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黔南会灯录卷第七

习安天龙 如纯 辑

密参山禅师法嗣

贵阳指月烁吼[、/(、*、)]禅师

滇之曲靖许氏子。於本郡天竺寺。礼觉悟剃染。参密参和尚印可。

上堂。流光易度。五十有八。幻随幻住。不拘花甲。蓦拈起拂子云。且道。是幻耶。非幻耶。若道是幻。幻不自幻。若谓非幻。非幻不幻。且拈放一边。只如善财参遍百余城。文殊指陈第一义。又且如何。八十老翁入场屋。真诚不是小儿戏。

腊八上堂。击碎玄关山色寒。如来成道不虚谈。明星午夜谁同睹。陇上梅花自破颜。氷皎皎雪漫漫。一色凝然化外看。直往南方无垢界。献珠成佛不为难。且道。那是不难处。弹指顿超无量劫。轻轻屈指便成拳。

上堂。华严将讽毕。摩利初开启。当此庆元宵。笙歌时贯耳。妙音观世音。自在忘依倚。满月圆如镜。长天净若洗。银花喷火树。转次生欢喜。何故。我见灯明佛。本光瑞如此。

中秋上堂。云净一天。风清四海。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人人圆光现前。个个真常独露。於斯见得。一花堂上。臂肘交加。三晶门前。主宾互换。其或未然。荆棘林中下脚易。月明帘外转身难。

小参。银缸高剔坐立俨然。兰麝平熏。起居自若。话头清楚。不患静地迷人。公案见成。自有生机夺秀。白寥寥无滞无碍。清的的离相离名。若到者般田地。千七百则残羹冷饭。不许沾唇。一大藏陈年故纸。谩言合药。山僧今日钳锤再展。炉鞴重开。若要矿尽金纯。除非脱皮换骨。何故聻。不因蹑足龙门过。怎得春风动地来。

小参。今日己巳欲尽。明朝庚午方起。本来原无旧新。世俗强分彼此。若能不杂用心。那管人间甲子。从今打破赵州关。爆竹声中好荐取。

示众。心净若莲。月明似昼。香绕榻前。灯摇座右。要识本来面目。非青非黄非肥瘦。

示众。春行冬令十分寒。纵有红炉火费攒。寒暑不惊惟拄杖。是非坐断独蒲团。法身有主因无漏。觉体无私妙有观。若果如斯端的去。分明生死不相干。

示众。妄缘顿尽觉纯真。碓嘴花生别是春。石女善吹无孔笛。木人惯抚没弦琴。高山解听常移足。流水知音每出身。此意若能深悟入。一回举起一回新。

恒秀林禅师法嗣

安南永兴蓝田光碧禅师

城都朱氏子。生值离乱。被掳入营数载。脱遇经题和尚剃发。在云南曲靖府东山寺。依余山和尚圆具。矢志行脚。参恒秀和尚印可。后住安南永兴十余年。足不越阃。一日示微恙。告众而寂。塔於寺西。世寿四十七。僧腊三十。

永宁广福明辉净月禅师

城都赵氏子。生值世乱。随戎入黔。於平越府圆觉庵。礼清海披剃。依达远和尚具足。参恒秀和尚印可。立誓施茶接待。数十余年。不改初志。又募修通滇大道。数百余里。厥功未就。偶恙圆寂。塔於寺西。世寿六十七。师尝有偈。已刻附秀师录后。入藏流行。此不复赘。

楚眼襄禅师法嗣

贵阳谷萌法华慧林如英禅师

潭州梁氏子。在浙天童。礼心应剃染。后因行脚归楚。依沩山圆具。久亲楚眼襄印可。后住马苗宝华。又迁法华。重建功毕。会城南关众姓。慕师道德。迎至大士庵供养。为预建塔於庵后。师因警众。示一偈云。老僧七十一。开口少神气。来者免多言。说话损精力。若要问修行。脚跟下荐取。未曾死一番。少要夸伶俐。生死若不明。孤独一张嘴。闭目且观心。盘着两只腿。这着死工夫。当下超於彼。若依老僧言。利人先利己。说尽黄河波。原来只是水。讲尽世间言。惟一个道理。若不悟斯道。难了个生死。

行之笃禅师法嗣

安南万云卓庵闲禅师

蜀之广元丘氏子。母梦盏饭僧入家投宿始生。幼不茹荤。寄名回龙山。因世乱入黔。礼佛旨和尚披剃。时年二十一。圆具后矢志徧参。游楚。至沿州十方庵。参行之和尚印证。复回安南。创辟云山梵光寺。

上堂。春日融融。门外春光布景。春风拂拂。槛前春树凝烟。物物头头合道。在在处处明心。放之则周沙界。卷之则入微尘。香严击竹犹迟。船子覆舟莫及。若向者里见得。更说甚么平地登仙。白衣拜相。明明光吞宇宙。历历耀古腾今。且结角罗文归根达本一句。作么生道。卓拄杖一下云。上元原是正月半。家家打鼓庆元宵。喝一喝下座。

颂华亭船子。雨笠烟蓑傲雪霜。竿头风月老沧浪。适来钓得金鳞子。无限鱼龙入镬汤。

曹洞三十一世云门下第四代

月印庆禅师法嗣

安南淡云明光禅师

楚南李氏子。在黔之安南定头。礼本然老宿披剃。矢志行脚。游滇至锺灵。依月印和尚具足。并请益。参究发明。皆得力於印师座下。所以承嗣印师也。颂世尊初生。才出头来[囗@力]一声。指天指地得人憎。纵使云门能盖覆。至今难免赚痴僧。

安南金狮弗会传知禅师

蜀之余氏子。年九岁。寓黔之安笼。礼极乘和尚剃发。乘示参父母未生前话。乘寂后。师矢志徧参。游滇至广南万寿。参本源和尚。复归黔。依松岿天一和尚具足。后遇月印和尚於江浙。回滇挂锡定头。师往亲觐。印一见器之。将拈花公案勘验。机缘契合。亲承印证。后隐居阿黑数载。邑侯余公。率众绅士。请辟金狮洪音寺。

上堂。建丛林立规矩。逞能矜势。竖门庭行法令。卖狗悬羊。所以古人。向千岩万壑之间。韬名遁迹。深蓄厚养。遂能清振一时。美流万世。设有先人未了底公案。万不得已。出来了却。今日知上座。且无未了底事。因甚也被此一阵业风。吹到金狮山里。自逞一场败露。虽然如是。检点将来。又且事无一向。理有差殊。欲报佛祖深恩。必作四来依怙。发挥向上宗猷。开辟人天正路。当与么时。还有同声相应。同气相谋者么。卓拄杖一下云。共将补[褒-保+公]调羹手。拨转如来正法轮。喝一喝。复举。杨岐道。杨岐乍住屋壁疎。满床尽撒雪珍珠。缩却项暗嗟吁。翻忆古人树下居。师云。杨岐老人恁么道。虽是清节操守。激厉后昆。怎奈检点将来。只可独善其身。欲竖临济门庭。犹未得在。看今日知上座。又作么生施设。复卓杖云。不因沧海阔。争见百川潮。

上堂。日暖风和二月天。鸟啼花放满山川。当人直下恁么去。脱体风光本自然。是则也是。祇如水底鱼踪。空中鸟迹。又作么生商量。速道速道。

上堂。将此深心奉尘剎。是则名为报佛恩。良久云。佛恩报也。作么生是深心。还委悉么分。明月在梅稍上。看到梅稍却又无。喝一喝下座。

宿士类

贵阳兴国祖融法印和尚

蜀之李氏子。未详披剃。依华山三昧和尚圆具。明万历钦赐紫衣。住兴国终老。无恙坐脱。世寿六十三。僧腊不记。

贵阳观音梵行传性和尚

普阳人。在会城兴国。礼祖融和尚披剃。并具足。传衣钵。首住毗尼。后住观音终老。塔於寺西。世寿七十三。僧腊四十余。

西识清见和尚

楚籍王氏子。出身疆场。礼法中披剃。持金刚经得止。参灵药和尚印证。师开法贵阳白云寺终老。塔於寺侧。

合鳞李居士

贵阳人。字之骅。原宦袭。弃儒学佛。参燕居和尚印证。翛然林下。集书一帙。名蔚堂草。并附有逃禅集。仅收杂偈二首。挺特男儿秉太阿。不将生死问如何。信然直下了无事。撒手悬岩唱哩啰。

讵肯瞒顸负己灵。分明鼻直两眉横。更须试看谁为主。十二时中常自惺。

普安邑侯天一刘居士

关南人。讳个臣。幼喜宗乘。常与当代尊宿。交往盘桓。初任福州。过江西。参龙山和尚有省。临任。公事之暇。少闲谈。只危坐。每有定课行持。尝述偈曰。世间一切尽归空。谁识真空用不穷。三万三千狮子座。维摩应是足神通。

居易居士

法讳明福。金陵叶氏子。字得禄。镇黔抚中军事。幼好佛教。留意宗乘。参海内知识。未足其意。特建家庵。名鹫岭禅寺。迎隐元和尚。於内问法。请益印证。复志谒诸方明宿盘桓。有偈颂机缘等。录成一书。名逃禅集。仅收杂偈三首。机缘一则。

牧牛歌。露地白牛见也么。牧童拍掌笑呵呵。等闲不用勤鞭策。放去收来一任他。

心入空门身在家。朝衣脱去换袈裟。菩提不二原无树。意地清凉转法华。

六根有疚勿他疑。心病还须心药医。面壁九年无一字。令人特地叹希奇。

元和尚问。牛头未见四祖时。为甚百鸟衔花。天人送供。士曰。花开蜂蝶聚。元曰。见后因甚不来。士曰。果熟树头空。

三一居士

普安龙氏子。讳元叙。幼年因慕道之切。尽家以供僧道。一日遇松岿垂问。城东老母。与佛同生。因甚一生不欲见佛。士着语云。彼丈夫兮我丈夫。

六度居士

古滇李氏子。母尤氏。十五看香山戏。动出家念。父母不允。幸得霞昌老宿谕曰。昔有维摩大士。作人天师。谈不二法门。又不是在家菩萨耶。汝依我说。后来自有受用。士遵霞语。如父母命。有儒士黄中翠。指参烁吼和尚。得入头处。后参善权和尚印证。所集有录。仅收机缘三则。偈一首。

有僧问云。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是个甚么。士展两手曰。是个甚么。僧云不会。士曰。怪我不得。

僧问云。尽大地是个火坑。因甚跳不出。士曰。尽大地是个火坑。僧拟议。士曰。烧杀也。

士一日卓杖行。有僧指杖问云。要者个作么。士曰。滑路上全得他力。

偈曰。着衣方免寒。吃饭却止饥。祖师西来意。是甚破驴脊。

临济三十五世天童第五代破山下

嵩目宗禅师法嗣

黔西东山古雪智禅师

蜀东人。参嵩目和尚印证。

上堂。今朝五月端午。柴门不悬艾虎。时节岂可空过。五毒拈来共煮。明州布袋吃了。咂杀池州鲁祖。好大歌莫莽卤。甜瓜彻蒂甜。苦瓜连根苦。

上堂。元日初升。春回六宇。家家鸣锣。户户击鼓。大者腾欢。小者作舞。惟有东山与世殊。单条白棒惯莽卤。颠拈倒弄且无年。日日打佛并打祖。忽有个傍不甘底出来道。者老汉。不谙时世。只知有己。不知有人。山僧即便和声打退。因甚如此。任从沧海变。终不与君通。靠拄杖下座。

上堂。东风连日发群芽。开遍山前桃李花。卷起帘来人共见。当阳一句落谁家。速道速道。

小参。打鼓落堂。见成公案。烛灿香腾。与么不荐。若也荐。无边剎境。自他不隔於毫端。十世古今。始终不离於当念。若不荐。且看老僧与汝判断。拽拄杖下座。一时打散。

嵩眉海禅师法嗣

贵阳慈云苍龙语禅师

江南陆安张氏子。在黔之西山。礼语嵩老人剃染。圆具。参嵩眉和尚印可。住慈云而终。塔於本山。世寿七十。僧腊四十。

上堂。般若如大日轮。升之则乾坤普照。如大火聚。近之则燎却面门。如涂毒鼓。击之则闻者皆丧。拈起也天回地转。放下也海宴河清。祇如不拈不放。人人怀赤水之珠。个个抱荆山之玉。且家堂稳密一句。作么生道。良久云。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上堂。天无四壁。地绝八维。一亘晴空。贯通今古。明明绝去来。历历无向背。所以道。灵光独耀逈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性心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唤作如如。早是变也。且作么生是不变底消息。良久云。早晨吃稀饭。下午又觉饥。喝一喝下座。

上堂。佛未出世。人人鼻孔撩天。个个脚跟点地。佛出世后。人人眼里添沙。个个耳中着水。於中若有一个半个。上无攀仰。下绝己躬底。出来道个凡圣无差。古今一致。不妨庆快平生。如无。山僧更与重添[土*盍][土*(天/韭)]去也。卓拄杖下座。

上堂。明如日。黑似漆。真不掩伪。曲不藏直。雪山六载空忍饥。少室九年痴面壁。於中若具择法眼底。只向羊边乾处卧。岂肯从他雪地立。虽然如是。不得春风花不开。花开须借春风力。喝一喝下座。

威阳华严长灵佑禅师

荆州胡氏子。值世乱。从戎入黔。至二十七岁。切思出尘。寓九龙山。皈依燕居和尚。又亲西山语嵩和尚。后礼嵩眉祝发圆具。并请益发明。亲承印可。开法华严。迁卧云。后复游楚。

上堂。灵机密运。宝剑全彰。截断千差。真常独露。头头显妙。物物辉光。一道清虚。贯通今古。明明绝去来。历历无对待。坐断毗卢顶。不秉释迦文。到者里。说甚随处作主。遇缘即宗。直得万机休罢。千圣不携。且超然一句。作么生道。喝一喝下座。

上堂。智鉴圆明。万法皆空。慧光独露。了妄全真。尘尘剎剎。普现威权。物物头头。全彰妙用。只得龙吟雾起。虎啸风生。瓦砾石头。咸皆[跳-兆+孛]跳。山川草木。动地喧鸣。殊胜中殊胜。奇特中奇特。且作么生是日用应缘一句。挥拂子云。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上堂。举芭蕉示众云。你有拄杖子。与你拄杖子。头上安头。你无拄杖子。夺却你拄杖子。斩头觅活。芭蕉老汉。计穷力尽。无处启口。向拄杖头上作活计。山僧者里则不然。有也不与。无也不夺。直教他全体脱落。丝毫不挂。净裸裸。赤洒洒。是你到家底消息。何处更有一物。与诸人为缘为对。还会么。不见一法即如来。是则名为观自在。

小参。举古德云。寻牛须访迹。学道学无心。迹在牛还在。无心道易成。即今众中有个汉出来道。迹在者里。牛在甚么处。直对他道。绿杨芳草岸。无处不称尊。又有一个汉。出来道。我本无心。道在何处。对他道。经行及坐卧。常在於其中。又有一个汉。出来道。男儿自有通霄志。不向他人行处行。老僧闻得。只得饮气吞声。何故。一粒老鼠屎。打污一锅羹。

元宵晚参。十五日已前。海底泥牛含月走。十五日已后。岩前石虎抱儿眠。正当十五日。石人把板云中拍。木女衔笙井底吹。举似灯笼笑破口。无端特地一场非。卓杖一下云。山僧拄杖子活如龙。一口吞却了也。三十年后。免得敲砖打瓦。

石阡黄菊济川普禅师

蜀之潼川梁氏子。入黔於西山凤凰池。礼语嵩和尚披剃。参嵩眉印可。住九龙。

退院上堂。苦住龙山三五载。犂耙债满便抽身。芒鞋拄杖如龙虎。试问同行有几人。雪峰老人。楖栗横担不顾。弥勒大士。向十字街头立等。且道。龙山长老。又作么生施设。卓拄杖云。出门三步外。别是一家风。

上堂。古云。青青翠竹。尽是真如。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黄山今日拈头换尾。将古作今。以此真如般若。翻作广大伽蓝。直教十方龙象。到此各各於中安居平等性智。正恁么时。唤作广大伽蓝。又是真如般若。唤作真如般若。又是广大伽蓝。且如何得的当去。卓拄杖一下云。殿阁峰头千古致。三门高对广兴场。

上堂。月大有三十。月小是初一。到者里。要且千圣不能知。诸佛不能识。是汝诸人还识么。若也识。且许途中受用。若也不识。九龙不吝慈悲。率性与诸人通个到家底消息。如何是到家底消息。良久掷拄杖云。也是乌龟钻败壁。

宗风定禅师法嗣

贵阳西山实行慧真禅师

西安葛氏子。礼宗风和尚。剃染具足。并以印证。

颂华亭船子。狂心犹胜在江边。短棹长歌驾铁船。不是夹山来换手。只教撑渡到驴年。

黄龙三关。我手何似佛手。打杀泥猪癞狗。剥尽贴肉汗衫。随分拈花折柳。

我脚何似驴脚。踏断赵州略彴。纵横独步大方。一任衲僧卜度。

人人有个生缘。渔翁腰带牵船。夜宿芦花深处。晓来搔首看天。

西山无灭慧颕禅师

印心於宗风和尚。

举东山水上行话颂曰。诸佛出身处。东山水上行。云开红日出。雨过绿苔生。

剖石镜禅师法嗣

修文三潮水知非庵云峰祖高禅师

蜀之符氏子。因乱入黔。寓贵阳牟尼山。礼月空剃染。依语嵩老人具足。得法於剖石和尚。住知非数十年。康熙戊辰仲秋。告众圆寂。塔於本庵之阳。世寿七十七。僧腊四十六。

上堂。大道本在目前。说甚目前难睹。以拄杖卓一卓云。若也睹。大家荐取云门普。如不睹。君自西秦我东鲁。喝一喝下座。

佛诞日示众。指天指地已徒劳。七步周行祸更招。惹得云门行正令。儿孙代代病尤高。

语圣正禅师法嗣

习安溪脉照一禅师

江西抚州吴氏子。寓蜀诞生。在黔安顺州华严硐。礼德水披剃。过丹山参语圣和尚。又参敏树老人圆具。后复丹山。掩关三载。印心於语圣和尚。

提督军门侯延生然灯请。上堂。树树青松坚晚节。竿竿翠竹响清风。延龄千古灯辉灿。劫外春光逈不同。且如何是不同底消息。良久喝一喝下座。

住定南万寿上堂。昨日古佛堂里坐。今朝万寿示机缘。携筇唯是寻知己。处处青山展笑颜。且道。其中事作么生。顾视左右云。朝看白云横岭上。夜观明月照阶前。

贵阳玉龙镜天宗照禅师

本郡王氏子。母陈氏。於贵筑莲花。礼自善披剃。依密蕴具足。自行密行。因阅禅关策进。见黄檗示众曰。僧问赵州。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州云无。但二六时中。看个无字。昼参夜参。行住坐卧。着衣吃饭。屙屎放尿处。心心相顾。猛着精彩。守个无字。日久岁深。打成一片。忽然心华发现。悟佛祖之机。便不被天下老和尚舌头瞒处。顿起疑情。且一时无处请益。只得静夜焚香发誓。自拈无字公案。昼参夜参。身心浑忘。如斯久久。一日正经行次。忽闻鸦声。得入头处。矢志徧参。游滇途遇语圣和尚。问云。如何是你行脚事。师曰。痴狂外边走。圣云。尔因甚到者里。师曰。一等共行山下路。眼头各自看风烟。圣云。只恐诈明头。师曰。和尚也不得压良为贱。圣深肯之。师得法后。辟玉龙。名弘法寺。

上堂。大道无形。至真无名。随方示化。转变权衡。灵利汉。逴得些子。便解布漫天网。散荆棘林。搅长河为酥酪。变大地作黄金。坐微尘里。转大法轮。顿使一切众生。同见同明。同得同证。衲僧分上。如龙得水。似虎靠山。然虽与么。犹是化门边事。若论向上一路。直得三世诸佛。口挂壁上。历代祖师。忍气吞声。只如黄檗打临济三顿痛棒。且道。是向上一路耶。是化门边事耶。良久云。鸳鸯绣出自金针。更把金针度与人。喝一喝下座。

镇宁列峰大千宗月禅师

蜀籍广安白氏子。僧问。牛度窗棂。头角四蹄都过了。因甚尾巴过不得。师便打云。不快底漆桶。进云。恁么则摇头摆尾去也。师云。切忌挨着别人。

示众。威音那畔绝誵讹。直下承当已错过。珍重本来端的处。风吹石臼念摩诃。

小参。什么物兮恁么来。捏不成团擘不开。踏着秤锤原是铁。天高云净月初回。月回且置。祇如古人道。修证即不无。污染即不得。诸人又作么生商量。卓拄杖一下云。状元原是天生定。莫把冯京作马凉。

语贤英禅师法嗣

习安永峰慧镜常禅师

本郡王氏子。母吴氏。在城礼恒闻剃染。参狮山语贤和尚印可。师易建永峰。为投老处。僧问。如何是佛。师曰。山僧是普城人。僧云。如何是祖师意。师曰。上山气喘。僧云。以何法治。师曰。坐坐再行。

清镇普兴慧知寂云禅师

本境刘氏子。礼本寺闻旨披剃。依黔灵赤松老人圆具。参狮山语贤和尚印证。复志行脚。同莲舟游楚途间。尝咏。持戒参禅。无绳自缚。总不与么。历历落落。逢人若问祖师意。向道帽子头上着。呵呵。

古源鉴禅师法嗣

定番九龙月恒真升禅师

贵阳章氏子。於本境圆通寺。礼氷雪披剃。始参慧林和尚。缘不相契。后参古源鉴发明。亲承印证。源示寂后。众勉师继席。师不允。遂掩关於卧云室内。

黔南会灯录卷第七

猜你喜欢
  卷第十七·佚名
  林泉老人评唱投子丹霞颂古总序·投子义青
  北山录卷第九·神清
  苏悉地羯罗供养法卷上·佚名
  佛说守护大千国土经卷中·佚名
  卷三百九·佚名
  卷第九·契嵩
  第七十七章 于般睹国之胜利·佚名
  抚州曹山本寂禅师语录卷上·佚名
  佛说摩达国王经·佚名
  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卷第四·知礼
  成唯识论了义灯卷第二(本)·慧沼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二·圆晖
  佛说摩诃衍宝严经(一名大迦叶品)·佚名
  授记品第十一·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八重子·戴望舒

    八重子是永远地忧郁着的,我怕她会郁瘦了她的青春。是的,我为她的健康挂虑着,尤其是为她的沉思的眸子。发的香味是簪着辽远的恋情,辽远到要使人流泪;

  • 卷二十八·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十八 明 曹学佺 编 初唐十五 苏頲【字廷硕瓌之子】 和杜主簿春日有所思 朝上高楼上俯见洛阳陌揺荡吹花风落英纷已积美人不共此芳妍空所惜揽镜尘网滋当窗

  • 卷一百十三·陈邦彦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一百十三目録宫室类徽宗画周灵台图【元王恽二首】姑苏台图【元程钜夫】馆娃宫图【元郑元佑】梁山宫图【金麻九畴】阿房宫图【元程钜夫】阿房宫图【元宋元】汉宣帝幸池阳宫图【元王恽】

  • 卷一百四十七·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四十七刘长卿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人开元二十一年进士至德中为监察御史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知淮南鄂岳转运留後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诬奏贬潘州南巴尉会有为之

  • 卷二百七·毕沅

      ◎元纪二十五 ∷起昭阳作噩二月,尽著雍摄提格十二月,凡六年。   ○顺帝   讳托欢特穆尔,明宗之长子,母南富鲁氏,延祐七年四月丙寅,生帝于北方。天历二年,明宗崩。至顺元年四月,徙帝于高丽;明年,移于广西之静江。   元

  • 卷三十三·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前编卷三十三雍正十年冬十一月庚子大学士伯经略鄂尔泰奏开采硫磺山事宜鄂尔泰疏言军中火器最重若火器不精三军难恃以为勇臣经歴边郡见各标营堡施放鎗礮火烟不直且半浓黑知其制药不中法度曽

  • 大食传·欧阳修

    大食,原本是波斯的地域,男子高鼻子、黑而多须。女子皮肤白嫩,出外则要遮面。每日要拜天神五次。腰系银带,佩银刀。不饮酒娱乐。有个礼堂可容纳几百人,每七天一次,王坐在高台上对属下说:“为杀敌战死的人将在天上再生,杀敌者将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十·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十 丙午夏四月壬子朔。 癸丑,夏主明昇遣其学士虞某来聘。 乙卯,上阅古车制,至周礼五辂曰:“玉辂太侈,何若止用木辂。”詹同对曰:“昔颜渊问为邦,孔子答以乘殷之辂,即木辂是也。孔子以其朴素浑坚,质而

  • 算地第六·商鞅

    凡世主之患,用兵者不量力,治草莱者不度地。 故有地狭而民众者,民胜其地;地广而民少者,地胜其民。民胜其地 者,务开;地胜其民者,事徕。开则行倍。民过地,则国功寡而兵力少;地过民,则山泽财物不为用。夫弃天物,遂民淫者,世主之务过

  • 经济文衡续集卷十九·佚名

    宋 滕珙 撰刑狱类谓当先正尊卑上下之分事目详见财赋类第二段此篇专论犯上之辞风教所系不宜辄用拟贷乞诏儒臣博采经史要语为一书以教学古入官之道臣闻昔者帝舜以百姓不亲五品不逊而使契为司徒之官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

  • 第十五部分·毛公

    大雅 生民之什《生民》,尊祖也。后稷生于姜嫄,文、武之功起于后稷,故推以配天焉。生民厥初生民,时维姜嫄。【传】生民,本后稷也。姜,姓也。后稷之母,配高辛氏帝焉。【笺】厥,其;初,始;时,是也。言周之始祖其生之者,是姜嫄也。姜姓

  • 卷五十六·康熙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日讲礼记解义钦定四库全书日讲礼记解义卷五十六中庸朱子章句表记名曰表记者郑氏谓其记君子之德见于仪表也昔孔子以言立敎而天下万世皆取法焉方氏慤曰篇中称子言之者八皆总其大同之略称子曰者四十

  • 卷十三·易祓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官总义钦定四库全书周官总义卷十三     宋 易袚 撰天府掌祖庙之守藏与其禁令凡国之玉镇大寳噐藏焉王者之业传之先祖而后受天之命以有天下凡歴代之玉镇大寳噐皆得以有而藏之以天府名官重

  • 卷十八·曾国藩

    卷十八笃行篇&ldquo;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dquo;这是屈原的笃行。笃行者,执着如一地实践也。&ldquo;天下事必须躬自入局&rdquo;,日修身,夜慎独,学不止,死不畏,这是曾国藩的笃行。李鸿章说,我老师成功的原因很多,但

  • 卷五百六十五·佚名

    △第五分根栽品第二十二之二尔时善现便白佛言:此诸菩萨行甚深义。佛告善现,如是如是,此诸菩萨行甚深义。善现当知。此诸菩萨能为难事。谓所行义虽复甚深。而於声闻独觉地法能不作证。具寿善现复白佛言:如我解佛所说义者,此

  • 卷三十一·佚名

    △日密分中护法品第一尔时世尊故在欲色二界中间大宝坊中。与大菩萨其数无量。为诸大众说虚空目出息入息甘露门已默然而祝一切大众亦复如是,各作是念。如来今日深知我心欲法无厌。必当降注甘露法雨。作是念已,合掌恭敬乐

  •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五·佚名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九七○)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时。王舍城有外道出家名舍罗步。住须摩竭陀池侧。于自众中作如是唱言。沙门释子法我悉知。我先已知彼法.律而悉弃舍。时。有众多比丘晨朝著衣持钵

  • 会真集·王吉昌

    会真集,原题「超然子王吉昌撰」。约成书于金元间。五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本书主要论述内丹道法。卷一为图说,内载太极图、五行生数图、四象生八卦图等十余幅图,每图后附论说。卷二、卷三为曲集,收入曲子九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