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读礼通考卷三十八

丧仪节一

干学案君子之于礼终身焉而已古者妇人姙身则有胎教之礼将生子及月辰则有举子之礼子生三月则有命名之礼所以正人道之始也疾病外内皆埽疾者养者皆斋男子不死于妇人之手妇人不死于男子之手所以正人道之终也若夫知学以来息养瞬存造次颠沛罔敢或怠更可知矣故曰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氷君子其敢一日忘此哉予述丧仪节以疾病正终冠其首凡以为君子所兢兢者亦不敢忽也仪礼十七篇丧居其四一曰丧服二曰士丧礼三曰既夕礼四曰士虞礼丧服一篇予已取为丧期余三篇则皆仪节也葢其説为特详昔朱子尝以仪礼为经礼记为传编为通解之书诸礼次第告成独丧祭未竟勉斋黄氏续成之信斋杨氏又附图焉予取两家之章次益以后世之制荟萃成篇其説大约相同唯古礼设重温公始易以魂帛袭敛之衣古多今少祔祭之礼温公请祖主于庙并设影堂殡涂之礼朱子除之卜宅告后土之礼古阙今备斯虽少异要皆无戾于古夫圣人之制丧礼也盖欲为人子者顺天道以事其亲焉尔记曰骨肉毙于下隂为野土其气扬于上为昭明知形体之必有所终也则为之绞衾衿冒棺椁墙翣宅兆以安之壤树以固之所以谨其袭藏者无弗至也知魂气之必有所托也故既迎精而返虞祔练祥吉祭而配于庙人道终而鬼道起矣三篇之制条目千端举其大要不出乎此自是以外世俗所为皆礼所不设也当世士大夫未尝不用家礼而往往参以流俗间尝论之古者丧礼不举乐诚谓哀乐不同时亦欲致其严静也今则盛奏军乐震荡魂魄其失一矣古者丧次哭泣擗踊之外无他焉今多用浮屠老子之法谬称资福于冥路实取喧杂为饰观其失二矣古者三月而而卒哭今以七七百日为防亦始于僧家其失三矣古者不择日一以礼制为期今惑于隂阳拘忌每失之缓甚至未而除服其失四矣古之吊者车马曰赗货财曰赙衣被曰襚无以冥镪楮钱为吊者不知何自始其失五矣若夫推干支以避煞神焚魂衣以代皋复案巫牒以招游魂未练释衰而谢慰殡旁张乐以醳賔皆失礼之尤者聊举大端用砭愚俗自非达于幽明之故通乎古今之变者乌足以语此哉

疾病

既夕记士处适寝寝东首于北墉下【注将有疾乃寝于适室 疏凡记者皆是经不具记之使充经文也适寝与适室一也若不疾则在燕寝东首者乡生气之所墉谓之墙必在北墉下取十一月一阳生于北生气之始故也】

【敖继公曰适寝正寝也此云适寝明经所谓适室者为适寝之室尔】

有疾疾者齐【注正情性也适寝者不齐不居其室】养者皆齐【注忧也 疏男女养疾皆齐戒正情性也】

【敖继公曰养者齐欲専心于所养者也】

彻琴瑟【注去乐 疏君子无大故琴瑟不离其侧今以父母有疾忧不在于乐故去之】疾病外内皆埽【注为有賔客来问也疾甚曰病】彻防衣加新衣【注故衣垢污为来人秽恶之疏彻防衣据死者而言则生者亦去故衣服新衣矣防衣谓故端新衣谓更加新朝服】

【敖继公曰必易之者为不可使之服故衣以死也衣云防见其非上衣然则新者亦非上衣矣上衣者朝服端之类】

御者四人皆坐持体【注为不能自转侧御者今时侍从之人 疏四体各一人士虽无臣亦有侍御仆从之人终于其手也】

【敖继公曰持体正其手足也】

男女改服【注为賔客来问病亦朝服庶人深衣】属纩以俟絶气【注为其气防难节也纩新絮 疏纩今之新緜易动摇置口鼻之上以为候】

丧大记疾病外内皆埽君大夫彻县士去琴瑟【注凡音动人病者欲静也凡乐噐天子宫县诸侯轩县大夫判县士特县去琴瑟者不命之士 疏宫县四面轩县去其一面判县又去其一面特县又去其一面县于东方或于阶间而已】寝东首于北牖下【注为君来视之时也病者恒居北牖下或为北墉下】

【李格非曰东首所以归魂于阳北牖下所以反魄于隂使之各归于真宅而已】

废牀彻防衣加新衣体一人【注废去也人始生在地去牀庶其生气反彻防衣则所加者新朝服矣加朝服者明其终于正也】男女改服属纩以俟絶气曲礼父母有疾冠者不栉行不翔【注忧不为容也】言不惰【注忧不在私好惰不正之言】琴瑟不御【注忧不在乐】食肉不至变味饮酒不至变貌【注忧不在味】笑不至矧怒不至詈【注忧在心难变也齿本曰矧大笑则见】疾止复故【注自若常也 疏食肉不至变味犹许食肉但不许多尔变味者少食则味不变多食则口味变也】

【陈澔曰此乃养父母疾之礼不栉不为饰也不翔不为容也不惰不及他事也琴瑟不御以无栾意也犹可食肉但不至厌饫而口味变尔犹可饮酒但不至醺酣而顔色变尔齿本曰矧笑而见矧是大笑也怒骂曰詈怒而至詈是甚怒也皆为忘忧故戒之】

君有疾饮药臣先尝之亲有疾饮药子先尝之【注尝度其所堪】医不三世不服其药【注慎物齐也 疏凡病疾以筋血不调故服药以治之其药不慎于物必无其徴故宜戒之择其父子相承至三世是慎物调齐也】

程子曰病卧于牀委之庸医比之不慈不孝事亲者不可不知医

丧服小记养有疾者不丧服遂以主其丧【注不丧服求生主吉恶其凶也遂以主其丧谓养者有亲也死则当为之主其为主之服如素无丧服】非养者入主人之丧则不易已之丧服【注入犹来也谓养者无亲于死者不得为主其有亲来为主者素有丧服而来为主与素无服者异素无服素有服为今死者当服亦皆三日成也】养尊者必易服养卑者否【尊谓父兄卑谓子弟之属】

【陈澔曰亲属无近亲而遇疾者已往养之而身有丧服则释去其服恶其凶也若此疾者遂死既无主后已既养之当遂主其丧葢养者与死者有亲也然亦不着已之丧服非养者入主人之丧谓疾时不曽释服未致其养今死乃来主其丧则亦不易去已之丧服】

丧大记君于大夫疾三问之士疾一问之

杂记卿大夫疾君问之无算士壹问之【疏案丧大记君于大夫疾三问之此云无算谓有师保恩旧之亲三问谓君自行无算谓遣使也】

论语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只子曰丘之祷久矣【注孔曰诔祷篇名疏孔子素行合于神明故曰丘之祷久矣】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予死于道路乎【注包曰疾甚曰病郑曰孔子尝为大夫故子路欲使弟子行其臣之礼也 疏少差曰间马融曰就使吾不得君臣礼有二三子在吾宁忧弃于道路乎】

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注包咸曰夫子疾处南牖之下东首加其朝服拖绅绅大带不敢不衣朝服见君 疏病者常居北牖下为君来视则暂时迁向南牖下东首令君得南面而视之以病卧不能衣朝服大带又不敢不衣朝服见君故但加朝服于身又加大带于上是礼也】

曽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曽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逺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逺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注马融曰孟敬子鲁大夫仲孙防也疏檀弓郑注敬子武伯之子名防】汉书萧何传何病上亲自临视何疾

张禹传禹毎病辄以起居闻车驾自临问之

后汉书邓禹传禹寝疾帝数自临问

吴汉传汉病笃车驾亲临问

赵熹传熹疾病帝亲幸视

樊宏传宏病困车驾临视留宿

隂兴传兴疾病帝亲临问

桓荣传荣毎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病笃上疏谢恩让还爵土帝亲临其家焉及卒拥绖而前抚荣埀涕赐以牀茵帷帐刀劒衣被良久乃去自是诸侯卿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牀下

干学案尊师重道至于此极千载下读之犹为魄动况当曰乎故东汉气节独盛然则尊师重道之报不亦多乎

唐书髙士亷传士亷有疾帝即所舍问之疾甚帝幸其第为流涕

魏征传征疾甚帝令中郎将宿其第动静辄以闻药膳赐遗无算中使者缀道帝亲问疾屏左右语终日乃还段志传志疾帝临视及卒帝哭之恸

薛收传收寝疾遣使临问相望于道命舆疾至府亲举袂抚之论叙生平感激涕泗及卒王【即太宗】哭之恸因遣使吊祭赠帛三百段

杜淹传淹疾帝为临问

杜如晦传如晦以疾辞职医候之使道相属及病甚诏皇太子就问帝亲至其家抚之哽塞及薨帝哭为恸房龄传龄疾甚帝命凿苑垣以便候问亲握手与诀诏皇太子就省

李纲传纲疾帝遣房龄至家存问

封徳传徳彛遘疾卧尚书省帝亲临视命尚辇送还第

马周传周病消渴连年帝幸翠防宫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使医者视防躬为调药太子问疾岑文本传文本至幽州抱病帝临视流涕卒之夕帝闻夜严曰文本死所不忍闻命罢之

髙季辅传季辅疾归第有诏以其兄虢州刺史季通为宗正少卿视疾遣中使日候増损

柴绍传绍病太宗亲问之

开元礼皇帝遣使劳问诸王疾苦本司散下其礼所司随职共办所司先于受劳问者第在大门外之右设使者便次南向又于庭中近北设使者位南向又于使者之南三丈所设主人位北向其府国寮属并部列于庭中之左右国官在东府寮在西俱以北为上使者至受劳问者第大门外掌次者延入次使者及受劳问者皆服公服赞礼者引使者出次立于门西东面使二人奉制书案立于使者之南差退赞礼者引受劳问者出立于门东西向受劳问者再拜赞礼者引受劳问者先入立于门内之右西向赞礼者引使者入就庭中位立持制案者立于其右赞礼者引受劳问者就庭中位北向立持案者以案进使者前使者取制书持案者退复位使者称有制受劳问者再拜赞礼者引受劳问者诣使者前受制书退复位再拜讫使者以下出又赞礼者引受劳问者随出各即门外位受劳问者再拜讫赞礼者引使者以退就次又赞礼者引受劳问者入若受劳问者疾未间不堪受制则子弟代受如上仪 问外祖父疾苦 问皇后父疾苦 问大臣疾苦皆与劳问诸王礼同 问都督刺史疾苦与大臣疾苦礼同其异者诸引导之官所以劳问州府有司充之【其使于京师者则谒者引导】问藩王疾苦与都督刺史同 凡有劳问无正偏者皆临时约准上礼而为仪注 问外祖母疾苦皇帝遣劳问外祖母疾苦本司散下其礼所司随职供办内给事一人为使者所司先于受劳问者第大门外之右设使者便次南向又于内寝庭少北设使者位南向又于使者位之南三丈所设受劳问者位北向使者至受劳问者大门外掌次者延入次使者服公服摄迎者亦公服使者出次立于门西东面给使二人奉制书案立于使者之南差退赞礼者引摄迎者出立于门东西面摄迎者再拜讫赞礼者引摄迎者先入立于门内之右西面内典引引使者入就内寝庭位持案者立于使者之右受劳问者服朝服女侍者引就庭中位立持案者以案进使者前使者取制书持案者退复位使者称有制受劳问者再拜女侍者进诣使者前受制书退授受劳问者受劳问者又再拜内典引引使者以下出女侍者引受劳问者退赞礼者引摄迎者随出各就门外位摄迎者再拜内典引引使者退即使次赞礼者引摄迎者入若受劳问者疾未间不堪受制则摄迎者于外堂之庭拜受制书如上礼其异者受制诣閤授女侍者受奉入授受劳问者

中宫问外祖父疾苦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遣使劳问外祖父疾苦本司散下其礼所司随职供办以内给事一人为使者所司先于受劳问者第大门外之右设使者次南向又于使者之位南三丈所设受劳问者位北向使者至受劳问者第大门外掌次者引入次使者及受劳问者皆公服内典引引使者出次立于门西东向给使二人奉令书案立于使者之南差退赞礼者引受劳问者出立于门东西向受劳问者再拜赞礼者引受劳问者先入立于门内之右西向内典引引使者入就庭中位立持案者立于其右赞礼者引受劳问者就庭中位立持案者以案进使者前使者取令书持案者退复位使者称太皇太后【若皇太后皇后】有令受劳问者再拜赞礼者引受劳问者进诣使者前受令书案退复位再拜内典引引使者以下出赞礼者引受劳问者从出各即外门位受劳问者再拜讫内典引引使者以下退舍便次赞礼者引受劳问者入若受劳问者疾未间不堪受令则子弟代受如上仪 问诸王疾苦与问外祖父疾苦礼同 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劳问外祖母疾苦本司散下其礼所司随职供办内给事一人为使者所司先于受劳问者第大门外之右设使者次南向又于内寝庭少北设使者位南向又于使者位南三丈所设受劳问者位北向使者至受劳问者大门外掌次者引入次使者公服摄迎者亦公服使者出次立于门西东向给使二人奉令书案立于使者之南差退赞礼者引摄迎者出立于门东西面摄迎者再拜赞礼者引摄迎者先入立于门内之右西面内典引引使者入就内寝庭位立持案者立于使者之右受劳问者服朝服女侍者引就庭中位立持案者以案进使者前使者取令书持案者退位使者称太皇太后【若皇太后皇后】有令受劳问者再拜女侍者进诣使者前受令书退授受劳问者又再拜内典引引使者引受劳问者退赞礼者引摄迎者随出各即门外位摄迎者再拜内典引引使者即便次赞礼者引摄迎者入若受劳问者疾未间不堪受令则摄迎者于外堂之庭拜受令书如上仪其异者受令书诣閤传付女侍者受之奉入授受劳问者 问诸妃主疾苦问宗戚妇女疾苦有二条同劳问诸外祖母疾苦 凡内侍之属充使则内常侍以下凖所慰劳者之尊卑凖约

东宫问诸王疾苦皇太子遣使劳问诸王疾苦本司散下其礼所司随职供办所司先于受劳问者第大门外之右设使者次南向又于庭中设使者位东向又于使者位之东三丈所设受劳问者位西向使者至受劳问者第大门外掌次者引入次使者及受劳问者皆公服赞礼者引使者出次立于门西东向给使二人奉令书案立于使者之南差退赞礼者引受劳问者出立于门东西向受劳问者再拜赞礼者引受劳问者先入立于门内之右西面赞礼者引使者入就庭中位立持案者立于其右赞礼者引受劳问者进就庭中位立持案者以案进使者前使者取令书持案者退使者称有令受劳问者再拜赞礼者引受劳问者进诣使者前受令书退复位又再拜讫赞礼者引使者以下出又赞礼者引受劳问者随出各即门外位受劳问者再拜讫赞礼者引使者以下退舍便次又赞礼者引受劳问者入若受劳问者疾未愈不堪受令则子弟代受如上仪 问外祖母疾苦本司散下其礼所司随职供办阉宦一人为使者所司先于受劳问者第大门外设使者次南向又于内寝庭西阶前设使者位东向又于使者位东三丈所设受劳问者位西向使者至受劳问者大门外掌次者引入次使者公服摄迎者亦公服使者出次立于门东西面给使二人奉令书案立于使者之南差退赞礼者引摄迎者出立于门东西面摄近者再拜赞礼者引摄迎者先入立于门内之右西面内典引引使者入就内寝庭位东面立给使奉令书案随入立于使者之南差退受劳问者服朝服女侍者引就内寝庭位立于使者之右持案者以案进使者前使者取令书持案者退使者称有令受劳问者再拜女侍者进诣使者前受令书退授受劳问者受劳问者又再拜内典引引使者以下出女侍者引受劳问者退赞礼者引摄迎者随出各就门外位摄迎者再拜内典引引使者退即便次赞礼者引摄迎者入若受劳问者疾未愈不堪受令书则摄迎者于外堂之庭拜受令书如上仪其异者受令书诣閤传付女侍者女侍者受之奉入授受劳问者 问妃主疾苦 问妃母疾苦右两件同劳问外祖母疾苦 问师傅保疾苦 问宗戚疾苦 问上台贵臣右三件同劳问诸王疾苦 皇太子于诸王妃主以下疾苦其在家人亲属之礼率尔遣近侍劳问则主人受劳问者待之亦从家人亲属之式不拜迎送及不为授受之礼唐书礼志凡问疾天子遣使者持节至其所位于庭使者南面持节在其东南主人北面再拜以受制书主人迎使者于门外使者东面主人西面再拜而入其问妇人之疾则受劳问者北面

宋史诸王公主宗室将军以上有疾皆乘舆临问如小疾在家或幸其第有至三四者其宫邸在禁中多不时而往唯宰相使相驸马都尉疾亟幸其第或赐劳加礼焉建隆元年七月宰相范质有疾太祖亲幸其第赐黄金银绢有差开寳二年赵普有疾帝再往视赐银噐绢甚厚太平中镇宁节度杨信久病瘖忽能言帝异之遽幸其第加赐赉祥符三年镇安节度使驸马都尉石保吉疾亟帝将临视其日大忌宰相言于礼非便遂遣内侍谕保吉明日临省焉六月幸侍讲学士邢昺第视疾赐白金千两衣着千匹名药一奁熙宁七年诏颁新式凡临幸问疾者赐银绢宰臣及枢宻使带使相者二千五百两匹枢宻使使相二千两匹知枢宻院事参知政事枢宻副使同知枢宻院事一千五百两匹签书枢宻院事同签书枢宻院事宣徽使七百五十两匹殿前都指挥使一千五百两匹驸马都尉任使相以下者二千五百两匹任节度观察留后以下者一千五百两匹并入内内侍省取赐

太常因革礼通礼皇帝问大臣等疾苦其礼遣使者持制书至疾者之门赞礼者引受疾者未间不堪受制则子弟代受 太常新礼凡大臣有疾有乘舆幸其第以问者 通礼皇帝遣使劳问诸王宗戚疾苦使者至受劳问者第使二人奉制书案立于使者之南使者称有制受劳问者再拜受制书 太常新礼国朝之制诸王公主宗室将军以上每疾皆乘舆临问小疾在假或乘舆幸其第其宫邸在禁中皆不时以往 国朝防典天圣二年五月幸崇真资圣禅院视申国大长公主服慈正觉大师疾是日大长公主薨上后幸其院浇奠五年五月皇太后幸楚王元佐宫问疾是日薨上幸其宫临奠

政和礼皇帝遣使问诸王以下疾前期有司于受劳问者之第于大门外设使者位于受劳问者之左【此有下阙文】使者至赞者引入次使者及受劳问者皆公服赞者引使者立于门西东向引受劳问者立于门东西向史二人以案奉诏书立于使者之南赞者曰拜受劳问者再拜赞者引受劳问者入就望阙位立史捧诏书案前行使者从之入就庭中位赞者赞使者搢笏取诏书执笏加诏书于笏上史以案退使者称有诏受劳问者再拜使者宣诏书讫受劳问者又再拜赞者引使者及受劳问者少前相向各俛伏跪搢笏使者以诏书授受劳问者讫各执笏受劳问者加诏书于笏上各俛伏兴复位赞者曰拜受劳问者再拜赞者引使者归次受劳问者乃入若受劳问者疾未间不能亲受则子弟代受如上仪 皇帝遣使问帝姬以下疾以内给事一人为使者前期有司于受劳问者之第大门外设使者次又于寝庭望阙设受劳问者位使者位于其前少北南向使者至内侍引入次使者公服女侍引受劳问者朝服出诣望阙位立内侍引使者出次给使二人以案奉诏书前行使者从之入就庭中位内侍赞使者搢笏取诏书执笏加诏书于笏上给使捧案退使者称有诏内侍曰拜受劳问者再拜宣讫又再拜女侍进诣使者前受诏书退授受劳问者讫内侍曰拜受劳问者再拜内侍引使者归次受劳问者乃入若受劳问者疾未间不能亲受则以女侍迎摄受诏书如上仪以所受诏书诣寝閤授之中宫遣使问诸王以下疾以内给事一人为使者前期有司于受劳问者之第大门外设使者次于庭中设受劳问者位北向使者位南向使者至赞者引入次使者及受劳问者皆公服赞者引使者立于门东西向给使二人以案奉令书立于使者之南赞者曰拜受劳问者再拜赞者引受劳问者入就庭中位赞者赞使者搢笏取令书执笏加令书于笏上给使捧案退使者称有令受劳问者再拜读讫又再拜赞者引使者及受劳问者少前相向各俛伏跪搢笏使者以令书授受劳问者讫各执笏受劳问者加令书于笏上各俛伏兴复位赞者曰拜受劳问者再拜赞者引使者归次受劳问者乃入若受劳问者疾未间不能亲受则子弟代受如上仪中宫遣使问帝姬以下疾以内给事一人为使者前期有司于受劳问者之第大门外设使者次又于寝庭少北设使者位南向受劳问者位北向使者至内侍引入次使者公服讫女侍引受劳问者朝服出诣庭中位内侍引使者出次给使二人以案奉令书前行使者从之至庭中位内侍赞使者搢笏取令书执笏加令书于笏上给使以案退使者称有令内侍曰拜受劳问者再拜读讫又再拜女侍进诣使者前授令书退授受劳问者内侍曰拜受劳问者再拜内侍引使者归次受劳问者乃入若受劳问者疾未间不能亲受则以女侍迎摄受令书如上仪以所受令书诣寝阁授之

东宫遣使问诸王以下疾前期所司于受劳问者之第大门外设使者次又于庭中设受劳问者位西向使者位东向使者至赞者引入次使者及受劳问者皆公服赞者引使者立于门西东向引受劳问者立于门东西向史二人以案奉令书立于使者之南赞者曰拜受劳问者再拜赞者引受劳问者入就庭中位立史捧令书案前行使者从之入就庭中位赞者赞使者搢笏取令书执笏加令书于笏上史以案退使者称有令赞者曰拜受劳问者再拜读讫受劳问者又再拜赞者引使者及受劳问者少前相向各俛伏跪搢笏使者以令书授受劳问者讫各执笏受劳问者加令书于笏上各俛伏兴复位赞者曰拜受劳问者再拜赞者引使者归次受劳问者乃入若受劳问者疾未问不能亲受则子弟代受如上仪 东宫遣使问帝姬以下疾以内给事一人为使者前期有司于受劳问者之第大门外设使者次又于寝庭西阶下设使者位东向受劳问者位西向使者至内侍引入次使者公服讫女侍引受劳问者朝服出诣庭中位立内侍引使者出次给使二人以案奉令书前行使者从之至庭中位内侍赞使者搢笏取令书执笏加令书于笏上给使以案退使者称有令内侍曰拜受劳问者再拜读讫受劳问者又再拜女侍进诣使者前受令书退授受劳问者讫内侍曰拜受劳问者再拜内侍引使者归次受劳问者乃入若受劳问者疾未间不能亲受则以女侍迎摄受令书如上仪以所受令书诣寝閤授之【其皇太子于诸王帝姬疾从家人亲属之礼遣近侍劳问则受劳问者待之亦从家人之礼无拜迎拜送与授受之礼】

明集礼皇帝遣使问王公大臣疾病仪是日奉命至疾者家摄受问者【或尊长或子弟】出接于大门外之右引礼引使者入至正防东南面立引摄受问者入就防下拜位北向使者前称有制赞礼唱鞠躬拜兴拜兴平身摄受者鞠躬拜兴拜兴平身赞礼唱跪摄受问者跪使者宣制曰皇帝闻某官某疾遣臣某劳问宣制毕赞礼唱俛伏兴拜兴拜兴平身摄受问者入告于病者出复命引礼引使者出摄受问者送出于大门之外使者还奏如问公主疾病则遣内侍监官礼同【驸马或子孙摄受问】

读礼通考卷三十八

猜你喜欢
  第五回 捣金陵数路并举 俘孙皓二将争功·蔡东藩
  卷第七十八·胡三省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三十六·徐乾学
  卷八·张九成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二十二·佚名
  卷之三百二十五·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五十二·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六 列传二十六·纪昀
  卷三十五·宇文懋昭
  学史卷三·邵宝
  钦定辽史语解卷九·佚名
  十国春秋卷九十九·吴任臣
  卷八十八 儒林传 第五十八·班固
  檀韶传·沈约
  卷第一百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御选明诗卷三十七·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三十七七言古诗二宋讷吴兴唐子华画云山小景圗君不见夏圭昔写渔邨春雾时江山半入无声诗又不见马麟昔作闗山秋色图千里风烟来座隅夏圭马麟去已逺一入九原呼不返只今画者乱如麻吴兴近数唐子华子华

  • 无名氏词作鉴赏·佚名

    ●长相思 无名氏 去年秋,今年秋。 湖上人家乐复忧,西湖依旧流。 吴循州,贾循州。 十五年间一转头,人生放下休。 无名氏词作鉴赏 诗言志,词言情。然而这首词却独树一帜,以词进行讽刺,在唐宋词也极为鲜见,但在讽喻中不见尖酸刻

  • 卷二百八·志第一百六十一·艺文七·脱脱

        ◎艺文七   集类四:一曰楚辞类,二曰别集类,三曰总集类,四曰文史类。   《楚辞》十六卷   洪兴祖《补注楚辞》十七卷   《考异》一卷   《楚辞》十七卷   周紫芝《竹坡楚辞赘说》一卷 晁补之《

  • 卷第二百七十六 後唐紀五·司马光

      起強圉大淵獻(丁亥)七月,盡屠維赤奮若(己丑),凡二年有奇。   明宗聖德和武欽孝皇帝天成二年(丁亥、九二七年)   秋,七月,以歸德節度使王晏球為北面副招討使。   丙寅,升夔州為寧江軍,以西方鄴為節度使。   癸巳,以與高

  • 卷之一百二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一千四百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绎史摭遗卷三·温睿临

    吴郡李瑶子玉纂目录闽疆督师守赣诸臣列传杨廷麟万元吉郭维经(子应铨、应衡、应煜)刘同升彭期生姚奇胤、杨文荐(陈烈、吴国球、林逢春、周瑚、熊国本等、李时兴、高飞声、胡甲桂、郭宁登附)赣州之守也,阁部督师杨、万、郭三

  • 钦定石峰堡纪略卷十五·佚名

    七月十二日乙丑上命军机大臣传谕阿桂福康安曰昨据阿桂等奏初五日黎明督率官兵进堡搜捕将首逆张阿浑即张文庆大通阿浑即马四娃等全数擒获等语张文庆等于黑夜之中思欲夺路遁逃经官兵截杀窜回堡内福康安等带兵进堡搜捕时

  • 卫康叔世家第七·司马迁

    王连升 译注【说明】本篇记述了卫国从建立到灭亡的整个历史。卫是周初姬姓封国,其封地在今河南北部即殷墟一带。先建都朝歌,后迁楚丘,再迁帝丘。初封时,周公担心康叔年少,对付不了这一带复杂的形势,乃作《

  • 二 他的恩师——龙研仙先生·胡适

    泰兴县旧属于南通州,是江北的一个小县,丁文涛先生说那是一个“风气锢塞”的“滨江偏邑”。在那么一个小地方做一个绝顶聪明的神童,是最危险的事。王荆公有《伤仲永》一篇短文,指出那个神童方仲永陷在

  • 卷三百二十二·佚名

    △初分真如品第四十七之五正说如是真如相时。於此三千大千世界六种变动。东踊西没。西踊东没。南踊北没。北踊南没。中踊边没。边踊中没。时欲色界诸天子。复以天上多揭罗香多摩罗香栴檀香末。及以天上嗢钵罗华钵特摩

  • 摩尼教残经一·佚名

    □若不遇缘,无由自脱,求解□“肉身本性,是一为是二耶?一切诸圣,出现於世,施作方便,能救明性,得离众苦,究竟安乐?”作是问己,曲躬恭敬,却住一面。尔时明使告阿驮言:“善哉善哉!汝为利益无量众生,能问如此甚深秘义,汝今

  • 佛说十地经卷第五·佚名

    大唐于阗三藏尸罗达摩于北庭龙兴寺译  菩萨现前地之余  唯诸佛子菩萨住此现前地中。不坏意乐转更圆满。决定意乐贤善意乐。甚深意乐不退转意乐。不休息意乐无垢意乐无边意乐求智意乐。方便与慧相应意乐皆得圆满。

  • 蒙斋集·袁甫

    诗文别集。宋袁甫著。二十卷。《宋史》本传云其有“文集行世”,未言书名及卷数。明焦竑《国史经籍志》载甫著《蒙斋集》四十卷。自明以来,传本甚稀,清初李邺嗣等辑《甬上耆旧诗》,搜罗颇广,而亦未见甫集,仅从他书摭拾

  • 小字录·陈思

    一卷。宋陈思(生卒年不详)撰。陈思,临安(今浙江杭州)人。宋理宗时官成忠郎,国史实录院秘书省搜访。性情好古,旁收博证,用力甚勤。著有《宝刻丛编》,《海棠谱》,《书小史》,《书苑精华》,《两宋名贤小记》等。此书在陆龟蒙《小

  • 穆时英作品集·穆时英

    穆时英(1912年3月14日-1940年6月28日),浙江慈溪人,中国现代小说家,新感觉派代表人物,笔名伐扬、匿名子等。1929年开始小说创作,翌年(1930年)发表小说《咱们的世界》《黑旋风》;1932年出版小说集《南北极》,反映上流社会和下层社会

  • 太上洞玄灵宝真文要解上经·佚名

    《灵宝中盟经目》第二十种著录《太上洞玄灵宝真文要解经上》1卷,为六朝灵宝经。述灵宝自然五篇、八斋悔罪忏谢仪。

  • 曹野人先生传·易顺鼎

    《曹野人先生传》,清代易顺鼎撰,记明末清初益阳民间学者曹宗先(号野人)生平事迹。当时学高识远而又名声不显如曹氏者当不在少数,由易氏此传可见其梗概。据《虞初近志》本标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