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张子抄释卷五

明 吕柟 撰

语录第一

上智下愚不移充其德性则为上智安于见闻则为下愚不移者安于所执而不移也【释此不移虽是天定亦人自不肯移耳】子贡谓夫子所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旣云夫子之言则是居常语之矣圣门学者以仁为己任不以茍知为得必以了悟为闻因有是説明贤思之【释此系真知实见非耳闻也】

舜好问仲尼每事问德同矣学亦同否【释惟学同则德同除好问再无学问矣】

仲尼自志学至老德进何晩窃意仲尼自志学固已明道其立固已成性就上益进盖由天之不已为天已定而所以为天不穷如有成性则止则舜何必孜孜仲尼何必不知老之将至且叹其衰不复梦见周公由此观之学之进德可知矣【释只肯学不厌便是生知】

圣之时当其可之谓时取时中也可以行可以止此出处之时也至于言语动作皆有时也【释只时便与天地合德故云天有四时】舜三十而徴庸是有闻于一朝也成圣之速自古无如舜也舜为仁之大端也【释舜生而从辛苦中过故蚤熟】

学者至于与孟子之心同然后能尽其义而不疑【释孟子能尽心知性以故明】

贤人为天下知圣人当受命虽不受知不受命然为圣为贤乃吾性分当勉耳【释人止可尽其在我】

贤者在尧舜之世亦有不得遇者亦有甚不幸者是亦有命也即智之于贤者不获知也【释贤者遇不遇又关世运】

穷理亦当有渐见物多穷理多如此可尽物之性【释穷久自明】

天地之道可以一言而尽也凡言道皆能尽天地但不得其理至如可欲皆可以至圣神但不尝得圣神滋味天地之道以术知者却是妄【释知己知天】

大凡礼不可大段骇俗不知者以为怪且难之甚者至于怒之疾之故礼亦当有渐于不可知者少行之已为多矣但不出户庭亲行之可也母强其人为之已德性充实人自化矣正己而物正也【释此便是易简之道】

人之出处则出而足以利天下亦可出为免死之仕亦可出

今人过忧盗贼祸难妄动避之多自致伤者又祸未必然而自祸者此恶溺而投河之类也【释祸岂可预避只可省已】订顽之作只为学者而言是所以订顽天地更分甚父母用欲学者心于天道若语道则不须如是言【释观张子志只是喻人于道】

人言不信怪须是于实事上不信又晓其理方是了当茍不然方才劫之以不测又毕竟信也【释只要人实见得】质疑非遁辞之比也遁辞者无情只是他自信元无所执守见人説有已即説无反入于太髙见人説无已则説有反入于至下或太髙或太下只在外面走元不曾入中道此释老之类故遁辞者本无情自信如此而已若质疑者则有情实遂其罪也【释质疑谓身执言语】

知之为用甚大若知则以下来都了只为知包着心性识知者一知心性之关辖然也今学者正惟知心性识不知如何安可言知知及仁守只是心到处便谓之知守者守其所知知有所极而人知则有限故所谓知及只言心到处【释真知便能力行也】

某比来所得义理尽弥久而不能变必是屡中于其间只是昔日所难今日所易昔日见得心烦今日见得心约到近上更约必是精处尤更约也【释到约处便近易简】

孔子三人行必得我师焉此圣人取善顔子亦在此术中然犹着心以取益比圣人差别圣人则所见是益【释只如太虚何物不容】

作者七人伏羲也神农也黄帝也尧也舜也禹也汤也所谓作者上世未有作而作之者也伏羲始服牛乗马者也神农始教民稼穑者也黄帝始正名百物者也尧始推位舜始封禅者也尧以德禹以功故别数之汤始革命者也若谓武王为作则作已是述汤之事也若以伊尹为作则当数周公恐不肯以人臣谓之作若孔子自数为作则自古以来实未有如孔子者然孔子已是言述而不作也【释此作者孔子盖言已所述者也】

学者当须立人之性仁者人也当辨其人之所谓人学者学所以为人【释此不可逺人为道之意】

为学大益在自求变化气质不尔皆为人之弊卒无所发明不得见圣人之奥【释变化气质便是攻其恶无攻人之恶】

义理有碍则濯去旧见以来新意【释褊浅处是旧见】

多求新意以开昏蒙吾学不振非强有力者不能自奋足下信笃持谨何患不至正惟求【一作来】自粹美得之最近【释求粹美便是变化气质】

万物皆有理若不知穷理如梦过一生释氏便不穷理皆以为见病所致荘生尽能明理及至穷极亦以为梦故称孔子与顔渊语曰吾与尔皆梦也盖不如易之穷理也【释理穷到如梦而醒】

有志于学者都更不论气之美恶如看志如何匹夫不可夺志也惟患学者不能坚勇【释志定则气不乱志一则气不衰】学须以三年为期孔子曰朞月可也三年有成大凡事如此亦是一时节期月是一嵗之事举偏也至三年事大纲惯熟学者又须以自朝及昼至夜为三节积累功夫更有勤学则于时又以为限【释只是要自强不息】

人与动植之类已是大分不齐于其类中又极有不齐某尝谓天下之物无两个有相似者虽一件物亦有隂阳左右譬之人一身中两手为相似然而有左右一手之中五指而复有长短直至于毛发之类亦无有一相似至如同父母之兄弟不惟其心之不相似以至声音形状亦莫有同者以此见直无一同者【释虽隂阳生人只添入五行便不能齐故星算皆幸而中】

人一已百人十已千如此不至者犹难罪性语气可也同行报异犹难语命语遇可也气与遇性与命切近矣犹未易言也【释至性命处即至诚无息矣】

凡观书不可以相类泥其义不尔则字字相梗当观其文势上下之意如充实之谓美与诗之言美轻重不同【近思作程语 释字本有浅深用】

乡原狥欲而畏人其心乃穿窬之心也茍狥欲而不畏人方明盗耳遁辞乃乡原之辞也无执守故其辞妄【释乡愿不顾自已所至只是要弥缝外边】

当自立説以明性不可以遗言附会解之若孟子言不成章不达及所性四体不言而喻此非孔子曾言而孟子言之此是心解也【释言当自立説亦恐未安但心解后其言自别】

世学不明千五百年大丞相言之于书吾辈治之于己圣人之言庶可期乎顾所学谋之太迫则心劳而不虚质之太烦则泥文而滋此仆所以未置怀于学者也【释此正欲如杜预所言优柔厌饫之意】

诐淫邪遁之辞古语孰近诐辞茍难近于并耕为我淫辞放侈近于兼爱齐物邪辞离正近于隘与不恭遁辞无守近于揣摩説难四者可以尽天下之狂言【释四言似是而非故害道尤甚】

孟子之言性情皆一也亦观其文势如何情未必为恶哀乐喜怒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不中节则为恶【释孟子数言性善】

释氏之説所以陷者以其待天下万物之性为一犹告子生之谓性今之言性者汗漫无所执守所以临事不精学者先须立本【释释氏舍人事而言故卒归于无用】

隂阳者天之气也【亦可谓道】刚柔缓速人之气也【亦可谓性】生成覆帱天之道也【亦可谓理】仁义礼智人之道也【亦可谓性】损益盈虚天之理也【亦可谓道】寿夭贫贱人之理也【亦可谓命】天授于人则为命【亦可谓性】人受于天则为性【亦可谓命】形得之备【不必尽然】气得之偏【不必尽然】道得之同理得之异【亦可互见】此非学造至约不能区别故互相发明贵不碌碌也【释其究只一理其生只一心】大率玩心未发可求之平易勿迂也若始求太深恐自兹愈逺【释平易只是在人事上求】

子夏未尽反身处可更求之【题不动心章】告子所止到己言所不及处孟子所止到己所难名处然则告子所见所言与孟子所守所见可知矣【同上】不知命则大无信故命立而后心诚【题尽心章】诚则实也太虚者天之实也万物取足于太虚人亦出于太虚太虚者心之实也【释虚者无欲也故能实】

虚者仁之原忠恕者与仁俱生礼义者仁之用

敦厚虚静仁之本敬和接物仁之用

太虚者自然之道行之要在思故曰思诚

虚心然后能尽心

虚则生仁仁在理以成之【释虚生仁可详玩】

虚心则无外以为累

人生固有天道人事当行不行则无诚不诚则无物故须行实事惟圣人践形为实之至得人之形可离非道也【释践形便是实事】

与天同原谓之虚须得事实故谓之实此叩其两端而竭焉更无去处【释此便是形而上下】

天地之道无非以至虚为实人须于虚中求出实圣人虚之至故择善自精心之不能虚者有物榛碍金铁有时而腐山岳有时而摧凡有形之物即易坏惟太虚无动揺故为至实诗云德輶如毛毛犹有伦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释以至虚为至实要思得之观太虚生物无测万古不坏】

静者善之本虚者静之本犹对动虚则至一

气之苍苍目之所止也日月星辰象之着也当以心求天之虚大人不失其赤子之心赤子之心今可知也以其虚也【释只无欲便虚】

天地以虚为德至善者虚也虚者天地之祖天地从虚中来【释天地是虚若从虚中来天地又一物也】

中宫土寄王之説于理非也大率五行之气分王四时土固多于四者然其运行之气则均施错见金木水火皆分主四时独不见土之所主是以有寄王之説然于中乃在季夏之末者且以易言之八卦之作坤在西南西南致养之地在离兊之间离兊即金火也是以在季夏之末【释言五行均施错见于四时甚当故厯每季旺其曰季夏之末者又以四时中言也】五纬五行之精气也所以知者以天之星辰独此五星动以色言之又有验以心取之亦有此理【释五行在地与五纬在天同运要识五脏五性五情五事亦是此】

礼文防校是非去取不待已自了当盖礼者理也须是学穷理礼则所以行其义知理则能制礼然则礼出于理之后今在上者未能穷则在后者乌能尽今礼文残缺须是先求得礼之意然后观礼合此理者即是圣人之制不合者即是诸儒添入可以去取今学者所以宜先观礼者类聚一处他日得理以意防校【释此亦约礼之意能知约后则礼无不可定也】

知之于贤者知人之谓知贤者当能知人有于此而不受知于贤者知不施于贤者也晏婴之贤亦不知仲尼于仲尼犹吹毛直欲陷害孔子如归女乐之事【释此犹是晏婴为齐之私心若孔子并其善交亦取之矣】

时中之义甚大防亨以亨行时中也防何以有亨以九二之亨行防者之时中此所以防得亨也防无遽亨之理以九二循循行时中之亨也防卦之义正者全在九二彖之所论皆二之义教者但只看防者时之所及则导之是以亨行时中也此时也正所谓如时化之若旣引之中道而不使之通教者之过也当时而引之使不失其正此教者之功也防以养正圣功也是养其蒙以正圣人之功也【释于防时养正便是机法失此难】

孟子言水之有本无本者以况学者有所止也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此是有本也思天下之善无不自此始然后定止于此发源立本乐正子有本者也日月而至焉是亦有本者也声闻过情是无本而有声闻者也向后伪迹俱辨则都无也【释只其人可欲便是有本以后圣神皆可至也】

某比年所思虑事渐不可易动嵗年间只得变得些文字亦未可谓辞有巧拙其实是有过若是达者其言自然别寛而约没病痛者不是到了是不知知一物则説得仔细必实圣人之道以言者尚其辞辞不容易只为到其间知得详然后言得不错譬之到长安极有知长安仔细者然某近来思虑义理大率亿度屡中可用旣是亿度屡中可用则以大受某唱此絶学亦辄欲成一次第但患学者寡故少贪于学者今之学者大率为应举坏之入仕则事官业无暇及此由此观之则吕范过人逺矣吕与叔资美但向学差缓惜乎求思也褊求思虽似褊隘然褊不害于明褊是气也明者所学也明何以谓之学明者言所见也大凡寛褊者是所禀之气也气者自万物散殊时各有所得之气习者自胎胞中以至于婴孩时皆是习也及其长而既有所立自所学者方谓之学性则分明在外故曰气其一物尔气者在性习之间性犹有气之恶者为病气又有习以害之此所以要鞭辟至于齐强学以胜其气习其间则更有缓急精粗则是人之性虽同气则有异天下无两物一般是以不同孔子曰性相近也习相逺也性则寛褊昏明名不得是性莫不同也至于习之异斯逺矣虽则气之禀褊者未至于成性时则暂或有暴发然而所学则却是正当其如此【其一作不】则渐寛容茍志于学则可以胜其气与习此所以褊不害于明也须知自诚明与明诚者有异自诚明者先尽性以至于穷理也谓先自其性理防来以至行理自明诚者先穷理以至于尽性也谓先从学问理以推达于天性也某自是以仲尼为学而知者某今亦窃希于明诚所以勉勉安于不退孔子称顔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茍惟未止则可以窃冀一诚就自明诚者须是要穷理穷即是学也所观所求皆学也长而学固所谓之学其幼时岂可不谓之学直自在胞胎保母之教己虽不知谓之学然人作之而已变以化于其教则岂不谓之学学与教皆学也惟其受教即是学也只是长而学庸有不待教习便谓之学只习有善恶【只一作但】某所以使学者先学礼者只为学礼则便除去了世俗一副当习熟纒绕譬之延蔓之物解纒绕即上去上去即是理明矣又何求茍能除去了一副当世习便自然脱洒也又学礼则可以守得定所谓长而学谓之学者谓有所立自能知向学如孔子十五而志于学是学也如谓有所成立则十五以前庸有不志于学时【一本云如孔子五十而学是学也如谓有所成立则五十以前庸有不志于学】若夫今学者所欲富贵声誉博闻继承是志也某只为少小时不学至今日勉强有太甚则反害欲速不达亦须待嵗月至始得【释此子厚求进于纯亦不己之地盖自受气受习之时而欲变化之也】汤征未至而怨者非史氏之溢辞是实怨今郡县素困弊政亦望一良吏莫非至诚平居亦不至甚有事当其时则顾望其上之来是其心若解倒悬也天下之望汤是实如父母愿耕愿出莫非实如此至朋来而乐方谓道义进是实可乐也【释民思自遂其欲岂不怨汤未至】

武成取二三防言有取则是有不取也孟子真知武王故不信漂杵之説知德斯知言故言使不动【释血流漂杵书谓纣众倒戈自杀】

从心莫如梦梦见周公志也不梦欲不逾矩也【释此解却恐太深】

顔子知当至而至焉故见其进也不极善则不处焉故未见其止也知必至者知志于道致广大极髙明此则尽逺大所处则直是精约顔子方止求而未得故未见其止也极善者须以中道方谓极善故大中谓之皇极盖过则便非善不及亦非善此极善是顔子所求也所以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髙逺处又要求精约处又要至顔子之分必是入神处又未能精义处又未至然顔子雅意则直要做圣人学者须是学顔子发意便要至圣人犹不得况便自谓不能雅意则然非宜见于议论【释髙逺精约非两事】

性美而不好学者无之好学而性不美者有之盖向善急便是性美也性不美则学得亦转了故孔子要好仁而恶不仁者只好仁则忽小者只恶不仁则免过而已故好恶两端并进好仁则难遽见功恶不仁则有近效日见功若顔子是好仁而恶不仁者也云未见者或此道在顔子后言见善如不及此好仁者也见不善如探汤此恶不仁者也无欲而好仁无畏而恶不仁同此义【释好恶不可偏废好仁而不恶不仁好之必不笃恶不仁而不好仁恶之必不切】

尽得天下之物方要穷理穷得理又须要实到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实到其间方可言知未知者方且言识之而已旣知之又行之惟难万物皆备于我矣又却要强恕而行求仁为近礼自外作故又与孟子义内之説如相违孟子方辨道故言自得深造作记者必不知内且据掠浅知【释礼自外作对乐而言各有所指到乐处便是自得更奚言内外】

知之于贤者彼此均贤也我不知彼是我所患彼不知我是命也均圣人也舜禹即不受命受禄舜禹亦无患焉【释言不为人知而无禄命之受舜禹亦无患】

顔子乐正子皆到可欲之地但一人向学一人向学慢【释则几于化慢则美亦未能】

言尽物者据其大总也今言尽物者未説到穷理但恐以闻见为心则不足以尽心人本无心因物为心若只以闻见为心但恐小却心今盈天地之间者皆物也如只据己之闻见所接几何安能尽天下之物所以欲其尽心也穷理则细防甚有分别至如作乐其始亦但知其大总更去其间比较方尽其细理若便谓推类以穷理为尽物则是亦但据闻见上推类却见闻见安能尽物今所言尽物盖欲其尽心耳【释尽心且知天况物乎】

坎惟心亨故行有尚外虽积险茍处之心亨不疑则虽难必济而徃有功也今水临万仞之山要下即下无复凝滞险在前惟知有义理而已则复何囘避所以心通【释心亨惟有孚耳故曰水有信】人所以不能行己者于其所难者则惰其异俗者虽易而羞缩惟心则不顾人之非笑所趋义理耳视天下莫能移其道然为之人亦未必怪正以在己者义理不胜惰与羞缩之病消则有长不消则病常在意思龌龊无由作事在古气节之士冒死以有为于义未必中然非有志槩者莫能况吾于义理已明何为不为【释只是要人知止见得个是便坦然无疑也】

姤初六羸豕孚蹢躅豕方羸时力未能动然至诚在于蹢躅得伸则伸矣如李德裕处置阉宦徒知其帖忠威伏而忽于志不妄逞照察少年不至则失其几也【释裕纵能照察亦是第二着】

人教小童亦可取益绊已不出入一益也授人数数已亦了此文义二益也对之必正衣冠尊赡视三益也常以因已而坏人之才为忧则不敢惰四益也【释张子从浅处説耳若得成已成物更进益】

学记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人未安之又进未喻之又吿之徒使人生此节目不尽材不顾安不由诚皆是施之妄也教人至难必尽人之材乃不谬人观可及处然后告之圣人之明直若庖丁之解牛皆知其隙刄投余地无全牛矣人之才足以有为但以其不由于诚则不尽其才若曰勉率而为之则岂有由诚哉【释此孔子可以语上下之意】

古之小儿便能敬事长者与之提携则两手奉长者之手问之掩口而对盖稍不敬事便不忠信故教小儿且先安详恭敬【释贤圣愚不肖根于此】

孟子曰人不足与适也政不足与间也唯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非惟君心至于朋游学者之际彼虽议论异同未欲深较惟整理其心使归之正岂小补哉【释才欲格人心己心已至诚明】

猜你喜欢
  定公(元年~十五年)·谷梁赤
  景公问诸侯孰危晏子对以莒其先亡第九·晏婴
  言苑第五十四·佚名
  卷三十四·朱熹
  序·崔子方
  经济文衡续集卷四·佚名
  经济文衡前集卷七·佚名
  卷三十·纳兰性德
  卷十·李光坡
  提要·朱善
  第十二 符言 8·王诩
  卷八·佚名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十三·玄奘
  第三十二卷·佚名
  宗镜录卷第二十七·延寿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元学士明善(清河集)·顾嗣立

    明善,字复初,大名清河人。读书过目辄记,尤深于春秋。弱冠游吴中,浙东使者荐为安丰、建康两学正,累辟掾台省,坐诬免。侨寓淮南,仁宗居东宫,首擢太子文学,及即位,改翰林待制,升直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迁侍读学士。延佑间,改礼部尚

  • 兰臯集卷二·吴锡畴

    宋 吴锡畴 撰竹洲重葺仁寿堂抗章当日勇辞荣三咏循陔世念轻娱悦高堂仁者寿壅培遗植圣之清云涵翠葆添新荫秋逼青琅戛旧声故址依然成栋宇水心题扁尚晶明【先文肃建以娱亲】雨中过昱岭下舆扶杖过山蹊雨溅征裾屐溅泥正自

  • 卷二百五十九·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五十九 明 曹学佺 编 元诗二十九 余阙 拟古 昔在西京日纵观质前闻皇皇九衢里列第起朱门借问所居谁丞相大将军平明事游谒车马若云屯芍药调羮鼎狒狖铸酒罇颂声美东鲁逸奏出西秦回风

  • 石屏诗集卷四 ·戴复古

    宋 戴复古 撰五言律夜吟呈赵东岩汲井潄残酒行吟到夜分一轩清似洗万籁寂无闻风送迎秋雨天收翳月云鸡鸣庭戸白人事又纷纷吾乡陈万卿儒者能医见宜春赵守盛称其医药之妙着本草折衷可传本草有折衷儒医功用深何须九折臂费

  • 列传第二十一 房杜·欧阳修

    房玄龄,字乔,齐州临淄人。父彦谦,仕隋,历司隶刺史。玄龄幼警敏,贯综坟籍,善属文,书兼草隶。开皇中,天下混壹,皆谓隋祚方永,玄龄密白父曰:“上无功德,徒以周近亲,妄诛杀,攘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竞侈僭,相倾阋,终当内相诛夷

  • 卷二百十四·列传第一百二·张廷玉

        杨博 马森 刘体乾 王廷 葛守礼 靳学颜   杨博,字惟约,蒲州人。父瞻,御史,终四川佥事。博登嘉靖八年进士,除盩啡知县,调长安。征为兵部武库主事,历职方郎中。大学士翟銮巡九边,以博自随。所过山川形势,土俗好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五十六·佚名

    嘉靖二十九年正月丙寅朔 上不御殿命成国公朱希忠代拜 天子 玄极宝殿文武群臣朝觐官及四夷贡使诣奉天门行五拜三叩头礼○免宴赐节钱钞○戊辰 宣宗章皇帝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遣玉田伯蒋荣祭 景陵○癸酉时享 太庙命成国公

  • 卷之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藳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三百四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四百五十·佚名

    光绪二十五年。己亥九月丙午朔上诣仪鸾殿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至甲戌皆如之。  ○谕军机大臣等、翰林院侍读学士瑞洵奏奉天地方积弊太深。宜力求整顿。择尤胪举并据管见一摺奉天为根本重地

  • 卷三十一·萧常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三十一    宋 萧常 撰吴载记八 朱然字义封九真太守治姊子也姓施氏初治未有子养以为子常与孙权同书学相亲爱及权嗣事以为余姚长时年十六迁山隂令加折冲校尉督五县

  • 万安传·张廷玉

    万安,字循吉,眉州人。身高体魁,眉目如同刻画,外表宽和而内心深险。正统十三年(1448),中进士,改为庶吉士,被授予编修官。成化初年,他屡升为礼部左侍郎。五年(1469),命他兼任翰任学士,入内阁参预机务,与他同年中进士的詹事李泰,是宦

  • 职官一·徐松

    三公三少【宋会要】旧为三公三师。政和二年,改三师为三公,又增三少。 神宗治平四年正月十九日,已即位未改元。开府仪同三司、守司空、兼侍中、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兼译经润文使、魏国公韩琦守司徒、检校太师、兼侍

  • 阎浮提树荫品第十·佚名

    菩萨於是时,心怀惨然还。过到游观园,德曜犹天帝。诸仙圣之王,不以女色惑。时见农田夫,兴功耕犁作。践截蠕动虫,即起悲痛心。如亲伤赤子,恺然而长叹。去其树不远,伏藏忽出现。辟方一由旬,七宝光盈满。将从喜踊跃,取金画宝器。铭

  • 入楞伽经卷第六·佚名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  卢迦耶陀品第五  尔时圣者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来应正遍知一时说言。卢迦耶陀种种辩说。若有亲近供养彼人。摄受欲食不摄法食。世尊。何故说言卢迦耶陀种种辩说。亲近供养摄受欲食

  • 卷第四十三·白岩净符

    宗门拈古汇集卷第四十三 古杭白岩嗣祖沙门 净符 汇集 △南十三 洪州黄龙悟新禅师(南十三黄龙心嗣) 示众。粗言及细语。皆归第一义。你者一队尿床鬼子。三生六十劫也未梦见第一义在。 天童忞征云。死心恁么说话。为

  • 续纂淮关统志·佚名

    十四卷。清元成纂修。元成,曾督理淮宿海三关税务。是书首列原序十一篇、图考七幅。卷一为纶音,附以仪注,卷二曰建置,卷三曰川原,卷四曰乡镇,卷五曰关口,卷六曰今甲、卷七曰则例,卷八曰题名,卷九曰公署,卷十曰经费,卷十一文告,卷十

  • 诸家神品丹法·佚名

    诸家神品丹法,撰人不详。从内容看,似为唐宋间道士编集。六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此书辑录数种外丹黄白方术而成。前五卷主要摘录《抱朴子•黄白篇》、《金丹篇》、《孙真人丹经》、《葛仙翁紫霄丹经》等诸家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