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东溪日谈録卷八

物理谈

列子曰太易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太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形气质具而未离故曰混沌恐亦不当如此说

天地虽大亦万物中之一物也太极之所生也

三五厯记天地混沌如鸡子之说旣如鸡子便有清浊之分非混沌时矣混沌盖清浊之未分而鸡子之黄与白尚混为一处时也

淮南子天如倚杵之说与北极出地上三十六度南极入地下三十六度之说似合

日阳精之发故其色赤而光大月yin精之发故其色白而明止有魄而已其无所不烛者受日之光也非月之本体也

郭璞注山海经谓羲和为天地始生之日月山海既误郭璞则又误矣

五星列五方二十八宿列四方七宿皆指昏时之所见者也中夜则无定位矣

黄帝分星次凡中外宫常明者百二十四可名者二百二十微星万一千五百二十此后汉天文志所注者也

明而为书者日也晦而为夜者亦日也非月也愚辨之频矣

五星木曰岁火曰荧金曰太白水曰辰土曰镇此厯家所纪五行之异名也

立十二辰以名十二月立十二兽以名十二辰事始谓起于黄帝盖黄帝时容成造厯也

黄道赤道及日月之食愚据先儒之说常因所谈而应人也

日月星宿雷霆风雨皆天之物阴阳之气也阴阳精气凝而大者为日月凝而小者为星宿此万古之常者也

及其气之㑹合则又声激而为雷光掣而为电披拂而为风发散而为此又一时之变者也凡此则阴阳之物于物者也天之所以为文章者也

阴之为物其性凝冱故寒极则冻观雪霰冰雹可见阳之为物其性发舒故温暖即解观雨露可见雷乃阳精之䧺电乃阳精之奸皆阴气宻裹薄激而欲出于外者也电而雷者得阳之正雷电雨者阴胜乎阳非正也雷电雨露阳散阴也氷雹雪霰阴胁阳也

雷阳之发而有声电阳之发而有形

霜刑罚万物之具故春秋非时不当陨而陨者为人君刑罚不正之应也

水乃盛阴之变而合于阳火乃盛阳之变而合于阴木乃稚阳之变合金乃稚阴之变合土乃盛阴盛阳稚阴稚阳之余气故五行一阴阳也

阳性上行故火上炎是阳气之升阴性下行故水下润是阴气之降盛阴盛阳之质也阳与阴兼故木得水则生得火则然阴与阳兼故金得火则铄得水则凝稚阴稚阳之质也阴阳兼而适均故土于水木金火皆不相离成始而成终者也

山川草木羽毛鳞甲皆地之物亦阴阳之气所在也山川固重浊之阴凝于下者凸出则为山凹下则为川故山川为物其气皆寒阳中之阴也草木皆植物羽毛鳞介皆动物又阳变阴化所致皆地之持载而为文章者也

雀入大水化为蛤鸠化为鹰之类此又形化之变者也与气化者类也

鸡司晨犬司夜皆自然之理也岂人所命哉物有物之性也

鸟春至则发声秋至则藏舌草木春至则萌蘖秋至则敛液天地非物物而提撕之自不能违其时者气使之也鸟兽草木通乎天地之气者矣

观子规鸣于洛可见得气之先者鸟也是非通天地之气者乎

许慎注淮南子书曰黄帝古天神所造人时化生阴阳上騈桑林皆神名是不知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且人之生皆在黄帝之前黄帝既造人矣黄帝又何人造耶

黄帝之生有姙二十月之說伊尹之生有夢臼水東奔之説宋祖之生有甲馬營香聞三月之說三蘓之生有枯眉山草木之説其理或然史謂母吞薏苡而生禹故夏之姓姒母吞鳥卵而生契故殷之姓子母履巨人之跡而生稷故周之姓姬夫薏苡者南方之草也漢馬援征交州始載而歸禹唐虞時人生於石鈕長於西羗乃極北之地在唐虞之世以地論之去交州一萬餘里以時論之去漢一千餘年其母修己氏安得薏苡而吞之乎玄鳥者隨陽之鳥也春即南征遺卵於南而生雛矣至秋始歸於北契乃帝嚳之子帝嚳居髙辛之國北方之地玄鳥南征而卵不生北其母簡狄氏居北又安得元鳥之卵而吞之乎大人亦人也人去跡存其所存者土耳土無氣之物也豈有履無氣之土而生有氣之人乎以予揣之感草者當姙草而生草感鳥者當姙鳥而生鳥感土者當姙土而生土况復能姙人而生人乎此史氏博採遺言以明聖賢所生之異而不知其爲不經也後人據之以爲實也怪矣哉

孔子之生日麒麟吐玉书于阙里其文曰水精子降衰周为素王颜氏异之以绣绂繋麟角而去姙十一月始生又曰孔子诞夕有二龙遶室五老降庭闻钧天之乐空中考之年谱孔子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庚戌十一月庚子甲申时盖昼时也非夕也岂有当昼之时五老降庭二龙遶室鲁人无大惊骇乎凡有惊骇人无不知则亦无所不书何独祖庭广记能书之邪麟之吐书其书非麟腹中之所素有是谁纳之麟腹使复吐乎无乃形容大圣之生而不知其所以生也盖大圣之生自得天地一段正气非杂揉而出者也恐亦不当以此恠诞不经之说形容之矣

史谓汉髙祖之生其母刘媪息大泽中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太公徃视之见蛟龙于上已而有姙夫龙之为物取之以象圣人者以其变化不测灵于天下之兽如圣人灵于天下之人也然龙虽至灵殆非人类矣未闻人与龙交复生人也无乃人异汉髙祖之生以布衣起于草莽以干戈成夫帝业三代以来之所未有世假此以言其盛耳谓刘媪当雷电之时息于大泽中梦与神遇太公至而始觉此或有之谓与龙交而生髙祖恐亦谬矣史官笔此吾恐不足以信万世

唐虞三代盛时天地气数之盛人之禀受亦盛气盛故人多寿三代末时天地气数不盛人之禀受亦不盛气不盛故人少寿如尧年百十有五舜年百有十禹年百岁汤亦百岁文王年九十七武王年九十三皆唐虞三代盛时之人多寿孔子之年七十三颜子之年三十二伯鱼伯牛皆早死此皆三代末世之人少寿物所遇为命圣贤生遇气盛之时则多寿生遇气衰之时则少寿岂德有优劣哉故曰死生有命

尧舜之君非不欲传其位于子以舜禹乆相丹朱商均又不肖故尧传舜舜传禹不能传之均朱禹亦非不欲传之益期与尧舜事等益相不乆而启又贤故传启不传益此天也非人也孔子以大圣之才不得卫卿之位孟子以亚圣之才不得齐卿之位卫齐非不欲卿孔孟也自不能无沮也沮之者天也亦非人也故曰富贵在天

人生名山大川之下得扶舆清淑之气者其人多寿生于深山穷谷无功名富贵以挠其心安静以保乎其气者其人亦寿可见矣夫寿本乎气气原于所禀之初或养于所存之后者也

世有借势纳赂不由正道而致富贵者故下愚之人皆享厚禄挟巧用智不用正路而窃功名者故小人之才亦在髙位屈其身而不为羞降其志而不为辱老死而不去逆天孰甚焉

厉鬼杀人世有是言岂其有是理哉谓杀人者不过如周宣赵简伯有之事盖周宣无辜杀杜伯宣王以死期将至故见杜伯执彤弓射之而死赵简公无辜杀庄子义简公亦死期将至故见子义执彤杖棰之而毙郑伯有贪愎多欲死后有人梦伯有曰今年壬子杀带明年壬寅杀段后段与带依期而死是梦之者其神之灵有以兆其事也人之死者自死厉鬼岂能杀之哉

世以厉鬼杀人其惑人者巫氏也巫氏倡周宣赵简伯有之事以惑人使祭祀焉其谋小其惑大也程子信伯有之事伯有岂如是乎此别是一说

或问曰人死形归于地固难杀人矣气浮于天或有声乎愚应之曰不观之风乎风气也风不能鸣必鼓草木宫室然后鸣焉不观之管乎管物也管不能自响必藉之以气然后响焉人死则形归于地矣而气则无所系也气浮于天矣而形则无所渉也气之与形两无关渉其不能为声也明矣

人之气聚而生气散而死死之顺其常者人鬼也其气未尽而死非其常者厉鬼也又有老而当死德髙气厚用事精致而魂魄强或位尊权重用物精多而魂魄强者亦为厉鬼也古人于此皆为之立后使死有所归至能受人祭祀亦所谓神也其气乆而亦散不复为厉鬼矣

晁无咎象戱十九路九十八子亦三十二子而增广之耳其图未见其说仅存所谓广十一路为十九路者半局之数也以三十二子为九十八子者尽全局焉尝以意度之半局十九路者将一士二象四车八马八炮十二卒十四共四十九子故全局得九十八子也盖谓古局三十二子两军其意苦不若以九十八子为两军其意少放十九路者尽强弱之形九十八子者尽死生之势死生强弱变化无穷茍得其说涿鹿之战当在目前东坡曰着棋饮酒挑粪吾皆不能于愚亦然故今因晁无咎之说而推之或者古战法所在也

愚一日得宣和牌谱观之见天地间理常寓之于数而数常根之于理盖有数必有理故以理裁之作是牌者或者其知易乎夫易之爻以六而极牌之数亦以六而极易之画有三才之义牌之数亦三才之义易之所谓三才者初二立地之道曰柔与刚也而牌之数亦以下为地地道取其始故以一为地牌而包乎二则一刚二柔之义存焉易之三四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也而牌之数亦以中为人道人取其成故以四为人牌而包乎三则三仁四义之义存焉易之五上立天之道曰阴与阳也而牌之数亦以上为天道天取其极故以六为天道而包乎五则五阳六阴之义亦存焉一六者天之气下交于地一五者地之气上交于天一三者地之气上升而与人㑹四六者天之气下交而与人通故皆重而为对其间一者地也三者人也人生而植于地锺和气之最者也故以地气上升而与人㑹者为和牌居乎三才之后而髙出于诸对之上也二二者地道阙而当补三三者人道损而当益五五者天道亏而当盈是以五六连而天道全三才之道惟天为大故以天道全者为天验三居乎天地人和之后而压诸牌之对也其余一二一四二三二四三四四五二五三五二六三六又天地之气杂揉而出者也故皆单而不双流行于四牌七对之内如易九六之迭用也盖推天地之数本易以象三才而作者也四牌之象则又孟子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作者之意或在是乎呜呼亦微矣哉不识宣和初意亦如是乎盖亦推其意而为之说如此夫

猜你喜欢
  纪妖篇第六十四·王充
  仲尼相鲁景公患之晏子对以勿忧第六·晏婴
  性恶篇第二十三·荀况
  卷五 六艺四(下)·孙星衍
  源流·方以智
  卷一○八·邱濬
  读书管见目録·王充耘
  提要·张栻
  卷二十六·陈经
  史记经说足证伪经考第二·康有为
  卷二百五十·秦蕙田
  夫民有血气心知之性(1)·戴圣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佚名
  宗镜录卷第六十八·延寿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四十九·澄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百三十·彭定求

        卷630_1 【水国诗(以下杂体诗)】陆龟蒙   水国不堪旱,斯民生甚微。直至葭菼少,敢言鱼蟹肥。   我到荒村无食啖,对案又非梁谢览。况是干苗结子疏,   归时只得藜羹糁。   卷630_2 【井上桐】陆龟蒙   美

  • 卷三百四十 列传一百二十七·赵尔巽

      王杰 董诰 朱珪   王杰,字伟人,陕西韩城人。以拔贡考铨蓝田教谕,未任,遭父丧,贫甚,为书记以养母。历佐两江总督尹继善、江苏巡抚陈宏谋幕,皆重之。初从武功孙景烈游,讲濂、洛、关、闽之学;及见宏谋,学益进,自谓生平行己居

  • 第五十四回 李重进涉水扫千军 赵匡胤斩关擒二将·蔡东藩

      却说蜀主昶致书乞和,周主虽不答复,却为着南讨兴师,暂罢西征,令各将振旅言旋,别命宰臣李穀为淮南道前军行营都部署,兼知庐、寿等州行府事,许州节度使王彦超为副,都指挥使韩令坤等一十二将,一齐从征,向南进发,并先谕淮南州县

  • 卷之六百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二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识语·佚名

    弘光南渡,得手钞便为信史。当今未敢矢口迁、固,然如此命笔,他日当不下晔、寿也。承命欲题数言,深荷盛雅。身为大臣,不能引决;颜厚有忸怩、其奈之何!或待此种种者,差可握手,少有以自盖也,而后为吮毫之计乎?知吾□□知此怀也!

  • 卷二十四 马援列传第十四·范晔

    (马援)◆马援传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他的先祖赵奢为赵将,爵号马服君,子孙因以为氏。武帝时,以吏二千石自邯郸迁到茂陵。曾祖父马通,以功封为重合侯,因兄长何罗谋反遭连累被杀,所以马援的祖父及父辈不得为显官。马援的三个哥

  • 唐纪五十八 穆宗睿圣文惠孝皇帝中长庆元年(辛丑、821)·司马光

    唐纪五十八 唐穆宗长庆元年(辛丑,公元821年) [1]秋,七月,甲辰,韦雍出,逢小将策马冲其前导,雍命曳下,欲于街中杖之。河朔军士不贯受杖,不服。雍以白弘靖,弘靖命军虞候系治之。是夕,士卒连营呼噪作乱,将校不能制,遂入府舍,掠弘靖货财、

  • ○汉人、南人第三甲,三十二名·佚名

    赐同进士出身 【授将仕郎】 一、张宗元贯衢州路开化县。──《诗[经]》。字仲[亨] 【[八四]按吴师道《吴礼部集》卷一五《送张州判序》称宗元为三衢张仲亨,唐元《筠轩集》卷九亦有《送知事张仲亨序》诗,因知宗元字仲亨,

  • 卷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通礼卷五吉礼陵寝皇帝亲谒列圣列后陵寝之礼命下徧布诸司供备诹吉起銮前一日遣官祗告奉先殿如常仪谒陵前期有司洁除陵内外届日皇帝御素服乗舆出行宫羣臣素服随从驾至陵于隆恩门外降舆王以下各官至

  • 三十七年·佚名

    (辛卯)三十七年清康熙五十年 三月3月17日○丙午,奉朝賀南九萬卒。始,九萬病篤,上特遣二御醫看病,荐賜內局藥。至是,上答禮曹啓曰:「新喪元老,震悼曷喩?令擇送東園器,給祿俸三年。」九萬,故相在、智後也。性剛介篤實,如百鍊金,體寢小

  • 丽泽论说集録卷二·吕祖谦

    门人集録易说下咸咸恒二卦须合看咸卦说中有正恒卦正中有说何故咸兊上艮下兊说艮止故说中有正恒震上巽下震动巽顺故正中有说咸卦少女少男故爲说恒卦长女长男故爲正咸亨利贞取女吉天下之理有通有塞以诚相感无所不通一或

  • 第三章 11·辜鸿铭

    或问褅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辜讲有人问孔子上述盛大祭祀的意义。“我确实不知道,”孔子回答,“能够明白它的重要性的人就能很轻易去统治天下民众,就像是摆在面前一样。”——孔

  • 提要·刘敞

    【臣】等谨案春秋意林二卷宋刘敞撰宋史艺文志作二卷王应麟玉海作五卷马端临经籍考则并春秋权衡春秋春秋意林总题三十四卷今考权衡寔十七卷寔十五卷合以意林二卷正得三十四卷与宋志合则玉海作五卷写误也元呉莱常

  • 假眼·加德纳

    律师侦探梅森,接到一男的案子,此男表示自己一眼受伤,有很多人造眼珠,眼珠可以让眼睛恢复一部分视力,其中一带血筋的眼珠不见,此男觉得这眼珠会出现在某犯罪现场,后又有一对姐弟过来, 弟弟表示自己挪用老板公司资金还不上,弟弟

  • 对于新教育之意见·蔡元培

    教育家蔡元培著。是作者在辛亥革命后,首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时所作。发表于1912年2月11日出版的《临时政府公报》第13号。此文系统全面地阐明了作者对于新教育方针的主张。他对清末制定的“忠君”、“尊孔”的教育

  • 画墁录·张舜民

    笔记。北宋张舜民撰。一卷。舜民字芸叟, 自号浮休居土,又号矴斋,邠州(今陕西彬县)人。治平进士。屡官襄乐令、监察御史、陕西转运使等。工诗词。此书集笔记、杂论为一编。张舜民文集称《画墁集》,此书为其所作笔记,故

  • 沙门日用·弘赞

    律学著述。清康熙十年(1671)弘赞编。二卷。门人开定序称,原名《毗尼日用》,因书中采集之偈颂“多出华严诸经,咒语载之密部”,实名不符实,故弘赞重订其书时题为现名。弘赞在前言中说:此前诸《日用》本,皆此方编集,“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