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漢無名氏徐幹《中論》序

  予以荀卿子(徐湘琳《中論校注》本脱"子"字)孟軻懷亞聖之才,著一家之法,繼明聖人之業,皆以姓名自書,猶至於今,厥字不傳。原思其故,皆由戰國之世,樂賢者寡,同時之人,不早記録。豈况徐子《中論》之書,不以姓名爲目乎?恐歴久遠,名或不傳,故不量其才,喟然感嘆。先目其德,以發其姓名,述其雅好不刋之行,屬之篇首,以爲之序。其辭曰:

  世有雅逹君子者,姓徐名幹,字偉長,北海劇人也。其先業以清亮臧否爲家,世濟其美,不隕其徳,至君之身十世矣。君含元休清明之氣,持造化英哲之性,放口而言則樂誦九德之文,通耳而識則敎不再告,未志乎學,蓋已誦文數十萬言矣。年十四,始讀五經,發憤忘食,下帷專思,以夜繼日,父恐其得疾,常禁止之。故能未至弱冠,學五經悉載於口,博覽傳記,言則成章,操翰成文矣。此時靈帝之末年也,國典隳廢,冠族子弟結黨權門,交援求名,兢相尚爵號。君病(原注:一作"疾")俗迷昏,遂閉戶自守,不與之群,以六籍娱心而已。君子之逹也,學無常師:有一業勝己者,便從學焉,必盡其所知而後釋之;有一言之美,不令過耳,必心識之。志在緫衆言之長,統道德之微,恥一物之不知,愧一藝之不克,故日夜亹亹,昃不暇食,夕不解衣,晝則研精經緯,夜則歴觀列宿。考混元於未形,補聖德之空缺,誕長慮於無窮,旌微言之將墜,何暇讙(徐湘琳校注本誤作"難")小學,治浮名,與俗士相彌縫哉!故浮淺寡識之人,適解驅使榮利,豈知大道之根?

  然其餘以疏略爲太簡,曾無憂樂,徒以爲習書之儒,不足爲上,欣之者衆,辯之者寡,故令君州閭之稱不早彰徹,然秉正獨立,志有所存,俗之毀譽,有如浮雲。若有覺而還反者則以道進之,忘其前之謗己也。其犯而不校,下學而上逹,皆此之類也。于時董卓作亂,聖主西遷,奸雄滿野,天下無主。聖人之道息,邪僞之事興,營利之士得譽,守貞之賢不彰,故令君譽聞不振於華夏,玉帛安車不至於門。考其德行文藝,實帝王之佐也,道之不行,豈不惜哉!

  君避地海表,自歸舊都,州郡牧守禮命,踧踖連武欲致之。君以爲縱橫之世,乃先聖之所厄困也,豈况吾徒哉!有譏孟軻不度(《全後漢文》所據《中論》元刻本作"較")其量,擬聖行道,傳食諸侯,深美顔淵、荀卿之行。故絶迹山谷,幽居研幾,用思深妙,以發疾疚(《全後漢文》作"痎"),濳伏延年。會上公撥亂,王路始闢,遂力疾應命,從戍征行。歴載五六,疾稍沉篤,不堪王事,潛身窮巷。頥志保眞,淡泊無爲,惟存正道。環堵之墻,以庇妻子,并日而食,不以爲戚。養浩然之氣,習羡門之術。時人或有聞其如此而往觀之,或有頗識其眞而從之者,君無不容而見之,厲以聲色,度其情志,倡其言論,知可以道長者則微而誘之,令益者不自覺,而大化隂行,其所匡濟,亦已多矣。君之交也,則不以其短,各取其長而善之。取故少顯盡己之交,亦無孜孜和愛之好。統聖人中和之業,蹈賢哲守度之行,淵黙難測,誠寶偉之器也。君之性,常欲損世之有餘,益俗之不足。見辭人美麗之文,並時而作,曾無闡弘大義、敷散道敎、上求聖人之中、下救流俗之昏者,故廢詩、賦、頌、銘、贊之文,著《中論》之書二十二("十"下"二"字原無,《全後漢文》有,是,據補)篇。其所甄紀,邁君昔志,蓋千百之一也("蓋"下原缺一字,據《全後漢文》補"千"字)。文義未究,年四十八,建安二十三年春二月,遭厲疾,大命殞頽,豈不痛哉!

  余數侍坐,觀君之言,常怖,篤意自勉,而心自薄也。何則?自顧才志不如之遠矣耳!然宗之仰之,以爲師表。自君之亡,有子貢山梁之行。故追述其事,麤舉其顯露易知之數,沈冥幽微、深奥廣遠者,遺之精通君子,將自贊明之也。

猜你喜欢
  代序二 蜀中楚狂人·李宗吾
  卷五·陈天祥
  第十四章 18·辜鸿铭
  卷一·山井鼎
  卷七·梁益
  卷十二·朱公迁
  《吕氏春秋》简介·吕不韦
  三、无为与有为·胡适
  卷三百七十四·佚名
  卷一百二十七·佚名
  卷三十六·道世
  普陀洛迦新志卷十·王亨彦
  答熊慕新问(十八则)·太虚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般若理趣分述赞卷第二·窥基
  注大乘入楞伽经 第六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百四十三·彭定求

        卷543_1 【赠李商隐】喻凫   羽翼恣抟扶,山河使笔驱。月疏吟夜桂,龙失咏春珠。   草细盘金勒,花繁倒玉壶。徒嗟好章句,无力致前途。   卷543_2 【元日即事】喻凫   敛板贺交亲,称觞讵有巡。年光悲掷旧,景

  • 卷一百四十三·冯惟讷

    <集部,总集类,古诗纪>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一百四十三  明 冯惟讷 撰 外集第三 仙诗 蓬莱四真人诗 【真诰曰兴宁三年四月九日杨君梦北行登高山上有大宫室数千间欎欎不可名四面皆大水仰见白龙身长数十丈东向飞

  • 卷二百七十八·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七十八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端平诗隽金坛观金坛深僻观钟磬少人闻山果猿偷堕庭莎鹿卧分木高犹带雪石冷不生云正爇黄连炷相从拜老君晚登黄鹤楼戚戚登临地凄凄欲暮天相看数株桞不

  • 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枯

  • 越绝卷第三·袁康

      越绝吴内传第四   吴何以称人乎?夷狄之也。忧中邦奈何乎?伍子胥父诛于楚,子胥挟弓,身干阖庐。阖庐曰:“士之甚,勇之甚。”将为之报仇。子胥曰:“不可,诸侯不为匹夫报仇。臣闻事君犹事父也,亏君之行,报父之仇,不可。”于是

  • 安徽巡抚程元章奏 张秀公等供词南方几省与王朝有关的·雍正

      编者按:对曾静的审问虽已结束,《大义觉迷录》也刻印颁布全国了。但由于曾静供词中供出过有冒名王澍的人(同名王澍任给事中,已查出与此案无关,见附录江苏巡抚尹继善奏折),在湖南散布了一些朝廷内幕,故仍不甘心,继续下令南方

  • 补遗序·沈德符

    先高祖孝廉公。撰万历野获编二十卷。又续编十二卷。精核该博。凡朝常国典。山川人物。钜细毕举。惜未梓。至崇祯末。长溪为萑苻之薮。流离播迁。累世琬琰。具已澌灭。是编所存。仅十之四五。振自束发受书以来。抚卷寻

  • 列传卷第一 高丽史八十八·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后妃一。○高丽之制王母称王太后嫡称王后妾称夫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是为夫人秩 正一品。 自余尙宫尙寝尙食尙针皆有员次。 靖宗以后或称宫主

  • 卷九十五·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九十五 唐 张守节 撰 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  史记九十五 舞阳侯【舞阳在许州叶县东十里】樊哙者【音快又吉外反】沛人也【徐州县】以屠狗为事【时人食狗亦与羊豕同故哙专屠以卖之】与高

  • 卷五十六·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五十六职官考太府监【元度支监附】【臣】等谨按宋以前俱称太府寺今考辽金元皆改名监故从後名宋太府寺官有卿少卿各一人丞主簿各二人【臣】等谨按太

  • 卷十三 十三之二·孔颖达

    《鼓锺》,刺幽王也。[疏]“《鼓锺》四章,章五句”至“幽王”。○正义曰:毛以刺鼓其淫乐,以示诸侯。郑以为作先王正乐于淮水之上。毛、郑虽其意不同,俱是失所,故刺之。经四章,毛、郑皆上三章是失礼之事,卒章陈正礼责之。此刺幽

  • 甚么话·石成金

    积善人家庆有余,议甚么? 皇天无亲,惟德是依。举头二尺有神明,欺甚么? 暗室亏心,神目如电。远在儿孙近在身,疑甚么? 若还不报,时辰未到。越奸越狡越贫穷,坏甚么? 人若痴懦,反有大福。神明正直无私曲,诌甚么? 只论善恶,不论祈祷。不礼

  • 劝化类·史洁珵

    郭泰,字林宗,好奖借士类,多所成就。茅容避雨危坐,劝令就学。孟敏破甑不顾,泰以为有分决,亦劝令学。拔申屠蟠于漆工,识庾乘于门卒。其余或出屠沽士伍,因泰奖进成名者甚众。贾淑性险仄,为里邑患。泰遭母丧,淑来修吊。既而孙威直后

  • 卷一百五十四·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一百五十四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嘉礼二十七昏礼汉书惠帝本纪四年冬十月立皇后张氏通典汉惠帝纳后纳采鴈璧乗马束帛聘黄金二万斤马十二匹吕氏为惠帝娶鲁元公主女故特优

  • 禅行法想经全文·佚名

    後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闻如是,一时佛游於舍卫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比丘受教。从佛而听。佛言诸比丘,若以弹指间。思惟死想。念有身皆死。是为精进行禅。为如佛教不。是愚痴食国人施也。何况多行者,取要言之。若念不

  • 大云轮请雨经卷下·佚名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  尔时世尊闻此无边庄严海云威德轮盖龙王如是请已。赞言善哉善哉汝大龙王。能请如来利益安乐一切有情。

  • 佛说俱利伽罗大龙胜外道伏陀罗尼经·佚名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大城。尔时宝幢陀罗尼菩萨白佛言。俱利伽罗大龙。以何因缘吞饮利剑。及以四足被绕。佛告宝幢陀罗尼菩萨言。昔色究竟天魔醯首罗知胜城。无动明王与外道论。共致种种神变成智。时无动明王变

  • 瑜伽师地论略纂卷第十五(论本第五十六七八九六十)·窥基

    基撰论解得中三种成就。如此决择第二卷。及杂集第二卷抄会。虚空为得得不非择灭亦尔。此得有义如俱舍第四卷末说。此中无想定。云先于此起后于色界者。谓先要由欲界起故。后生色界后起。以隔色界一生故。言欲界所入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