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看人看大节

【原文】

子贡曰:“管仲①非仁者与?桓公②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③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④管仲,吾其被⑤发左衽(6)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7)也,自经(8)于沟渎(9)而莫之知也?”

【注释】

,①管仲:齐桓公的宰相,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他原本是公子纠的家臣,公子纠与齐桓公争位被杀后,他归服了桓公,辅佐桓公成就了霸业。②桓公:即齐桓公,齐国的国君。他与公子纠是兄弟,因为争夺君位而杀死了公子纠。③匡:正。④微:假若没有的意思,用于和既成事实相反的假设句之首。⑤被:同“披”。(6)左衽:衣襟向左边开。披散头发,衣襟向左边开是当时落后部族的打扮。(7)谅:信,这里指小节方面的诚信。(8)自经:自缢。(9)沟读:小沟渠。

【译文】

子贡说:“管仲不是仁人吧?齐桓公杀了公子纠,管仲不能为主子而死,反而做了桓公的宰相。”孔子说:“管仲做桓公的宰相,辅佐他称霸诸侯,匡正天下,老百姓到现在还受到他的恩赐。如果没有管仲,我们大概也都像落后民族那样被散着头发,衣襟向左边开了吧。难道真要像普通男女那样拘于小节小信,自缢于沟渠之中而没有人知道才好吗?”

【读解】

关于这个问题,子路也提出来过。子路说:“齐桓公杀了公子纠,与管仲一起做公子纠家臣的召忽为公子纠而死,管仲却不死。这是不是不仁呢?”孔子说:“齐桓公九次会盟诸候,不动用兵车武力,都是管仲的功劳。这就是他的仁,这就是他的仁啊!”(《宪问》)

孔子回答子贡与子路显然都是同样的看法。这就是从大处着眼评价人。

管仲虽然没有为公子纠尽忠,以身相殉,但他辅佐齐桓公立了大功,名流青史,也就不能用对一般普通人的小节小信来要求他了。说到底还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问题。我们不能对任何人都求全责备,而应该看他的主流,看他的大节。事实上,齐桓公也正是因为不究细节,不计私仇,原谅了差点要了他的命的管仲而加以重用,才取得了“霸诸侯,一匡天下”的丰功伟绩。

所以,齐桓公的认识也是合于圣人的思想的。我们今天正当用人之际,是不是也应该用这种看大节、看主流的思想来衡量人才呢?

猜你喜欢
  季夏纪第六·吕不韦
  自序·杨简
  卷五·严虞惇
  第五篇 生活的准则 第五十四章 身与邦·林语堂
  第十九章 16·辜鸿铭
  第十四章 32·辜鸿铭
  卷四十八·程川
  成子高寝疾(1)·戴圣
  原序·盛世佐
  卷一百二十七·佚名
  诞生品第七·佚名
  品類足論品目·欧阳竟无
  一切经音义卷第二(田)·唐慧琳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三义疏上·智旭
  佛说护国尊者所问大乘经卷第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百六十一·彭定求

        卷561_1 【荔枝诗】薛能   颗如松子色如樱,未识蹉跎欲半生。   岁杪监州曾见树,时新入座久闻名。   卷561_2 【丁巳上元日放三雉】薛能   婴网虽皆困,褰笼喜共归。无心期尔报,相见莫惊飞。   卷561_3

  • 李清照·唐圭璋

      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人。格非之女,赵明诚妻。生于元丰七年(1084),绍兴年间卒,年在七十以上。有漱玉集,不传。   孤雁儿   并序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   前言不妄耳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

  • 卷三百六十七·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百六十七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雪矶丛藁【二】题杨诚斋行湘诗卷仙云寒锁碧瑶天突兀吟坛北斗边试问鳯凰谁得髓竹林聴雪对牀眠叫云吹玉舜祠邉醉嚼琼糜潄石泉旧读离骚今忘却快披秋卷

  • ●卷八·黎庶昌

    「壬戌」同治元年,公五十二岁。正月,公在安庆。初一日,内阁奉上谕:“曾国藩著以两江总督协办大学士。”钦此。又奉上谕:“曾国藩节制四省,昨又简授协办大学士,其敷乃腹心,弼予郅治,朕实有厚望焉。”钦此。

  • 平定三逆方略卷二十八·佚名

    卷二十八   康熙十六年正月己丑,调兵赴荆州。大将军顺承郡王勒尔锦奏言:将军穆占抵荆州,增拨在荆都统伯伊里布、前锋统领硕岱、副都统托代、袭图、汉军副都统祖泽纯、宜思孝及满洲汉军边外蒙古绿旗官兵共六千余,率赴岳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七·佚名

    正统四年秋七月丁未朔享 太庙○遣中官祭司门之神○遣道士赍祝币往命所在守臣祭历代帝王陵寝○书复庆世子秩煃曰尔前奏原以指挥孙庸曹伦第宅与真宁安化二王已准所奏今真宁王奏父存日并不曾言以孙庸住宅与之已于府西隙

  • 卷之六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二百三十六 曹(兆页)奏请圣安并报雨水粮价摺·佚名

    康熙五十六年九月初一日 江宁织造.主事奴才曹(兆页)跪奏:恭请万岁圣安。江南目下米价巳贱,每石七钱至八钱四、五分不等。百姓安乐,太平无事。谨将八月分晴雨录,恭呈御览,伏乞圣鉴。 朱批:朕安。所奏知道了。

  • 第七卷 名宦 七·缪荃孙

    扬 州 府 汉郑当时郑当时,字庄,陈人。武帝立为江都相,至九卿。为大农令,以事陷罪。顷之,守长史,为汝南太守。廉,内行絜,及卒,家无余财。(重修扬州府志)董仲舒董仲舒,广川人。武帝即位,以贤良对策为江都相,事易王。王,帝兄,

  • 卷一百二十一·宋敏求

    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一百二十一宋 宋敏求 编政事舍雪上原刘武周宋金刚等诖误诏宥刘武周余党诏赦河南诸州为王世充诖误诏寛宥逆人亲党勅矜放缘坐勅原免两京被贼逼授伪官诏受贼伪官令均平改拟诏宥田承嗣诏复田承

  • 漢無名氏徐幹《中論》序·徐干

      予以荀卿子(徐湘琳《中論校注》本脱"子"字)孟軻懷亞聖之才,著一家之法,繼明聖人之業,皆以姓名自書,猶至於今,厥字不傳。原思其故,皆由戰國之世,樂賢者寡,同時之人,不早記録。豈况徐子《中論》之書,不以姓名爲目乎?恐歴久遠,名或

  • 智慧在高处,淡定在内心·李叔同

    低调之人淡定从容,在功名利禄面前不争不抢,在荣华富贵面前不奢不贪,在金鼎玉食面前不咸不淡,在成败得失面前不喜不忧。因为低调,平凡如你我者皆可以取得成功;因为低调,成功人士也可以更进一步走向卓越。坚持自己的路不要把金

  • 卷六·俞汝言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平义卷六      秀水俞汝言撰文公【名兴僖公子母声姜夫人出姜在位十八年諡法慈惠爱民曰文】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二月癸亥日有食之【公有朔字推厯当为三月癸亥朔阙朔字】天王使叔服来防塟夏四月丁

  • 卷四十七·王与之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订义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订义卷四十七   宋 王与之 撰夏官司马上薛平仲曰春官掌礼所以为厚天下之仁礼不足而后政及之所以为正天下之义仁以起天下不忍不由礼之心义以制天下不敢不由礼之心政

  • 书义断法卷一·陈悦道

    元 陈悦道 撰虞书尧典曰放勲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譲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古今帝王功之极莫如尧徳之盛亦莫如尧论其功而不究其徳非善论圣人者也敬体而明用文着见而思深远盖论其徳性如此信爲恭而实能譲盖论其行实如此然是六

  • 卷四十四·佚名

    △布施竹园品第四十六尔时世尊,经於少时。住象头山。次第渐欲向王舍城。游历而行。是时去彼优娄频螺聚落。未几至王舍城。其间有一旧仙人居林苑处所。名曰法雨。而其法雨林内。有旧仙人草庵。其中常有五百苦行道人而祝

  • 兴起行经·佚名

    凡二卷。又作十缘经、严诫宿缘经。后汉康孟详译于兴平元年至建安四年(194~199)间。收于大正藏第四册。内容由孙陀利宿缘经、头痛宿缘经、木枪刺脚因缘经、苦行宿缘经等十经组成,叙述佛陀一生中所受十难之因缘。

  • 净土十疑论白话释·智顗

    一卷。隋代释智顗撰。《净土十疑论》由智顗说,灌顶整理成书。所谓十疑是:一解释求生净土无大慈悲疑,二解释求生无生理疑,三解释偏求生一土疑,四解释偏念一佛疑,五解释具缚得生疑,六解释得即不退疑,七解释不求兜率内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