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三十七年

(辛卯)三十七年清康熙五十年

三月

3月17日

○丙午,奉朝賀南九萬卒。始,九萬病篤,上特遣二御醫看病,荐賜內局藥。至是,上答禮曹啓曰:「新喪元老,震悼曷喩?令擇送東園器,給祿俸三年。」九萬,故相在、智後也。性剛介篤實,如百鍊金,體寢小而精氣可透鐵石。歷事三朝,大節卓然,自在臺省,以直道名。處地孤寒,而論議仕宦,常出人表,不與人依附。甲寅,上沖年嗣位,群小挾奧援譸張,九萬疏發宦竪與政狀,語多切直,人皆許其敢言。己未,京兆一疏,又逆折鑴、堅凶圖,身雖竄斥,宗社有賴。及庚申改紀之後,九萬右淸議,詘勳戚,益爲士流所宗。戊辰,儒賢論宮禁、近宗事,被嚴旨,九萬求對泣諫,痛言不諱,觸雷威,栫棘北塞。己巳長秋遜位,群凶竊柄,又竄九萬東海上。甲戌更化,復拜上相,首斥坤宮復位時會議之論。時,一二凶竪,聚銀貨結幽陰,動以復瑤華藉口,而實濟其私。己巳人偵得其狀,獄成,欲張大之,未竟而敗。九萬請卒治之,雪邦誣、尊國體,日月我朝廷,其徒蜚語危動而不䘏也。己巳被禍人,多巨室,其子弟主朝論者,欲乘時快意淫刑,而九萬抑其意務寬大,因此重忤黨人。逆希載,卽東宮私親之同氣也。謀危國母,事發當坐誅,九萬酌經權,傅生議。當其時東宮,方衣若干尺,處地至孤危,而伏戎於莽,事有不可不却顧者,故九萬毅然以身任護逆之謗,屈三尺伸私恩,以示爲東宮願死之意,欲以堅上心杜逆節,以消亂於未然,而群憾遂躍然爭起,輒以名義持之,雖士流之察其苦心者,或疑其緩於討罪,遜於守經,而九萬終不少悔。自此世道盪潏,異言噂沓,幾三十餘年。及辛、壬以後,凶逆狼藉,黨禍層激,世始服九萬先見。然九萬甲戌罪陞黜之論,丙子救業同之議,不免爲語言之病,三思之惑,則識者又或短之。蓋九萬學術雖未純,而操履貞確,器量雖未弘,而識慮精深。施措或未磊落,心胸或未開豁,而若其剛方之節,潔白之操,雖異趣者,宜不有異辭,翕然負山斗之望者,殆半世。至甲戌,闢陰邪主平反,大忤黨人意,視以骨怨血讎。立朝之日,旣屢中毒螫,而修初史者,至以平日所一辭欽服,如己未讜言,忍謂之戚臣所慫慂,殊不知外此,而若乙卯疏語,戊辰筵奏,其澟澟直辭,又將歸之於何等風旨,而乃敢創出全無形影之言,肆爲汚衊於身後,竝與其廉簡苦節,而一切醜詆,欲爲眩亂百世之計,識者痛之。九萬始起寒遠,以才學、風節,被上特達之知,歷華膴取崇顯,內外皆著能聲,推爲文武全才,位三事殆四十年,晩年際遭尤隆,蔚然爲中興賢佐,天札宸章寄意鄭重,魚水之契,譚者至今稱焉。世之論九萬者,比之本朝先輩,以爲:「貞固之節,彌綸之才,可與李完平、崔完城伯仲」云。九萬號藥泉,後賜諡文忠,配享太廟庭。

史臣曰:「九萬爲人雅整,不妄言笑,興居有節。文辭典麗,筆畫古健。居家立朝,俱有操守,自言平生與人書牘,未嘗寫求乞字。出守淸州,按節北方,皆有聲績。世方朋比相傾,而九萬立心持論,常主平允,故怨惡不興。使九萬之卒,在甲戌之前,則其淸名重望,當求諸古人,孰敢有疵議云,此乃與九萬異趣者之言,而其稱許如此,則可以觀九萬也。」

夏四月

4月22日

○庚辰,領議政徐宗泰上箚辭新命,上以宿德雅望,允合元輔,安心勿辭,爲答。

4月24日

○壬午,右議政趙相愚上疏乞收新命,上以有才有德,枚卜允叶輿情,須勿撝謙,爲答。

五月

5月27日

○乙卯,引見時,領議政徐宗泰,以備局堂上李晩成、朴權,下鄕不來,請申飭,左議政金昌集,又以玉堂官李晩堅、李縡之在鄕,啓請推考催促,上皆從之。仍下敎曰:「近來不幸有論議之弊。其中大段乖激者,雖不得不裁抑,旣同是臣子,予之心寧有彼此,而此進則彼退,彼進則此退?朝廷本來乏人,而尤以此不成貌樣,良可慨然。」宗泰曰:「今此數臣之退去,雖未必由於此,而大抵近來擧措,或不無近似於此。下敎有足以感動者。自上常存此意,至公無私,則國家之福也。」昌集及趙相愚,又繼陳建極之說,上曰:「大臣之言好矣。宰相、大臣,可否相濟,此則無害,而今也則不然。必竝湊合其舊愆宿慝,驅諸萬仞坑塹,一疏之出而多人不安,乍或聚會,輒復渙散,此習實爲切悶。古語云:『攻其事,無攻其人,攻其人,無攻其黨。』夫如是,則庶乎其可矣。」宗泰又請量移甲山遠竄罪人鄭澔於內道善地,上曰:「鄭澔任使旣久,不無可取,而但勇於黨論,予心常所未便矣。昨年洪冑亨停擧之罰,可謂太輕,而澔以大司憲,至請還收,此實出於輕侮儒相,誠甚痛駭。其後郭景斗之疏,又醜詆儒相,故卽示嚴旨,而繼因李泰宇疏竄澔矣,施譴亦已經年,放送。」宗泰曰:「澔是名相孫,耿介淸素,而性狹隘,論議多病。然聖世何可終棄乎。」

〈肅宗顯義光倫睿聖英烈章文憲武敬明元孝大王實錄補闕正誤卷之五十

猜你喜欢
  卷二百七十六·列传第一百六十四·张廷玉
  卷四十一 前秦录九·崔鸿
  序·袁宏
  卷二 文帝·王夫之
  第七十六回 屈膝求和母后返驾 刺奸被执义士丧生·蔡东藩
  朱子论学切要语卷二·王懋竑
  卷之二百六十八·佚名
  卷之三百八十一·佚名
  卷之一百九十七·佚名
  卷之一百三十·佚名
  ◎记张宗昌·刘以芬
  卷二十三·王当
  卷二十三 窦融列传第十三·范晔
  卷二百五下·雍正
  第四节 孙总理提民族复兴方案·蒋廷黻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四集卷八十七·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四集卷八十七古今体九十六首【壬寅三】敬题纪恩堂纪恩堂记纪壬寅【见记中语】今岁壬寅六十春日迈月征忽周甲天高地厚慕深仁敬惟无沗励以永设曰有成愧益真呼至牀前赐拊眷念兹能不泪流频纳翠轩口号轩

  • 卷一·陈师道

    钦定四库全书 后山诗注卷一 宋 陈师道 撰 任 渊 注 妾薄命二首【后山自注曰为曾南丰作○汉书许后传曰奈何妾薄命端遇竟寜前故曹植乐府有妾薄命篇】 主家十二楼【鲍照煌煌京洛行曰凤楼十二重按汉书虽有五城十二楼

  • 卷八十·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厯代赋彚卷八十室宇汝州薛家竹亭赋      【唐】王泠然梁颍多士闻来久矣出伊洛以南游登嵩岘以顾视信乎精华实息恢怪森起惟万户与千门咸带山而傍水畿甸殷壮闾阎宻迩当天象之西郊近皇居之百里其人

  • 卷六百六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六百六十五罗隐【补遗】秋虫赋【并序】秋虫蜘蛛也致身网罗闲实腹亦网罗闲愚感其理有得丧因以言赋之物之小兮迎网而毙物之大兮兼网而逝网也者绳其小而不绳其大吾不知尔身之危兮腹之馁兮吁蟋蟀

  • ●序·沈泰

    或曰:杂剧非古也。虽唐、宋代有之;然宋只有词无曲,浸淫至胜国而始盛。王、关诸子,擅美一时。今考其爵里,灭没不传。此岂词林不朽事?州云:“词兴而乐府亡,曲兴而词亡。即词,亦鄙其婉娈而近情也,何有杂剧?”余谓不然。

  • 卷第二百八十九·胡三省

    后汉纪四〔上章阉茂(庚戍),一年。〕隐皇帝下干佑三年〔(庚戍、九五零)〕1春,正月,丁未,加凤翔节度使赵晖兼侍中。2密州刺史王万敢请益兵以攻唐;〔王万敢去年已残荻水镇,今请益兵攻之。〕诏以前沂州刺史郭琼为东路行营都部署,帅禁

  • 读礼通考卷六十七·徐乾学

    丧仪节三十国恤二周大丧仪丧大记疾病君彻县【注天子宫县】 君夫人卒于路寝【注言死者必于正处也】曲礼崩曰天王崩【注史书防辞】右初崩周礼天官夏采掌大丧以冕服复于太祖以乘车建緌复于四郊【刘彛曰王之衮冕生常服之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五·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 洪武九年三月乙卯朔,上谓群臣曰:“智力虽足以取天下,而不足以得人心。朕每忆斯言,竟夕不寐,静观往事,无不皆然。朕当取天下之初,论智不如张士诚之狡论,力不如陈友谅之众,而朕一以诚心待物,未尝以

  • 经济文衡前集卷十九·佚名

    宋 滕珙 撰仁类再论为仁之説答张南轩此段専务折旧説之非某再读别纸所示三条窃意髙明虽已灼知旧説之非而此所论者差之毫忽之间或亦未必深察也谨复论之伏幸裁聴广仲引孟子先知先觉以明上蔡心有知觉之説己自不伦其谓

  • 载驰·佚名

    ——拯救要靠行动【原文】载驰载驱(1),归唁卫侯(2)。驱马悠悠,言至于漕(3)。大夫跋涉,我心则忧。既不我嘉(4),不能旋反(5)。视尔不臧(6),我思不远。既不我嘉,不能旋济(7)。视尔不臧,我思不闷(8)。涉彼阿丘(9

  • 北门·佚名

    ——小公务员的不幸与有幸【原文】出自北门,忧心殷殷①,终窭且贫②,莫知我艰。已焉哉③!天实为之,谓之何哉!王事适我④,政事一埤益我⑤。我入自外,室人交徧讁我⑥。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王事敦我⑦,政事一埤

  • 明伦第二·朱熹

    内则曰,子事父母,温公曰,孙事祖父母同。鸡初鸣咸盥,漱,咸,皆也。盥谓盥手。漱谓漱口。栉,縰,筓,总,栉,梳也。縰,黑缯,韬髪而结之也。筓者横施于髻中以固髻也。总,裂綀缯以束髪也。拂髦,拂谓振去尘也。髦,用髪为之。象幼时鬌。冠緌缨,缨

  • 心理的调整·梁漱溟

    大家来到此地,都抱有求学研究之志,但我恳切的告诉大家说:单是求知识,没有用处,除非赶紧注意自己的缺欠,调理自己才行。要回头看自己,从自己的心思心情上求其健全,这才算是真学问,在这里能有一点,才算是真进步。人类所以超过其他

  •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七·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邪聚品第三十五(一)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人在邪见聚者。有何相像。有何相貌。尔时。诸比丘白世尊言。如来是诸法之王。诸法之尊。善哉。世尊。当

  • 周易筮述·王宏撰

    清王宏撰撰。八卷。《四库全书》本。王氏因朱熹曾谓“《易》本卜筮之书”,故作此编,以述其义。《四库全书提要》指出:“其卷一曰《原筮》、曰《筮仪》、曰《蓍数》,《筮仪》本朱子,并参以汴水赵氏;其卷二曰《揲法》;其卷三

  • 古潭的声音·田汉

    现代独幕话剧。田汉著。初载《南国周刊》1卷1期(1928年9月)。1929年修改,增加一个人物,再发表于《南国月刊》1卷2期(1929年6月1日),这个剧,从剧名看一种诗意(甚至是禅意)的象征,其主题是作者由读日本诗人芭蕉翁的诗句“古

  • 甲申朝事小纪·抱阳生

    笔记。清王朝撰。一卷。作者原署江抱阳生撰。内容专记明崇祯、宏光两朝的宫闱秘闻、朝廷风俗、皇帝佚闻、大臣始末等。约一万三千字。于李自成农民起义军记载尤详。有些人物传记, 如《张献忠记》、《圆圆传》、《洪承

  • 梵志计水净经·佚名

    失译人各附东晋录,即中阿含水净梵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