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读史汇
〔三十篇〕
● 陈静诚
夫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此常理也。然世间固有谋其政而不在其位者,则常理之所未有,从古之所未有,而于静诚陈公仅见之矣。后此若姚恭靖亦可谓能处身于遇主之际者,而恋恋一少师之荣,终身役役于殿陛而不肯去,则亦稍优于刘诚意而已,其视公不太远乎!
呜呼!胡惟庸之药不待尝也,天官之九级不待历历下上也,故吾以陈静诚为我朝名臣之第一人也。
● 刘伯温
公中忌者之毒,以太直故;晚而上之顾薄,以太刚故。其不肯为子房之和光同尘,曲己藏身,明矣。此其人品识见实居留侯之前,而世人惑于闻见,反以公为不逮子房,非也。
一进一退自有定数,一胜一负自有定时,而况于生死大事也!迷者俟命而行,达人知天已定。公既精晓天文,安有不知己之死日在洪武八年,而己死之年仅六十又五也?今观公之封天文秘书以授子琏也,且责令琏亟上之矣;又为书以授次子仲璟,而曰必待惟庸败后乃可密闻。至十三年,上竟诛惟庸,累坐夷灭者数万,果思公言,召琏拜官,而琏遂卒,孙继之袭封诚意伯,增禄五百石,且予世券。公一时刚直之所贻,不可以观乎?而仲璟复奏公遗疏,拜阁门使。琏与咸卒于洪武二十五年之前,而仲璟独著节于靖难之后。公为开国功臣,仲为死难忠臣,世济其直,刚终难屈,孰谓公之独授书于仲也为无意?我故曰:“皆天也。”公唯知天而已,不然,何贵于知天文!
● 宋景濂
上问公何以不受乞文之,公对曰:“天朝侍从受小夷金,非所以崇国体。”余谓公失对矣,公亦不宜待问而后对也。方请文时,公即宜疏列其事,言:“属国遣使求文,须奏请天朝,待皇上允许,敕令某臣撰作,乃敢作。臣等既奉而后撰文,则日本必不可以有所馈而得文也。若受其馈,即为私交。愿圣上颁降撰文而令来使赍还所馈之金”。如此,则朝廷尊严,小国怀畏,圣上必且大喜矣,而公何不知也?余观上之曲宴公,尝叹曰:“纯臣哉尔濂!今四夷皆知卿名,卿自爱!”呜呼,危哉斯叹!芒刺真若在背,而公又尚不知,何也?
已告老而归,仍请岁岁入朝,欲以醉学士而奉鱼水,此其意不过为子孙宗族世世光宠计耳,爱子孙之念太殷也。孙慎估势作威,坐法自累,则公实累之矣;且并累公,则亦公之自累,非孙慎能累公也。使既归而即杜门作浦江叟,不令一人隶于仕籍,孙辈亦何由而犯法乎?盖公徒知温室之树不可对,而不知杀身之祸固隐于鱼水而不在于温树也。俗儒亦知止足之戒,徒守古语以为法程,七十余岁,死葬夔峡,哀哉!
● 李善长
李善长安敢望萧酂侯哉!特其一时同起丰沛,迹相类耳。汉祖百战以取天下,年年远征,乃令酂侯独守关中。数千里给饷增兵不绝,厥功大矣。且日夜惶惶,恐一言不合,一举措不慎,卒无以当上心,保首领。最后仅仅为民请上林空地,片语稍拂上意,然亦有何罪而遂致械系,略不念故人勋旧之情也!谁谓汉祖宽仁大度者?吾以为必如我太祖,乃可称宽仁大度也。
夫君逸臣劳,理也,亦势也。我二祖之勤劳不敢自暇逸,三十一年如一日,二十二年如一年者也。昔之治天下于有天下之后者,曾有若是者耶?二祖之勤劳以治天下如此,故亦望人之辅之也,亦不顾家顾亲戚而为之也。而善长诸臣无有一人能体其心者。今观欧阳驸马所尚者,太后亲生公主也,一犯茶禁,即置极典,虽太后亦不敢劝。其不私亲以为天下榜样,亦大昭揭明白矣。善长等到此时,岂犹未知太祖之心耶?善长若犹未知太祖之心,而又何望于善长之弟,与善长之侄若孙若亲戚奴仆等耶!今善长且已屡致论列矣,犹眷恋崇贵显要,不忍请老何也?年已七十有七,方且扬扬然借兵夫,起大第,以明得意。呜呼!一介草茅,当四十一岁时救死且不暇,于今何如也,而犹以为未足耶?得自经死牖下,千幸且万幸,何足怜!
或曰:“设身处地当如何?”曰:“当汉祖大封功臣之日,何乃三杰中人材,亦只封文终侯,未尝敢与韩彭等埒也。我又何人,偃然而径据于中山王之上乎?百顿首力辞封,甘心退让,自处于刘诚意之下,则帝必喜。且夫岁入禄米五千余石,何人不赡了也,推其半以分给叔兄弟侄,宗党友朋,毋使一人与职任事,得以怙势作威福,则怨奚自生,祸从何至?是谓损福以灭祸,灭福以致福,此天之道而人之事也。”若王国用之疏,自妙;然以之陈于我太祖之前,总是隔靴搔痒。
● 花将军
花将军既死,郜夫人安得独完?然能知花将军之不可无后,孙侍儿之决可托子,则其独具只眼为何如也!呜呼!郜氏往矣,孙氏而后其苦可知也。付托在躬,虽明知生不如死,而有口亦难说矣。吾以为孙氏可敬也。
呜呼!在天为风云,在地为雷雨;死则为雷老,生则为花云。总则一人而已,而又何怪耶?
● 韩成
纪信诳楚,楚灭汉兴,天下既定,恤典何曾!呜呼!此汉祖基业所以仅仅四百余载也。
韩成诳汉,照映今古,惟帝念哉,刻骨痛苦。呜呼!此太祖高皇帝之业所以历万亿载而未有艾也。同时死事鄱湖三十六将如丁普郎者,首已断矣,犹执刀船头,若战斗状,一何忠且勇也!然帝终以成效忠致死,言念不忘,封成高阳侯,庙祀康郎山,位居首。呜呼!爱贤乐士,视人犹己,一时英杰无不乐为之死也宜也。
而说者犹以一二功臣不终之故,大为帝疑,不知帝之体念诸功臣也亦已无所不至矣,而诸功臣则未必能一一仰体之也。谁其得似中山与开平,又谁其似西平与信国乎?其为高皇终始眷注何如也!
● 冯胜
冯胜以大将军统数十万众,出沙漠,平定反侧,为圣天子伸威万里之外。粮饷不计,死亡勿恤,唯惓惓以不虏掠不扰害为言。此为何等事,而我为何等人乎,而敢娶元纪以自肆,私夷财以自利也?吾谓不即枭首,已为大幸,乃犹以为可侯,吾不知之矣。
且我朝圣祖于凡有功诸臣,赏赉原不薄,体悉原无所不至也。我圣祖起滁阳,入建业,定江南,以至定山东,定河南北,凡十有余岁,始即帝位。及即位,又享国三十有一年。此盖上帝之所笃生,天固纵之,使多历年所以福寿我黎民,原非汉、唐、宋首创诸君假仁义以行者之所得比也。并时惟汤信国寿跻七十,余俱不及,则至于靖难之世,又安得有故将乎?未可遽以是而遂为不惜才者之憾。吾以为最惜才者,当无如我明太祖矣。
● 罗义
此卫卒见识胜方正学十倍。人亦何必多读书哉!呜呼!以全盛之天下,金汤之世界,付与讲究《周礼》、精熟《大学衍义》之大学士,不四年而遂败。可畏哉书也!
● 死难诸人
此或为补锅匠,或为河西佣,或为转轮藏顶之二十余人,嚄嚄有声者,皆未可知也。大臣生事祸国,一至此哉!绝可悲叹!黄子澄、齐泰辈,虽寸斩亦终不足以谢天下矣。
● 高翔 程济
高公虽与程公同邑相善,但高贵死忠,程贵智免,此两公所以自谓不同也。
然高欲死忠固也;若程者判以其身从君逃难至满数十载,其忘家忘亲忘身之忠又如此,固人臣之大忠也,何得自以为不同也?夫一以杀身为忠,反使族属之亲,祖考之骨,亦不得免;一以智术为忠,乃能致其主脱走,逍遥于物外,老送归阙,还葬西山,是何心之最忠,虑之最远,所全最大也!
呜呼!吾愿世之为臣子者心最忠,而世卒莫能知以是为忠之大云。
● 刘璟 王绅
王忠文之子若孙,真忠文之子孙也;刘诚意之子,真诚意伯之子也。快人哉!
余独怪诚意善天文,知难星正过,急劝上登别舟以免,而不知己之难星在胡惟庸头上来,何也?岂老星官亦但能知人而不能自知耶?要之,总不若姚恭靖老秃卒以僧录司善世终其身。我见其十六年于朝随班行礼,赐出宫人,不辞亦不近,茕然一比丘,以故绝无兔死狗烹之疑,又何待泛舟五湖,与夫劳劳攘攘欲从赤松子学辟谷事乎?意者必如姚而后可称善始善终而善于天文乎!
● 胡忠安
胡忠安之忠大矣!当永乐在位之二十一年也,犹未放心于建文之逊去;而所托腹心之臣,惟忠安一人。孰知忠安一日在湖、湘,则建文一日得安稳于滇、粤诸山寺耶?留一建文,固无损于事永乐之忠,而反足以结文皇之宠,完君父叔侄之伦。今观公之告文皇,直言其无足虑而已。
呜呼!诚哉其无足虑也,公岂欺文皇者哉!上疑始释,建文无恙,吾故以谓胡忠安之忠大矣。
● 姚恭靖
公官太子少师,推忠辅国协谋宣力文臣,阶特进荣禄大夫、勋柱国,追封荣国公,谥恭靖,加赠少师。别号独庵老人,又自谓逃虚子。
余时年七十五矣,偶至燕,寓西山极乐寺,访问公遗书遗像甚勤。适有告者曰:“公自辍配享,祀大兴隆寺,而今毁矣。今移公像于崇国西偏,甚不称。”余斋戒择日,晨往崇国寺瞻礼,见墨迹宛然,俨有生气,俯仰慨慕,欲涕者久之。以为我国家二百余年以来,休养生息,遂至今日士安于饱暖,人忘其战争,皆我成祖文皇帝与姚少师之力也,而其可如此苟简弃置之哉!而其可如此苟简弃置之哉!
公像甚精峭,上有题偈,乃公亲笔,若以为古物,亦当守为世宝,况真仪乎?意欲移住祟国寺朝夕瞻拜,以致皈依,纵在世不久,亦愈于空抱遗恨也。公有书名《道余录》,绝可观,漕河尚书刘东星不知于何处索得之,宜再梓行,以资道力,开出世法眼。
● 岳正
杨邃庵虽以叶文庄《圹志》为未详,以太白、柳州比拟为非类,以金绯在躬为非所以幸先生,字字皆滴血,可畏也!然文庄《圹志》亦自好,宜并录读之。又责李文正《补传》成于三十年后,其言尤为真切。呜呼!世间白日如过隙,谁能耐烦等尔一落笔遂三十年也!然文正祭文等皆淋漓可诵,有欲知蒙泉岳先生者,定当细阅文正先生之笔,文正真不谬为岳先生门下士与佳婿也。其婿经,其女甥婿辰,祭文亦好,且道二人皆是岳先生自幼选择而成者,岂不快哉!
● 李贤
既已食君之禄,官居一品,君命起复,即宜不俟驾行矣,不必怪东怪西,谓彭华嗾使罗伦以代公表白,反使罗伦亦蒙不韪之名也。余谓若欲尽孝,自不宜出仕;既出仕,藉君养亲,又持终丧之说以买名,皆无廉耻之甚者。苟在朝不受俸,不与庆贺,不穿吉服,日间入公门理政事,早晚焚香哭临,何曾失了孝道?况忠以事君,敬以体国,委身以报主,忘私忘家又忘身,正孝之大者,乃反以为不孝可欤!天顺反正八年之间,非文达挺身负荷,则曹、石之徒,依然败坏溃裂,不可收拾矣,何莫而非文达行孝去处,而必以区区庐墓哭泣乃为孝耶?吾不知之矣。
● 李东阳
此段亦是一大议论,但当时洛阳为首相,其识见亦只是梦阳等。虽文正为次辅,亦不敢与之商量万全之策,况韩文九卿诸公哉!故谓当时诸老尽出一时搏击之习,无一人能为朝廷计久远、图万全者可也,谓其咸相随而就梦阳之后不可也。文正虽以才学知梦阳,然梦阳实不知文正。使其能知文正一两分,则文正不孤矣,何待结识新都,倚托梁、费,而后致身以去耶!故知为文正者实难,后之学者慎勿容易草草论文正!
● 杨廷和
世庙初入,据古执礼,公当其时,可谓正直不阿,卓然名世矣,是岂赂瑾卖友取容之人乎?此市井之谈,爱憎之口,不待辨者。
独大礼议起,人皆是张、桂而非公。余谓公只是未脱见闻窠臼耳,若其一念唯恐陷主于非礼,则精忠贯日可掬也。故谓公之议有所未当则可,谓公之心有一毫不忠则不可。此赵文肃所以极力为公表也。
善乎郑淡泉之论曰:“康陵时,刘公鞠躬尽瘁以匡其始,杨公拨乱反正以扶其终。或去或不去,均之为大臣。”其言当矣。果如或者之说,于司直为卖友,于刘瑾为阿势,则大礼之议,委曲扶同,公自优为之矣。然公之议大礼也,可以许其忠,而未敢以许其妙。若处康陵之朝,非但人不知其妙,而亦不能信其忠。盖大忠者不见忠,至妙者人自然不知其妙也。是以当时知公者仅仅有李文正、梁文康、费文宪数人耳。文正必得公而后敢以去,梁、费二公亦必得公而后敢即安,则公所系何如哉!
余又怪其不能以事康陵者而事永陵也,岂其真挟定册之功,或恃世宗仁圣,终能听己也耶?不知之矣。
● 席书
即此一事,公之才识已足盖当世矣。当是时,人之尊信朱夫子,犹夫子也,而能识知朱子之非夫子,唯阳明之学乃真夫子,则其识见为何如者!然有识而才不充,胆不足,则亦不敢遽排众好,夺时论,而遂皈依龙场,以驿丞为师也。官为提学,而率诸生以师驿宰,奇亦甚矣。见何超绝,志何峻卓,况不虞贼瑾之虐其后乎!
● 王骥
弇州谓靖远材而欲,武略则优。噫!安得有大将之才如骥,又得无欲如州言者而用之,使之为我御虏征蛮以封侯乎?然既无欲矣,则虽封侯亦其所不欲者,吾又安能使之舍弃性命以为我征蛮御虏,而与其所不欲之侯封也?其言谬矣!然其曰:“靖远差宽,不然,以麓川三大役,涂炭几天下半,而卒以长世。”此则稍有识见,非复彼时训导诸人疏语。
夫国家用人,唯用其才,今乃使有才者不得用,卒自托于中贵人有援力者以自见,其为宰相冢宰本兵,吾谓其惭汗满面,愧死无地矣,乃反以有欲病人,何哉?又何取于居要路者为也?
我朝文臣世爵,今唯靖远犹存,故州独以为仁德之报,不信彼谗妒之口云。然王越、杨善之爵安可以不复,禄又安可以不世也?世王越、杨善之爵禄,则人才自然思奋,又何必以临时乏才为恨耶?
● 杨善
唯景泰绝无迎太上皇之意,是以太上皇自不待迎而后至,岂景泰君臣当时真能寓有意于无意之中,而若是吊诡欤!则南宫不锢,太子不废,门不假夺矣。惜哉!终始一无意思之人耳,乃也先反因之以好来归,以戕害我兄弟君臣,是真为有意而送之来归也,非果杨善之能也。也先为巧而我为拙,也先为主而我为宾,不亦太不如人矣乎!
虽然,事势至此,社稷为重,君为轻,身又为轻焉者也,于忠肃之功,千载不可诬也。故论社稷功则于谦为首,论归太上皇功则杨善为最。然则杨善其真有意之人哉,故能以无意得之。
● 王文成
阳明先生在江西与孙、许同时,则为江西三忠臣。先生又与胡端敏、孙忠烈同举乡荐,曾闻夜半时有巨人文场东西立,大言曰:“三人好作事!”已忽不见,则在浙江又为三大人矣。
且夫古之立大功者亦诚多有,但未有旬日之间不待请兵请粮而即擒反者,此唯先生能之。然古今亦未有失一朝廷即时有一朝廷,若不见有朝廷为胡虏所留者。举朝晏然,三边晏然,大同城不得入,居庸城不得入,即至通州城下亦如无有,此则于少保之勋千载所不可诬也。若英宗北狩,杨善徒手片言单词,欢喜也先,遂令也先即时遣人随善护送上皇来归。以余观之,古唯厮养卒,今仅有杨善耳。吁!以善视养卒,则养卒又不足言矣。此皆今古大功,未易指屈,则先生与于与杨又为千古三大功臣焉者也。
呜呼!天生先生岂易也耶!在江西为三大忠,在浙江为三大人,在今古为三大功,而况理学又足继孔圣之统者哉?
● 王晋谿
弇州谓晋谿公贪财,好睚眦中人。夫满朝皆受宸濠赂,独晋谿公与梁公亡有也。杨廷和为首相,受宸濠赂,擅与护卫,乃嫁祸于梁公,而梁公不辨,卒被劾去;又嫁祸于晋谿公,晋谿公又不辨,卒被诬下狱论死。是孰为贪财乎?孰为好睚眦人乎?
呜呼!晋谿不贪宸濠之赂,而阴用守仁,使居上流以擒濠。明知守仁不以一钱与人,不与一面相识,而故委心用之笃也。少具眼者自当了了,何况弇州素读书作文人耶!彼不拒江彬者,欲以行彼志耳,是以能使守仁等诸大豪杰士得为朝廷用也。当时若李充嗣之抚应天,乔宇辈之居南京,陈金等之节制两广,卒令宸濠旋起而旋灭,是谁之功乎?呜呼!此唯可与智者道。
● 储瓘
公视阳明先生居然前辈矣。阳明中弘治十二年进士时,公则已太仆少卿,而往来问学若弟子。吁!此公之所以益不可及也。后泰州有心斋先生,其闻风而兴者欤!心斋之子东崖公,贽之师。东崖之学,实出自庭训,然心斋先生在日,亲遣之事龙谿于越东,与龙谿之友月泉老衲矣,所得更深邃也。东崖幼时,亲见阳明。
〔附阅古事〕
● 裴耀卿疏救杨濬坐赃免笞辱准折赎
赃官死且不怕,况伯杖乎?清官宁可受死,肯受辱乎?然则决杖赎死,正所以优待赃官而导之赃污也。虽曰士人,实同徒隶,但论有赃否耳。徒隶之人岂无羞耻本心高出士人之上哉!
● 子伋 子寿
伋与寿所谓视死如归,以死为荣者耶!伋、寿皆宣公子,而寿又朔同母子。若说父母种性,不应产此圣兄圣弟明矣。人固不系于种类哉!虽恶种,其能移此二子至孝至友之真性哉!
● 卫玠问梦
《周礼》六梦:曰正梦,曰噩梦,曰思梦,曰寤梦,曰喜梦,曰惧梦。东坡《梦斋铭》曰:“人有牧羊而复者,因羊而念马,因马而念车,因车而念盖,遂梦曲盖鼓吹,身为王公。”夫牧羊之与王公亦远矣,想之所因,岂足怪乎!
李温陵曰:周公、乐令、苏子,皆一偏之谈,推测之见,青天白日各自说梦,不足信也。无时不梦,无刻不梦。天以春夏秋冬梦,地以山川土石梦,人以六根、六尘、十二处、十八界梦。梦死梦生,梦苦梦乐,飞者梦于林,跃者梦于渊。梦固梦也,醒亦梦也,盖无时不是梦矣,谁能知其因乎?虽至圣至神于此,无逃避梦中,若问其因,亦当缩首卷舌,不敢出声矣。
善哉卫玠形神所不接之问也,使得遭遇达摩诸祖,岂不超然梦觉之关,而何止差疾已也。惜哉好学而无其师,真令人恨恨!
● 庾公不遣的卢
不豪则自不达,不达则自非豪,唯达故豪,一也。但世有慕名作达者,似达而非达;亦有效颦为达者,虽达亦不达。
庾公之不遣的卢也,曰:“昔孙叔敖杀两头蛇以为后人,……效之,不亦达乎!”方叔敖少时,宁知杀两头蛇之为达而后杀之耶?自分必死,故归而向其母泣。唯自分必死,故宁我见之而死,不欲后人复见之而死也,是之为真达也;遂从而杀之,是之为真豪也。彼岂有心仿效甚人来耶?
是故阮浑欲学达,而嗣宗不许,恶其效也。山公之荐咸曰:“清真寡欲,万物不能移也。使在官人之职,必妙绝于时。”识其真也。噫!是岂易与讲道学者谈耶!
● 史鱼 禽息
二子皆死谏,二子皆迂腐,然二子之所以痛百里奚、蘧伯玉者至矣,所以知百里奚、蘧伯玉者深矣!《易》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盖二人不用于世,二子之目不瞑也;与其知二人而不用,不如用二人而身死也。惜才如此,何死生之可言乎?金虽坚,安足断耶!
呜呼!世未有贞友而不可以事君者也。故求忠臣者,尤必之贞友之门。
● 孔融有自然之性
自然之性,乃是自然真道学也,岂讲道学者所能学乎?既不能学,又冒引圣言以自其不能,视融之六岁便能藏张俭,长来便能作书救盛孝章,荐祢正平,必以不晓事目之矣。
嗟乎!有利于己而欲时时嘱托公事,则必称引万物一体之说;有损于己而欲远怨避嫌,则必称引明哲保身之说。使明天子贤宰相烛知其奸,欲杜此术,但不许嘱托,不许远嫌,又不许称引古语,则道学之术穷矣。
● 其思革子
此革子之所以贤也。当其时,三人皆赴楚,幸而同会于赴楚之途,不幸而同风雪于岩之间。积日过时,无所食饮,或不奈饥之与寒,遂病以死,革子盖幸而得不死者也。幸而不死而得以见楚王,楚王能飨之,未必能用之;纵能用,未必遽以为相,锡以千金。其身之未敢必其为如何也,而况使王泽及其二子乎?吾固谓革子之贤不可及也:一进见之顷,奏琴之间,而没者以慰,生者以荣。成己成物,道在兹矣。
● 王维讥陶潜
此亦公一偏之谈也。苟知官署门阑不异长林丰草,则终身长林丰草,固即终身官署门阑矣。同等大虚,无所不遍,则不见督邮虽不为高,亦不为碍。若王维是,陶潜非,则一陶潜足以碍王维矣,安在其为无碍、无所不遍乎?
猜你喜欢 卷四十五 论语二十七·黎靖德 太学衍义卷二十·真德秀 卷三十二·孙瑴 第十四章 27·辜鸿铭 引用书目·冯复京 卷二十二·黄伦 卷二十六·湛若水 卷三十六·顺治 卷四百九十九·佚名 大雲初分善方便健度第二十一·佚名 卷五·佚名 華嚴行位七品讀·欧阳竟无 敕修百丈清规卷第七·德辉 佛说漏分布经·佚名 大般涅槃经 第十四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