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四书劄记卷一

礼部尚书总理国子监事杨名时撰

大学

李文贞公以知止属志学以静安属主敬能虑能得属致知力行知所先后为知本知至此解确不可易脩身二字所包甚濶然其功却已尽于诚意中到此只是检防身与人接处使所施之情得其当耳观后传以亲爱等言可见正心向或专指涵养心体説正心工夫原不脱持养而其当加检防者则恐感物之时因喜怒哀乐之发有过不及而失其正此虽非恶然亦未尽善也正心当属用边説观后传以忿懥等言可见诚意向或将意字作念字防念有善恶若实其恶念亦可曰诚意乎盖意与念不同心上蓦地发出者为念心之经营布置者为意意虽不尽出于善然此处意字则以为善去恶之意言诚意是诚其为善去恶之意故朱子诚意章注云皆务决去而求必得之可见力行之功尽于诚意内矣若云在念头上要他实实好善恶恶非有为善去恶之功则好善恶恶之意亦何由而快足乎诚意章慎独独者人所不知而已所独知盖意之所发其能实之与不能实之皆人所不知而已所独知也必致慎乎此则无狥外为人之若不慎于独中欺慊之几但致慎于人所及知之地则自脩之功亦甚踈漏矣欲正先诚谓欲正其心于应物之际使喜怒哀乐之发皆中节而无过不及必先省察克治诚其为善去恶之意使所为有善而无恶盖喜怒哀乐之不中节其失犹小而为善去恶之不诚其所关尤大且未有不能为善去恶而其喜怒哀乐之发能中节者也

格物穷理乃格身心之物而穷其理理即性也故穷理即尽性之始事若泛然格去欲为观象极数之学非知穷理之要者 今人错认格物二字以博物为格物不知格物是明善择善工夫非博物之谓也如夫子之生知安行是天纵之将圣分上事其多才博物时又多能内事 穷理者穷其性之固有也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总此明善而已若格庭前一竹以为此是穷理曾何当于明善耶 格物须明其本性之善若徒逐其形质之变而求之只格得隂阳五行之气不曾明得善

知至而后意诚者知行本相因而并进必眼见得到处足方踏得到也知无不至则意亦无不实矣 知至为知之全体大用无不明断无知既至而意不诚者但诚意之功本彻上下而言虽圣人地位慎独之功未尝息也故注云知既尽则意可得而实矣

诚意者有为善去恶之意而能践之于身不欺其意也若但以立心诚实为诚意此乃穷理力行之基豫养于其始者 人有人心道心故意念有善有恶须是为善之意真挚笃切絶无不善之意间杂乃能实其好善恶恶之本意而不虚 诚意有两解一是用力为善去恶以实其好恶之意【此意字専主好一边说实有者不虚之谓言为善则好善之意不虚矣去恶则恶恶之意不虚矣】一是意所发有善恶须使为善之意真诚无伪而不杂于恶观诚意章注则当以前説为主盖能实其好恶之意则发念之诚而无伪已该其中矣若单説念头真诚未説到尽为善去恶之功则德润身句尚下不得观如恶恶臭好好色则意字当以好善恶恶之本意言不当兼善恶説若説实其善恶之意便讲不去一解诚作纯诚説言意有善恶须使其意纯一而不杂亦可通但与传文及注解不合凡意之所以不诚其受病全在转念能不为转念所间阻则善必为恶必去而好善恶恶之本意实践而不虚矣可见诚意只主实其本意説而遏絶其转念一层已该在内如此则德润身心广体胖其工夫俱尽于诚意中故结之曰君子必诚其意也注中实字最精非徒发念真诚不假伪之谓又按本意之意与志字相近但志是逺大之意意是细碎之志如説欲为圣人此便是志若就一事上説欲为善去恶却只好説得是主意不可用志字志是大而直者意是小而曲折者 既知善当为恶当去而立意欲为善去恶却不能为之去之是自欺其意也不实其言行是欺人不实其意是自欺所谓实其为善去恶之意而不虚之者在无自欺其意也 为善去恶之意本我心所发其后之能实与不实唯己独知此处须慎之以审其实不实之几 所谓实其意之所发者不但不欺人而不自欺之谓也葢人发一言而必复其言行一事而必成其事能实其言行者仅可谓之不欺人若发一意欲为善去恶而念虑之间事为之际不能实践则为自欺自脩者必禁止此于恶必去于善必为以求自快足其意凡其不能实践其意而自欺与能实践其意而自慊惟己独知而他人不知之非如言行之实不实人及知也必谨之于此以审其欺慊之几使意之所发无一不实无异慎于人所及知而欲其言行皆实也 独处用省察克治共见处亦须省察其念虑克治其私欲若説共见处心上发念亦是独此时用省察克治即是慎独不知人所共见处用省察克治只算一个慎字如何是慎独大抵常人于共见共闻之地知慎者多于人所不知之地能慎者少故圣贤以慎独为教最为吃今以独字为己所独知之地对人所共知之地而言其工夫甚得力能慎乎此共见共闻处自无不慎説虽似粗而足以包乎精若以独为动念处而言则必有徒谨于共见共闻之地遂以为吾于慎独之功已略能做得一半至人所不见不闻处便自寛假矣其为説似精而实不得力且当日圣贤之防本不以独为动念处也至注中几字莫要即作独字防谨之于此以审其几是言谨之于独以审其几可见人所共知之地亦有几在亦当谨其几也 注中苟且以狥外而为人此非正释自欺乃是就言行能实而不欺人上説意云不可徒不欺人而已下文小人之闲居为不善是自欺揜着则既欺人矣 自字对徇外为人説须贴注中以求快足于己方见着力吃 应物处固要谨不谨则恐言行有未尽得宜处然自已独知处尤不可不谨若此处不谨便为自欺 诚意即诚身下正心脩身齐治平四章特明其相因以见诚意之重非谓意诚之后心尚有不正身尚有不脩也若不正不脩不得谓之诚矣 所谓知本知诚意之为本也

身有所忿懥等句本文语意犹云心有忿懥恐惧之时便易至于不得其正以见不可不察时解泥住有所者非 知属阳意属隂知能照察夫意而意常听命于知到正心则知意浑于一心其情之所发或有知不及照察意不及主张者 正心兼动静欲其未发而中已发而和得其虚灵之本然也

正心脩身其要已尽于诚意矣故齐家章与上章止指其失言之而不复言正脩之功此两章言用情止是一类忿懥等不执滞则亲爱等自能不偏第以心言之则曰忿懥等以身与家接言之则曰亲爱等耳玩此章意正是示人以致知诚意之为急康诰曰如保赤子以下申上文慈者所以使众而言诚心之感通本于天性而然乃不出家而成教于国之大本大原也中庸孟子言获上治民即此意

恕字是用力推行应属诚意内然正心脩身章所云忿懥及亲爱等亦是及物之事亦应属恕边但正脩内工夫只可説一敬字

猜你喜欢
  离事第十一·桓谭
  伯牙琴后序·邓牧
  叙近溪罗先生明道录 胡僖·罗汝芳
  双桥随笔卷五·周召
  卷十一·顾栋高
  卷十五·王樵
  卷十二·乾隆
  卷十五·乾隆
  春秋传卷一·胡安国
  尚书疑义原序·马明衡
  诗经稗疏卷一·王夫之
  卷五·佚名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一义疏中·智旭
  在锡兰科仑坡麻里卡坎达最高巴利文学院致词·太虚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三十五·澄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目录·钟嗣成

    録鬼簿序録鬼簿前辈已死名公有乐府行于世者方今名公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编传奇行于世者方今已死名公才人相知者,为之作传,以〔凌波仙〕吊之云已死才人不相知者方今知名才人録鬼簿后序

  • 我来扬子江边买一把莲蓬·徐志摩

    我来扬子江边买一把莲蓬;手剥一层层莲衣,看江鸥在眼前飞,忍含着一眼悲泪——我想着你,我想着你,啊小龙!我尝一尝莲瓤,回味曾经的温存:——那阶前不卷的重帘,掩护着同心的欢恋:我又听着你的盟言,“永远

  • 卷八十三·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八十三 明 曹学佺 编 晚唐十 马戴【字虞臣】 春思 初日照杨柳玉楼含翠隂啼春独鸟思望远佳人心幽怨贮瑶琴韶光凝碧林所思曾不见芳草意空深 送从叔赴南海幕 洞庭秋色起哀狖更难闻身往海

  • 卷二十三·魏二·佚名

    犀首田盼欲得齐魏之兵以伐赵犀首、田盼欲得齐、魏之兵以伐赵,梁君与田侯不欲。犀首曰:“请国出五万人,不过五月而赵破。”田盼曰:“夫请用其兵者,其国易未;易用其计者,其身易穷。公今言破赵大易,恐有后咎。”许昌首曰:“公之不

  • ●跋宦遊偶記後·陈惟彦

    右仲兄劭吾先生所為宦遊偶記二卷總其目凡二十二皆追述宦遊黔滇蘇湘政績之作也惟□幼侍先君子宮津門兄則居京師從黃岡洪右臣先生學時伯兄已早卒兄長惟壬十四歲每來津輒課讀至夜分不倦光緒甲申乙酉間迭遭先父母大故時惟

  • 第五六红禀光绪七年十一月十五日一一二○七-一六·佚名

    九八行倪连溪,以彼非自爨店,不克派拨挑夫,请新竹知县免责具禀人本城西门街商民泉成号即倪连溪,为签恳归责,免致误公,乞恩统归责成,以恤业商事。缘溪开张商贾,倚售货物店铺,原是生理为业。从前以来,所倚系是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 儒林传三·纪昀

    儒林传宋 【一】○宋一孙奭 王昭素 孔维李觉 崔颐正【偓佺】 李之才孙奭王昭素孔维李觉崔颐正 【崔偓佺】李之才△孙奭孙奭字宗古博州博平人幼好学徙居须城九经及第为莒县主簿上书愿试讲说迁大理评事为国子监直讲

  • 卷二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大金集礼卷二十原庙上奉安奉安皇统七年四月十一日奏禀庆元宫改作原庙内三门曰景晖正殿曰辰居似非庙中殿门名额勅防改曰世德【天防十三年始定宫名曰庆元殿曰辰居门曰景晖】天眷二年九月以庆元宫为太祖原庙

  • 纲鉴易知录卷四七·吴楚材

    唐纪中宗皇帝 附武后纲 丁酉,十四年,春正月,帝在房州。纲 夏四月,周以王及善为内史。目 王及善已致仕,会契丹作乱,起为滑州刺史。太后召见,问以朝廷得失,及善陈治乱之要十余事。太后曰:“外州末事,此为根本,卿不可出。&

  • 卷九·佚名

    <经部,四书类,日讲四书解义> 钦定四库全书 日讲四书解义卷九 论语【下之二】 子路第十三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此一章书是言政贵有恒也子路问为政之道孔子曰为政有本不宜徒责乎人惟当反求诸己凡孝弟之行

  • 卷六·汪克宽

    <經部,春秋類,春秋胡傳附錄纂疏欽定四庫全書春秋胡傳附録纂疏卷六元 汪克寛 撰桓公下【庚桓王十辰九年】十有一年【齊僖三十晉緍四衛宣十八蔡桓十四鄭莊四十三卒曹莊公射姑元年陳厲六杞靖三宋莊九秦出于三楚武四十

  • 提要·陈耀文

    【臣】等谨按经典稽疑二卷明陈耀文撰耀文字晦伯确山人万厯庚戌进士官至按察使副使此书取汉唐以来説经之异于宋儒者分条辑载上卷为四书下卷为易书诗春秋礼记周礼先儒专门之学各有师承非同臆说耀文欲存诸经古训但当采郑

  • 卷二十·程川

    钦定四库全书朱子五经语类卷二十钱塘程川撰易二十上经十三笃实便有辉光艮止便能笃实【防渊録大畜彖传】能止健都不説健而止见得是艮来止这干【防渊録大畜彖传】九三一爻不为所畜而欲进与上九合志同进俱为畜极而通之时

  • 卷三十一·胡广

    <子部,儒家类,性理大全书钦定四库全书性理大全书卷三十一性理三气质之性【命才附】南轩张氏曰原性之理无有不善人物所同也论性之存乎气质则人禀天地之精五行之秀固与禽兽草木异然就人之中不无清浊厚薄之不同而实亦未

  • 卷五十三·乾隆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钦定礼记义疏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礼记义疏卷五十三杂记上第二十之一正义孔氏頴达曰案郑目录云名曰杂记者杂记诸侯已下至士之丧事此於别录属丧服依曲礼檀弓分上下篇 方氏慤曰此篇虽以记丧为主而

  • 卷三下·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御纂春秋直解卷三下十有七年春齐人执郑詹郑方同盟而旋执其臣意以郑惧楚而怀贰乎贰固爲罪亦非得已摄乎大国两属求免耳桓能伐楚郑将焉徃不修德而虐执其臣故称人以执且不归于京师非义也夏齐人歼于遂齐人众辞

  • 辯中邊論卷第三·欧阳竟无

      世親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制譯   [一]辯得果品第六   已辯修位.得果云何。頌曰.   器說爲異熟. [二]力是彼增上. 愛樂.增長.淨. 如次卽五果。   論曰.器謂隨順善法異熟.力謂由彼器增上力令諸善

  • 大慧普觉禅师法语 第二十二卷·蕴闻

    大慧普觉禅师法语 第二十二卷宋径山能仁禅院住持嗣法慧日禅师臣蕴闻 上进示快然居士(罗知县)快然居士罗宗约。绍兴丁丑暮春。得得来鄮山见妙喜。欲究竟此段大事因缘。屡随众到室中。呈伎俩逞解会。都与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