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子张第十九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禅解】

卓吾云:“致命”不用“思”字,有理。

【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禅解】

卓吾云:骂得狠!

方外史曰:“弘”字,“笃”字,用得妙!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禅解】

毋友不如己者,原不是“拒人”。

【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禅解】

此便是子夏之学,不是孔子之学,所谓“小人儒”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禅解】

此却说得有味。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禅解】

逼真好同喻。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禅解】

卓吾云:今人倘有“文过”之念,此念便是小人了。

【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禅解】

像赞。

【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禅解】

小心天下去得。

【子夏曰:“大德不踰闲,小德出入可也。”】

【禅解】

卓吾曰:最方而最圆。“出入”,形容其活动耳,云何便说未尽合理?

方外史曰:若不合理,何名“小德”。

【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钳锤小子)?”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点化小子)?譬诸草木,区以别矣(激砺小子)。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怂恿小子)!”】

【禅解】

子游之讥,是要门人知本。子夏之辩,是要门人即末悟本。只此洒扫、应对、进退,若以为末,到底是末,若知其本,头头皆本。二贤各出手眼接引门人,莫作是非会也。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禅解】

卓吾曰:今入学末优,则已仕矣。仕而优,如何肯学?

方外史曰:惟其学未优便仕,所以仕后永无优时。

【子游曰:“丧致乎哀而止。”】

【子游曰:“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

【曾子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

【禅解】

好朋友真难得,今人那肯如此说病痛!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它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

【孟氏使阳肤为士师,问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禅解】

惟至孝者,方能至慈,堪为万世士师座右铭。

【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禅解】

殷鉴不远。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禅解】

光明正大之论!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禅解】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

卓吾曰:分明说他师文武,而语自圆妙。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踰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踰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禅解】

卓吾曰:对痴人不得不如此浅说。

方外史曰:世间痴人都如此,向他说极浅事,他便见得深;向他说极深理,他既不知,反认作浅。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

【禅解】

“修己以敬”四字,便是帝王道脉,历历可考。

【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禅解】

“知命”,只是深信因果耳。“知礼”,则善于观心,所谓约之以礼。“知言”,则善于闻法,所谓了达四悉因缘。

猜你喜欢
  二程子抄释卷九·吕柟
  卷四·邵宝
  春秋凡例卷上·王樵
  卷四·林岊
  第三十九卦:《蹇卦》·佚名
  卷五·郑伯谦
  记章稿二则·章世纯
  卷七·佚名
  老耗品法句经第十九(十有四章)·佚名
  解脫戒經〈出迦葉毗部〉·欧阳竟无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二十八·念常
  悼 德 瑛 尼·太虚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十三·佚名
  修行道地经卷第三·佚名
  净土五会念佛略法事仪赞一卷(并序)·法照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解昉·唐圭璋

      昉官苏州司理   永遇乐   春情   风暖莺娇,露浓花重,天气和煦。院落烟收,垂杨舞困,无奈堆金缕。谁家巧纵,青楼弦管,惹起梦云情绪。忆当时、纹衾粲枕,未尝暂孤鸳侣。   芳菲易老,故人难聚。到此翻成轻误。阆苑仙遥

  • 第三十三出 出使·李渔

    〖北醉太平〗(净扮琉球王,引众上)虬蟠海邦,灏气苍茫,洪涛遥泻旦天光。奠金瓯,水一方。剑铓高拥芙蓉浪,声华远接天朝壮。若得个周官仪制汉宫装,一般般帝与王。孤家琉球国王是也。自从遣国相往中国请封,要借天帝龙威,压倒地邻鲸

  • 第八出 胜敌·姚茂良

    【花心动】〔生上〕统兵出戍振边庭。杀气腾腾神鬼惊。〔小生小外〕恢复锦州城。拯拔涂炭生灵。〔生〕孩儿。军马完备未曾。〔小生〕完备多时了。〔生〕旣如此。唤将士过来。听吾号令。〔众应跪介生〕大小三军。听吾

  • 卷三百三·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百三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秋江烟草张君彦发湖海豪士不喜为举子学専意扵诗每以贾岛姚合为法所着仅成帙清深闲雅宛有唐人风致至其得意警絶之句杂之两人集内殆未易辨彦发思甚苦未尝

  • ●卷二百五·徐梦莘

      炎兴下帙一百五。   起绍兴十一年正月,尽三月九日戊申。   十一年正月张俊来朝。   十五日乙卯金人寇(改作攻)寿春府。   十七日丁已雷仲及金人战於寿春府。   金人陷寿春府。   金人侵入淮西宣抚使张俊

  • 第四十一回 奉使命率军征交趾 蒙慈恩减罪谪黄州·蔡东藩

      却说交趾自黎桓篡国,翦灭丁氏世祚,宋廷不遑讨罪,竟将错便错,封桓为交趾郡王。应第十五回。桓死,子龙钺嗣,龙钺弟龙廷,杀兄自立,入贡宋廷,宋仍封他为王,且赐名至忠。不有兄弟,何有君臣?既而交州大校李公蕴,又弑了龙廷,遣使入贡,

  • 卷之二百八·佚名

    洪武二十四年三月戊子朔日有食之○周世子有燉受册宝上表谢○遣魏国公徐辉祖曹国公李景隆凉国公蓝玉徽先伯桑敬都督马鉴指挥严麟朱铭徐质陈义勋卫徐增寿往狭西等处防边赐钞有差○己丑诏于高丽市马一万匹并索阉人二百人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八·佚名

    正统八年九月壬子朔命山东道监察御史赵全复任升正五品俸仍往浙江清理军政全九载考称当迁以清理军政未竣故有是命○河南右布政使虞信左参政李晟各以老疾乞致仕从之○革直隶凤阳府长淮广济淮河征税分司其额办课钞并收于

  • 殿阁词林记卷二十二·廖道南

    (明)黄佐 廖道南 撰议礼(上)祖宗时凡国家礼乐制度皆命本院儒臣议而行之洪武元年二月壬寅朔中书省臣及学士陶安等进郊社宗庙议曰圜丘曰方丘曰宗庙曰社稷各具沿革安等奏天子大社必受风雨霜露以达天地之气若亡国之社则屋之

  • ●牧令书卷九 农桑上·徐栋

    安肃徐栋致初辑 自治原以及取善屏恶皆所以为民而犹未及乎民及民之政分之有万端约之祇二事曰教与养而巳而养又为教之本咨十二牧首以食陈三八政统以农此老生常谈实经世宝训也 许三礼 田文镜 王士俊 潘杓灿 官献嗂 沈梦

  • 卷二十七·陆宗楷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国子监志卷二十七监制二建葺顺治元年我世祖章皇帝定鼎燕京命饬新国子监扩元明之旧左庙右署规制大备时祭酒李若琳疏言满洲官员子弟咸肄业成均而臣衙门在城东北隅诸弟子徃返晷短途纡易妨讲习请于满洲居

  • 卷一百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万夀盛典初集卷一百十二歌颂五十二【生监诸臣三】万夀诗【五言律二首】监         生【臣】张 位纯嘏应天锡精诚励圣修乾坤长合撰枝干喜初周旭日辉龙衮晴霞护凤楼八方齐献夀拜舞集共球【其一】

  • 卷八·吕祖谦

    钦定四库全书左氏传说卷八    宋 吕祖谦 撰襄公诸侯同伐齐齐侯御诸平隂【十八年】鞌之战大败齐师【成二年】晋之伐齐其大战有二当齐顷公之时鞌之战郤克为帅大败齐师齐灵公之时平隂之战荀偃将中军亦败齐师此两战

  • 卷上·佚名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游行至彼末利城中。与刍众。而共集会。时彼城中。有一净信优婆塞。亦名末利。於其城内。新造一舍。种种严饰。清净宽广。是舍先未曾有。沙门婆罗门等。安止其中。时末利优婆塞。闻佛世尊与刍众游行至

  • 佛说一切如来乌瑟腻沙最胜总持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教大师臣法天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极乐佛刹大善法堂中。安庠而坐。尔时无量寿如来应正等觉。告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所有一切众生。疾病苦恼及短寿者。为利益彼故。所有

  • 第十二品 禅定分别·佚名

    一 论母世有比丘,以波罗提木叉防护律仪而住,净行行境具足,见于少量之罪而畏,于学处而受学,于守根门,于啖食而知量,于前夜后夜随警觉而随顺,以常作、总慧而为菩提分法之随修习随顺。彼即于前进、后退而有正知之所作,于前观、左

  • 太上十三经注释·李西月

    清代李西月撰,十三卷。书中汇集篇幅短小而重要的十三种道教经典,分别详解大旨,每经一卷。计有《道德经注释》、《阴符经类解》、《清静经解》、《玉枢经约解》、《护命经约解》、《日用经约解》、《大通经约解》、《洞古

  • 常语笔存·汤斌

    一卷。清代汤斌(1626—1687)撰。作者学说源于清代学者孙奇逢,介于朱陆二派之间。此书共有二十多条目,均是作者关于“存心”、“养性”、“稽古”、“敬身”等方面的心得。“常语”意为常用通行之言论。书后附有作者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