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守弱学

卷一 敬强篇

世之强弱,天之常焉。

强者为尊,不敬则殃,生之大道,乃自知也。

君子不惧死,而畏无礼。小人可欺天,而避实祸。

非敬,爱己矣。智不代力,贤者不显其智。弱须待时,明者毋掩其弱。奉强损之,以其自乱也。示弱愚之,以其自谬焉。

译文: 人世间的强弱之分,是天道中很正常的事。强者尊贵,不敬重它就会招来祸秧。生存的第一准则,是要有自知之明。君子不恐惧死亡,而害怕失去礼节。小人可以欺瞒上天,却躲避了实际的灾祸。并不是真正地敬重强者,而是爱护自己。智慧不能代替实力,贤明的人不会显露他的智慧。弱者需要等待时机,明智的人不会遮蔽他的弱小。尊奉强者可以损害他,用这个方法能促其自我变乱。显现弱小可以愚弄强者,用这个方法能使其自生错误。

卷二 保愚篇

人不知者多矣。知之幸也,不知未咎。

智以智取,智不及则乖。愚以愚胜,愚有余则逮。 智或难为,余则克之,得无人者皆愚乎?

上不忌愚,忌异志也。 下不容诈,容有诚也。上明而下愚,危亦安。下聪而上昏,运必尽。

言智者莫畏,畏言愚也。

译文:人们不懂的事情太多了。懂得的事情多是好事,不懂也未必是什么坏事。智者用其智慧作为取胜之道,智计一旦失败就会事与愿违。愚人用其愚笨作为取胜的办法,愚笨十足就能达到目的。智计有时难以做到的事,愚笨的办法却可以解决它,这恐怕是人们都是愚人的缘故吧?当权者不忌惮愚人,而忌惮不忠的人。地位低下的人不容奸诈之人,而容纳诚信之人。上司精明下属愚笨,虽然危险但可以平安脱困。下属聪明而上司昏庸,好运一定会完结。说自己聪明的人不要去怕他,要留心自己说自己愚笨的人。

卷三 安贫篇

贫无所依,不争惟大,困有心贼,抑之无恙。

不恶窘者,知天也。惰以致贫,羞也。廉以不富,荣也。

蹇以无货,嗟也。贵生败儿,贱出公卿。达无直友,难存管鲍。 勿失仁者终富,天酬焉。莫道苦者终盛,人敬矣。

译文: 贫穷没有依靠,不争强好胜是最重要的。困境催生邪念,遏制它才没有祸患。不憎恨窘迫之境,即是通晓自然社会了。因为懒惰而导致贫穷,是值得羞愧的;因为恪守清廉原则而不富足,是荣耀的;因为命运坎坷而穷困潦倒,是令人叹息的。富贵之家,多有不屑子孙,贫寒之家常出高官显贵。得志时没有正直的朋友,落难时却有管鲍之交。不失去仁爱终究会富有,这来自于上天的酬报。不诉说苦楚的人终究会兴盛,这源自于人们的敬爱。

卷四 抑尊篇

智尊者未必强,名实弗契也。霸者存其弱,胜败无常焉。 弱不称尊,称必害。强勿逾礼,逾则寇。

不罪于下,祸寡也。目无贵贱,君子也。心系名利,小人也。君子尊而泽人,小人贵而害众。

至善无迹,然惠存也。至尊无威,然心慑耳。

译文: 地位高的人未必是强者,名声和实际不是相契合的。称霸的人也有他的弱点,胜败没有固定的规律。弱者不能自称尊贵,自称尊贵一定会受到伤害。强者不能超越礼法,超越礼法就是贼寇了。对身份低微的人不轻易谴责,祸患就会减少了。眼里没有贵贱之分,是君子的行为;心中只有名利二字,是小人的行径;

君子身处高位会造福世人,小人有权有势就会危害百姓。最大的善行是没有痕迹的,但它的恩惠却是实实在在的;最高贵的人没有威仪,但他能让人心悦诚服。

卷五 守卑篇

智人卑莫僭,赢马勿驰。草木同衰,威存其荣。 君不正臣谲,君之过也。上无私下谠,上之功也。

功过由人,尊卑守序,卑不弄权,轻焉。

宠不树敌,绝焉。陋不论道,暴焉。堪亲者非贵,远之不辱也。毋失者乃节,恃之者必成矣。

译文: 地位低的人不要冒用地位高的人的名号行事,瘦弱的马不要拼命奔跑。草木同时衰败,它们都有茂盛的时候。君主不公正致使臣子欺诈他,这是君主的过错;上司没有私心才能使下属对他直言,这是上司的功德。功过是由人来决定的,尊卑是靠秩序来维护的。卑微的人不要玩弄权力,因为人们轻视他;受宠信的人不要树立强敌,因为这是一条绝路;浅陋的人不要谈论大道理,因为这会暴露自己的无知。可以亲近的人不是达官贵人,远离他们能免遭羞辱;不能失去的是气节,依靠他一定会有所成就。

卷六 示缺篇

天非尽善,人无尽美。不理之璞,其真乃存。求人休言吾能。

悦上故彰己丑。治下不夺其功。君子示其短,不示其长。小人用其智,不用其拙。

不测之人,高士也。内不避害,害止于内焉。外不就祸,祸拒于外哉。

译文: 上天不是最善良的,人没有最完美的;没有加工过的玉石,它的本性才会存在。求助他人不要说自己很有才能;使上司高兴要故意显示自己的丑陋;管理下属不能夺取他们的功劳。君子显现他的短处,不显现他的长处;小人使用他的智慧,不使用他的笨拙。深不可测的人才是真正的高人。对内不回避害处,害处就会在内部得到解决;对外不接近祸乱,祸乱就会被阻挡在外面。

卷七 忍辱篇

智至辱非辱,乃自害也。至忍非忍,乃自谅也。君子不怨人,怨天也。小人不畏君子,畏罚也。君子小人,辱之可鉴焉。强而无仁,天辱之。弱而不振,人辱之。辱不灭人,灭于纵怒。大辱加于智者,寡焉。大难止于忍者,息焉。

译文: 最大的耻辱不是受人侮辱,而是自我伤害;最大的忍让不是容忍他人,而是原谅自己。君子不怨恨小人,怨恨上天的不公;小人不害怕君子,害怕人们的惩罚。一个人是君子还是小人,羞辱他就可以鉴别出来。强者没有仁爱,上天会侮辱他;弱者不能振作,人们会侮辱他。侮辱不能毁灭人,毁灭人的是放纵和愤怒。有智慧的人常常要忍受大的侮辱,因为能理解他们的人很少;忍受屈辱的人往往能躲过大的灾难,因为他们使对手停止了进攻。

卷八 恕人篇

天威贵德,非罚也。人望贵量,非显也。恕人恕己,愈蹙(cù)愈为君子可恕,其心善焉。小人可恕,其情殆焉。不恕者惟事也。富而怜贫,莫损其富。贫而助人,堪脱其贫。人不恕吾,非人过也。吾不恕人,乃吾罪矣。

译文:上天的威严以仁德为贵,而不是惩罚;人的声望以器量为贵,而不是声名显赫。宽恕他人就是宽恕自己,形势越是困难越是要这样做。君子可以宽恕,因为他们的心地善良;小人可以宽恕,因为他们的处境危险。不能宽恕的只是具体的事情。富人怜惜穷人,不会损害他们的富有;穷人帮助他人,可以使他摆脱贫穷。他人不宽恕自己,不是他人的过错。自己不宽恕他人,则是自己的罪过。

卷九 弱胜篇

名弱者,实大用也。致胜者,未必优也。弱而人怜,怜则助。劣而人恕,恕则幸。庸而人纳,纳则遇。以贱为耻,其人方奋。以拙为憾,其人乃进。无依者自强,势所迫焉。贤以义胜,义不容恶也。忠以诚归,诚不输奸也。

译文: 被人称为弱处的东西,实际上是大有用处的。能导致胜利的东西未必是人们所说的优势。弱者令人同情,同情就是强大的动力;处于劣势的人,人们会宽恕他,宽恕就是难得的幸运;平庸者人们会接纳他,接纳他就是难逢的机遇。把地位低下视为耻辱,人们才能奋发有为。把自己的不足视为遗憾,人们才能不断进取。没有依靠的人会自我图强,这是形势逼迫的结果。贤德的人凭着正义取胜,正义不会宽容邪恶;忠贞的人凭着真诚令人归附,真诚不会输给奸诈。

猜你喜欢
  貴言第六·徐干
  平书卷二人事篇下·王源
  悔过自新说·李颙
  经济文衡后集卷二十三·佚名
  卷三十 有司彻第十七之二·李如圭
  卷三·许谦
  卷八·王志长
  支那內學院研究會開會辭·欧阳竟无
  卷三十五(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卷三十一·道世
  大乘中觀釋論卷第九·欧阳竟无
  新宏明集序·太虚
  僧伽求学之要·太虚
  佛说弥勒下生成佛经讲要·太虚
  卷四十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十四·列传第二·后妃下·脱脱

        ◎后妃下   ○睿宗钦慈皇后 睿宗贞懿皇后 世宗昭德皇后 世宗元妃张氏 世宗元妃李氏 显宗孝懿皇后 晕宗昭圣皇后 章宗钦怀皇后 章宗元妃李氏 卫绍王后徒单氏 宣宗皇后王氏 宣宗明惠皇后 哀宗徒单皇后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九十四·杨仲良

      哲宗皇帝   变新法   元丰八年四月辛未,诏户部侍郎李定取都提举汴河堤岸司所领事,并提举京城所课利条析以闻。   五月乙末,并罢提举汴河堤岸司。元丰二年二月二十二日初置,三年五月二十二日改今名。   诏尚书

  • 卷之三百四十四·佚名

    咸丰十一年。辛酉。二月。己卯。谕军机大臣等、李续宜奏、皖逆纠合大股捻匪。由英霍上犯鄂边。已于二月初六日、由青草堛率全军而上。六安寿州一带。势难兼顾等语。逆贼上犯楚疆。势极剽疾。胡林翼力守太湖。因病未

  • 第三十一章 后汉的盛衰·吕思勉

    后汉自公元25年光武帝即位起,至公元220年为魏所篡止,共计192年;若算到公元189年董卓行废立,东方起兵讨卓,实际分裂之时为止,则共得175年;其运祚略与前汉相等,然其国力的充实,则远不如前汉了。这是因为后汉移都洛阳,对于西北两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八 列传三十八·纪昀

    列传唐 【三十八】○唐三十八李光弼【荔非元礼 郝廷玉 李国臣 白孝德张伯仪 白元光 陈利贞 侯仲庄 柏良器乌承玼】郭子仪【曜 晞 承嘏 暧 钊鏦 铦 曙 幼明】李光弼郭子仪△李光弼李光弼营州柳城人父楷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首天章七·阿桂

    紫光阁曲宴即席成什【丁酉】紫光筵开迓始春每教卜日先【去声】于人【是日为人日前一日】民安物阜期引翼北西戎集仰鳞【时朝正新旧诸藩年班四部哈萨克来使及轮班觐谒之土司等咸集并命曲宴】众土司都欣得所两金川那更

  • 列传卷第十八 高丽史一百五·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柳璥[*(柳)升*(柳)墩*(柳)曼殊]。○柳璥字天年一字藏之政堂文学公权之孙高宗朝登第累迁至国子大司成璥久在政房与兪千遇俱为崔沆所厚蒙兵之

  • ●自序·佚名

    寒夜鼠啮架上,发烛照之,则弘光时邸报,臣畜之以为史料者也。年来幽忧多疾,旧闻日落;十年三徙,聚书复阙。后死之责,谁任之乎?先取一代排比而纂之,证以故所闻见,十日得书四卷,名之曰「弘光实录钞」。为说者曰:『「实录」国史也,今子无

  • 食货一·徐松

    检田杂录案:田制以建置先后为次【宋会要】太祖建隆二年四月,大名府上言:餐陶县民郭赟诉去冬所检田,各有隐漏田亩。诏本县令程迪杖脊除名,配沙门岛;元检官给事中常准夺两任官。 三年七月,诏以魏、郓、贝、冀、滑、卫、磁、

  • 吴乃琛·周诒春

    吴乃琛 字賮忱。生于浙江杭州。已婚。初学于杭州求是书院。毕业于上海南洋公学。光緖三十二年游美。入加利佛尼大学。习商科。宣统元年。得学士学位。入威斯康心大学。习经济政治学。宣统二年。得硕士学位。回国。历

  • 别通篇第三十八·王充

    富人之宅,以一丈之地为内。内中所有,柙匮所〔赢〕,缣布丝〔帛〕也。贫人之宅,亦以一丈为内。内中空虚,徒四壁立,故名曰贫。夫通人犹富人,不通者犹贫人也。俱以七尺为形,通人胸中怀百家之言,不通者空腹无一牒之诵。贫人之内,徒四

  • 卷十四·沈棐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比事卷十四     宋 沈棐 撰朝古者邦国惟诸侯入觐天子岁有常礼至於列国必嗣君继立然後得以相朝所以修先君之好严谨始之礼也春秋之时王纲不施朝觐之礼浸以废弛孱君弱国无所宗向区区欲保守疆土幸

  • 卷十一·高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地名攷畧卷十一詹事府詹事高士竒撰秦国于西垂【国语曰嬴伯翳之后也史记秦之先伯翳佐禹平水土赐姓嬴氏后有大骆生非子非子居犬丘为周孝王主马汧渭之间分土为附庸邑之秦号曰秦嬴诗谱曰秦陇西谷名徐广曰

  • 复李虎居士书·太虚

    虎居士慧鉴:接阅复书,满怀伤感!至望本大乘慈悲,作在家正信佛徒,自觉觉他,无负奉佛之初衷!际兹国难严重,来印尚未可定。此复。并祝旅祺!太虚。(见正信十卷十一期)

  • 黔南会灯录卷第七·善一如纯

    习安天龙 如纯 辑密参山禅师法嗣贵阳指月烁吼[、/(、*、)]禅师滇之曲靖许氏子。於本郡天竺寺。礼觉悟剃染。参密参和尚印可。上堂。流光易度。五十有八。幻随幻住。不拘花甲。蓦拈起拂子云。且道。是幻耶。非幻耶。

  • 又·佚名

    又慧常读五镫及百氏书天下名蓝莫不有命世宗师应运开法其间而生缘出载亦详且悉矣独是黔南一掌地不惟地不生其人而人亦不屑居于此盍地愚而俗陋故也殆考郡志自有唐南将军伐黑羊始建黔州历有明神庙初始置省会王新建谪龙

  • 卷之五上·佚名

    嘉兴大藏经 盛京奉天般若古林禅师语录古林智禅师语录卷之五上侍  者正达记录嗣法门人正如编辑偈挽了宗和尚十首(附临终语)四月十五日了宗和尚到寺见予把手曰汝若请我弃老命还汝故临终有是语曰来时曾说端的应口真

  • 读素问钞·滑寿

    医经类著作。元滑寿(1304—1386)撰。三卷。寿字伯仁,号樱生。河南许昌(一说襄阳)人。元初,因其祖父任官江南迁居仪真(江苏仪征)和浙江余姚。先后从师于王居中和高洞阳。博通经史,尤精于医,对《内经》、《难经》、《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