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忠信笃敬走遍天下

【原文】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②之邦,行矣。官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③,行乎哉?立则见其参④于前也,在实则见其倚于衡⑤也,夫然后行。”子张书于绅(6)。

【注释】

①行;这里是“行得通”、“通达”的意思。②蛮貊(mo):蛮,古称南蛮;貊,古称北狄。蛮貊都是古代对边远地区民族的称呼。③州里:与蛮貊相对,指本乡本土。④参:相参,显现。⑤衡:车辕前用于套牛马的横木。③绅:束在腰间并能垂下的大带。

【译文】

子张问怎样才能使自己通达。孔子说:“说话忠诚守信,行为笃实严谨,即使到了边远的部族国家,也能够通达。说话不忠诚守信,行为不笃实严谨,即使在本乡本土,能行得通吗?站立时仿佛看见‘忠信笃实’这几个字显现在前面,坐在车中仿佛看见这几个字在辕前横木上,能够做到这样,便能够处处通达了。”子张便把孔子的话记在束腰的大带上。

【读解】

孔子的意思其实也很简单,就是要求子张把“忠信笃敬”作为座右铭‘印在脑子里,溶化在血液中,落实在行动上。”做到了这一点,就可以“有理走遍天下”,做不到这一点,则“无理寸步难行。”

在一般情形下,或者说在正常的社会环境下,孔子的话当然是不错的,一个人没有忠信笃敬的品质,就会像一个玩世不恭的花花公子或所谓“媳皮士”一样,缺乏专注、进取的精神,很可能一事无成,自然也就无所谓通达了。但在特殊的社会环境下,尤其是处于尔虞我诈的现实之中,一味地忠信笃敬,不多一个心眼,做到知己知彼,那也是很容易上当受骗,落入他人所设置的圈套之中的。

所以,我们一方面确实要像子张一样记住圣人的教导,把“忠信笃敬”这几个字作为我们的座右铭。但另一方面,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也要多长一个心眼,在忠信笃敬的基础上来一点通权达变,不要愚忠,不要小信,以免成为.“言必信,行必果”的“硁硁然小人哉!”(《子路》)

这不是投机取巧,而是反映在“忠信笃敬”上的辩证法。

猜你喜欢
  晏子使吴吴王问可处可去晏子对以视国治乱第十·晏婴
  景公为泰吕成将以燕飨晏子谏第十二·晏婴
  乐庵先生语录后序·龚昱
  第十四章 26·辜鸿铭
  卷八十一·沈廷芳
  持施王品第四·佚名
  卷五百四十九·佚名
  妙度品第七·佚名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九·欧阳竟无
  妙法莲华经劝持品第十三·佚名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十七·宗喀巴
  人生佛教开题·太虚
  佛陀学纲·太虚
  不动使者陀罗尼秘密法一卷·佚名
  大吉义神咒经卷第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十三·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七十三    明 冯惟讷 撰 齐第八 郊庙歌辞 齐南郊乐章十三首 【南齐书乐志曰武帝建元二年有司奏郊庙雅乐歌辞太庙登歌用禇渊余悉用谢超宗所撰多删顔延之谢庄辞以为新曲备改乐名永明二年又

  • 御选宋诗卷二十一·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宋诗卷二十一五言古诗十二张栻采菊亭为建安丞张君赋陶公千载人高标跨余子岂无济时念敛防独知止归来卧衡门无愠复何喜九日天气佳东篱撷芳蕊举头见南山佳处政在此地偏心则逺意得道岂否张侯谢银鱼筑室娱

  • 六娘对月·佚名

    (旦上)【似娘儿】记得刀别伊.片时间对面千里。临行言语呾未尽,懊恨冤家,掠人恩爱,一旦分离。君今在东,妾在西,百年姻缘隔天涯;时光倏忽容易过,春去无久秋又来。银河淡淡过天长,隔断牛郎共织女。自君别后无消息,一天星月照二方。【

  • 资治通鉴后编巻一百十一·徐乾学

    宋纪一百十一【起旃防单阏五月尽柔兆执徐十二月凡一年有八月】髙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徳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五年五月乙亥初谒太庙 辛巳命行宫新作书院为资善堂时贵州防御使瑗生九年矣帝尝以语辅臣曰此子天资特异在

  • 卷十·陈继儒

    《宋史》云:“苏轼喜谐戏,程颐以礼法自持。轼谓程颐不近人情,每加玩侮,以至成隙,立党交章互诋。”《世说》:高座道人,在丞相坐,恒偃卧。见卞壸,肃然改容,曰:“彼是礼法人。”壸不贤于颐,而能以礼法使人见重。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九十五·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卷之二百五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西汉年纪卷十八·王益之

    宋 王益之 撰昭帝孝昭皇帝讳弗陵武帝少子也后元二年二月乙丑立为太子年八嵗【考异曰荀纪云昭帝即位年十六汉书纪云立为太子年八嵗立太子之后三日即帝位是即位时甫八嵗耳又上官桀为燕王书告霍光罪上觉其诈史书是时帝

  • 卷十三·郝经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十三     元 郝经 撰 列传第十 汉臣 卢植 赵岐【孙宾硕】 谨案此卷传文全阙惟存议赞 议曰东汉儒者之盛几于三代而王室赖之安顺而下汉政始紊时则有袁安杨震冲质

  • 卷一百五十二·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五十二明 杨士奇等 撰用人宋理宗时牟子才奏赵汝腾徐霖不当迁逐状曰臣比因轮对有感时事辄论君子将散其几有十履霜坚氷危虑并迫荷陛下忻垂采

  • 第二章 孔子之生及其父母之卒·钱穆

    一、孔子之母叔梁纥娶鲁之施氏,生九女,无子。有一妾,生男曰孟皮,病足,为废人。乃求婚于颜氏。颜氏姬姓,与孔氏家同在郰邑尼丘山麓,相距近,素相知。颜氏季女名征在,许配叔梁纥,生孔子。疑辨一《史记》称叔梁纥舆颜氏女祷于尼丘,野

  • 榕村语録卷十三·李光地

    诗诗经道理不出齐家治国平天下二南从齐家起雅则治国平天下颂则天地位万物育郊焉而天神格庙焉而人享然其理不外于修身齐家大指如此至从来説诗的藩篱有説不通处须与破除不然都成挂碍且如周南召南以为皆被后妃之化之诗

  • 卷十二·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十二刑部尚书秦惠田撰吉礼十二圜丘祀天宋史太祖本纪干德元年十一月甲子有事南郊大赦改元百官奉玉册上尊号礼志干德元年始有事于南郊自五代以来丧乱相继典章制度多

  • 第十卦:《履卦》·佚名

    履:履虎尾,不?人,亨。【白话】《履卦》象征小心行动:跟在老虎尾巴后面走路,老虎却没有回头咬人,当然亨通顺利。《象》曰: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辩上下,定民志。【白话】《象辞》说:《履卦》的卦象是兑(泽)下乾(天)上,

  • 德立·慎到

    原文:立天子者。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者。不使大夫疑焉。立正妻者。不使嬖妾疑焉。立嫡子者。不使庶孽疑焉。疑则动。两则争。杂则相伤。害在有与不在独也。故臣有两位者国必乱。臣两位而国不乱者。君在也。恃君而不乱

  • 不和合品第四十八·佚名

    佛告须菩提,有人乐听乐受般若波罗蜜。为法师者身体疲极不能所说,当觉魔事。佛言:若法师者身体安隐欲有所说,而受法者著馀因缘各自罢散。当觉魔事。须菩提,受经之人欲书般若波罗蜜。为法师者欲有所至。是为魔事。为法师者欲

  • 宗忠简集·宗泽

    宋代诗文别集。8卷。宗泽撰。其集初由楼昉编于嘉定十四年(1221),但《直斋书录解题》未著录。可见宋末其书已颇罕见。明崇祯间熊人霖据旧本重刊;清初义乌知县王庭曾重为编定成8卷。其卷1至卷6收录作者的札子、状、疏、

  • 文殊师利问菩提经·佚名

    一卷,秦罗什译。佛初得道,在伽耶山。与千比丘,万菩萨俱。入诸佛甚深三昧,谛观诸法性相。文殊知之,即问云何发心?佛以无发是发义答之。月净光德天子问言,缘何事故,行菩萨道?文殊答以大悲为本,大悲以直心为本,直心以等心为本,等心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