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小学诗礼

事亲 

【其一】凡子事父母。鸡鸣咸盥潄。栉总冠绅履。以适父母所。 

【其二】及所声气怡。燠寒问其衣。疾痛敬抑搔。出入敬扶持。 

【其三】将坐请何向。长者执席少者执床。与坐悬衾箧枕簟。洒扫室及堂。 

【其四】长者必奉水。少者必奉槃。进盥请沃盥。盥卒授以巾。 

【其五】问所欲而进。甘饴滑以瀡。柔色以温之。必尝而后退。 

【其六】养则致其乐。居则致其敬。昏定而晨省。冬温而夏凊。 

【其七】三日则具沐。五日则请浴。燂音潜热也潘米汁也请靧音悔洗也面。燂汤请濯足。 

【其八】其有不安节。行不能正履。饮酒不变貌。食肉不变味。 

【其九】立不敢中门。行不敢中道。坐不敢中席。居不敢主奥。 

【其十】父召唯无诺。父呼走不趋。叶雌由切食在口则吐。手执业则投。 

【其十一】父立则视足。父坐则视膝。应对言视面。立视前三尺。 

【其十二】父母或有过。柔声以谏之。三谏而不听。则号泣而随。 

【其十三】父在不远游。所游必有常。出不敢易方。复不敢过时。 

【其十四】舟焉而不游。道焉而不径。身者父母体。行之敢不敬。 

事长 

【其一】君子容舒迟。见尊者斋遫。足重而手恭。声静而气肃。 

【其二】始见 于君子。辞曰愿闻名。童子曰听事。不敢与并行。 

【其】尊年不敢问。长赐不敢辞。燕见不将命。道不请所之。 

【其四】年倍事以父。年长事以兄。父之齿随行。兄之齿雁行。 

【其五】见父之执者。不问不敢对。不谓进不进。不谓退不退。 

【其六】侍坐于长者。必安执而颜。有问让而对。不及毋儳言。 

【其七】君子问更端。则必起而对。欠伸撰持也杖屦。侍坐可请退。 

【其八】侍饮于长者。酒进则拜受。未釂音醮饮尽爵也不敢饮。未辩音徧义同不虚口。 

【其九】侍燕于君子。先饭而后己。小饭而亟之。毋啮骨刺齿。 

【其十】从长上邱陵。必向长所视。群居有五人。长者席必异。 

男女 

【其一】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男女无相渎。天地之大义。 

【其二】男十年出外。就傅学书记。学乐学射御。学礼学孝弟。 

【其三】女十年不出。姆教婉娩从。执麻治丝茧。观祭纳酒浆。 

【其四】女子不出门。出门必拥蔽。夜行必以烛。无烛则必止。 

【其五】男女不杂坐。嫂叔不通问。内言不出阃。外言不入阃。 

【其六】男不言内事。女不言外事。非祭不交爵。非丧不受器。 

【其七】姑姊妹女子。已嫁而反室。弗与同席坐。弗与同器食。 

【其八】取妻不同姓。寡子弗与友。主人若不在。不入其门户。 

【其九】妇人伏于人。无所敢自遂。令不出闺门。惟酒食是议。 

【其十】迎客不出门。送客不下堂。见卑不逾阈。吊丧不出疆。 

【其十一】妇人不二斩。斩衰为夫服也烈女不二夫。一与之齐者。终身不改乎。 

杂仪 

【其一】喜怒必中节。周旋必中礼。淫恶不接心。惰慢不设体。 

【其二】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非法不敢道。非德不敢行。 

【其三】执虚如执盈。入虚如有人。使民如承祭。出门如见宾。 

【其四】并坐不横肱。共饭不择手。揖人必违位。尊前不叱狗。 

【其五】入国不敢驰。入里必致式。入户必奉扃。入门不践阈。 

【其六】入境必问禁。入国必问俗。入门必问讳。与人不问欲。 

【其七】临丧则不笑。临祭则不惰。当食则不叹。让食则不唾。 

【其八】君子正衣冠。俨然尊瞻视。即之容也温。听之言也厉。

猜你喜欢
  卷五 性理二·黎靖德
  第十八章·王夫之
  述而第七·智旭
  卷十二·沈棐
  卷二·毛奇龄
  春秋纂言卷六·吴澄
  原序·朱鹤龄
  卷五十八·顺治
  卷二十九·王志长
  修行胜道住分第四·佚名
  卷十·赞宁
  卷第二十七·道宣
  佛说嗟袜曩法天子受三归依获免恶道经·佚名
  相续解脱如来所作随顺处了义经·佚名
  八识规矩补注卷上·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全闽诗话卷十一·郑方坤

    ○羽士 缁流张湛控鹤仙人名属仁乃天台元虚老君华真仙师第七子也尝驾鹤至武夷时魏王子骞与张湛等祷雨龙潭而仙人适至骞等具恳遂获甘霖湛因献诗曰武夷山上武夷君白马垂鞭入紫云空里只闻三奠酒龙潭波上雨纷纷属仁见子骞

  • 卷三·张元凯

    七言古诗金昌篇青山浮震泽,紫霭凝沧溟。既庶古吴邑,有美金昌亭。金昌亭子碧城趾,傍临大道平如砥。象纬台窥万雉雄,阊阖门开千片绮。垂阳绣陌春载阳,芳草朱桥满路香。甲第连云巢翡翠,人家临水扑鸳鸯。玉楼天上近,金屋民间藏。

  • 卷十·文洪

    钦定四库全书文氏五家集卷十明 文肇祉 撰録事诗集四言古诗悠悠厥初萹述祖德也悠悠厥初爰自西伯以諡为氏系用以翼汉有蜀守声名洋溢学校聿修民沐其泽若晋儒林文学借借有唐节义光于史册 维指使后歴世徴庸宋至寳祐笃生

  • 卷一百二十五·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一百二十五桥梁类五言古赋得桥         【梁】简文帝浮梁既冲险通波信可陵乘空写渭石跨岸拟河冰斜防隐浊雾布影入清渑方知歌緑水无待榜苍鹰石桥           简文

  • 卷一九八 唐紀十四·司马光

      起旃蒙大荒落(乙巳)六月,盡著雍涒灘(戊申)三月,凡二年有奇。   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貞觀十九年(乙巳,公元六四五年)   六月,丁酉,李世勣攻白巖城西南,上臨其西北。城主孫代音潛遣腹心請降,臨城,投刀鉞為信,且曰:「奴願降,城

  • 卷一百四十三 慶曆三年(癸未,1043)·李焘

      起仁宗慶曆三年九月盡其月   九月乙丑朔,置開封府諸處巡檢各一員。又分東西二路,置提舉捉賊各一員。   湖南轉運使言桂陽監蠻猺內寇。   蠻猺者,居山谷間,其山自衡州常寧縣屬于桂陽、郴連賀韶四州,環紆千餘里,蠻

  • 卷三十二·温达

    钦定四库全书圣祖仁皇帝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卷三十二甲辰颁招抚噶尔丹勅书先是击败噶尔丹于昭莫多之地有厄鲁曼济受伤被擒曼济以其妻子皆在噶尔丹所求归上命遣曼济至大将军处偕阿旺丹津往噶尔丹所其谕噶尔丹勅文令议政诸

  • 陈元康传·李百药

    陈元康,字长猷,广宗人氏。父终德,魏济陰内史,终于镇南将军、金紫光禄大夫位上。元康贵盛,赠冀州刺史,谥号贞。元康广涉文史,机敏有才气。魏正光五年(524),跟随尚书令李崇北伐,以军功赐爵临清县男。普泰中,除主书,加威烈将军。天

  • 食货五一·徐松

    内藏库【宋会要】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十月置,在左银台门外。又有西库、景福库隶焉。常度岁计余积,供邦国之用。以诸司使、副、内侍置为监官,或置都监,别有内侍一人点检。 【宋会要】(大)[太]宗至道二年七月,诏河北三十五州军

  • 第五章 唐德宗无力回天·吕思勉

    第一节 德宗初政,壮志雄心大历十四年五月,代宗崩。子德宗立,即雍王适也。代宗为广平王时,正妃曰崔氏。母,杨贵妃姊韩国夫人也。生郑王邈,为代宗次子。长子即德宗。母沈氏,追谥睿真皇后。开元末,以良家子选入东宫,肃宗以赐广平

  • 易经·系辞下传·第九章·佚名

    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 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 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 初辞拟之,卒成之终。 若夫杂物撰德,辨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噫! 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矣。 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二与四位,同功而异位

  • 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第八·周祖谟

    虎,陈魏宋楚之间或谓之李父,江淮南楚之间谓之李耳;(虎食物值耳即止,以触其讳故。)或谓之于□。(于音乌,今江南山夷呼虎为□,音狗窦。)自关东西或谓之伯都。(俗曰伯都事抑虎说。)貔,(狸别名也。音毗。)陈楚江淮之间谓之□,(音来。)北燕朝

  • 第十一章 10·辜鸿铭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辜讲当孔子最喜欢的学生——颜回死后,孔子的其他学生建议孔子给予厚葬。但是孔子说:“不要看我的面子而这么

  • 孝养第二十五·桓宽

    【题解】封建统治阶级为维护其宗法等级制度,防止“臣弑君”、“子弑父”等犯上作乱的事情发生,把孝道作为要求人民身体力行的道德规范。西汉王朝宣扬“以孝治天下”,上而最高统治者,除开国

  • 卷四百七十三·佚名

    △第二分善达品第七十七之三如是善现,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虽不见法界离诸法。有不见诸法离法界。有不见有情及彼施设实事可得。而能发生方便善巧。自修行六波罗蜜多。亦劝他修行六波罗蜜多。无倒称扬修行

  • 寂照神变三摩地经·佚名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王舍城鹫峰山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并十俱胝佛土极微尘数等菩萨摩诃萨。其名曰曼殊室利童子菩萨。观自在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制多雷音菩萨。红莲

  • 第八卷·慧沼

    金光明最胜王经疏 第八卷翻经沙门慧沼撰四天王观察人天品第十一四天王观察人天品三门分别。一来意。二释名。三解妨。言来意者。上来九品明经正宗利益时会。自下二十一品并是流通利益末叶。正宗之内有果行境三

  • 绪言·戴震

    清戴震著。分上、中、下三卷。本为其《孟子字义疏证》初稿。是作者指名批判程朱理学的第一部著作。首先肯定宇宙天地是一个“气化流行,生生不息”的物质世界,其物质基础即是“阴阳五行”,认为“阴阳五行,天道之实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