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诗经》中之『性』『命』字

论《诗经》中本无“性”字

《诗经》中之“生”字,其用法与今日无殊,不需举例,今但论“性”字。《诗经》中之“性”字仅出现于《大雅·卷阿》,其文云:

伴奂尔游矣,优游尔休矣。岂弟君子,俾尔弥尔性,似先公酋矣。

尔土宇昄章,亦孔之厚矣。岂弟君子,俾尔弥尔性,百神尔主矣。

尔受命长矣,茀禄尔康矣。岂弟君子,俾尔弥尔性,纯嘏尔常矣。

笺曰,“弥终也”,又曰,“乃使女终女之性命”。此固可证郑所见《诗经》已作性字,然此说实觉文义不顺。后世所谓惟命者,实即今人所谓生命。此章本为祝福之语,所谓“俾尔弥尔性”者,即谓俾尔终尔之一生,性固不可终,则此处之性字必为生字明矣。且此点可以金文证之:

叔孙父簋、(啸下·五五,薛一四·一二八)绾绰眉寿,永令弥底生,万年无疆。

姞簋、(恪一一·二二,代六·五三)用祈丐眉寿绰绾,永令弥厥生,霝终。

齐素命苢、(恪二·二一,代一·六七)用祈侯氏永命万年,素命保其身。……用祈寿老毋死,保兄弟。用求考命弥生,肃肃义政,保子。

《诗》所谓“弥尔性”在金文中正作“弥厥生”,其出现全在祈求寿考之吉语中。从此可知弥生即长生,从此可知《诗三百》中不特无论性之哲学如阮氏所附会者,即性之一字本亦无之也(参看徐中舒先生《金文嘏辞释例》,见《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六本)。

《诗经》中之“令”“命”字

《诗经》中之“令”字与“命令”一义无涉者,有下列诸项:

(一)《毛传》以“命令”为缨环声者:

《齐风·卢令》“卢令令”。

(二)《郑笺》以“脊令”为雍渠者:

《小雅·常棣》“脊令在原”。笺曰:“雍渠,水鸟。”

《小雅·小宛》“题彼脊令”。传曰:“脊令不能自舍。”

(三)《郑笺》以为训善者,或未明说,按其文义应与训善之“令”为一辞者:

《邶风·凯风》“我无令人”。笺曰:“令,善也。/"

《小雅·蓼萧》“令德寿岂”。

《小雅·湛露》“莫不令德”。笺曰:“令,善也。”

同,“莫不令仪”。

《小雅·十月之交》“不宁不令”。笺曰:“天下不安,政教不善之征。”

《小雅·车》“令德来教”。笺曰:“喻王有美茂之德。”

《小雅·宾之初筵》“维其令仪”。笺曰:“令,善也。”

《小雅·角弓》“此令兄弟”,不令兄弟。笺曰:“令,善也。”

《大雅·文王》“令闻不已”。笺曰:“令,善。”

《大雅·既醉》“高朗令终”。笺曰:“令,善也。”

同,“令终有俶”。

《大雅·假乐》“显显令德”。笺曰:“天嘉乐成王有光光之善德。”

《大雅·卷阿》“令闻令望”。笺曰:“令,善也。”

《大雅·烝民》“令仪令色”。笺曰:“令,善也。”

《大雅·韩奕》“庆既令居”。笺曰:“庆,善也。”(按此犹言善其善居也。)

《大雅·江汉》“令闻不已”。笺曰:“称扬王之德美。”

《鲁颂·宫》“令妻寿母”。笺曰:“令,善也。”

以上因字义之绝异,知其与令命字无涉。所有郑笺以之训善之令字及其同类之令字,在《诗经》本书皆原作霝字,不作令字,其证如下。

上段所举“高朗令终”,笺以其中之“令”字训善者,当即后世所谓善终。此一吉祝辞,屡见于金文,皆作霝终,且有与令字同出一器者。从此可知训善之令,在金文皆作霝,与令绝不相混,亦不相涉也。如:

、(啸下·五一)万年无疆,霝终霝令。(按以后世通行字写之,当作“令终令命”。)

微鼎、(薛一○·九四)屯右眉寿,永令霝终,其万年无疆。(以后世通行字写之当作“永命令终”。)

克鼎、(恪五·五)眉寿永令,需终,万年无疆。

颂鼎、(恪四·二三)万年眉寿无疆,臣天子,霝终。(按此祝已福,非祝天子之福,犹云服臣于王,得保首领以没。臣当连下读。)

据此,《诗》中训善之令字古皆作平声之霝,不作去声之令。后人既以命字代令字,乃以令字代霝字。故凡此训善之令字皆可剔出,以其与命令之辞意无关也。兹更图以明之:

金文霝(平声) 令(去声)

今本《诗经》 令(当亦平声)命(去声)

上图仅表示今本《诗经》对金文书式大体之转变,非全数如此。如“灵雨既零”,灵字未改写令。“自公令之”,令未改写命,是也。

此训善之令字既剔出,则知今本《诗经》中之令字存原义者,仅有两处,未改写命字:

《齐风·东方未明》“自公令之”。上章言“自公召之”,则令即召也,即命也。

《秦风·车邻》“寺人之令”。笺曰:“必先令寺人,使传告之。”此外皆作命字,动用名用无别。(霝冬即令终,宋人已如此释金文。王怀祖先生更证明之,见《广雅疏证》卷一上“灵善也”及卷四下“冬终也”条。《诗》笺以为训善之令字原作霝,段茂堂已揭之,见《说文》令字注。)

《诗》中所有作动用之命字如下:

《小雅·出车》“王命南仲”。

同,“天子命我”。

《小雅·采菽》“天子命之”。

《大雅·崧高》“王命召伯”。(三见)

同,“王命申伯”。

同,“王命傅御”。

《大雅·烝民》“王命仲山甫”。(再见)

《大雅·韩奕》“王亲命之”。

《大雅·江汉》“王命召虎”。(再见)

《大雅·常武》“王命卿士”。

同,“命程伯休父”。

《周颂·臣工》“命我众人”。

《鲁颂·宫》“乃命鲁公”。

以上命自王。

《鄘风·定之方中》“命彼倌人”。

以上命自君。

《小雅·绵蛮》“命彼后车”。(三见)

《大雅·抑》“匪面命之”。

以上泛言命自在上者。

《大雅·文王》“上帝既命”。

《大雅·大明》“命此文王”。

同,“保右命尔”。

《大雅·假乐》“保右命之”。

《商颂·玄鸟》“天命玄鸟”。

同,“古帝命武汤”。

同,“方命厥后”。

《商颂·殷武》“天命多辟”。

同,“命于下国”。

以上命自天。

《诗》中所有自动词出而变作名词或形容词之命字,如下:

《郑风·羔裘》“彼其之子,舍命不渝”。(据惠栋、戴震、王国维诸氏说,舍训释,命则君王之命,《郑笺》失之。)

《小雅·采芑》“服其命服”。(笺云:“命服者,命为将受王命之服也。”)

《大雅·卷阿》“维君子命”。

《大雅·烝民》“明命使赋”。

同,“出纳王命”。

同,“肃肃王命”。

《大雅·韩奕》“韩侯受命”。

同,“无废朕命”。

同,“朕命不易”。

同,“以先祖受命”。

《大雅·江汉》“自召祖命”。

以上王命,或泛言在上者之命。

《唐风·扬之水》“我闻有命”。

《大雅·抑》“谟定命”。

以上亦自在上者之命一义出,引申为政令。

《小雅·十月之交》“天命不彻”。

《小雅·小宛》“天命不又”。

《大雅·文王》“其命维新”。

同,“帝命不时”。

同,“假哉天命”。

同,“天命靡常”。

同,“永言配命”。(又见《下武》)

同,“骏命不易”。

同,“命之不易”。

《大雅·大明》“有命既集”。

同,“有命白天”。

《大雅·皇矣》“受命既固”。

《大雅·文王有声》“文王受命”。

《大雅·既醉》“景命有仆”。

《大雅·卷阿》“尔受命长矣”。

《大雅·荡》“其命多辟”。

同,“其命匪堪”。

同,“大命以倾”。

《大雅·云汉》“大命近止”。(再见)

《大雅·江汉》“文武受命”。

同,“于周受命”。

《大雅·召旻》“昔先王受命”。

《周颂·维天之命》“维天之命”。

《周颂·昊天有成命》,昊天有成命。

同,“夙夜基命宥密”。

《周颂·思文》“帝命率育”。

《周颂·敬之》“命不易哉”。

《周颂·桓》“天命匪懈”。

《周颂·赉》“时周之命”。(又见《般》)

《商颂·烈祖》“我受命溥将”。

《商颂·玄鸟》“受命不殆”。

同,“殷受命咸宜”。

《商颂·长发》“帝命不违”。

同,“帝命式于九围”。

《商颂·殷武》“天命降监”。(笺曰,“天命乃下视下民”,故此句之命字为名用,与“天命玄鸟”之为动用者不同。)

以上天命。

《召南·小星》“寔命不同”。

同,“寔命不犹”。

《鄘风·蝃》“不知命也”。

以上自天命之义引申而出,为“命定”之义。(“命正”“命定”诸解,均详中卷。)

据上文所分析,《诗经》中命字之字义,以关于天命者为最多,其命定一义,则后来儒墨争斗之对象也。所有《诗》《书》中之天命观,及东周时代此一线思想之演变,均详中卷。

猜你喜欢
  卷一·戴震
  浮邱子卷四·汤鹏
  卷三十八【起襄公二十七年尽二十八年】·杜预
  孟子纂笺卷八·詹道传
  钦定书经传説汇纂卷十九·王顼龄
  卷十四·冯复京
  卷七·郑玉
  卷三十七·沈廷芳
  卷二十二·胡广
  第25章·老子
  卷十二·王道焜
  卷五十·魏了翁
  卷二·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五十七·唐慧琳
  西洋中国印度哲学的概观·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曹遇·唐圭璋

      宴桃源   游西湖   西湖避暑棹扁舟。忘机狎白鸥。荷香十里供瀛州。山光翠欲流。   歌浩浩,思悠悠。诗成兴未休。清风明月解相留。琴声万籁幽。   又   廉纤小雨养花天。池光映远山。蕙兰风暖正喧妍。归

  • 第九出 慕义·许自昌

    〔末杂扮军士扛箱上〕断碛簇烟山似米。野营轩地鼓如雷。〔末〕我们梁山泊内小偻罗的便是。昨日蒙寨主差我们到地方上抢掳。且喜得胜归来。寨主还未升帐。不免在此伺候。你看这梁山泊。眞好一个形胜也。〔杂〕怎见得

  • 四集卷七十八·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四集卷七十八古今体一百十三首【辛丑二】辛丑春帖子庚去复来辛金穰肇始春发生剖苻甲景福自天申【是日甲申】一气转羣雍春祺万国同宪书到西域昂首向东风春来春去自年年言吉还成帖子篇尺宅寸田多喜意

  • 四集卷四十五·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四集卷四十五古今体五十四首【戊戌一】戊戌元旦新岁新禧淑景融庆惟敷锡庶民同贺门御殿今番简谒庙拜天往例通布宪校官先已校着雍丰楙冀年丰持盈戒满恒廑念勤政爱民永朂躬元旦试笔忆昔中元甲子临【乾

  •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正编 新刊鞠台集秀録》·张次溪

    (清)佚名 撰●目录新刊鞠台集秀録 杏春主人宋福寿 韵晴主人夏景清,唱花旦兼小生。字秀芬。善饮酒,工丹青。 景秀主人李三寳,系嘉颕主人李砚侬之子。 韵秀主人迟章久,号韵卿,小名喜儿,唱老生,兼昆生。善奕,工琴鼓。掌福寿部

  • 卷三百九十七 元祐二年(丁卯,1087)·李焘

      起哲宗元祐二年三月辛巳盡其月   三月辛巳,太師文彥博奏乞致仕,右僕射呂公著以旱乞退,皆答詔不允。   范純仁言:「臣竊見近日久無雨澤,聖心焦勞,深究軍民利病,特罷廂兵遠役勞費之苦,足以感動天心,消彌災旱。尚有禁軍常

  • 两朝纲目备要卷十二·佚名

    宁宗嘉定二年【己巳】春正月庚子诏条陈节用事令内外有司条陈丁巳楼钥参知政事章良能同知枢宻院事宇文绍节签书枢宻院事庚申诏举监司郡守侍从两省台谏各举治行尤异者二三人二月庚午黎州蛮蓄卜防边

  • 五一一 军机大臣奏贵州解到应毁书籍并再将原单呈览片·佚名

    五一一 军机大臣奏贵州解到应毁书籍并再将原单呈览片乾隆四十三年六月二十八日本月二十三日,贵州巡抚图思德奏缴应毁书籍一折奉朱批:览。钦此。又奉旨:书籍解到时再奏。钦此。今日据该省委员将书籍二百四十六部零三十六

  • 卷二百七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七十舆地考【二】直隶省保定府在京师西南三百五十里东西距二百七十里南北距四百九十里东至河间府任邱县界一百十里西至定州曲阳县界一百六十里南至冀州新河县界三百里北至顺天府房山县

  • 第六十一章 上不沾天、下不着地的北平行辕·李宗仁

    一抗战胜利的消息一出,中央便任命我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北平行营主任。该机构于1946年9月1日改称国民政府主席北平行辕,其组织与人事除增加一调查处,处长由中央直接委派之外,余均照旧。 按中央所颁组织章程,北平行

  • 卷五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五十五礼部十四蕃国礼蕃王来朝洪武二年定凡蕃王来朝至龙江驿驿官具报应天府府报中书省及礼部礼部以闻遣侍仪通赞舍人二员接伴遣应天府知府至驿礼待前期馆人於正厅陈设蕃王座于厅之西北东向知府座

  • 卷一百二十八·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一百二十八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嘉礼一即位改元蕙田案后王践阼临民体元居正典莫钜焉唐虞禅让受终告庙?上帝秩百神巍乎尚已商书太甲元祀祗见厥祖周成王顾命康王即位陈

  • 卷十·敖继公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集説卷十     元 敖继公 撰觐礼第十此篇主言同姓大国之君入觐于王之礼初无四时之别与周官所谓秋见曰觐之意异觐于五礼属賔礼觐礼至于郊王使人皮弁用璧劳侯氏亦皮弁迎于帷门之外再拜【劳力报反

  • 卷二百二十六·佚名

    △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四十五善现,四无色定清净故布施波罗蜜多清净。布施波罗蜜多清净故一切智智清净。何以故?若四无色定清净。若布施波罗蜜多清净。若一切智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四无色定清净故净戒安忍

  • 戒慎品第五·佚名

    昔波罗奈国有山。去城四五十里。有五沙门处山学道。晨旦出山人间乞食。食讫还山晚暮乃到。往还疲极不堪坐禅思惟正定。历年如是不能得道。佛愍念之劳而无获化作一道人往到其所。问诸道人隐居修道得无劳惓。诸沙门言:吾

  • 一切经音义卷第十·唐慧琳

        翻经沙门慧琳撰  音胜天王般若经七卷 并后序  濡首菩萨分卫经二卷  大明度无极经四卷  文殊所说般若经二卷  文殊般若经一卷 第二译  仁王般若经二卷  新译仁王经二卷 大广智  仁王护国结

  • 斯未信斋杂录·徐宗干

    本书不分卷,徐宗干撰。所著「斯未信斋文集」「杂录」之部,凡六卷。卷一:「用静吉轩随笔」,大体为清道光二十一年记官山东时事。卷二:「南台精舍随笔」,大体为二十三年记官四川时事;「小浣霞池馆随笔」,大体为二十四年记官漳州

  • 天心正法修真道场设醮仪·佚名

    天心正法修真道场设醮仪。撰人不详。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威仪类。称老子为混元上德皇帝,玉皇为昊天上帝。本仪盖出自宋后。述科仪,愿醮主道心坚正,集福消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