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欲由上海往峨嵋者告
在中国佛教徒之传说上,称安徽之九华,浙江之普陀,四川之峨嵋,山西之五台,为四大名山。以寺僧之众多,香市之繁盛言,诚哉其为四大名山也!唯在今轮船火车交通便利之时,中国东南北人士欲往九华、普陀、五台皆极其易。以上海为出发点言,一夕可达普陀,二日可达九华,六日可达五台。而以言至峨嵋,则大抵犹存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观念。且向来皆以四川为多匪之区,遂视游川为至艰之事。然以川省山水之佳与夫峨嵋之秀甲天下,闻者又莫不养养然欲一身临其地,顾梗于行路之阻危,宁不引以为恨!
然我今欲为之告者,则旧时之所险,今十之六七已化为夷。而峨嵋兼备雄奇尊秀诸美,据余生平所曾见之山岳言,殆无其匹!且由宜昌一转而入三峡,即呈一转进转胜、重重无尽之奇境。而陟涉之所至,无往非蜿蜒陂陀之川山,亦无往非明媚幽倩之园苑。锦官城畔之沃野千里,堪比苏、杭;青衣江上之奇峰两点,远胜金、焦;若往峨嵋,则皆可历观无隐。故峨嵋万灯朝普贤,三光聚金顶,不惟佛教信徒为必须往之圣域,而凡有山水之好、诗歌之趣、绘画之兴者,皆不可不一游览其间也。至于川地虽向传多匪,而至近年则皆已化而为兵。除偶然有一二处有匪警之外──不过遍地营垒森严,军区割据而已──,不惟较匪共蹂躏之湘、鄂、赣、闽为安静,就其大体言之,即较江、浙亦宁静多矣。而且川中农畴整洁,向为各省之冠,而比年各地驻军,又皆竞为路政市政之修治,虽山邑、溪镇,亦十之八九已有公园及汽车手车之公路。不惟江、浙等省之通常县市不能企及,即宁波、绍兴等皆不能与之比。其内地之治安交通如此,而由上海又有轮船可直通重庆,故迄今犹执川路难行之说者,直谓之瞽论焉耳!然上峨嵋必登其顶,而峨嵋四月、九月皆雪,故登之宜在五六七月时间。况宜宾──叙府──以上之汽轮,亦须其时方可驶行,故游者又不可不依而往也。
四月至七月间,时有轮船由上海直航重庆。但船无定期,故须预为探听──如行李简单,则至汉口至宜昌换船,尤便──,约十一天或十二天可达巴县──即重庆。经汉口、宜昌必停,可登岸游览。宜昌以上,日行夜停。停夔、万等处,皆宜登眺。抵重庆后,宜由合川至潼川趁汽车到成都,再换汽车以至峨嵋县。不担搁,五天可到──成渝路成后,则三天可到矣。如在成都游览二三天,亦七八天可到山矣。上山有三条路,由龙门洞上金顶,百里,极快一日可到。由伏虎寺经万年寺上金顶,百二十里,则可作二日。若由伏虎经二坪、大坪、九老洞以上金顶,则百八十里,极快二日,可作三日。如从容,则取此路作四五日上山。取华严顶、出龙门洞,作二三日下山尤好。至于能于五月初上山至中秋下山,则为最佳。如急则上下三四五六七日均可。下山可至嘉定憩游一日,揽乌尤大佛之胜。沿江而下,经叙、泸,约三日或四日可到重庆。或由此路上山,彼路下山亦可,但上水须较慢一二天耳。最速四十天可由上海往返峨嵋,如能有二月工夫,则从容不迫矣!(见海刊十二卷六期)
猜你喜欢 致宝庆县知事函·太虚 新与融贯·太虚 卷第三十·佚名 赴东亚佛教大会中华代表团留别日本诸佛教同袍文·太虚 续高僧传卷第六·道宣 功德品第三·佚名 毗尼母经卷第一·佚名 卷四十三·性音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五·佚名 瑜伽师地论卷第九十七·玄奘 卷第十四·费隐通容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八·澄观 三宜盂師語錄卷一·明盂 天台韶国师·惠洪 青州百问·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