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五十六

嘉靖二十九年正月丙寅朔 上不御殿命成国公朱希忠代拜 天子 玄极宝殿文武群臣朝觐官及四夷贡使诣奉天门行五拜三叩头礼

○免宴赐节钱钞

○戊辰 宣宗章皇帝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遣玉田伯蒋荣祭 景陵

○癸酉时享 太庙命成国公朱希忠代

○甲戌立春顺天府官进春 上不御殿命司礼监捧入

○免百官宴

○丁丑

○后军都督府掌府惠安伯张镧卒赐祭葬如例

○戊寅

○吏部会都察院考察天下朝觐官员年老有疾副使朱道澜等六员罢软佥事陈瑚等二员不谨右布政使王扬等五十员贪酷副使胡汝辅等五员才力不及左布政使林应标等二十员有司并教授等官四千六百余员诏致仕罢斥降调如例

○庚辰免上元节宴

○壬午 英宗睿皇帝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遣都督佥事沉至祭 裕陵

○癸未

○山东盖州等卫地震有声如雷二日乃止

○甲申

○吏科都给事中刘学易等以类奏大班紏劾期与部院不合有旨令对状学易等各引罪 上责其不谨令夺各科掌印官俸三月余一月

○乙酉

○琉球国中山王尚清遣陪臣梁显等入贡宴赏如例

○狭西三边总督尚书王以祈等奏请增设清水高家清平三堡守备官各一人募兵各满千人戍之以黄甫川木瓜国孤山三堡隶清水以逮安柏林二堡隶高家以龙州威武怀远三堡隶清平而清水营守备属东路参将管辖兵部议覆报可

○丙戌

○吏科都给事中刘学易等狭西道御史谷峤等各以考察拾遗紏劾布政司张文奎按察司李錞刘思唐参政周相副使范庆柯桥许应元何城参议尹纶佥事陈凤知府饶相王廷干姜地各不职吏部覆拟錞庆城地闲住周相应元廷干凤调用文奎致仕思唐纶饶相留用乔俟勘明具奏从之

○狭西苟家平锋銕城等族番人七巴等三百余人入贡给赏有差

○荆府永定王载墭薨赐祭葬如例谟端穆

○发太仓银六万两给光禄寺备用以本寺卿高澄奏供应不充故也

○己丑 命兴安伯徐梦晹管理红盔将军

○庚寅 孝静毅皇后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遣都察佥事王朝用祭 康陵

○辛卯

○广西巡按御史萧世延奏本省军伍日耗岁额多亏二者皆将来□□急急之虑顾救毙不自其源虽岁遣清军之吏曰永均赋之法徒足扰民无益于用臣窃谓军多失伍由谪军远戍非死即逃宜止于两广地方随便谪发不惟水土相安且令有司易为勾理至于田粮失额当行抚按官清查强獞占种不输租者势豪逋欠里胥诡奇飞洒者有司催徵不完者悉治以法仍募人开垦荒田务足原额下所司议可俱行之

○致仕南京户部尚书徐问卒问常州武进人弘治壬戌进士授广平推官迁刑部主事累迁广东左布政使以治行第一赐宴赏寻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贵州入为兵部右侍郎以疾归复起为南京礼部右侍郎升南京户部尚书寻乞致仕至是卒赐祭葬如例问为人深沉廉静历官所至有声终始无玷士论重之

○壬辰

○升吏部验封司署郎中赵正学为河南布政使司右参政

○癸巳

○保定河间定州等卫官军以防守居庸事峻求赏户部言故事京边军士非有大征远戍不得千赏今宜酌定赏格以五千里外一年以上为一等三千里外八月以上次之一千里外半年以上又次之五百里外三月以上若达官达舍无粮操余又次之多者每人给银五两以下递减有差其本镇四百里之内冒支行粮者及不候掣兵离次边索者宜重惩以法报可

○甲午

○户部会计去年岁用为录以献因言太仓每岁额入银二百一十二万五千三百五十五两去岁合节年角□羊欠及括取开纳事例等银共入银三百九十五万七千一百一十六两视岁额加嬴矣及计一岁之出及至四百一十二万二千七百二十七两视岁徵增一倍京通仓粮岁运三百七十万石先年常有八年之蓄本年官军工匠月粮岁支二百八十余万京通蓄积仅余五年盖因连年戍边募军诸费不次增添而内外请乞纷纭罔知节缩故财计诎乏一至于此请行在京各衙门并各督抚巡按管官将今年一切财用通融均节庶几渐复国初十分余三之旧入报闻

○乙未

○改南京工部尚书屠楷为南京吏部尚书

○升翰林院编修刑一凤为侍讲以九年考满也

猜你喜欢
  志第一 天象一之一·魏收
  列传第十九 侯张薛·欧阳修
  卷一百八十四·列传第八十一·柯劭忞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九十四·佚名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十四·佚名
  卷之一百二十一·佚名
  卷之八百六十五·佚名
  卷之四百五十一·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七十 隐逸传三·纪昀
  通志卷八十四上·郑樵
  卷二十二 朱景王杜马刘傅坚马列传第十二·范晔
  朱瑞传·魏收
  谭襄敏奏议巻五·谭纶
  第二十八章 大时代之没落【唐中叶以后政治社会之各方面】·钱穆
  ●天台治略卷之六·戴兆佳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陈坦之·唐圭璋

      坦之字行简。   塞翁吟   远碧秋痕瘦,楚玉恨赋凄凉。荷雨碎,泣残妆。击愁在垂杨。秋衣拂叠仙栀露,裁云刀尺犹香。诗锦字,献明珰。肯容易相忘。   思量。空掩抑,分宵缓枕,终不敌、凉谯漏长。自解珮、兰皋去后,渐消

  • ●全史宫词卷十 十六国·史梦兰

    ○前赵前赵,匈奴人刘渊所建。刘渊,左部帅豹之子。晋永兴元年,据离石僭号称汉,后徙平阳卒。伪谥光文,改元三(元熙、永凤、河瑞)。子和立,旋弟聪杀而代之,改元四(光兴、嘉平、建元、麟嘉)。子粲立,改元(汉昌),为伪司空靳准所杀,族子曜讨

  • 卷一二·郭则沄

    医巫闾尊为北镇,防自元明,国朝祀典尤崇。每遇大典,必遣官祭告。陈午亭尝以宫詹街命致祭,李容斋赠诗云:“圣朝修旷典,亲遣日华东。玉检分中禁,瑶函礼上公。慊绉端尹贵,山海大都雄。暂假黄麾仗,精虔奉竹宫。”曰

  • 卷十二·本纪第十二·脱脱

        仁宗四   二年春正月癸卯,以岁饥,罢上元观灯。壬子,命近臣同三司较天下财赋出入之数。   二月甲申,出内库绢五十万,下河北、陕西、河东路,以备军赏。   三月戊子朔,诏季秋有事于明堂。己丑,以大庆殿为明

  • 第十九回 姑妇临朝生暗衅 弟兄佐命立奇功·蔡东藩

      却说窝阔台汗晚年,溺情酒色,每饮必彻夜不休。耶律楚材屡谏不从,至持酒槽铁口以献,且进言道:“这铁为酒所蚀,尚且如此,况人身五脏,远不如铁,宁有不损伤的道理?”忠言逆耳利于行。窝阔台汗虽亦觉悟,然事过情迁,总不免故态复萌

  • ●卷三·毛奇龄

    〖景泰朝帝〗景皇后汪姓,顺天人,祖泉,金吾左卫指挥使,父瑛,中兵马指挥使,皆以后封故,进都督。正统十年八月,英宗选择王妃,得后而贤,册立之。十四年,英宗北狩,成阝王由监国即帝位,册为皇后。时京师新被卤,凡死事及老弱杀伤者,暴骨满

  • 第三十五册 天命七年二月·佚名

    第三十五册 天命七年二月二月初四日,汗谕都堂曰:“汗往山海关处看得十三山至大凌河、小凌河、松山、杏山和塔山,皆被抢夺焚毁。至塔山时,有一骑马人、一步行者,先后自山海关逃来,并告称前屯卫、宁运卫皆被抢夺焚毁等

  • 六四六 云贵总督李侍尧等奏第六次收缴应禁书籍解京缘由折·佚名

    六四六 云贵总督李侍尧等奏第六次收缴应禁书籍解京缘由折乾隆四十四年九月十五日大学士 伯 管云贵总督臣李侍尧、云南巡抚臣孙士毅谨奏,为第六次收缴应禁书籍,分别进呈及解馆缘由,仰祈圣鉴事。窃臣等钦奉谕旨,严查一切违

  • 补后汉书年表卷一·熊方

     宋 熊方 撰同姓王矦表光武初兴因西都疏爵之制封建宗室故齐武鲁哀汝阴軰以功安成居巢甘里軰以亲皆能乗时蹈运分茅胙土以为藩翼增壮中兴至明章之世乃有东平东海与沛献等各能谦抑令终为一代贤王其蹈宪网者虽或有之然

  • 木海传·宋濂

    耮木海,蒙古族人,姓八剌忽..氏,与其父孛合出同为太祖效力,征伐有功。太祖问他攻城夺地以何种武器为先,耮木海回答说:“攻城以炮石为先,因炮石力重而能远射。”太祖大喜,即命他为炮手。太祖九年(1214),太师国王木华黎南伐,太祖命

  • 主客部·佚名

    郎中员外郎主事掌诸蕃朝贡等事   朝贡一凡诸蕃国及四夷土官人等或三年一朝或每年朝贡者所贡之物会同馆呈报到部主客部官赴馆点检见数遇有表笺移付仪部其方物分豁进贡上位若干殿下若干开写奏本发落人夫管领先具手本

  • 哀公(元年~十四年)·谷梁赤

    哀公元年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楚子、陈侯、随侯、许男围蔡。鼷鼠食郊牛角,改卜牛。夏,四月辛巳郊。此该郊之变而道之也。于变之中又有言焉:鼷鼠食郊牛角,改卜牛,志不敬也。郊牛日展角斗角而知伤,展道尽矣。郊自正月至于三月

  • 里仁第四·朱熹

     凡二十六章。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处,上声。焉,于虔反。知,去声。里有仁厚之俗为美。择里而不居于是焉,则失其是非之本心,而不得为知矣。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 第27章·老子

    【原文】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1)。是以圣人恒善救人,而无弃人;恒善救物,而无弃物(2)。是谓袭明(3)。故善人者,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4)。不贵其师

  • 卷首·何楷

    钦定四库全书 诗经世本古义卷首 明 何楷 撰 原引 古文诗作□【从言从之】心有所之形而为言斯其义也【说文云诗志也志发于言释名云诗之也志之所之也诗序云在心为志发言为诗班固云诵其言谓之诗咏其诗谓之歌】太师采

  • 释氏护教编后记·朱时恩

    释氏护教编后记宋濂西方圣人。以一大事因缘。出现於世。自从鹿野苑中。直至於跋提河。演说苦空无我无量妙义。随机钝利。分为顿渐。无小无大。尽皆摄入萨婆若海。既灭度后。其弟子阿难陀。多闻总持。有大智慧。结集为

  • 洞真太上太霄琅书·佚名

    洞真太上太霄琅书。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朝。原本十卷,现存九卷。卷一为经文,卷二缺,卷三至十为注诀、科仪及修持法术。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缺第2卷。为早期上清经。福永光司《道教と日本文化》推 断其为5世纪作

  • 新茶花·佚名

    著者上编署钟心青,下编署钟情心青。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十 五回,上海申江小说社印行,光绪三十三年(1907) 3月出版;下编十 五回,明明学社印行,同年12月出版,铅印本,标明 “爱情小说”。卷首有妓女武林林照片及汪僢题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