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东溪日谈録卷三

理气谈

理气只是一事理不外气气不外理先儒多说成两事却不可晓且阴阳气也一阴一阳理也气固此之阴阳理亦此之阴阳固非气乃此之阴阳而理又出此阴阳之外亦非理乃此之阴阳而气又杂乎阴阳之中如天地之始物成物者气也其所以主始物而成物者理也皆不相离也与上而日月星辰风云雷电下而山川草木羽毛鳞介中而生齿戴发之人其成形成象成声者气也所以成此形此象此声而各有其性者理也有气便有理有理便有气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是故气赋万物之形理赋万物之性气以形验理以性验非一事也

先儒曰若气不结聚时理亦无所依着是先有气后有理又曰先有理后有气又曰气傍是理行此气之聚则理亦在又曰要之先有理只不可说是今日有理明日有气又曰理与气决是二物也凡此似说得理气支离某甚疑焉粗读似可细推却又多有不通

太极包涵理气方其未动见理不见气而气实在内及动而为阳静而为阴却又见气不见理而理亦在中固无彼此亦无先后也岂太极包涵理气理且不施而先施其气必欲以理气分彼此先后者则是太极所涵理在一边气在一边太极是形而下者之器非形而上者之道也太极只是理理便自然有气动而为阳静而为阴是理之流行行便是气及生万物气到而理亦到理到而气亦到气便成形理便成性岂有彼此先后也若有彼此先后理气便为二物则非所以为太极矣

人能识得太极是理气之本原便能识得天地万物皆理气之所在天地万物既有理气皆自太极而生则太极非理气之本原乎是故上而日月之运行星辰之森列风雷之鼓舞雨露之沾濡云雾之滃集雪霜之凝冱节候之推迁寒暑之往来皆此理此气也下而山川之流峙鸟兽之飞走草木之花实鳞介之遨潜胎卵之生育形气之变化亦此理此气也中而人类手足之运动声气之吹嘘出入之作息酬酢之往来语黙之异宜与凡动静进退仕止久速吐词为经作事为文则亦莫非此理此气之所为也则又何物而非理气也哉

天是轻清之气包裹着地地是重浊之气结成块子在天之中天气紧附着地地如桴筏紧附着天天气转旋不已所以承载得地地之形为天之气所裹故不坠不坏或天阳不足地阴有余以不足者而载有余则有余者有时而动不足者有时而裂天气包在地下其气上行故万物之生皆自下逹上便可见地是天之气包裹承载

方天之未开地之未辟人之未生阴阳混沌只此气耳及阴阳既定气之清者上浮名之曰天气之浊者下凝名之曰地气之精者结聚大而为日为月小而为星为宿日月星宿与天之气同浮亦同转旋不已是天地之气自相依附而日月星宿又自依附于天之气中成文章以悬象着明也

天以日运而成昼月运而成夜其成昼成夜者皆日也月无预焉方日自旸谷而升于天是日行于天其光在地之上照耀四方至入咸池然后光晦故指照耀之日而名昼也是日之为昼者以日之光在地之上也及自咸池而入于地则日遶地下其光在地之下而地之上晦焉故因日之晦地上无光而谓之夜是亦指日之晦而名之也则昼夜者以日之光晦而各名月固无所预也

天地之气笼统相续本无分别然有春夏秋冬之分者圣人化而裁之之道也因生物而曰春长物而曰夏敛物而曰秋藏物而曰冬别为四时者以要一岁之始终圣人敬天之道也

天之纬星角亢氐房心尾箕奎娄胃昴毕觜参井栁星张翼轸斗牛女虚危室壁二十八宿者阳其本体也故闪烁开合其光不定经星之金木水火土者阴其本体也故本体之光不动观朱子曰经星是阴中之阳纬星是阳中之阴可见星非昼无而夜有但昼有日之光不能显耳夜则日行地下亦如月之受光于日而与月同明也故朱子曰星光亦受于日但其体微耳

春秋傳二十八宿分在四方方有七宿共成一象蟲獸出地其象在天東蒼龍西白虎皆南首北尾南朱雀北武皆西首東尾從角而西左旋此亦人以象獸非天布置而為是象也後世術家以指在地山川名為四獸占地宅禍福也謬哉東西南三方之獸皆以一名惟北方之獸曰武者則以兩名非特北方之物為然而北方之理曰貞者亦信智也

萬物形成於地象皆見之於天故占天以見萬物如木氣在東其色青上干於天故星之色亦青金氣在西其色白上干於天故星之色亦白火氣在南其色赤上干於天故星之色亦赤水氣在北其色黒上干於天故星之色亦黒土氣在中其色黄上干於天故星之色亦黄此五行之氣各以方成色者五緯星也蒼龍之宿七共三十一星角二星亢四星氐四星房四星心三星尾九星箕四星合成一獸占天七十五度白虎之宿七共五十星奎十六星娄三星胃三星昴七星畢八星觜三星參十星合成一獸占天八十五度朱雀之宿七共六十星井八星五星栁八星星七星張六星翼二十二星軫四星合成一獸占天一百二十度武之宿七共二十五星斗六星牛六星女四星虚二星危三星室二星壁二星合成一獸占天九十八度四獸之象占天度數甚濶而成象甚大在地之形豈有如是之大也葢輳集星宿强而名之使人易識四方之宿非若五行之有實形也春秋傳略取以言天耳

日月之食日君象月后象臣象然虽日月之行上下适然相掩而食其实应其象者当之故春秋书日食不书月食厯家以纒度推之亦多验矣

日食朔者日月之合东西同度南北同道则月掩日而日食矣

月食望者日月相对月光正满故日月相对同道同度则日亢月而月食矣

所谓同度者如日在午月在子子午同度所以食人见日月之食不见黄赤二道厯家因天有此路数名此二道以别天之度分记日月之行先儒亦多据此说理惟沈存中辨之当矣

有分黄道居中青道居东白道居西赤道居南黒道居北者与厯家不同与儒者所论者亦不同皆不敢据之以为实也

邵子曰日月之相食数之交也日望月则月食月掩日则日食犹水火之相克也朱子曰日月之食皆非常也而以月食为常日食为不常者以阴胜阳而掩之不可言常也故春秋日食必书而月食无纪焉邵子是论其食之体朱子是论其食之用必兼此则其义备矣

阴阳之气合而为云散而为雨观小畜宻云不雨与既雨既处可见矣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故水居五行之首天地间惟水为多耳

有谓云气合而成雨故云散则雨地气合而成水地常凝聚故水无穷谓雨为云气之合水为地气之合恐非论其原也

五行惟水为多观孔子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而居五行之首周子太极图阳动之后盛阴之合亦先生水则水之多可见

阴阳㑹合其气相薄升而为云䧏而为雨若气升缓矣降而为雨亦缓必无激薄之声不能成雷也若气升急矣降而为雨亦急必腾而为云鼓而为风裂而为电震而为雷施而为雨皆所谓阴气包裹阳气于内阳受阴裹不能得出故冲突而出之其破裂者电也其破而成声者雷也雷与电皆阳气在内冲发于外者也观神机火器必烟光先发而声震随之其电先掣而雷声始震者其理一也雷之杀人坏物非假外物也气冲激耳邪巫之说雷之运而有车响而有鼔裂而有火杀人坏物而有斧曰车曰鼔曰火曰斧皆器也非气也若器则必有造而与之者散云収贮之者何处也持之而为雷者何人也邪巫之谬世之不识理而信俗者从之邪巫之乱吾道也孰甚焉

星之与雷同一阴阳之气故星之陨则化为石其形如狗雷之冲突于物坠而亦化为石其形似斧与星陨化而为石其形似狗者一类矣

雷之杀人其烙于皮肤者非字也雷之奋迅其气冲裂其人腑脏血气奔走皮肤状似龙蛇故人见而谓之字岂真有字以书于上哉

雷激物之激恐亦不当作击若击乃攻击之击主物而言谓雷激则激薄之激主气而言阴阳之义也恐只当言激而不当言击也

世谓雷杀人以罪坏物以怪然无罪者亦杀无怪者亦坏观此可见乃阴阳之气激薄冲突而杀人坏物非有所择不假私意于其间也惟人不能操存涵养适然遇之神明为之失守心志为之惊丧故血气荡散而死矣其雷雨弗迷不丧匕鬯者岂有是哉

老干中虚激薄之声自下而发者易入冲突之力自内而外者易破其中虚之所藏者虫兽百怪死焉雷岂为是霹雳哉其非中虚者其体内实其无虫兽百怪则冲突之气裂中而破外何怪之有哉

月中影子世说谓之桂兎淮南子谓之山河影桂兎之说固谬山河影之说恐亦非确论矣且山河皆地类与地同气者也日月相对何止山河有影地无影也月中既有山河之影如五岳在五方四海在四方月中明而有空缺处当在四方其黒而有影处当在五方今月中却有一小方之有影子大方之有空缺与地山河不对况山河非移动之物非若月之流行有移动自东及西上下颠倒不一其中影子何一定而不移不随月与山河而为颠倒移动邪此必阴气凝而为月㣲有查滓凝结在内故成此影子也亦如日有纎查不显人或见之而谓之乌耳大抵只阴气重浊有查滓而阳气轻清无查滓也观阴气凝而为地其查滓大而为山小而为石又小而为地中许多物也可见矣

猜你喜欢
  大学衍义卷三十四·真德秀
  《论语》简介二·孔子
  第十五章 38·辜鸿铭
  卷三十二·卫湜
  卷十·赵汸
  卷一百三十二·秦蕙田
  第三卦:《屯卦》·佚名
  春秋説卷二十四·洪咨夔
  卷四·李光地
  卷三·刘瑾
  卷九·佚名
  卷二·佚名
  瑜伽师地论卷第八十一·玄奘
  佛塔的光明·太虚
  答黄子理问(二则)·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一折·佚名

    (谢金吾领夫役上,云)自家谢金吾的便是。奉圣人的命,说这街道窄狭,车马往来不便,不管大小官员房舍,但是侵占官街的,尽皆拆毁。来到这所门楼根前,这楼正占着官街。夫役每,向前与我拆倒者。(院公上,云)老汉是杨令公家的老院公。是

  • 卷三·李贺

    追和何谢铜雀妓佳人一壶酒,秋容满千里。石马卧新烟,忧来何所似?歌声且潜弄,陵树风自起。长裾压高台,泪眼看花机。送秦光禄北征北虏胶堪折,秋沙乱晓鼙。髯胡频犯塞,骄气似横霓。灞水楼船渡,营门细柳开。将军驰白马,豪彦骋雄材。

  • 列传第五 文闵明 武宣诸子·令狐德棻

    文帝十三子。姚夫人生世宗,后宫生宋献公震,文元皇后生孝闵皇帝,文宣皇后叱奴氏生高祖、卫剌王直,达步干妃生齐王宪,王姬生赵僭王招,后宫生谯孝王俭、陈惑王纯、越野王盛、代奰王达、冀康公通、滕闻王逌。齐炀王别有传。宋献

  • 卷第二十八·徐鼒

    前翰林院检讨加詹事府赞善衔六合徐鼒譔列传第二十一瞿式耜(徐高)瞿式耜(徐高)瞿式耜字起田,常熟人;礼部侍郎景醇孙、湖广参议汝说子也。举万历丙辰(一六一六)进士,授永丰知县;有政声。天启元年(一六二一),调江

  • 卷之一百七十八·佚名

    洪武十九年五月乙卯朔 上谕吏部臣曰国家人才非一日所能造就曩者进士魏安仁等六人尝以过谪为浙江按察司书吏使知自新今已历年恐为小人所侮则终身丧志虽欲改过不可得矣其召还用之○丙辰申明游民之禁命户部板刻训辞户相

  • 卷之三百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五十八·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卷五十八乾隆二十三年秋七月乙酉朔谕靖逆将军雅尔哈善等与定边将军兆恵合兵相机擒拏霍集占上谕军机大臣曰雅尔哈善等奏称遣总管扎尔善等至鄂根河瞭望未见贼踪又沙雅尔有两路可通库车若

  • 卷二十五·温达

    <史部,纪事本末类,圣祖仁皇帝亲征平定朔漠方略  钦定四库全书圣祖仁皇帝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卷二十五癸酉抚逺大将军伯费扬古奏报灭噶尔丹于昭莫多之地羣臣入贺上驻跸中拖陵大将军伯费扬古为灭噶尔丹事遣副都统阿

  • ·移镇改建兵房议·丁曰健

    台郡绅士陈泰阶等佥呈:以郡城内各兵分据各坊街占住民房,复设立私庙公厅,以为犄角斗争之势;以致兵民杂处,易启衅端。呈请示禁勒归营房,俾得彼此相安等情。查兵民错杂民居,难免不起衅生端;据请示禁勒归营房,诚为彼

  • 徒单合喜传·脱脱

    徒单合喜,是上京速苏海水人。其父徒单蒲涅,世袭猛安。徒单合喜身材魁伟,臂力过人,一听到见到某事,都终生不忘。天辅年间,跟从金源郡王娄室为扎也,娄室很喜欢他。天会六年(1128),他凭借功劳为谋克,不久统领娄室的亲管猛安。元帅

  • 礼三一·徐松

    后丧一天头原批:「礼。凶礼。后丧。」昭宪皇后【宋会要】太祖建隆二年六月二日,皇太后崩于滋德殿,遗令曰:「生死者人之常道,修短者天之定数。考终为福,又奚其悲!予年过六旬,比多衰病,家国之故,忧劳积念,自春及夏,风气频作,针石备

  • 同治五年四月十六日·曾国藩

    黎明,早饭后与幕客六人登岱。出泰安北门三里许,过岱宗坊,旋至玉皇阁小坐。有孙真人化身。据道士云:孙某在此修炼,年九十四岁,康熙四十年化去,今手足皮骨尚在,如干腊然,惟头系上塑耳。又至关帝庙小坐,有盐当会馆。旋过飞云阁,有孔

  • 卷第二十四·佚名

    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第二十四 宋池州报恩光孝禅寺沙门法应 集元绍兴天衣万寿禅寺沙门普会续集 祖师机缘 六祖下第五世之五(清源下第四世之二) (曹洞宗)【增收】筠州洞山良价悟本禅师。(嗣云岩)因辞云岩。临行问。百

  • 金丹四百字闵一得批注·闵一得

    《金丹四百字》,宋紫阳真人成道以后,遗与马处厚之文。其文初无定名,后人因其无名,即以《金丹四百字》名之。是文其言约而不繁,其义显而且明,与《悟真篇》相为表里。《悟真篇》细分药物火侯,《四百字》总撮始终大义,两者一而二

  • 大鼻子的故事·茅盾

    短篇小说。完成于1936年5月27日,最初发表于同年7月1日《文学》7卷1号“儿童文学”专号上(预告题目为《流浪儿》),署名茅盾。先后收入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7年出版的《烟云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出版的《茅盾文集》

  • 春秋本义·程端学

    注释书。元程端学撰。30卷。端学以为,先儒对《春秋经》议论不一,未能尽合圣人作经之初意,故采辑诸传之合于经者,撰成此编,题曰《本义》。是书卷首有张天祐序及端学自序,而后有《春秋本义通论》、《春秋本义问答》、《春秋本

  • 分别业报略经·佚名

    一卷,大勇菩萨撰,宋僧伽跋摩译。一经皆为偈颂,分别五趣之业报。

  • 大普贤陀罗尼经·佚名

    开元附梁录   根本咒一,治病咒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