见一学者忙迫,先生问其故。曰:「欲了几处人事。」曰:「某非不欲周旋人事者,曷尝似贤急迫?」

忘物与累物之弊等。

疑病者,未有事至时,先有疑端在心;周罗事者,先有周事之端在心,皆病也。

较事大小,其弊为枉尺直寻之病。一作论。

忘敬而后「无一作毋。不敬。」

圣人之心,未尝有在,亦无不在,盖其道合内外,体万物。

事神易,为尸难。苟孝子有思亲之心,以至诚持之,皆可以尽其道。惟尸象神,其所以祖考来格者以此。后世巫觋,立尸之遗意,但其流入于妄伪,岂有通幽明之理!

死者不可谓有知,不可谓无知。

尝问先生:「其有知之原,当俱禀得」。先生谓:「不曾禀得,何处交割得来?」又语及太虚,曰:「亦无太虚。」遂指虚曰:「皆是理,安得谓之虚?天下无实于理者。」

罪己责躬不可无,然亦不当长留在心胸为悔。

有恐惧心,亦是烛理不明,亦是气不足。须知「义理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玩理以养心如此。盖人有小称意事,犹喜悦,有沦肌浃骨如春和意思,何况义一作见。理?然穷理亦当知用心缓急,但苦劳而不知悦处,岂能养心?

人道莫如敬,未有能致知而不在敬者。今人主心不定,视心如寇贼而不可制,不是事累心,乃是心累事。当知天下无一物是合少得者,不可恶也。

或谓许大太虚。先生谓:「此语便不是,这里论甚大与小?」

大抵人有身,便有自私之理,宜其与道难一。

人之于仪形,有是持养者,有是修饰者。

人之于性,犹器之受光于日,日本不动之物。

须是识在所行之先,譬如行路,须得光照。

伯有为厉之事,别是一理。

「一阴一阳之谓道」,道非阴阳也,所以一阴一阳道也,如一阖一辟谓之变。

右伊川先生语

拾遗

许渤初起,问人天气寒温,加减衣服,一加减定,即终日不换。

许渤在润州,与范文正、胡宿、周茂叔游。

古人立尸之意甚高。

「万取千焉,千取百焉。」齐语谓某处取某处远近。

「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此是有所受命之语。若孔子谓「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丧乃我丧,未丧乃我未丧,我自做着天里,圣人之言,气象自别。

张横渠谓范文正才气老成。笑指挥赵俞。

古人求法器。

礼乐只在进反之间,便得性情之正。

孟子答公孙丑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只这里便见得是孟子实有浩然之气。若他人便乱说道是如何,是如何。

子路亦百世之师。「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右明道先生语

先生在经筵日,有二同列论武侯事业,谓:「战伐所丧亦多,非『杀一不辜而得天下不为』之事。」先生谓:「二公语过矣。『杀一不辜而得天下不为』,谓杀不辜以私己。武侯以天子之命讨天下之贼,何害?」

汉儒近似者三人:董仲舒、大毛公、杨雄。

右伊川先生语

猜你喜欢
  卷十四下 尽心章句下·孙奭
  景公朝居严下不言晏子谏第十七·晏婴
  卷四十八 论语三十·黎靖德
  卷十六·高诱
  春秋释例卷九·杜预
  卷十八·孙奇逢
  大学直指补注序·智旭
  提要·俞汝言
  提要·蒋悌生
  卷七十二·乾隆
  《诗经》中之『性』『命』字·傅斯年
  卷三十六·李光地
  卷三·佚名
  佛法非宗教非哲學而為今時所必需·欧阳竟无
  三世因果·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九·陈廷敬

    目  录 二十调六十九体,起五十字至五十二字导 引五体 思越人一体 探春令十三体又名景龙灯 越江吟二体又名宴瑶池、瑶池宴、瑶池宴令 燕归梁四体 雨中花令十二体又名送将归 凤来朝一体

  •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八十七·佚名

    天启七年八月甲午朔○丰城侯李承祚疏颂魏忠贤中云厂臣筹边制胜勋高汗马且与我国家开天诸臣共光霄壤岂宁晋例所可拘者先臣徐达有开国功今子孙且以两公世其爵此例独不可循乎 皇上即隆以先臣徐达之报亦二祖 十宗所欣慰

  • 卷之九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八·黄震

    钦定四库全书古今纪要卷八宋 黄震 撰隋文帝 姓普六茹【本杨震后 周太祖赐姓】讳坚周宣帝后父【尝从武帝破齐】 静帝防入总朝政矫宣帝之苛酷【郑译刘昉矫诏引入】周氏诸王在藩悉召至长安尉迟逈起兵韦孝寛讨平之【

  • 第四十五册 天命八年二月·佚名

    第四十五册 天命八年二月初七日,八旗设都堂八员,每旗设审事官二员,蒙古审事官八员,汉审事官八员,为贝勒挂文启示者四人。其所设大臣之名:都堂乌尔古岱、舅舅阿布泰、杨古利、叔多璧、叔卓里克图、叶赫之苏巴海、阿什达尔汉

  • 一五一 浙江巡抚三宝奏汇解续获遗书折·佚名

    一五一 浙江巡抚三宝奏汇解续获遗书折乾隆三十九年四月初四日浙江巡抚臣三宝谨奏,为汇解续获遗书,恭折奏闻事。窃照浙省节次购获遗书,已委员解交过四库全书处三千七百七十一种,并又陆续觅获书五百四十七种,好为收贮,仍饬再

  • 第35章 放走汉奸汪精卫·冯玉祥

    一九三九年一月一日,在国民政府遥拜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完了以后,大家团拜。本来那种团拜就不对,真的团拜大家应该站一个圆圈,那样彼此一恭贺,就都有了,省事情又省时间。可是这里的团拜,都是一行行地面向北面,文的向左转,武的向右

  • 第八章 由疑惧到认罪 四 搬到哈尔滨·溥仪

    在开往哈尔滨的列车上,只有几个年轻些的人还有点兴趣谈天说笑,愿意跟看守员打打“百分”,其他的人则很少说话,即使说起来声调也不高。车厢里大部分时间都是沉寂的。有不少人夜里睡不着,白天吃不下。我虽然不像回国时那样

  • 王德传·张廷玉

    王德,字汝修,永嘉人。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曾任户科给事中。定国公徐延德请求将无极等县的闲田拨归他所有,德上疏弹劾。蒙古旗之俺答围京师,王德多次奏陈有关军政重事的建议,都被采纳。当时京师城门都关闭,避难人民不能入城

  • 卷一百·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明 杨士奇等 撰经国宋理宗时户部尚书真德秀奏曰臣既以祈天永命之说为陛下献矣区区愚忠未能自已辄复陈之比者王师深入或者往往议朝廷之过举臣独有以识陛下之本心蠢兹女真扰我河洛逾百

  • 元年·佚名

    (辛酉)元年清嘉慶六年春正月1月1日○戊寅朔,詣孝元殿,行朔祭及夕上食。○命耆年大臣、宗臣及命婦家衣資、食物輸送,遣曹郞存問。又敎曰:「宋知敦寧煥箕家,歲饌食物,倍數加送,令地方官存問。」○大王大妃敎曰:「國榮之罪何如,而爵

  • 张子正蒙注卷三·王夫之

    动物篇  此篇论人物生化之理,神气往来应感之几,以明天人相继之妙,形器相资之用,盖所以发知化之旨,而存神亦寓其间,其言皆体验而得之,非邵子执象数以观物之可比也。  动物本诸天,以呼吸为聚散之渐;  动物皆出地上,而受五行

  • 论孟精义纲领·朱熹

    明道先生曰仲尼元气也顔子春生也孟子并秋杀尽见仲尼无所不包顔子示不违如愚之学於後世有自然之和气不言而化者也孟子则露其才盖亦时焉而已矣 又曰仲尼天地也顔子和风庆云也孟子泰山岩岩之气象也仲尼无迹顔子微有迹孟

  • 卷十一·黄道周

    <子部,儒家类,榕坛问业钦定四库全书榕坛问业卷十一明 黄道周 撰暑后借王家园与诸友晤防许汝翼适近隣舍集坐顷汝翼因问天下大患治道不效岂患圣学不明汉之地节甘露唐之贞观开元宋之景祐康定当时四夷賔服闾左蕃庶士大

  • 卷七·易祓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官总义钦定四库全书周官总义卷七     宋 易袚 撰地官司徒第二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乃立地官司徒使帅其属而掌邦教以佐王安扰邦国教官之属大司徒卿一人小司徒中大夫

  • 东岩禅师蕲州语录·佚名

    侍者 照务 宗智 记录蕲州仰天窝示众师云流光易迈日月推迁去圣时遥人多懈怠山僧才离浙省已到蕲黄直欲遍访精蓝举扬法道在今云窝片地玉润含辉不妨就此韬藏刀耕火种古德插锹又手说大义甚有来由辊木毬解打鼓一场败露山

  • 南华真经直音·贾善翔

    宋贾善翔撰。本书鲜见其它传本。善翔以直音及反切二法为《庄子》三十三篇难字注音,凡一千余字。注音仅至《天运篇》,以下盖阙。《续修四库提要》指出其间又有误字。误字盖刊刻不精所致。

  • 人施设论·佚名

    巴利名Puggala-pan~n~atti (补特伽罗坋那坻)。系分类说明补特伽罗(人)之书。即主要论述蕴、处、界、根、谛、人我等六施设中之人我施设及人我之各种类。为南传佛教上座部巴利七论之一。内容分论母(巴ma^tika^ )与解说分,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