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之『性』『命』字
论《诗经》中本无“性”字
《诗经》中之“生”字,其用法与今日无殊,不需举例,今但论“性”字。《诗经》中之“性”字仅出现于《大雅·卷阿》,其文云:
伴奂尔游矣,优游尔休矣。岂弟君子,俾尔弥尔性,似先公酋矣。
尔土宇昄章,亦孔之厚矣。岂弟君子,俾尔弥尔性,百神尔主矣。
尔受命长矣,茀禄尔康矣。岂弟君子,俾尔弥尔性,纯嘏尔常矣。
笺曰,“弥终也”,又曰,“乃使女终女之性命”。此固可证郑所见《诗经》已作性字,然此说实觉文义不顺。后世所谓惟命者,实即今人所谓生命。此章本为祝福之语,所谓“俾尔弥尔性”者,即谓俾尔终尔之一生,性固不可终,则此处之性字必为生字明矣。且此点可以金文证之:
叔孙父簋、(啸下·五五,薛一四·一二八)绾绰眉寿,永令弥底生,万年无疆。
姞簋、(恪一一·二二,代六·五三)用祈丐眉寿绰绾,永令弥厥生,霝终。
齐素命苢、(恪二·二一,代一·六七)用祈侯氏永命万年,素命保其身。……用祈寿老毋死,保兄弟。用求考命弥生,肃肃义政,保子。
《诗》所谓“弥尔性”在金文中正作“弥厥生”,其出现全在祈求寿考之吉语中。从此可知弥生即长生,从此可知《诗三百》中不特无论性之哲学如阮氏所附会者,即性之一字本亦无之也(参看徐中舒先生《金文嘏辞释例》,见《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六本)。
《诗经》中之“令”“命”字
《诗经》中之“令”字与“命令”一义无涉者,有下列诸项:
(一)《毛传》以“命令”为缨环声者:
《齐风·卢令》“卢令令”。
(二)《郑笺》以“脊令”为雍渠者:
《小雅·常棣》“脊令在原”。笺曰:“雍渠,水鸟。”
《小雅·小宛》“题彼脊令”。传曰:“脊令不能自舍。”
(三)《郑笺》以为训善者,或未明说,按其文义应与训善之“令”为一辞者:
《邶风·凯风》“我无令人”。笺曰:“令,善也。/"
《小雅·蓼萧》“令德寿岂”。
《小雅·湛露》“莫不令德”。笺曰:“令,善也。”
同,“莫不令仪”。
《小雅·十月之交》“不宁不令”。笺曰:“天下不安,政教不善之征。”
《小雅·车》“令德来教”。笺曰:“喻王有美茂之德。”
《小雅·宾之初筵》“维其令仪”。笺曰:“令,善也。”
《小雅·角弓》“此令兄弟”,不令兄弟。笺曰:“令,善也。”
《大雅·文王》“令闻不已”。笺曰:“令,善。”
《大雅·既醉》“高朗令终”。笺曰:“令,善也。”
同,“令终有俶”。
《大雅·假乐》“显显令德”。笺曰:“天嘉乐成王有光光之善德。”
《大雅·卷阿》“令闻令望”。笺曰:“令,善也。”
《大雅·烝民》“令仪令色”。笺曰:“令,善也。”
《大雅·韩奕》“庆既令居”。笺曰:“庆,善也。”(按此犹言善其善居也。)
《大雅·江汉》“令闻不已”。笺曰:“称扬王之德美。”
《鲁颂·宫》“令妻寿母”。笺曰:“令,善也。”
以上因字义之绝异,知其与令命字无涉。所有郑笺以之训善之令字及其同类之令字,在《诗经》本书皆原作霝字,不作令字,其证如下。
上段所举“高朗令终”,笺以其中之“令”字训善者,当即后世所谓善终。此一吉祝辞,屡见于金文,皆作霝终,且有与令字同出一器者。从此可知训善之令,在金文皆作霝,与令绝不相混,亦不相涉也。如:
、(啸下·五一)万年无疆,霝终霝令。(按以后世通行字写之,当作“令终令命”。)
微鼎、(薛一○·九四)屯右眉寿,永令霝终,其万年无疆。(以后世通行字写之当作“永命令终”。)
克鼎、(恪五·五)眉寿永令,需终,万年无疆。
颂鼎、(恪四·二三)万年眉寿无疆,臣天子,霝终。(按此祝已福,非祝天子之福,犹云服臣于王,得保首领以没。臣当连下读。)
据此,《诗》中训善之令字古皆作平声之霝,不作去声之令。后人既以命字代令字,乃以令字代霝字。故凡此训善之令字皆可剔出,以其与命令之辞意无关也。兹更图以明之:
金文霝(平声) 令(去声)
今本《诗经》 令(当亦平声)命(去声)
上图仅表示今本《诗经》对金文书式大体之转变,非全数如此。如“灵雨既零”,灵字未改写令。“自公令之”,令未改写命,是也。
此训善之令字既剔出,则知今本《诗经》中之令字存原义者,仅有两处,未改写命字:
《齐风·东方未明》“自公令之”。上章言“自公召之”,则令即召也,即命也。
《秦风·车邻》“寺人之令”。笺曰:“必先令寺人,使传告之。”此外皆作命字,动用名用无别。(霝冬即令终,宋人已如此释金文。王怀祖先生更证明之,见《广雅疏证》卷一上“灵善也”及卷四下“冬终也”条。《诗》笺以为训善之令字原作霝,段茂堂已揭之,见《说文》令字注。)
《诗》中所有作动用之命字如下:
《小雅·出车》“王命南仲”。
同,“天子命我”。
《小雅·采菽》“天子命之”。
《大雅·崧高》“王命召伯”。(三见)
同,“王命申伯”。
同,“王命傅御”。
《大雅·烝民》“王命仲山甫”。(再见)
《大雅·韩奕》“王亲命之”。
《大雅·江汉》“王命召虎”。(再见)
《大雅·常武》“王命卿士”。
同,“命程伯休父”。
《周颂·臣工》“命我众人”。
《鲁颂·宫》“乃命鲁公”。
以上命自王。
《鄘风·定之方中》“命彼倌人”。
以上命自君。
《小雅·绵蛮》“命彼后车”。(三见)
《大雅·抑》“匪面命之”。
以上泛言命自在上者。
《大雅·文王》“上帝既命”。
《大雅·大明》“命此文王”。
同,“保右命尔”。
《大雅·假乐》“保右命之”。
《商颂·玄鸟》“天命玄鸟”。
同,“古帝命武汤”。
同,“方命厥后”。
《商颂·殷武》“天命多辟”。
同,“命于下国”。
以上命自天。
《诗》中所有自动词出而变作名词或形容词之命字,如下:
《郑风·羔裘》“彼其之子,舍命不渝”。(据惠栋、戴震、王国维诸氏说,舍训释,命则君王之命,《郑笺》失之。)
《小雅·采芑》“服其命服”。(笺云:“命服者,命为将受王命之服也。”)
《大雅·卷阿》“维君子命”。
《大雅·烝民》“明命使赋”。
同,“出纳王命”。
同,“肃肃王命”。
《大雅·韩奕》“韩侯受命”。
同,“无废朕命”。
同,“朕命不易”。
同,“以先祖受命”。
《大雅·江汉》“自召祖命”。
以上王命,或泛言在上者之命。
《唐风·扬之水》“我闻有命”。
《大雅·抑》“谟定命”。
以上亦自在上者之命一义出,引申为政令。
《小雅·十月之交》“天命不彻”。
《小雅·小宛》“天命不又”。
《大雅·文王》“其命维新”。
同,“帝命不时”。
同,“假哉天命”。
同,“天命靡常”。
同,“永言配命”。(又见《下武》)
同,“骏命不易”。
同,“命之不易”。
《大雅·大明》“有命既集”。
同,“有命白天”。
《大雅·皇矣》“受命既固”。
《大雅·文王有声》“文王受命”。
《大雅·既醉》“景命有仆”。
《大雅·卷阿》“尔受命长矣”。
《大雅·荡》“其命多辟”。
同,“其命匪堪”。
同,“大命以倾”。
《大雅·云汉》“大命近止”。(再见)
《大雅·江汉》“文武受命”。
同,“于周受命”。
《大雅·召旻》“昔先王受命”。
《周颂·维天之命》“维天之命”。
《周颂·昊天有成命》,昊天有成命。
同,“夙夜基命宥密”。
《周颂·思文》“帝命率育”。
《周颂·敬之》“命不易哉”。
《周颂·桓》“天命匪懈”。
《周颂·赉》“时周之命”。(又见《般》)
《商颂·烈祖》“我受命溥将”。
《商颂·玄鸟》“受命不殆”。
同,“殷受命咸宜”。
《商颂·长发》“帝命不违”。
同,“帝命式于九围”。
《商颂·殷武》“天命降监”。(笺曰,“天命乃下视下民”,故此句之命字为名用,与“天命玄鸟”之为动用者不同。)
以上天命。
《召南·小星》“寔命不同”。
同,“寔命不犹”。
《鄘风·蝃》“不知命也”。
以上自天命之义引申而出,为“命定”之义。(“命正”“命定”诸解,均详中卷。)
据上文所分析,《诗经》中命字之字义,以关于天命者为最多,其命定一义,则后来儒墨争斗之对象也。所有《诗》《书》中之天命观,及东周时代此一线思想之演变,均详中卷。
猜你喜欢 卷一·戴震 浮邱子卷四·汤鹏 卷三十八【起襄公二十七年尽二十八年】·杜预 孟子纂笺卷八·詹道传 钦定书经传説汇纂卷十九·王顼龄 卷十四·冯复京 卷七·郑玉 卷三十七·沈廷芳 卷二十二·胡广 第25章·老子 卷十二·王道焜 卷五十·魏了翁 卷二·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五十七·唐慧琳 西洋中国印度哲学的概观·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