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

朱公掞录拾遗性静者可以为学(淳)。学在知其所有,又养其所有(淳)。

实是实非能辨,则循实是,天下之事归于一是,是乃理也,循此理乃可进学至形而上者也(正)。「学如不及,犹恐失之」,不得放过也(正)。

忠信为基本,所以进德也,辞修诚意立,所以居业也;此乃干道,由此二句可至圣人也(淳)。得意则可以忘言,然无言又不见其意(正)。心得之,然后可以为己物(淳)。

「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为学本。默而识之,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善问者斯可矣。治其器必求其用,学道者当如何尔。学始于不欺暗室。

学者多蔽于解释注疏,不须用功深。大率把捉不定,皆是不仁。去不仁则仁存。

仁载此四事,由行而宜之谓义,履此之谓礼,知此之谓智,诚此之谓信。

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若上竿弄瓶,至于斫轮,诚至则不可得而知。上竿初习数尺,而后至于百尺,习化其高,矧圣人诚至之事,岂可得而知(淳)。

人必以忠信为本,「无友不如己者」,无忠信者也。「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忠信礼之本,人无忠信,则不可以为学。

士大夫必建家庙,庙必东向,其位取地洁不喧处。设席坐位皆如事生,以太祖面东,左昭右穆而已。男女异位,盖舅妇生无共坐也。姑妇之位亦同。太祖之设,其主皆刻木牌,取生前行第或衔位而已。妇各从夫。每月告朔,茶酒。四时:春以寒食,夏以端午,秋以重阳,冬以长至,此时祭也。每祭讫,则藏主于北壁夹室。拜坟则十月一日拜之,感霜露也。寒食则又从常礼。祭之饮食,则称家有无。祭器坐席,皆不可杂用。庙门,非祭则严扃之,童孩奴妾皆不可使亵而近也。

仁者在己,何忧之有?凡不在己,逐物在外,皆忧也。「乐天知命故不忧」,此之谓也。若颜子箪瓢,在他人则忧,而颜子独乐者,仁而已。

作《诗》者未必皆圣贤,当时所取者,取其意思止于礼义而已。其言未必尽善,如比君以硕鼠、狡童之类。

《诗》有取其意思可取者,如《无衣》之诗。亦有时而迫切取兴,有一事含数件事者,如「瞻彼日月,悠悠我思」。

鸑辞偏蔽,淫辞陷溺深,邪辞信其说至于耽惑,遁辞生于不正,穷着便遁,如墨者夷之之辞,此四者杨、墨兼有。

「不以文害辞」。文,文字之文,举一字则是文,成句是辞。诗为解一字不行,却迁就他说,如「有周不显」,自是作文当如此。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以孔子本自见卫君行道,反以非礼见迫。孔子叹「予所否者天厌之」,天丧予之意。否,否泰之否,天厌吾道也。

性与天道,此子贡初时未达,此后能达之,故发此叹辞,非谓孔子不言。其意渊奥如此,人岂易到?

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色斯举矣,翔而后集。」子路闻之,竦然共立后,三嗅而作。文如此顺,恐后人编简脱错。嗅字又不知古作什字,又近呗字(薄卖反)。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今人不为也。信之不笃,执德无由弘。「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然后可以祈益。《无衣》,若以王道出军行师,我则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七月》,《豳风》大意,忧思深远,有终久底意,不惟豳国当如此。又成王中变,自然发起周公言终久意思。「一之日,二之日」,语辞如此。今人尚道甚时如何,又如何,不可谓变月言日。「女心伤悲」,采蘩女功之时,悲则思虑意,当女功事,思虑一家之所须,君子之奉,殆及君子同享。此不须执辞,此是终久底意思。

鸱鸮,恶鸟。谓之「既取我子,无毁我室」,言惜巢之甚。在鸟如此,在人则是不坏王室。不必以子为管、蔡,鸱鸮是管、蔡。此一篇阙文难解。

《出车》「喓喓草虫」,意是南征西夷怨,薄伐西戎时如此。

《采薇》「彼尔」,戍役。戍役维何,维常之华,言与将帅相承副如常棣之华。路,路车也。君子,将帅也。「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喻君子之凭依士众,小人则腓也。《易》「咸其腓」,腓,脚肚动貌。「作止」,「柔止」,喻时。

《皇华》,送之以礼乐,君不能自行,故遣使以谕诚意于四方。若无忠信,安得诚意?言此诗是如此,不必诗中求。

《九罭》遵渚不宜刺朝廷。言公之不归,于女信安乎?得无以我公归乎?

诗若还以乐天知命处之,则一时都无事。其中也有君子情意不到处。诗可以怨,讥刺总是。《小弁》与舜之怨别。舜是自怨,《小弁》直怨我罪伊何。

大要则止乎礼义,其情则是国人之情。

《考槃》,观其名早已可见君子之心,处之已安,知天下决然不可复为。虽然如此退处,至于其心,寤寐间永思念,不得复告于君,畎亩不忘君之意。

《候人》言不称其君臣相遇。「荟兮蔚兮」,草木藂茂貌。山有荟蔚之草木,便朝跻而采之;室有婉娈之少女,人便斯饥而思之。荟蔚言其材,婉娈言其德。

《白华》,自是沤之为菅;白茅,自是为束,各自为用。如后妾各自有职分,之子却远此义理,云结为雨露,所以均被菅茅。王之遇妃妾,贵贱亦当均被,我天运艰难,故「之子不犹」。「硕人」,幽王也。「樵彼桑薪」,薪之善者也。申后宜待之以礼,今反薄。鼓「声闻于外」,我之诚意反不能感动于君,此有鹙得所之不若也。鸳鸯戢翼,其常如此。扁石,登高以升车,今舍此履卑,如舍申适褒。

《丘中有麻》,大都言丘,言阿,言山,多喻朝廷。丘中是物所生聚处,麻是亦生其间。不谓丘中更丰美,但言丘中有麻。麻能衣人,有用底物,喻贤者有益于人。言朝廷当有贤者,今彼留乃小人,贤者却咨嗟不见用。「将其来施施」,思其来,当有贤者以施惠泽也。「麦」,人所赖以食,亦喻贤者,却反在乡国,故思其来食。「李」徒能悦人口,而不足以济人,如小人在位,徒能悦人,而无实效及于民。又「贻我佩玖」,止以其玩好而不切于用,贤者则如麻麦之衣食人。

丘中有麻,不是所宜有处(一本无不字)。

「硕人颀颀」,「硕人敖敖」,疑颀颀、敖敖两句先言庄公。衣褧衣,非妇人服。「说于农郊」,言其勤政,已下始言庄姜翟茀以朝,劝勉庄公,使「大夫夙退,无使君劳」。不说使骄上僭,却言其勤政,见庄姜贤处,含怒不妒争意。「施罛濊濊,鳣鲔发发」,言罛非取鱼之意,不能得大鱼,兴庄姜不见答,徒有「葭揭揭」,似「庶姜孽孽」。骄且上僭,故「庶士有」,言国人闵而忧之也。罛,小器也。鳣鲔,大鱼也。葭,冗杂貌。罛中又隐无子意。

「自牧归荑」,卑以自牧之意。荑,柔顺意。自牧归顺,信美且异,此非是女能如此美,乃贤美人贻之。如此深美之,所以切责之。《序》言卫君无道,夫人无德。

《式微》。「式」,辞。微卫君之「故」,故字,以其职而言,以其为方伯连帅,故暴露于中野。微卫君之「躬」,指其人也。又切指其人者,以仁人君子望之。「泥中」,泥涂之中也。大率诗意贵优柔不迫切,此乃治《诗》之法。以为君若不在此,我胡为在此,斥黎君也。乃是胁君以归,又迫切时几乎骂。

《旄丘》,地名,前高后下。「诞之节兮」,言葛节短也。延蔓相属,叔伯何故却不相救恤?何字之(一作文)意,黎在卫之西,狄在卫之北。我黎之臣子非无车,但汝不与我同故也。

《中谷有蓷》,蓷菼苇,当在水,不当在谷中,是失所意。「修」字非修长之修,疑同《周礼》修脯之修,过于干底意。暵,暴也。其干犹未甚,但遇尔艰难,我便不善。去湿则其性之湿都无,言其恩意已绝。「啜其泣矣,何嗟及矣」,嗟时也。

「三英粲兮」,粲然光明貌,英乃若五紽类,自是衣服礼数制度,非三德也。

《芃兰》蔓生草,柔弱不能自立,须依附方成枝叶,兴惠公柔弱童子,佩成人之服,虽佩人君成人之服,其才能却不我知。「垂带悸兮」,临朝悸悸然执心不定。「甲」,长也,才能却不能君长我庶民。

《兔爰》,兔奔走意。《诗序》闵周,由桓王失信,故诸侯背叛,构怨连祸,而使王师伤败,却周人受其祸难。罗本以罝兔,今却雉离于罗,如诸侯不轨,周人受害。

「雄雉于飞,泄泄其羽」,双飞之意。此男怨之辞,言雄雉尚得其配匹,己反不如,我之怀思,自罹此阻隔。次章女怨。「下上其音」,相应和之辞。「日月」取其迭往迭来之意,又日月阴阳相配而不相见,又旦暮所见,动人情思,总意包其间。「百尔君子」责为政者,汝岂不知德行?战国间惟是报怨,不然贪人土地,未尝有以义兴师动众。言汝但「不忮不求」,何所用而不臧?忮,报怨也。求,贪土地也。若以义发师,妇人何怨之有?妇人犹勉之,正也。若谓夫从役,妇便怨,成何义理?

《狡童》、《褰裳》,此两篇都只一意,别无异义,然谓君为狡童,于义有害。《离骚》之中,忧君之心则至,然谓之不合道者,后面比君为禽。又况目之曰狡童,言「不与我」,即是郑国人臣罪当诛。天王圣明,文王之心以纣为圣明,何可比君为禽?又况目之狡童?但作诗者未必皆圣人,孔子各有所取,此则取其不能与贤人图事。

《清人》一篇,却是咏歌其事,含情意在其间。「消」、「彭」、「轴」莫也是地名?「左旋右抽,中军作好」,不必言射,犹言高克之进不以礼。

《摽有梅》,汲汲惟恐不及时。

《有女同车》,前说忽不娶齐女,后言齐女,却失却本意。忽不娶齐,谓齐大非偶,却不因色。此则是设辞,下言「彼美」结。他诗中似如此者亦多。

《丰》,以诸事丰备。此诗主意,言男则须言女。是俟我于巷,非不下我,又俟我于堂,非不有礼。「将」,迎,不可训作送,但女家因事不得将迎也。「衣锦」、「裳锦」即是丈夫,若妇人则惟欲其显,安有恶其文之著?古之锦疑今之绫,是褧锦相副之物,如男女相配。「叔兮伯兮」,故「驾予与行」,都主男女怨思失期意。

《东门之杨》言婚姻昏时,今则「明星煌煌」而不至。杨,最得阳气之先者,言人反不及时。

凡说婚姻男女多言东,东取生育之意。人君多言南,凶丧多言北。又有各就其国所有而言者,如周诗多言南。

「羔裘豹袪」不是相称,犹君臣民须一体,今反不相恤,民则惟惠之怀,言「岂无他人,惟子之故」。

《汾沮洳》。「沮洳」,水浸下湿之地,虽有生物,众人亦弃之不采,而君去采之,言其俭啬太过。众人弃之如此,彼其之子反美爱之无度。「公路」「公行」,非公道如此,非众人所共取即非公道。公族,公类。公路,众人所共由之路。

《伐檀》。檀,材可适用者。言君子虽不得进,亦自致身于清洁之地。檀美材,须是作梁栋用,至于轮辐​​,非檀可为。

《东门之纮》。除地曰纮。「茹芦」可以染色。言以礼则坦平如纮,以色则艰阻如阪,所以致民如此者,正谓其室家则迩,其人甚远。大抵《丰》、《东门之杨》尽是已许昏后,以礼不足,不能成昏,至于过时后,上又不能使人杀礼,故使人至淫奔。妇人脯修枣栗若以礼时,则是践履此室家之道。岂不思欲得以礼如此,但「子不我即」,故待礼不得也。

《葛屦》,俭啬便机巧计较所得也。「纠纠」,牢固意,言牢做葛屦,亦以履霜。「掺掺」,贵者,言衣服亦分贵贱。礼:诸母不涑攵裳。「飐之襋之」,补绽意。「提提」,据字义劳意。「宛然左辟」,右插衣,古者短右袂,谓便于事。此皆贱者之事,却佩象揥贵者之服,此等总生于褊心。

《无衣》,武公始并晋国而能请命于天子之使,故美其可美也。当时使来到国,故请之。七与六,衣中一个数目,无以六为节。此惟美其能请命一事。以篡国杀君不以为羞,至于衣服僭侈何难,然其心不安,至于请命然后安,此意思却可取。又圣人不独取其如此,亦以见当时之善,虽大恶有如此诗亦可取。鲁《风》诗非无大恶,然圣人录其《颂》,不录其《风》,此则为君讳也。观其《颂》之善止于此,其他则可知。

「扬之水,白石凿凿。」同介甫说:「素衣朱襮,」见其美于外,如桓叔在下,反见其德泽于民,使晋人从之。

《采苓》。苓是甘草,喻谗最好,若首阳之上却无。

猜你喜欢
  卷三上 公孙丑章句上(凡九章)·孙奭
  第六章 公通·梁启超
  卷二十三·朱熹
   五、爱好人生者:陶渊明·林语堂
  卷一百十四·山井鼎
  引用姓氏·鄂尔泰
  序·姚际恒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六十二·欧阳竟无
  一切经音义卷第九十二·唐慧琳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佚名
  佛说睒子经之二·佚名
  正法华经卷第九·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二·佚名
  佛说道神足无极变化经卷第二·佚名
  顺权方便经卷下·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陵阳诗钞·吴之振

    韩驹利济桥亭诗【朝奉郎张公,得其先父遗碑。以附家集。从诸公索诗,予为作此。】大夫官业世所惊,老觉轩冕非真荣。斯文自属吾党事,正恐无路逃虚名。生犹不见皇甫谧,死岂肯投刘禹锡。茂陵一幅入汉宫,世间共怪无遗帙。哀哉若人

  • 卷八十三·高棅

    钦定四库全书唐诗品彚卷八十三明 高棅 编七言律诗二正宗崔颢黄鹤楼【严沧浪云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昔人已乗白云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歴歴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闗

  • 卷三百一十二·列传第七十一·脱脱

        韩琦 曾公亮 陈升之 吴充 王珪   韩琦,字稚圭,相州安阳人。父国华,自有传。琦风骨秀异,弱冠举进士,名在第二。方唱名,太史奏日下五色云见,左右皆贺。授将作监丞、通判淄州,入直集贤院、监左藏库。时方贵高科

  • 第八十七回 慈禧后三次临朝 维新党六人毕命·蔡东藩

      却说袁世凯上午赴津,荣禄下午抵京,此中隐情,不烦小子说明,看官当一目了然。含糊得妙。荣禄抵京这一日,正值慈禧后还宫,亲祭蚕神。祭毕,退入西苑。照清朝故例,外省官员入京,非奉有召见特旨,不得入宫。荣禄不管禁令,他不用人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十一·佚名

    嘉靖四十一年七月癸未朔时享 太庙命驸马都尉谢诏代○蜀王宣圻献助工黄金二百两银五千两○甲申赵府江宁王厚炼薨赐祭葬如例谥恭懿○乙酉升大理寺左寺丞吴百朋为本寺右少卿吏部文选司署郎中吴承焘为太常寺少卿提督四夷

  • 卷之二百十七·佚名

    光绪十一年。乙酉。冬十月。丙寅朔。享太庙。遣豫亲王本格恭代行礼。外记注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泰东陵。裕陵。昌陵。昌西陵。慕陵。慕东陵。定陵。定东陵。惠陵。 

  • ●续碑传选集(一)·佚名

    长龄 长文襄公事略史善载 甘肃宁夏镇总兵署和阗办事大臣署甘肃提督史公墓碑丁朝雄 武显将军福建海坛镇总兵官丁公神道碑铭杨兆璜 休致直隶广平府知府杨君墓表温承惠皇清诰授荣禄大夫太子少保直隶总督慎余温公墓志铭倪

  • 咸通·周绍良

    №咸通001【盖】失。【志文】(上残)大夫使持节昭州诸军事守昭州刺史上柱国、□□(下残)议郎守京兆府昭应县尉李郓撰并书(上残)曾祖玉,左骁卫大将军;王父日用,左武卫大将军,先(下残)王府兵曹参军;先夫人冯氏;妻元氏,敕封

  • 永贞·周绍良

    №永贞001【盖】失。【志文】唐故九华观书□师藏形记侄朝议郎行秘书省著作佐郎上柱国□□张ぁ撰叔母谯郡□氏,即睿宗真皇帝之外孙,蔡国长公主之季女。祖玄本,□州刺史。父镇,不仕。叔母志意弘静,识量高明。淑

  • 卷五·陈天祥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辨疑卷五     元 陈天祥 撰论语泰伯第八泰伯其可谓至徳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注大王之时商道寖衰而周日彊大季歴又生子昌有圣徳大王因有翦商之志而泰伯不从大王遂欲传位季歴以及昌泰

  • 子产不毁乡校(襄公三十一年)·佚名

    ——民心可疏导不可左右 【原文】 郑人游于乡校①,以论执政②。然明谓子产曰③:“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④,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⑤,不

  • 卷五百二十八·佚名

    △第三分妙相品第二十八之一尔时善现便白佛言:住有想者若无顺忍亦无修道得果现观。住无想者岂有顺忍若净观地广说乃至若如来地若修圣道依修圣道断诸烦恼。由此烦恼所覆障故尚不能得声闻独觉相应法地。况入菩萨正性离生

  •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十一卷·宝亮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十一卷 (相品第七)释自正等四义 立断食肉制 释波罗提木叉义 释渐渐制戒义四相品第七案。旧本云如来性品。僧亮曰。如来性者。答第五广上因果及文字也。不可重名。此皆是如来因果之性。以性

  • 摩诃止观卷第五下·智顗

    摩诃止观卷第五下第四明破法遍者法性清净不合不散。言语道断心行处灭。非破非不破何故言破。但众生多颠倒少不颠倒。破颠倒令不颠倒。故言破法遍耳。上善巧安心则定慧开发。不俟更破。若未相应。应用有定之慧而尽净

  • 太阳系历险记·凡尔纳

    《太阳系历险记》(Hector Servadac)是法国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全书共2卷44章。19世纪中叶,一颗彗星突然与地球相撞,地中海附近的一些居民被带到彗星上,从此开始在太阳系漫游;他们在一位法国上尉的带领下,同舟共济,战胜

  • 续修台湾府志·余文仪

    地方志。主修余文仪,字宝岗,浙江诸暨人。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任台湾府知府,1762年摄台湾海防同知,1764年升分巡台湾道。同年擢福建按察使。在台期间,曾以“范志”为基础,“集新旧志而增损之”,成书二十六卷。该志

  • 少年漂泊者·蒋光慈

    中篇小说。蒋光慈著。1926年1月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小说出版后即在广大读者、尤其是在广大进步青年读者中间引起了强烈反响,自1926年至1933年,先后印行了十五版。这是蒋光慈的第一部小说,而且是一部具有自传性质的书信

  • 禹贡指南·毛晃

    四卷。宋毛晃撰,晃字明敬,衢州江山(今属浙江省)人,南宋着名小学家,绍兴中免解进士,晃精于文字、音韵、训诂之学,为海内所宗,尝闭户着书,用功勤苦,砚为之穿,学者称为铁砚先生。着述除《禹贡指南》之外,还有《增修互注礼部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