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钱起:湘灵鼓瑟
钱起,字仲文,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年轻时在家乡已有诗名。天宝九年,住在京口(今江苏镇江)旅馆中,一个月夜,听得有人在院子里吟诗,走来走去的吟着两句: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钱起就走出到院子里,一看,没有人。觉得很奇怪,但这两句诗却一直记住着。明年,到长安去参加礼部考试。试题是《湘灵鼓瑟》。钱起就用这两句诗为结尾。主试官李暐看了他的考卷,非常赞美这个结句,以为“必有神助”。于是录取了他,名次很高。从此钱起以进士成名,从校书郎开始,官至尚书考功郎中。他这首诗成为唐代三百年间省试诗中的著名作品: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徒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在唐代,各地品德、文学都好的士子,经过地方长官的访查考核,由县报名给州,由本州长官提名推荐到中央。这时这个士子就称为“乡贡进士”。乡贡进士还不是进士,止是由本乡贡献给朝廷,已取得参加进士考试的资格。
乡贡进士聚集在长安,参加礼部主持的考试。考上榜的,就成进士。一日之间,扬名全国。考不上榜的,永远是个乡贡进士。考上的称为及第,或曰登第。考不上的称为落第,或曰下第。乡贡进士每年有几百人到一二千人,进士及第的每年最多不过二三十人。礼部属于尚书省,故进士考试称为“省试”,又称为“礼部试”。每一届考试,都任命一位文学和品德都有威望的大官为主试官。这个官职是临时性的,称为“知贡举”。
省试的考试项目,主要是诗赋。一篇律赋,一首律诗。赋用八韵,诗限作五言六韵。题目或用古事,或用时事,或用三字四字成语,或用一句五言古诗。应试者可任意取题目中一字为韵,也有由试官指定题目中某一字为韵的。一般都用平声韵。天宝十年的省试诗题是“湘灵鼓瑟”。这是屈原《远游》篇中的句子:“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古代相传的神话:尧帝的两个女儿,一个名叫娥皇,一个名叫女英,都嫁给舜帝做妃子。舜帝南巡,死于苍梧(今梧州),二妃不久也悲伤而死于湘江之滨。她们死后成为湘水之神,故称为湘灵。灵就是神。湘灵常常在月夜弹琴鼓瑟,声调悲凄,感动旅客。屈原作《九歌》,也采用这个神话,有《湘君》、《湘夫人》各一首,就是湘灵。
省试诗不是诗人自己一时发兴,为抒情述志而作的。题目既由试官指定,题材就受了限制。作诗的目的是博得试官中意,榜上有名。一生的命运,全靠这一首诗。所以诗的思想内容,不能犯政治错误。因此,凡是省试诗,绝大多数都用赋体,而不用比兴。钱起这首诗也只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从一个听者的角度描写湘水女神的鼓瑟。
现在把全诗释译成散文:常常听说湘水之神善于弹奏云和瑟,而黄河之神只会跳舞①。楚地的人都不忍听她的哀音。这种悲苦的曲调使无情的金石都感到凄凉,清怨的声音一直传入太空。这种音乐也使苍梧山都感动得如怨如慕,使水边的白芷花也迸发出芳香。这种声音随着流水和悲风,传过湘江,吹过洞庭湖,直到曲终声寂。可是却看不见鼓瑟的人,所看见的止有湘水上的几座青山。
此诗第一联以叙述句起始。第二联接着说瑟调的悲哀,也是叙述句。第三、四联是正面的描写,四个句子都是形容声音的悲哀。第五联虽然仍是描写,但已经在转向结句。用一个“传”字,一个“过”字,透露出曲终的意味。尾联二句再点明题目:鼓瑟的是湘灵。全诗只是形容湘水女神鼓瑟的哀音,没有别的含义。所以说它纯用赋休,一点没有比兴作用。省试诗都是这样的作品。能做到对偶工稳,辞句切题,声调嘹亮,文字华美,就算是佳作了。钱起这首诗的结句,设想得很巧妙,描写湘灵,能引起读者的幻想:在青山绿水之间,仿佛见到一个刚放下云和瑟,悠然远去的神女形象。这一联使全诗生动得有馀味可寻。无怪主试官大为赞赏,以为有“神助”。可见它已远远超出一般省试诗的水平,因而成为名作。在传诵多年之后,爱好编造神话故事的小说家,从主试官的“神助”之说,得到了启发,就造出了镇江旅馆中的故事。
作诗得佳句,被称为有“神助”,这也是一个文学典故。刘宋诗人谢灵运有一个族弟谢惠连,诗才亦高。谢灵运每次遇到惠连,常常会获得佳句。有一次,他做诗觅句,恍忽看见了惠连,就得到“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这一联名句。他说此句有神助,不是我自己做得出来的(见《诗品》)。
一九三五年,朱光潜忽然也欣赏钱起这两句诗,写了一篇《说“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把它们作为文艺作品中表现静穆境界的例子,用以阐发他的艺术哲学观点。鲁迅读了此文,不以为然,就在他的《题未定草》中提出了驳议。我们现在不想评论他们二人的论点,不过引用这一件事来说明钱起这两句诗,到现在还有影响。
钱起是中唐时期最著名的诗人。他和郎士元齐名,称为“钱郎”。高仲武编《中兴间气集》,卷上第一人就是钱起;卷下第一人就是郎士元,可见当时的口碑,以此二人为诗坛领袖。此外还有卢纶、吉中孚、韩翃、耿湋、司空曙、苗发、崔峒、夏侯审、李端等九人,和钱起合称大历十才子,因为他们都是活跃于大历年间的诗人。刘长卿、郎士元、韦应物不在十才子之列,可能是他们得名较早,或年齿较长。
高仲武称钱起的诗“体格新奇,理致清淡”。又说:“右丞没后,员外为雄。芟齐宋之浮游,削梁陈之靡嫚。迥然独立,莫之与群。”高仲武编定《中兴间气集》是在大历末年,其时钱起官为考功员外郎,故称之为员外。王维死后,钱起为诗坛雄长,这大约代表了当时的公论。从此也可知钱起是以清新的五言诗继承王维的传统。《湘灵鼓瑟》这首诗,虽然著名,却不为当时选家所重视。从《中兴间气集》到《才调集》这几部唐人选的诗集,都没有选入《湘灵鼓瑟》。这是由于六韵的省试诗不算正式的诗,所以各种选本里都不收省试诗。除此以外,这首诗尽管结句很好,前八句的描写却很不够变化。作者费力地堆砌了许多同义字:苦、凄、清、怨、悲,无非是要表达声音的悲哀,这种句法都是很单调的。在钱起的全部诗作中,这首诗不是代表作。但在唐代的省试诗中,它却是杰出的作品。
《全唐诗》收陈季、王邕、庄若讷、魏璀四人所作《湘灵鼓瑟》。他们与钱起同榜及第,诗也幸存着。相较之下,看来确实不如钱起的空灵。今抄录陈季一首:
神女泛瑶瑟,古祠严野亭。
楚云来泱漭,湘水助清泠。
妙指徵幽契,繁声入杳冥。
一弹新月白,数曲暮山青。
调苦荆人怨,时遥帝子灵。
遗音如可赏,试奏为君听。
这是四首中最好的一首,设想也和钱起相近。“一弹新月白,数曲暮山青”,也可以算作佳句。但钱起以这一诗意用作结句,配上“曲终人不见”,便觉空灵有馀韵。陈季此诗的结句,却离开了上文,另立一意,勉强凑合一联作结。正如沈佺期的《奉和晦日昆明池应制》诗,被上官婉儿评为“词气已竭”,其缺点完全相同。
一九七八年十月三十一日
①云和是产瑟的地名,冯夷是黄河之神。但屈原诗云:“令海若舞冯夷。”海若是北海之神,冯夷又似乎是舞名。此事从来没有人弄清楚。
猜你喜欢 卷七百八十四·彭定求 陈居仁·唐圭璋 唐庚·唐圭璋 谭菀醍醐卷三·杨慎 第一场·老舍 第三十六回 病女郁莲英惜才 杀差寇云龙遇救·萧晶玉 第十九回 北阙献俘缯拜赐 西陲告警绖从戎·萧晶玉 第二折·白朴 《词综》(卷一)·朱彝尊 卷94 ·佚名 卷3 ·佚名 卷十九·方回 卷七百九十五·佚名 卷三百五十·佚名 石田诗选巻三·沈周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