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答黄子理问(二则)

问一:佛法不立名言,不可思议,言其非思想议论之所能及。然不用议论犹可也,若思想不用,从何而入?

答一:佛法不可思议,而思议为入佛法之门,故学者宜由思议之门以入不可思议之佛法,三藏十二部皆佛菩萨应众生之机而说,使众生由名言之门入得达于不立名言之境之利益,而名言之效彰。现在众生之所以成为众生者,原无异于昔,故此文字语言之可用于过去者,即可用于现在,可用于现在者,即可用于将来,不分三际,普利一切而无碍。盖名言犹指,佛法犹月,名言虽非佛法,实可由名言以见佛法,犹指虽非月,可以由指以见月也。但众生迷执已深,每每认指作月,则属认者之自误而指又受过也。故曰“不立文字,不离文字”。

问二:以相言,一切法由因缘生;以体言,则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既本来清净,则普遍清净,缘从何来?

答二:一切法由缘生,本来无自性,若执为另有体在,则如外道之所谓冥性、神我、大梵、灵魂等,是即为遍计执。遍计执者,总言之,即为我法二执。其与生俱有者,名俱生执,由生后种种传习名象而成者,名分别我法二执。不知诸法实相本来无我,皆由缘生,而此由缘生者亦无自相,无实体可得,即此无自相、无实体之体,即为本体。异生不解此理,一一执为实有,遂有自他人我之别,而贪、嗔、痴、慢以生,造种种恶业,流转生死,不得解脱。若了达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融通无碍,俱无自相可得,而此无自相可得之相,即为实相;且知此无我之实相,即佛果位之清净缘生法,则戏论自除,颠倒自化,尚何生死之可畏,尚何涅槃之可求哉?三论宗专破遍计执性,遍计执性破而清净缘生法自明。唯识宗但明依他起性,依他起性明而遍计执自破。遍计执破则依他起即为圆成实性矣。二乘破遍计执我相已空,而即安于空寂,故仅属化城;若了知无相之相,一切妙用即无不含容,无不具足,所谓照而寂、寂而照,不落断灭,方为究竟。又、尔当体活泼泼地即是,是为佛之真体,佛之极则。但在凡夫分位,不得不修二空观以除分别、俱生二执,尤宜广修梵行,以除无始来由二执所造种种恶业,与久远所成种种恶习,而后行解相应,得还本来面目然。为中下说法,骤难明此彻底之深理,故说因果报应,兼带有自他人我之相,令其略有把握,不至若无可捉摸者。而其固定之我执,不易速得解脱,亦势使然也。(甲子春正,黄子理记)(见海刊五卷三期)

(附注)原题“佛学院亲闻录”,今改题。


猜你喜欢
  不空罥索陀罗尼自在王咒经卷上·佚名
  慈悲道场忏法 第四卷·佚名
  俱舍论记 第七卷·普光
  卷五·心圆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一·欧阳竟无
  卷十三·赜藏主
  思益梵天所问经卷第一·佚名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十四·圆悟克勤
  卷第二十九·道宣
  卷四百一十九·佚名
  杂阿含经卷第五·佚名
  第八十一章 一王章·佚名
  卷二十七·佚名
  卷第九·行策
  佛说盂兰盆经疏上·宗密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十九·万树

    <集部,词曲类,词谱词韵之属,词律  钦定四库全书词律卷十九宜兴万树撰角招【一百六字】        赵以夫晓寒薄苔枝上剪成万点冰萼暗香无处着立马断魂晴雪篱落溪畧彴恨寄驿音书辽邈梦绕杨

  • 游灉湖上寺·张说

    湖上奇峰积,山中芳树春。 何知绝世境,来遇赏心人。 清旧岩前乐,呦嘤鸟兽驯。 静言观听里,万法自成轮。

  • 丑俊巴·蒲松龄

    山坡羊段净坛府八戒害相思[西江月]一个说金莲最妙,一个说八戒极精;我遂及他撮合成,那管他为唐为宋。净坛府呆仙害病,枉死城淫鬼留情;酆都城畔喊一声,就成了一双鸾凤。[山坡羊]圣僧悟能,他原是天蓬元帅,跟着唐僧姓了猪,取名八戒

  • 卷一百六十七·毕沅

      ◎宋纪一百六十七 ∷起昭阳大荒落四月,尽阏逢敦牂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   绍定六年金天兴二年,蒙古太宗五年   夏,四月,壬寅,葬恭圣仁烈皇后于永茂陵。   金崔立

  • 卷二百四十六 熙寧六年(癸丑,1073)·李焘

      起神宗熙寧六年七月盡是年八月   秋七月甲辰,權發遣開封府判官、職方員外郎沈忱權發遣梓州路轉運使。庚戌日可并此。   置河州折博務,令制置解鹽司倣熙州東、南、西鹽交引,減直召商旅入中。   權發遣廣南東路

  • 第四十五回 伏甲士骈诛权宦 溃御营窜死孱君·蔡东藩

      却说杨邠、史弘肇等,揽权执政,势焰薰天,就是皇帝老子,亦奈何他不得。汉主近侍,及太后亲戚,夤缘得位,多被邠等撤除。太后有故人子,求补军职,弘肇不但不允,反把他斩首示众。还有太后弟李业,充武德使,夙掌内帑,适宣徽使出缺,业密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佚名

    万历三年七月丁酉朔上亲享 太庙○户部覆议总督宣大山西方逢时<婠勶-釒>酌定三镇贡市马价宣府以一万八千匹为率该银一十二万两大同以一万匹为率该银七万两山西以六千匹为率该银四万两著为定规以使遵守户科都给事中光懋

  • 八九○ 谕内阁着交四库馆再缮写全书三分安置扬州文汇阁等处·佚名

    八九○ 谕内阁着交四库馆再缮写全书三分安置扬州文汇阁等处乾隆四十七年七月初八日乾隆四十七年七月初八日内阁奉上谕:朕稽古右文,究心典籍,近年命儒臣编辑四库全书,特建文渊、文溯、文源、文津四阁,以资藏庋。现在缮写头

  • 卷一百九十九·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九十九明 杨士奇等 撰求言周厉王时国人谤王召公告王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

  • 卷四·马文升

    钦定四库全书端肃奏议卷四明 马文升 撰回避雠害大臣事弘治二年七月二十七日臣因八月初二日祭祀先师孔子及初三日祭大社大稷在於本部宿歇斋戒二十八日早有臣宅内守门皂隷王顺到部说称今夜四更时分有不知姓名人在於门

  • 贵义第四十七·墨子

    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

  • 卷一百八十三·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八十三日本山井  物观 撰论语第八卫灵公第十五考异古本经在陈絶粮粮作粮 君子亦有穷乎足利本无有字 赐也女女作汝 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参下有然字足利本同 夫然后行下有也字

  • 高僧傳卷第九·慧皎

      梁會稽嘉祥寺沙門釋慧皎撰   神異上竺佛圖澄一單道開二竺佛調三耆域四   竺佛圖澄一   竺佛圖澄者。西域人也。本姓帛氏。少出家清真務學。誦經數百萬言。善解文義。雖未讀此土儒史。而與諸學士論辯疑滯。

  • 出生菩提心经讲记跋·太虚

    出生菩提心经,二十二年春讲于雪窦。宝忍于闽南毕业,从至雪山司会计,精成唯识,而回向兜率。余开讲后而命代讲,故仅记首讲。宝次年离雪返鄂,闻曾住持宜昌某寺,抗战起逝世。今印布此经,以其记录附之,专祝遂生睹史!太虚志于缙云。三

  • 卷九十三·佚名

    释净佛国土品第八十二之下【经】&ldquo;复次,须菩提,菩萨取色相、受想行识相、眼相、耳鼻舌身意相、色声香味触法相、男相、女相、欲界相、色界相、无色界相、善法相、不善法相、有为法相、无为法相,是名菩萨粗业

  • 卷第十·道世

    诸经要集卷第十西明寺沙门释道世集六度部第十八(六度即为六篇)布施第一(施别七缘) &middot;述意缘  &middot;悭伪缘  &middot;财施缘  &middot;法施缘  &middot;择施缘  &middot;福田缘  &middot;相对缘

  • 老子全译·老子

    《老子全译》是对《老子》的介绍。《老子》后人又称《道德经》,是一部讲哲理的古籍,又是韵文。

  • 泉州千佛新著诸祖师颂·佚名

    《敦煌遗书总目索引》载:《泉州千佛新著诸祖师颂》,斯坦因劫经录1635。终南山僧慧观撰序,招庆省登著。题记沙州三界寺沙门道真记。斯1635号卷是斯坦因盗去的敦煌写本之一,现存大英博物馆。该卷名《泉州千佛新著诸祖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