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一

<经部,四书类,四书集义精要

钦定四库全书

四书集义精要巻十一   元 刘因 撰论语七

雍也上

首章【雍也可使南面】

或问仲弓之有人君之度何以知其然耶曰以前篇不佞之讥后章居敬行简之对而有以知其然也○程子去居敬则所行自简此是程子之意非仲弓之本意也【人杰】○程子只説得一邉只説得敬中有简底意思若居敬则明烛事防而无私意之扰故其行必简但亦有敬而不简者不简者自是烦碎下面人难为奉承御众以寛临下以简盖简则下面人易为奉承自不烦扰所以説居敬説行简二者须是两尽【义刚】○固是居敬后自然能简然亦有居敬而不能行简者盖居敬则凡事严肃却要以此去律人凡事都要如此此便是居敬而不行简也如上蔡説吕进伯是个好人极至诚只是烦扰便是请客也须临时两三番换食次又有不能居敬而所行却简易者每事只从简径处行如曹参之治齐专尚清净及至为相每日酣饮何有于居敬那据仲弓之言自是两事居敬了要行简【时举】○既曰而行简以临民则行自是一项事而字是别唤起【义刚】

二章【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

或问韩子不贰过之説如何曰愚闻之师曰顔子之不贰过念虑小差随即氷释不复形于心术之间若如韩子之言则是心常有过而直遏闭之使不形于事耳亦何足以为顔子乎盖其所论过字则是而所以为不贰者则非学者不可不审而别之也○重在不迁不贰上不必问过之大小怒之浅深贰者如贰官之贰也有一又一【赐】○寻常解不贰过者多只説过字不曾説不贰字所谓不贰者既克己私则己私便更不萌作矣【人杰】○如今学者且理防不迁不贰不必问是念虑之过自不可贰耳【时举】○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直是顔子天资好如至清之水纎芥必见【盖卿】○不迁不贰非言用功处是效验耳若夫所以不迁不贰不出于非礼勿视听言动四句耳【伯羽】○顔子只是得孔子説克己复礼终身受用只是这四个字不违仁不迁怒不贰过不改其乐只是这个克己复礼到得人欲尽天理明无些渣滓一齐透彻日用之间都是这道理【贺孙】○不迁怒如鉴悬水止不贰过如氷消冻释如三月不违又是已前事到这里已自浑沦都是天理是甚次第问过字指已前底説否曰然【同上】○问不迁不贰只是静后自能如此否曰圣贤之意不如此如今卒然有个可怒底事在眼前不成説且教我去静盖顔子只是见得道理透故怒于甲时虽欲迁于乙亦不可得而迁也见得道理透既知有过自不复然如人错吃乌喙才觉了自不复吃若专守虚静此乃释老之缪学将来和怒也无了此成甚道理问明道云能于怒而观理之是非如何曰此是为学者理未甚明底説言于怒时且权停阁这怒而观理之是非少间自然见得当怒不当盖怒气易发难制如水之澎涨能权停阁这怒则如水渐渐归港若顔子分上不须恁地説只见得理明自不迁不贰也【时举】○圣人无待于不迁不贰所以不迁不贰者犹有意存焉与愿无伐善无施劳意同犹今人所谓愿得不如此是固甞如此今且得不如此也【人杰】○怒最难克所谓怒逆徳也虽圣人之怒亦是个不好底物事盖是恶气感得恁地【焘】○问圣人有怒色否曰合当怒时必也形见于色如欲正那人罪自为笑容则不可曰天之怒雷电也【淳】○顔子所好何学论伊川二十岁时文字其间説得条理只依此学便可终其身也【时举】○天地储精言天地储蓄得二气之精聚故能生出人物【广】○本是本体眞是指本体不杂人伪而言静则但言其未感物之时耳○五性便是眞未发时便是静【僴】○其性凿矣性固不可凿但人不循此理任意妄作去伤了他耳凿与孟子所谓凿一般故孟子只説养其性养谓顺之而不害【广】

三章【子华使于齐】

或问三章【当时未合篇首二章】之指曰愚甞窃以为学者未得中行不幸而过宁与毋吝宁分毋贪则庶乎其不失圣人之意曽氏盖得此意者其説当矣曽氏曰或问冉求之请夫子不与可乎曰请而不与则固而不至于伤惠斯可矣此外则胡氏之説亦善胡氏曰冉子为其母请圣人所以重违而少予之也○冉子与之粟五秉圣人亦不大段责他而原思辞禄又谓与尔邻里乡党看来圣人与处却寛【恪】○问子华原思二章当分当合曰此类亦多不同如仲弓子桑顔渊子路不曾分子贱子贡回也冉求却分盖一时失于防对然非大义所系不能易也要之不若皆析为二乃佳【荅赵恭父】

四章【子谓仲弓】

或问四章之説曰程子欲去曰字盖嫌于与子言而斥其父之恶而欲用子产子贱之例故尔然以论语考之其叹顔渊未见其止乃顔渊死后之言而亦以谓曰起之非必亲与之言而后得用此例也

五章【其心三月不违仁】

或问仁人心也则心与仁宜一矣而又曰心不违仁则心之与仁又若二物焉者何也曰孟子之言非以仁训心也盖以仁为心之徳也人有是心则有是徳矣然私欲乱之则或有是心而不能有是徳此众人之心所以毎至于违仁也克己复礼私欲不萌则即是心而是徳存焉此顔子之心所以不违于仁也故所谓违仁者非有两物而相去也所谓不违者非有两物而相依也深体而黙识于言意之表则庶乎其得之矣曰其以三月期何也曰顔子之于仁熟矣然以其犹有待于不违而后一也是以至于逾时之久而或不能无念虑之差焉然其复不逺则其心之本然者又未甞有所失也向使天假之年大而化之则其心与仁无待于不违而常一而又岂复可以三月期哉张子内外宾主之云盖曰不违者仁在内而我为主也日月至焉者仁在外而我为客也诚知此辨则其不安于客而求为主于内必矣故曰使心意勉勉循循而不能已也其曰过此防非在我者则岂以为用功至此而极矣过此以往则必徳盛仁熟而自至而非吾力之所能与也欤○三月只是言久尔非谓三月后必违也【去伪】○违犹离也去也【答江徳功】○心犹镜仁犹镜之明被尘垢一蔽遂不明若尘垢一去则镜明矣顔子是三月之久无尘垢【南升】○张子内外宾主之辨盖三月不违者我为主而常在内也日月至焉者我为客而常在外也仁犹屋心犹我【铢】○三月不违则主有时而出日月至焉则賔有时而入【拱寿】○过此防非在我如车已推而势自去如船已发而防自行【木之】○某旧説作其余人有一日不违仁者有一月不违仁者近得今説【防】○做一方便事也是仁不杀一虫也是仁三月不违仁也是仁【节】

六章【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欤】

或问六章之説曰胡氏亦庶几焉胡氏曰由求为季氏宰久矣此问从政谓可使为大夫否也盖宰有家事而已大夫则与闻国政也然康子卒不能与三子同升诸公此鲁之所以卒不竞也○求也艺于细防事都理会得縁其材如此故用之于聚敛必有非人所能及者惜乎有其才而不善用之也【防】

七章【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

或问七章之説曰谢氏之説粗厉感奋若不近圣贤气象者而吾独有取焉亦以其足以立懦夫之志而已

八章【伯牛有疾】

或问伯牛之疾先儒以为癞信乎曰以淮南子而言耳其信否则不可知也其曰命者何如也曰有生之初气质之禀盖有一定而不可易者孟子所谓莫之致而至者也○上古天地之气其极清者生为圣人君临天下安享富贵又皆享上寿及后世多反其常衰周生一孔子终身不遇寿至七十有余耳其禀得清明者多夭折暴横者多得志旧看史传见盗贼之为君长者欲其速死只是不死为其全得寿考之气也【人杰】

九章【贤哉回也】

或问顔乐之説程子荅鲜于侁之问其意何也曰程子盖曰顔子之心无少私欲天理浑然是以日用动静之间从容自得而无适不乐不待以道为可乐然后乐也○问其字当玩味是如何曰是元有此乐【南升】○私欲既去天理流行动静语黙之间无非天理胷中廓然岂不可乐此与贫窭自不相干故不以此而害其乐【同上】○顔子见得既尽行之又顺便是乐底滋味【防】○程子谓将这身来放在万物中一例看大小大快活又谓人于天地间并无窒碍处大小大快活此是顔子乐处这道在天地间须是直穷到底至纎至悉十分透彻无有不尽则与万物为一无所窒碍胷中泰然岂有不乐【淳】○向前见不得底今见得向前做不得底今做得所以乐不是説把这一个物事来恁地快活【义刚】○伊川以顔子所乐者仁而已不是乐仁惟仁故能乐耳【与立】○问伊川荅鲜于侁以道为乐则非顔子曰顔子之乐非是自家有个道只管把来弄后乐见得这道理后自是乐【节】○问伊川荅鲜于侁之问若顔子而乐道不足为顔子如何曰心上一毫不畱若有心乐道即有着矣曰愚按程子之言但谓圣贤之心与道为一故无适而不乐若以道为一物而乐之则心与道二而非所以为顔子耳某子之云乃佛老绪余非程子之本意也【文集】○世之谈经者往往本卑而抗之使高本浅而凿之使深本近而推之使逺本明而必使至晦且伊尹耕于有莘之野由是以乐尧舜之道未甞以乐道为浅也直谓顔子为乐道有何不可【盖卿】○侁必未识道是个何物且如此莽莽对故伊川荅之如此【必大】○问濂溪教程子寻孔顔所乐处曰先贤到乐处已自成就向上去了非初学所能求况今之师非濂溪之师所谓友者非二程之友所以説此事却似莽旷不如且就圣贤实用功处求【防】○问顔子乐处曰此等处不可强説且只看顔子如何做工夫若学得他工夫便见得他乐处非思虑之所能及也【荅董叔重】○问不改其乐与乐在其中二者轻重如何曰不要去孔顔身上问只去自家身上讨【敬仲】○不改其乐乐在其中不改字上恐略与圣人不相似圣人自然是乐顔子仅能不改如云得与不失不失亦是得但説不失则仅能不失耳终不似得字是得的穏在【贺孙】○问集注克己复礼改作博文约礼如何曰克己复礼便只是约礼事今若是不博文时便要去约也如何约得住【义刚】

十章【冉求曰非不説子之道】

废是好学而不能进之人或是不会做功夫或是材质不可勉者画是自谓材质不敏而不肯为学者【必大】

十一章【子谓子夏曰】

或问十一章之説曰谢説利非必货殖者尤可以警学者用心之防也洪氏之説亦善洪曰读论语者必先知其言之先后若参也鲁必先于一唯之对也片言折狱必后于由之行诈也子张未仁必先于能行五者也切问近思必后于小人儒也门人所记初无次序不可以不考也○子夏是个细宻严谨底人少间忒细宻于小小事上不肯放过便有委曲周旋人情投时好之所以能流入于小人之儒也子游与子夏絶不相似子游高爽疎畅意思濶大似个萧散底道人观与子夏争洒扫应对一段可见如为武城宰孔子问女得人焉尔乎他却説个澹台灭明及所以取之又却只是行不由径未甞至于偃之室两句有甚干涉可见他意思好他对子夏本之则无如之何他资质高明须是识得这些意思方如此説【僴】

十二章【子游为武城宰】

或问十二章之説曰行不由径乃其所行之实事非以设譬而已但既有正涂则自不当由径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然则灭明之所谓公事者何也曰以士民之分言之则凡饮酒读法而羣至乎有司者公事也以邑宰之知己而访问焉则凡一邑之间利病休戚之所同而当以告于有司者亦公事也以是而至其室亦何嫌之有且既曰得人矣则安知其不已受署而为之属乎去古既逺风俗之变不可知固有不可以悬料而尽知者然大意其无煦濡媚説之私则亦可见矣○焉尔乎三个字助语圣人之言寛缓不急迫【节】○问杨氏为政以才为先恐非邑宰之事曰古者以士人为吏且为政而得人讲论亦一助也【同上】

十三章【孟之反不伐】

或问孟之反何人也曰胡氏以为即庄子所谓孟子反盖闻老氏懦弱谦下之风而説之者也○孟之反只是个心地平所以消磨容受得去【僴】○孟之反与冯异之事不同盖军败以殿为功殿于后则人皆属目其归他若不如此説便是自承当了殿之功若冯乃是战时有功到后来事定诸将皆论功他却不自言也【时举】

十四章【不有祝鮀之佞】

或问十四章程子説与本文而字若有戾焉曷若从范氏之説无鮀之佞而独有朝之美者为协于文耶曰巧言令色衰世所同好不得而轻重于其间也且其立言犹书所谓无虐惸独而畏高明者圣人岂使人不虐惸独而独畏髙明哉

十五章【谁能出不由户】

或问十五章之説曰何莫之云犹曰何莫学夫诗耳若直以出不能不由尸譬夫行之不能不由道则世之犯理悖义而不由于道者为不少矣又何説以该之耶

十六章【质胜文则野】

史给事官府习于容止【榦】

四书集义精要卷十一

猜你喜欢
  大学·戴圣
  晏子布衣栈车而朝田桓子侍景公饮酒请浮之第十二·晏婴
  卷上·罗隐
  榕村语録卷二十三·李光地
  卷二·朱熹
  古文孝经指解序·佚名
  卷六十三·康熙
  第39章·老子
  先识览第四·吕不韦
  第十九品 法界通分分·佚名
  行道品第十一·佚名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二·佚名
  论世界史纲·太虚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七·佚名
  佛说十地经卷第七·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48.钱起:湘灵鼓瑟·施蜇存

    钱起,字仲文,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年轻时在家乡已有诗名。天宝九年,住在京口(今江苏镇江)旅馆中,一个月夜,听得有人在院子里吟诗,走来走去的吟着两句: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钱起就走出到院子里,一看,没有人。觉得很奇怪,但这

  • 卷十五·李心传

     财赋二  常平苗役之制耆户长雇钱常平苗役之制自熙宁始建炎初遂罢之其二年冬吕元直叶少蕴张达明孙仲益在从班奉诏讨论常平法元直等以为此法不宜废如免役坊场亦可行惟青苗市易当罢上曰青苗敛散永勿施行遂置诸路主管

  • 陕西总督岳钟琪奏折《大义觉迷录》一书的确是觉世道之·雍正

      编者按:雍正亲自编定的《大义觉迷录》刻印出来后,颁发全国,使“曾静差徒投书案”告一段落。岳钟琪身为第一个接触此案的人,自然必须表态歌颂一番。才写了此奏章。最后又附上一笔,趁机交待了他在审问张熙时,曾假意称赞过

  • 第六十七回 朱泚败死彭原城 李晟诱诛田希鉴·蔡东藩

      却说王武俊李抱真两军,闻朱泚遁还,本拟出兵追击,因为夜雾四翳,恐穷追有失,乃按兵不进,但把朱滔所弃的粮械,收取无遗,即行返镇。滔懊怅异常,归咎杨布蔡雄,斩首泄忿,连夜驰回幽州。又恐范阳留守刘怦,因败图己,未免徬徨,幸刘怦搜

  • 卷之一百·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郑氏史料续编总目·佚名

    卷一(一~四一)自顺治四年三月迄九年十二月(一)卷二(四二~七八)自顺治十年正月迄十一年十二月(八七)卷三(七九~一三二)自顺治十二年正月迄十三年三月(二五一)卷四(一三三~一七九)自顺治十三年四月迄八月(三八三)卷五(一八○~二四四)自顺治十三

  • 钱若水传·脱脱

    钱若水字澹成,又字长卿,河南新安人。其父钱文敏,被后汉青州节度刘铢征召为录事参军,历任长水酆都尉、扶风令、相州录事参军。从前,节度常用手书私自取用官府钱,韩重斌贝任节制,沿袭这套做法。文敏不遵从,重斌贝借别的事当廷责

  • 武大烈传·张廷玉

    武大烈,临潼人。天启七年(1627)乡试中举,崇祯年间授永宁知县。奸人仗万安郡王之势,恣意为非作歹,大烈予以痛惩。十三年十二月,李自成自南阳攻陷宜阳,杀知县唐启泰,进攻永宁。大烈与乡官四川巡抚张论协力捍御。张论战死,其子吏

  • 舒厚仁夫人·周诒春

    舒厚仁夫人 名颜昭。字庆莲。生于上海。子一。初毕业于上海中西女塾。光緖二十七年。自费游美。入斯多豪学校。习音乐。被选入某某两名誉学会。为内观报编辑。光緖三十年。回国。现时通信处。汉口三德里五十六号。Sh

  • 学庸正説卷上·赵南星

    明 赵南星 撰大学正説大学之道三节大学者进乎小学大人之所务也道则其学之方法也大学之道何在在明己之明徳又在乎新民之徳又在乎止于至善夫徳而谓之明者以其虚而且灵具仁义礼智之性于中而足以应夫万事也既曰明徳则本

  • 卷一·邵宝

    简端録卷一(明)邵寳 撰○易【凡一百三】干之占唯大德受命者当之故其辞有赞而无戒干有四德诸卦之体綂也坤以下或具而微或缺一或二三或咸元焉而干之变极矣周之易为筮设乎不为筮设则爻称九六何取于变也四德何以示占四德之

  • 西畴老人常言·何坦

    宋 何坦 ○讲学学贵有常,而悠悠害道。循序而进,与日俱新,有常也。玩忄曷自恕,曰我未尝废,非悠悠乎?顾一曝而十寒,斯害也已。孔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学不可躐等,先致察于日用常行。人能孝于事亲,友于兄弟,夫妇睦,朋友信,出而事君

  • 卷十一 聘礼第八之一·李如圭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集释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集释卷十一    宋 李如圭 聘礼第八郑目録云大问曰聘诸侯相于久无事使卿相问之礼也【案今注疏本脱也字】小聘使大夫周礼曰凡诸侯之交嵗相问也殷相聘也世相朝也

  • 卷六十六·朱熹

    <子部,儒家类,御纂朱子全书>钦定四库全书御纂朱子全书卷六十六赋白鹿洞赋白鹿洞赋者洞主晦翁之所作也翁既复作书院洞中又赋其事以示学者其词曰承后皇之嘉恵宅庐阜之南疆闵原田之告病惕农扈之非良粤冬孟之既望夙余驾乎

  • 卷二·佚名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集说钦定四库全书周礼集説卷二天官冢宰贾公彦疏曰天官象天所立之官周天三百六十余度天官亦緫摄三百六十官不言司者大宰緫御众官不主一官之事也 中义曰山既高矣其上又有顶为冢宰者司主之名惟

  • 卷四百九十五·佚名

    △第三分善现品第三之十四复次善现,汝作是说。又如虚空前後中际皆不可得。大乘亦尔。前後中际皆不可得。如是乃至三世平等超过三世故名大乘者,如是如是,如汝所说,所以者何。过去世过去世空。未来世未来世空。现在世现在世

  • 中观论疏卷第十(本)·吉藏

    释吉藏撰四谛品第二十四所以有此品来者有所得心必有依着。前二十一品立世间人法。论主求之无从。仍举出世如来证有世间。次求出世如来不得。便举世间颠倒证有出世。上品求世间颠倒不得。外云。若尔应都无世出世。今实

  • 日损斋笔记·黄溍

    一卷,元黄溍撰。《日损斋笔记》是元代儒学名臣黄溍的一部带有考据色彩的读书笔记,涉及校勘文字、辨析名物、补正讹误、考证制度、疑古辨伪诸方面内容。此书主要考证经、史、子、集等百家之书异同得失,兼及遗闻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