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公冶长第五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禅解】

曰“非其罪”,曰“免于刑戮”,只论立身,不论遇境,今人还知此意否?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禅解】

卓吾云:把子贱来做一尊贤取友的榜样,非特赞子贱已也。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禅解】

卓吾批“问”处云:也自负。

方外史曰:只因子贡自负,所以但成一器,不能到君子不器地位。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禅解】

“不知其仁”,谓佞者本具仁理,而全不自知,可见佞之为害甚也。

【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

【禅解】

唯其信有斯事,所以愈觉“未能信”也。今之硬作主宰,错下承当者,皆未具信根故耳。“寡过未能”,“圣仁岂敢”,既不生退屈,亦不增上慢.其深知六即者乎?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禅解】

正为点醒子路而发,非是叹道不行。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 “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 “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禅解】

此与下沦“言志章”参看,便见夫子深知三人处。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禅解】

子贡之“亿则屡中”是病,颜子之“不违如愚”是药,故以药病对拈,非以胜负相形也。

子贡一向落在闻见知解窠臼,却谓颜子“闻一知十”,虽极赞颜子,不知反是谤颜子矣,故夫子直以:“弗如”二字贬之。

盖凡知见愈多,则其去道愈远。幸而子贡只是“知二”,若使“知三”,“知四”,乃至“知十”,则更不可救药。故彼自谓“弗如”之处,正是可与之处。如此点示,大有禅门杀活全机,惜当机之未悟,恨后儒之谬解也。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禅解】

责宰我处,可谓雪上加霜。

卓吾云:乃牵联春秋之笔。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禅解】

只说枨是“欲”不是“刚”,不可以“刚”与“欲”对泖,以对“欲”说“刚”,非真刚故。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禅解】

卓吾云:推他上路。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禅解】

言“性”言“天”,便成文章,因指见月,便悟“性”、“天。”子贡此言,只得一半。若知文字相即解脱相,则闻即无闻。若知不可说法,有因缘故,亦可得说,则无闻即闻。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禅解】

卓吾云:画出于路。

方外史曰:子路长处在此,病处亦在此。若知不许夜行,投明须到之理,便如颜子之从容请事矣。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禅解】

卓吾云:于子贡身上,亦甚有益。盖“愿息”、“悦不若己”,是子贡病痛耳。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禅解】

不遗纤吾。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禅解】

卓吾云:“久而敬之”四字,的是交法。

【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梲,何如其知也?”】

【禅解】

卓吾云:夫子论“知”,只是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弒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禅解】

仁者必“忠”,“忠”者未必“仁”,“仁”者必“清”,“清”者未必“仁”。

卓吾云:仲尼认得“仁”字真。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禅解】

卓吾云:“三”,疑也。“再”,决也。要知“三”不是三遭,“再”不是两次。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禅解】

木铎之任,菩萨之心。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禅解】

周季侯曰:“旧”字,如飞影驰轮,倏焉过去之谓。

方外史曰:如明镜照物,妍媸皆现,而不留陈影。此与“不迁怒”同一工夫。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禅解】

卓吾云:维直道也,非讥议微生高也。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禅解】

读此便知《春秋》宗旨。《春秋》只是扶三代之直道耳。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禅解】

子路忘物,颜子忘善,圣人忘己。忘己,故以“安”还老者,“信”还朋友,“怀”还少者。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禅解】

千古同慨。盖“自讼”,正是圣贤心学真血脉。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禅解】

孔子之“忠信”与人同,只是“好学”与人异。“好学”二字,是孔子真面目,故颜渊死,遂哭云:“天丧予。”

猜你喜欢
  卷四十一(起元年,尽元年)·孔颖达
  卷十一 学五·黎靖德
  卷二十一·汪克宽
  卷十九·范处义
  夏书·五子之歌·佚名
  四书正误卷一 大学·颜元
  禅林僧宝传引·惠洪
  卷二百二十·佚名
  罪障品第二十八·佚名
  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第八·欧阳竟无
  弘明集卷第六·僧祐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四·佚名
  佛说赖吒和罗经·佚名
  卷十六·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二·澄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十三·阮阅

      ●卷四十三·送别门  刘综学士出镇并门,两制馆阁皆以诗饯其行,因进呈。章圣深究诗雅,时方竞尚西昆体,垛裂雕篆,亲以御笔选其平淡者,得八联句云:“夙驾都门晓,凉风苑树秋。”晁迥“秋声和暮角,膏雨

  • 楔子·高文秀

    (赵成公领卒子上)(赵成公云)欢来不似今朝,喜来那逢今日。某赵成公是也。想渑池会上,秦昭公有害我之心,多亏了相如救我,无事还国。今日分付左右,安排筵宴,与相如庆功封赏。若来时,报复我知道。(卒子云)理会的。(廉颇上,云)某乃

  • 跋尾·朱祖谋

    彊村词剩二卷,归安朱先生语业删余稿也。先生既于光绪乙巳薙存丁酉以来所为词,刻彊村词三卷,前集别集各一卷,而三卷末有丁未年作。是此集虽开雕于乙巳,亦续有增益,以汔于宣统辛亥,足成四卷,而汰其前集别集不复附印,世几不获见先

  • 卷十八·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十八晴类五言古天晴诗         【晋】湛方生屏翳寝神辔飞亷収灵扇青天莹如镜凝津平似砚落帆修江渚悠悠极长眄清气朗山壑千里遥相见开霁          【梁】简文帝景

  • 卷六十·志第三十六·礼十四·张廷玉

        ◎礼十四   谒祭陵庙 忌辰 受蕃国王讣奏仪 为王公大臣举哀仪 临王公大臣丧仪中宫为父祖丧仪 遣使临吊仪 遣使册赠王公大臣仪 赐祭葬 丧葬之制碑碣 赐谥 品官丧礼 士庶人丧礼 服纪   谒祭陵庙   

  • 卷一百八十六 表二十六·赵尔巽

      ◎部院大臣年表五上   表略

  • 東觀漢記卷四·多人

      表   諸王表〔一〕 王子侯表 功臣表 恩澤侯表   〔一〕 「諸王表」,史通古今正史篇云:「在漢中興,明帝始詔班固與睢陽令陳宗、長陵令尹敏、司隸從事孟異作世祖本紀,并撰功臣及新市、平林、公孫述事,作列傳、載

  • 卷五·庞元英

      元丰甲子正月五日,宴北辽国信使于紫宸殿。酒七行,不作乐,以鲁国大长公主在殡故也。是时,上元节,有司已设山楼,诏撤之,罢御端闱。鲁国,仁皇帝之女,恩礼加隆焉。  熙宁二年,朝延始命两浙、福建等路转运司,招接高丽入贡时舟人

  • 元经卷五·王通

    经:东晋康帝建元元年春帝正月即位。夏四月,遣将伐蜀。秋七月丁巳,诏桓温北伐图中原。冬十二月,石虎侵张骏,战于河西,虎兵败绩,传曰康帝讳岳,字世同,成帝母弟也。初封琅琊王。庾氷谋立长君,遂诏帝为嗣。及即位,欲定制度,年号,再兴

  • 卷之六百三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五十六 文苑传三·纪昀

    文苑传唐 【三】○唐三李华【翰 观】 孟浩然王【昌龄 崔颢】 刘太真邵说子邵唐次【扶 持 彦谦】 崔元翰 于公异 李益卢纶吉【中孚 韩翃 钱起 司空曙 苗发 崔峒 耿湋 夏侯审 李端】欧阳詹【 秬】 李

  • 崔纵传·脱脱

    崔纵字元矩,抚州临川人。登政和五年(1115)进士第。历任确山县主簿、仙居县丞,累升任承议郎、干办审计司。徽、钦二帝被金人掳向北行,高宗派遣使臣往来问候,朝廷大臣因前使臣相继被金人拘系,都不肯前往。崔纵毅然请行,于是授

  • 许翰传·脱脱

    许翰字崧老,拱州襄邑人。考中元..三年进士。宣和七年(1125),召用为给事中。写信诋毁当时宰相,认为百姓困敝,起而为盗,天下有危亡之忧。希望停止云中战事,修边保境,与民休息。高丽入贡,朝廷征调百姓开凿运河,百姓骚动。中书舍人

  • 张子语录下·张载

    中央土寄王之说,于理非也。大率五行之气,分王四时,土固多于四者,然其运行之气,则均(同诸)〔施错〕见。金木水火皆分主四时,独不见土之所主,是以有寄王之说。然于中央在季夏之末者,且以易言之,八卦之作,坤在西南,西南致养之地,在离

  • 仪礼小疏卷一·沈彤

    呉江沈彤撰士冠礼案士有已仕者周礼上士中士下士是也有未仕者王制选士俊士进士皆是也郑云童子任职居士位已仕之士也所引四民之士即国之俊选未仕者也此士冠礼郑乃主任职居士位者古者四十强而仕何童子任职之有下记云天子

  • 卷四十九·佚名

    △五百比丘因缘品第五十尔时诸比丘,白佛言:希有世尊,云何舍利弗。有五百波离婆阇迦删阇耶弟子。已堕邪见旷野崄道。行颠倒行。其舍利弗。乃能教化将诣佛所。佛见彼已,教舍邪见旷野崄难。於诸苦中而得解脱。作是语已,佛告诸

  • 卷第三十二·佚名

    摩诃僧祇律卷第三十二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共法显译明杂跋渠法之十共食法者。佛住舍卫城。尔时六群比丘共食。为世人所嫌。云何沙门释子。如世间淫泆人共食。乃至佛言呼六群比丘来。来已佛语比丘。汝实尔不。答言实

  •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般若理趣分述赞·窥基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般若理趣分述赞,唐 窥基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