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詩經卷之二  朱熹集傳

  邶一之三。邶·鄘·衛、三國名。在禹貢冀州、西阻太行、北逾衡漳、東南跨河、以及兗州桑土之野。及商之季、而紂都焉。武王克商、分自紂城朝歌而北、謂之邶、南謂之鄘、東謂之衛、以封諸侯。邶·鄘不詳其始封。衛則武王弟康叔之國也。衛本都河北朝歌之東、淇水之北、百泉之南。其後不知何時幷得邶·鄘之地。至懿公爲狄所滅、戴公東徙渡河、野處漕邑。文王又徙居于楚丘。朝歌故城、在今衛州衛縣西二十二里、所謂殷墟。衛故都、卽今衛縣。漕·楚丘、皆在滑州。大抵今懷衛·澶相·滑濮等州、開封大名府界、皆衛境也。但邶·鄘地旣入衛。其詩皆爲衛事、而猶繫其故國之名、則不可曉。而舊說、以此下十三國皆爲變風焉。

  汎〈芳梵反〉彼栢舟、亦汎其流。耿耿〈古幸反〉不寐、如有隱憂。微我無酒、以敖〈音翺〉以遊。比也。汎、流貌。栢、木名。耿耿、小明憂之貌也。隱、痛也。微、猶非也。○婦人不得於其夫。故以栢舟自比。言以栢爲舟。堅緻牢實、而不以乘載。無所依薄、但汎然於水中而已。故其隱憂之深如此。非爲無酒可以敖遊而解之也。列女傳以此爲婦人之詩。今考其辭氣卑順柔弱、且居變風之首、而與下篇相類。豈亦莊姜之詩也歟。

  ○我心匪鑒、不可以茹〈音孺〉。亦有兄弟、不可以據。薄言往愬、逢彼之怒。賦也。鑒、鏡。茹、度。據、依。愬、告也。○言我心旣匪鑒、而不能度物。雖有兄弟、而又不可依以爲重。故往告之、而反遭其怒也。

  ○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音捲〉也。威儀棣棣、不可選也。賦也。棣棣、富而閑習之貌。選、簡擇也。○言石可轉、而我心不可轉。席可卷而我心不可卷。威儀無一不善。又不可得而簡擇取舎。皆自反而無闕之意。

  ○憂心悄悄〈七小反〉、慍于羣小。覯〈音垢〉閔旣多、受侮不少。靜言思之、寤辟〈音闢〉有摽〈音殍〉。○賦也。悄悄、憂貌。慍、怒意。羣小、衆妾也。言見怒於衆妾也。覯、見。閔、病也。辟、拊心也。摽、拊心貌。

  ○日居月諸、胡迭〈音垤〉而微。心之憂矣、如匪澣〈音緩〉衣。靜言思之、不能奮飛。比也。居·諸、語辭。迭、更。微、虧也。匪澣衣、謂垢汗不濯之衣。奮飛、如鳥奮翼而飛去也。○言日當常明、月則有時而虧。猶正嫡當尊衆妾當卑。今衆妾反勝正嫡。是日月更迭而虧。是以憂之、至於煩寃憒眊。如衣不澣之衣。恨不能奮起而飛去也。

  栢舟五章章六句

  綠兮衣兮、綠衣黃裏。心之憂矣、曷維其已。比也。綠、蒼勝黃之閒色。黃、中央土之正色。閒色賤而以爲衣。正色貴而以爲裏。言皆失其所也。已、止也。○莊公惑於嬖妾。夫人莊姜賢而失位。故作此詩。言綠衣黃裏、以比賤妾尊顯、而正嫡幽微。使我憂之、不能自已也。

  ○綠兮衣兮、綠衣黃裳。心之憂矣、曷維其亡。比也。上曰衣、下曰裳。記曰、衣、正色、裳、閒色。今以綠爲衣、而黃者自裏、轉而爲裳。其失所益甚矣。亡之爲言、忘也。

  ○綠兮絲兮、女〈音汝〉所治〈平聲〉兮。我思古人、俾無訧〈音尤。叶于其反〉兮。比也。女、指其君子而言也。治、謂理而織之也。俾、使。訧、過也。○言綠方爲絲、而女又治之。以比妾方少艾、而女又嬖之也。然則我將如之何哉。亦思古人有嘗遭此而善處之者、以自勵焉。使不至於有過而已。

  ○絺兮綌兮、淒〈音妻〉其以風〈叶爲愔反〉。我思古人、實獲我心。比也。淒、寒風也。○絺綌而遇寒風。猶己之過時而見棄也。故思古人之善處此者、眞能先得我心之所求也。

  綠衣四章章四句。莊姜事、見春秋傳。此詩無所考。姑從序說、下三篇同。

  燕燕于飛、差〈初宜反〉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興也。燕、鳦也。謂之燕燕者、重言之也。差池、不齊之貌。之子、指戴嬀也。歸、大歸也。○莊姜無子。以陳女戴嬀之子完、爲己子。莊公卒、完卽位。嬖人之子州吁弑之。故戴嬀大歸于陳、而莊姜送之、作此詩也。

  ○燕燕于飛、頡〈與絜同〉之頏〈與杭同〉之。之子于歸。遠于將之。瞻望弗及、佇立以泣。興也。飛而上、曰頡。飛而下、曰頏。將、送也。佇立、久立也。

  ○燕燕于飛、下上〈上聲〉其音。之子于歸。遠送于南。瞻望弗及、實勞我心。興也。鳴而上、曰上音。鳴而下、曰下音。送于南者、陳在衛南。

  ○仲氏任〈平聲〉〈音紙〉、其心塞淵〈叶一均反〉。終溫且惠。淑愼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賦也。仲氏、戴嬀字也。以恩相信、曰任。只、語辭。塞、實。淵、深。終、竟。溫、和。惠、順。淑、善也。先君、謂莊公也。勖、勉也。寡人、寡德之人。莊姜自稱也。○言戴嬀之賢如此。又以先君之思勉我、使我常念之而不失其守也。楊氏曰、州吁之暴、桓公之死、戴嬀之去、皆夫人失位、不見答於先君所致也。而戴嬀、猶以先君之思勉其夫人。眞可謂溫且惠矣。

  燕燕四章章六句

  日居月諸、照臨下土。乃如之人兮、逝不古處。胡能有定。寧不我顧〈叶果五反〉○賦也。日居月諸、呼而訴之也。之人、指莊公也。逝、發語辭。古處、未詳。或云、以古道相處也。胡·寧、皆何也。○莊姜不見答於莊公。故呼日月而訴之。言日月之照臨下土久矣。今乃有如是之人、而不以古道相處。是其心志回惑。亦何能有定哉。而何爲其獨不我顧也。見棄如此、而猶有望之之意焉。此詩之所以爲厚也。

  ○日居月諸、下土是冒。乃如之人兮、逝不相好〈呼報反〉。胡能有定。寧不我報。賦也。冒、覆也。報、答也。

  ○日居月諸、出自東方。乃如之人兮、德音無良。胡能有定。俾也可忘。賦也。日、旦必出東方。月、望亦出東方。德音、美其辭。無良、醜其實也。俾也可忘、言何獨使我爲可忘者耶。

  ○日居月諸、東方自出。父兮母兮、畜我不卒。胡能有定。報我不述。賦也。畜、養。卒、終也。不得其夫、而歎父母養我之不終。蓋憂患疾痛之極、必呼父母、人之至情也。述、循也。言不循義理也。

  日月四章章六句。此詩、當在燕燕之前。下篇放此。

  終風且暴、顧我則笑〈叶音燥〉。謔〈許約反〉浪笑敖〈音傲〉。中心是悼。比也。終風、終日風也。暴、疾也。謔、戯言也。浪、放蕩也。悼、傷也。○莊公之爲人、狂蕩暴疾。莊姜蓋不忍斥言之。故但以終風且暴爲比。言雖其狂暴如此、然亦有顧我則笑之時。但皆出於戯慢之意、而無愛敬之誠、則又使我不敢言、而心獨傷之耳。蓋莊公暴慢無常、而莊姜正靜自守。所以忤其意而不見答也。

  ○終風且霾〈與理同〉、惠然肯來。莫往莫來、悠悠我思。比也。霾、雨土蒙霧也。惠、順也。悠悠、思之長也。○終風且霾、以比莊公之狂惑也。雖云狂惑、然亦或惠然而肯來。但又有莫往莫來之時、則使我悠悠而思之。望其君子之深、厚之至也。

  ○終風且曀〈與縊同〉、不日有曀。寤言不寐、願言則嚏〈音帝同〉○比也。陰而風、曰曀。有、又也。不日有曀、言旣曀矣、不旋日而又曀也。亦比人之狂惑暫開而復蔽也。願、思也。嚏、鼽嚏也。人氣感傷閉鬱、又爲風霧所襲、則有是疾也。

  ○曀曀其陰、虺虺其靁。寤言不寐、願言則懷。比也。曀曀、陰貌。虺虺、靁將發而未震之聲。以比人之狂惑愈深而未已也。懷、思也。

  終風四章章四句。說、見上。

  擊鼓其鏜〈與湯同〉、踊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賦也。鏜、擊鼓聲也。踊躍、坐作擊刺之狀也。兵、謂戈戟之屬。土、土功也。國、國中也。漕、衛邑名。○衛人從軍者、自言其所爲。因言、衛國之民、或役土功於國、或築城於漕。而我獨南行、有鋒鏑死亡之憂。危苦尤甚也。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與充同〉○賦也。孫、氏。子仲、字。時軍師也。平、和也。合二國之好也。舊說、以此爲春秋隱公四年、州吁自立之時、宋衛陳蔡伐鄭之事。恐或然也。以、猶與也。言不與我而歸也。

  ○爰居爰處、爰喪〈息浪反〉其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賦也。爰、於也。於是居、於是處、於是喪其馬、而求之於林下。見其失伍離次無鬭志也。

  ○死生契〈與挈同〉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賦也。契闊、隔遠之意。成說、謂成其約誓之言。○從役者、念其室家。因言、始爲室家之時、期以死生契闊不相忘棄。又相與執手、而期以偕老也。

  ○于〈音吁。下同〉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音荀〉兮、不我信〈師人反〉兮。賦也。于嗟、嘆辭也。闊、契闊也。活、生。洵、信也。信、與申同。○言昔者契闊之約如此、而今不得活。偕老之信如此、而今不得伸。意必死亡。不復得與其室家遂前約之信也。

  擊鼓五章章四句

  凱風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與腰同〉、母氏劬勞〈叶音僚〉○比也。南風、謂之凱風。長養萬物者也。棘、小木。叢生多刺、難長、而心又其稚弱、而未成者也。夭夭、少好貌。劬勞、病苦也。○衛之淫風流行、雖有七子之母、猶不能安其室。故其子作此詩、以凱風比母、棘心、比子之幼時。蓋曰、母生衆子、幼而育之。其劬勞甚矣。本其始而言、以起自責之端也。

  ○凱風自南、吹彼棘薪。母氏聖善、我無令人。○興也。聖、叡。令、善也。棘可以爲薪、則成矣。然非美材。故以興子之壯大而無善也。復以聖善稱其母、而自謂無令人。其自責也深矣。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叶後五反〉。有子七人、母氏勞苦。興也。浚、衛邑。○諸子自責言、寒泉在浚之下、猶能有所滋益於浚、而有子七人、反不能事母、而使母至於勞苦乎。於是乃若微指其事、而痛自刻責、以感動其母心也。母以淫風流行、不能自守、而諸子自責。但以不能事母、使母勞苦爲詞。婉詞幾諫、不顯其親之惡。可謂孝矣。下章放此。

  ○睍〈與演同〉〈與莞同〉黃鳥、載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興也。睍睆、淸和圓轉之意。○言黃鳥猶能好其音以悅人。而我七子獨不能慰悅母心哉。

  凱風四章章四句

  雄雉于飛。泄泄〈與異同〉其羽。我之懷矣、自詒伊阻。興也。雉、野雞。雄者有冠長尾、身有文采、善鬭。泄泄、飛之緩也。懷、思。詒、遺。阻、隔也。○婦人以其君子從役于外、故言、雄雉之飛、舒緩自得如此、而我之所思者、乃從役於外、而自遺阻隔也。

  ○雄雉于飛。下上〈時掌反〉其音。展矣君子、實勞我心。興也。下上其音、言其飛鳴自得也。展、誠也。言誠、又言實、所以甚言此君子之勞我心也。

  ○瞻彼日月、悠悠我思〈叶新齎反〉。道之云遠、曷云能來〈叶陵之反〉○賦也。悠悠、思之長也。見日月之往來、而思其君子從役之久也。

  ○百爾君子、不知德行〈下孟反。叶戸郎反〉。不忮〈與至同〉不求、何用不臧。○賦也。百、猶凡也。忮、害。求、貪。臧、善也。○言凡爾君子、豈不知德行乎。若能不忮害、又不貪求、則何所爲而不善哉。憂其遠行之犯患、冀其善處而得全也。

  雄雉四章章四句

  匏有苦葉、濟有深涉。深則厲、淺則揭〈與器同〉○比也。匏、瓠也。匏之苦者、不可食。特可佩以渡水而已。然今尚有葉、則亦未可用之時也。濟、渡處也。行渡水曰涉。以衣而涉、曰厲。褰衣而涉、曰揭。○此刺淫亂之詩。言匏未可用。而渡處方深。行者當量其淺深、而後可渡。以比男女之際、亦當量度禮義而行也。

  ○有瀰〈與米同〉濟盈、有鷕〈以小反〉雉鳴。濟盈不濡軌〈與晷同。叶居有反〉、雉鳴求其牡。比也。瀰、水滿貌。鷕、雌雉聲。軌、車轍也。飛、曰雌雄。走、曰牝牡。○夫濟盈必濡其轍。雉鳴當求其雄。此常理也。今濟盈、而曰不濡軌、雉鳴而反求其牡。以比淫亂之人不度禮義、非其配耦、而犯禮以相求也。

  ○雝雝鳴鴈〈叶魚旴反〉、旭〈許玉反〉日始旦。士如歸妻、迨冰未泮。賦也。雝雝、聲之和也。鴈、鳥名。似鵝畏寒。秋南、春北。旭、日初出貌。昏禮、納采用鴈。親迎以昏、而納采請期以旦。歸妻以冰泮、而納采請期、迨冰未泮之時。○言古人之於婚姻、其求之不暴而節之以禮如此。以深刺淫亂之人也。

  ○招招〈音韶〉舟子〈叶獎里反〉、人涉卬〈與昴同〉〈叶蒲美反〉。人涉卬否、卬須我友〈叶羽軌反〉○比也。招招、號召之貌。舟子、舟人主濟渡者。卬、我也。○舟人招人以渡。人皆從之。而我獨否者、待我友之招、而後從之也。以比男女必待其配耦、而相從、而刺此人之不然也。

  匏有苦葉四章章四句

  習習谷風、以陰以雨。黽勉同心、不宜有怒〈叶暖五反〉。采葑〈與封同〉采菲〈與匪同〉、無以下體。德音莫違、及爾同死〈叶想止反〉○比也。習習、和舒也。東風、謂之谷風。葑、蔓菁也。菲、似葍、莖麤葉厚而長。有毛。下體、根也。葑菲、根莖皆可食、而其根則有時而美惡。德音、美譽也。○婦人爲夫所棄。故作此詩、以叙其悲怨之情。言陰陽和、而後雨澤降。如夫婦和、而後家道成。故爲夫婦者當黽勉以同心而不宜至於有怒。又言、采葑菲者、不可以其根之惡、而棄其莖之美、如爲夫婦者、不可以其顏色之衰、而棄其德音之善。但德音之不違、則可以與爾同死矣。

  ○行道遲遲、中心有違。不遠伊邇、薄送我畿〈音祈〉。誰謂荼〈音徒〉苦、其甘如薺〈音泚〉。宴爾新昏、如兄如弟〈待禮反〉○賦而比也。遲遲、舒行貌。違、相背也。畿、門内也。茶、苦菜。蓼屬也。詳見良耜。薺、甘菜。宴、樂也。新昏、夫所更娶之妻也。○言我之被棄、行於道路、遲遲不進。蓋其足欲前、而心有所不忍。如相背然。而故夫之送我、乃不遠而甚邇。亦至其門内而止耳。又言、茶雖甚苦、反甘如薺。以比己之見棄其苦有甚於茶、而其夫方且宴樂其新昏、如兄如弟而不見恤。蓋婦人從一而終。今雖見棄、猶有望夫之情、厚之至也。

  ○涇以渭濁、湜湜〈音殖〉其沚〈音止〉。宴爾新昏、不我屑以。毋逝我梁、毋發我笱〈與苟同〉。我躬不閱、遑恤我後〈胡口反〉○比也。涇·渭、二水名。涇水、出今原州百泉縣筓頭山、東南至永興軍高陵入渭。渭水、出渭州渭源縣鳥鼠山、至同州憑翊縣入河。湜湜、淸貌。沚、水渚也。屑、潔。以、與。逝、之也。梁、堰石障水而空其中、以通魚之往來者也。笱、以竹爲器、而承梁之空、以取魚者也。閱、容也。○涇濁、渭淸。然涇未屬渭之時、雖濁、而未甚見。由二水旣合、而淸濁益分。然其別出之者、流或稍緩、則猶有淸處。婦人以自比、其容貌之衰久矣。又以新昏形、之益見憔悴。然其心則固猶有可取者。但以故夫之安於新昏、故不以我爲潔而與之耳。又言、毋逝我之梁、毋發我之笱。以比欲戒新昏。毋居我之處、毋行我之事。而又自思、我身且不見容、何暇恤我已去之後哉。知不能禁、而絶意之辭也。

  ○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淺矣、泳之游之。何有何亡、黽勉求之。凡民有喪、匍〈音蒲〉〈幅卜反〉〈叶居尤反〉之。興也。方、桴。舟、船也。潛行曰泳、浮水曰游。匍匐、手足並行。急遽之甚也。○婦人自陳其治家勤勞之事。言我隨事、盡其心力、而爲之。深則方舟、淺則泳游。不計其有與亡、而勉强以求之。又周睦其鄰里郷黨、莫不盡其道也。

  ○不我能慉〈與畜同〉、反以我爲讎。旣阻我德、賈〈音古〉用不售〈與壽同。叶市周反〉。昔育恐育鞠〈與菊同〉、及爾顚覆〈與福同〉。旣生旣育、比予于毒。賦也。慉、養。阻、却。鞠、窮也。○承上章言。我於女家勤勞如此、而女旣不我養、而反以我爲仇讎。惟其心旣拒却我之善。故雖勤勞如此、而不見取。如賈之不見售也。因念其昔時、相與爲生、惟恐其生理窮盡、而及爾皆至於顚覆。今旣遂其生矣。乃反比我於毒而棄之乎。張子曰、育恐、謂生於恐懼之中。育鞠、謂生於困窮之際。亦通。

  ○我有旨蓄〈勅六反〉、亦以御〈音語〉冬。宴爾新昏、以我御窮。有洸〈音光〉有潰〈音繪〉、旣詒我肄〈音異〉。不念昔者、伊余來塈。興也。旨、美。蓄、聚。御、當也。洸、武貌。潰、怒色也。肄、勞。塈、息也。○又言、我之所以蓄聚美菜者、蓋欲以禦冬月乏無之時。至於春夏、則不食之矣。今君子安於新昏、而厭棄我。是但使我禦其窮苦之時、至於安樂、則棄之也。又言、於我極其武怒、而盡遺我以勤勞之事。曾不念昔者我之來息時也。追言其始見君子之時、接禮之厚。怨之深也。

  谷風六章章八句

  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故、胡爲乎中露。賦也。式、發語辭。微、猶衰也。再言之者、言衰之甚也。微、猶非也。中露、露中也。言有霑濡之辱、而無所芘覆也。○舊說、以爲、黎侯失國、而寓於衛。其臣勸之曰、衰微甚矣。何不歸哉。我若非以君之故、則亦胡爲而辱於此哉。

  ○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躬、胡爲乎泥中。賦也。泥中、言有陷溺之難、而不見拯救也。

  式微二章章四句。此無所考。姑從序說。

  旄丘之葛〈叶居謁反〉兮、何誕〈音憚〉之節兮。叔兮伯〈叶音逼〉兮、何多日也。興也。前高後下、曰旄丘。誕、闊也。叔·伯、衛之諸臣也。○舊說、黎之臣子自言、久寓於衛、時物變矣。故登旄丘之上、見其葛長大、而節疎闊、因託以起興曰、旄丘之葛、何其節之闊也。衛之諸臣、何其多日而不見救也。此詩本責衛君、而但斥其臣。可見其優柔而不迫也。

  ○何其處也、必有與也。何其久〈叶舉里反〉也、必有以也。賦也。處、安處也。與、與國也。以、他故也。○因上章何多日也、而言、何其安處而不來。意必有與國相俟而倶來耳。又言、何其久而不來。意其或有他故、而不得來耳。詩之曲盡人情如此。

  ○狐裘蒙戎、匪車不東。叔兮伯兮、靡所與同。賦也。大夫、狐蒼裘。蒙戎、亂貌。言弊也。○又自言、客久而裘弊矣。豈我之車不東告於女乎。但叔兮伯兮、不與我同心。雖往告之、而不肯來耳。至是始微諷切之。或曰、狐裘蒙戎、指衛大夫、而譏其憒亂之意。匪車不東、言非其車不肯東來救我也。但其人不肯與倶來耳。今按、黎國在衛西。前說近是。

  ○瑣〈音鎖〉兮尾兮、流離之子〈叶獎里反〉。叔兮伯兮、褎〈音又〉如充耳。賦也。瑣、細。尾、末也。流離、漂散也。褎、多笑貌。充耳、塞耳也。耳聾之人、恆多笑。○言黎之君臣、流離瑣尾若此。其可憐也。而衛之諸臣褎然、如塞耳而無聞何哉。至是然後盡其辭焉。流離患難之餘、而其言之有序、而不迫如此。其人亦可知矣。

  旄丘四章章四句。說同上篇。

  簡兮簡兮、方將萬舞。日之方中、在前上處〈上聲〉○賦也。簡、簡易不恭之意。萬者、舞之總名。武用干戚、文用羽籥也。日之方中、在前上處、言當明顯之處。○賢者不得志、而仕於伶官。有輕世肆志之心焉。故其言如此。若自譽、而自嘲也。

  ○碩人俁俁〈音語〉、公庭萬舞。有力如虎、執轡如組〈音祖〉○賦也。碩、大也。俁俁、大貌。轡、今之韁也。組、織絲爲之。言其柔也。御能使馬、則轡柔如組矣。○又自譽其才之無所不備。亦上章之意也。

  ○左手執籥〈音藥〉、右手秉翟〈音笛。叶直角反〉。赫如渥〈音握〉〈音者。叶陟畧反〉、公言錫爵。賦也。執籥秉翟者、文舞也。籥如笛而六孔。或曰、三孔。翟、雉羽也。赫、赤貌。渥、厚漬也。赭、赤色也。言其顏色之充盛也。公言錫爵、卽儀禮燕飮而獻工之禮也。以碩人而得此、則亦辱矣。乃反以其賚予之親洽爲榮、而誇美之。亦玩世不恭之意也。

  ○山有榛〈音臻〉、隰有苓〈音零〉。云誰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興也。榛、似栗而小。下濕曰隰。苓、一名大苦、葉似地黄。卽今甘草也。西方美人、託言以指西周之盛王。如離騒亦以美人目其君也。又曰西方之人者、歎其遠而不得見之辭也。○賢者不得志於衰世之下國、而思盛際之顯王。故其言如此、而意遠矣。

  簡兮四章三章章四句。一章六句。舊三章章六句。今改定。○張子曰、爲祿仕而抱關擊柝、則猶恭其職也。爲伶官、則雜於侏儒俳優之閒、不恭甚矣。其得謂之賢者、雖其迹如此、而其中固有以過人。又能卷而懷之。是亦可以爲賢矣。東方朔似之。

  毖〈音秘〉彼泉水、亦流于淇。有懷于衛、靡日不思〈叶新齋反〉。孌〈音臠〉彼諸姬、聊與之謀〈叶謨悲反〉○興也。毖、泉始出之貌。泉水、卽今衛州共城之百泉也。淇水、出相州林慮縣東流。泉水、自西北而東南來注之。孌、好貌。諸姬、謂姪娣也。○衛女嫁於諸侯、父母終、思歸寧而不得。故作此詩。言毖然之泉水、亦流於淇矣。我之有懷於衛、則亦無日而不思矣。是以卽諸姬、而與之謀、爲歸衛之計、如下兩章之云也。

  ○出宿于泲〈音濟〉、飮餞〈音踐〉于禰〈音你〉。女子有行、遠〈去聲〉父母兄弟。問我諸姑、遂及伯姊〈叶獎里反〉○賦也。泲、地名。飮餞者、古之行者、必有祖道之祭。祭畢、處者送之。飮於其側、而後行也。禰、亦地名。皆自衛來時、所經之處也。諸姑伯姊、卽所謂諸姬也。○言始嫁來時、則固已遠其父母兄弟矣。況今父母旣終、而復可歸哉。是以問於諸姑伯姊、而謀其可否云耳。鄭氏曰、國君夫人、父母在則歸寧。沒則使大夫寧於兄弟。

  ○出宿于干〈叶居焉反〉、飮餞于言。載脂載舝〈音轄。叶下介反〉、還〈音旋〉車言邁、遄〈市專反〉臻于衛。不瑕有害。賦也。干·言、地名。適衛所經之地也。脂、以脂膏塗其舝、使滑澤也。舝、車軸也。不駕則脫之、設之而後行也。還、回旋也。旋其嫁來之車也。遄、疾。臻、至也。瑕、何古音相近。通用。○言如是則其至衛疾矣。然豈不害於義理乎。疑之而不敢遂之辭也。

  ○我思肥泉、茲之永歎〈叶它涓反〉。思須與漕〈叶徂侯反〉、我心悠悠。駕言出遊、以寫我憂。賦也。肥泉、水名。須·漕、衛邑也。悠悠、思之長也。寫、除也。○旣不敢歸。然其思衛地、不能忘也。安得出遊於彼、而寫其憂哉。

  泉水四章章六句。楊氏曰、衛女思歸、發乎情也。其卒也不歸、止乎禮義也。聖人著之於經、以示後世。使知適異國者、父母終、無歸寧之義、則能自克者、知所處矣。

  出自北門〈叶眉貧反〉、憂心殷殷。終窶〈音巨〉且貧、莫知我艱〈叶居銀反〉。已焉哉〈叶將其反。下同〉、天實爲之。謂之何哉。比也。北門、背陽向陰。殷殷、憂也。窶者、貧而無以爲禮也。○衛之賢者、處亂世、事暗君、不得其志。故因出北門、而賦以自比。又歎其貧窶人莫知之、而歸之於天也。

  ○王事適我、政事一埤〈音琵〉益我。我入自外、室人交徧讁〈音責。叶竹棘反〉我。已焉哉、天實爲之。謂之何哉。賦也。王事、王命使爲之事也。適、之也。政事、其國之政事也。一、猶皆也。埤、厚。室、家。讁、責也。○王事旣適我矣。政事又一切以埤益我。其勞如此、而窶貧又甚。室人至無以自安、而交徧讁我、則其困於内外極矣。

  ○王事敦〈叶都囘反〉我、政事一埤遺〈去聲。叶夷回反〉我。我入自外、室人交徧摧〈徂回反〉我。已焉哉、天實爲之。謂之何哉。賦也。敦、猶投擲也。遺·加·摧、沮也。

  北門三章章七句。楊氏曰、忠信重祿所以勸士也。衛之忠臣、至於窶貧、而莫知其艱、則無勸士之道矣。仕之所以不得志也。先王視臣如手足。豈有以事投遺之、而不知其艱哉。然不擇事而安之、無懟憾之辭。知其無可奈何、而歸之於天。所以爲忠臣也。

  北風其凉、雨〈去聲〉雪其雱〈音滂〉。惠而好〈去聲〉我、攜手同行〈叶戸郎反〉。其虛其邪〈音徐。下同〉、旣亟只〈音紙〉〈音疽。下同〉○比也。北風、寒凉之風也。凉、寒氣也。雱、雪盛貌。惠、愛。行、去也。虛、寬貌。邪、一作徐。緩也。亟、急也。只且、語助辭。○言北風雨雪、以比國家危亂將至、而氣象愁慘也。故欲與其相好之人、去而避之。且曰、是尚可以寬徐乎。彼其禍亂之迫已甚、而去不可不速矣。

  ○北風其喈〈音皆。叶居奚反〉、雨雪其霏〈音非〉。惠而好我、攜手同歸。其虛其邪、旣亟只且。比也。喈、疾聲也。霏、雨雪分散之狀。歸者、去而不反之辭也。

  ○莫赤匪狐、莫黑匪烏。惠而好我、攜手同車。其虛其邪、旣亟只且。比也。狐、獸名。似犬。黃赤色。烏、鵶。黑色。皆不祥之物。人所惡見者也。所見無非此物、則國將危亂可知。同行·同歸、猶賤者也。同車、則貴者亦去矣。

  北風三章。章六句

  靜女其姝〈音樞〉、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音騒〉首踟〈音也〉〈音厨〉○賦也。靜者、閒雅之意。姝、美色也。城隅、幽僻之處。不見者、期而不至也。踟躕、猶躑躅也。此淫奔期會之詩也。

  ○靜女其孌、貽我彤〈音同〉〈叶古兗反〉。彤管有煒〈音偉〉、說〈音悅〉〈音亦〉女美。賦也。孌、好貌。於是則見之矣。彤管、未詳何物。蓋相贈、以結殷勤之意耳。煒、赤貌。言旣得此物、而又悅懌此女之美也。

  ○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音汝〉之爲美、美人之貽〈與異同〉○賦也。牧、外野也。歸、亦貽也。荑、芽之始生者。洵、信也。女、指荑而言也。○言靜女又贈我以荑、而其荑亦美且異。然非此荑之爲美。特以美人之所贈、故其物亦美耳。

  靜女三章章四句

  新臺有泚〈音此〉、河水瀰瀰〈音米〉。燕婉之求、蘧〈音蕖〉〈音除〉不鮮〈斯淺反。叶想止反〉○賦也。泚、鮮明也。瀰瀰、盛也。燕、安。婉、順也。蘧篨、不能俯、疾之醜者也。蓋蘧篨本竹席之名。人或編以爲囷。其狀如人之擁腫而不能俯者。故又因以名此疾也。鮮、少也。○舊說以爲、衛宣公爲其子伋娶於齊。而聞其美、欲自娶之。乃作新臺於河上、而要之。國人惡之、而作此詩以刺之。言齊女、本求與伋爲燕婉之好、而反得宣公醜惡之人也。

  ○新臺有洒〈音璀。叶先典反〉、河水浼浼〈音每。叶美辨反〉。燕婉之求、蘧篨不殄。賦也。洒、高峻也。浼浼、平也。殄、絶也。言其病不已也。

  ○魚網之設、鴻則離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興也。鴻、鴈之大者。離、麗也。戚施、不能仰。亦醜疾也。○言設魚網而反得鴻。以興求燕婉、而反得醜疾之人、所得非所求也。

  新臺三章章四句。凡宣姜事、首尾見春秋傳。然於詩、則皆未有考也。諸篇放此。

  二子乘舟、汎汎〈芳劒反〉其景〈叶舉兩反〉。願言思子、中心養養。賦也。二子、謂伋·壽也。乘舟、渡河如齊也。景、古影字。養養、猶漾漾。憂不知所定之貌。○舊說以爲、宣公納伋之妻、是爲宣姜。生壽及朔。朔與宣姜愬伋於公。公令伋之齊、使賊先待於隘、而殺之。壽知之、以告伋。伋曰、君命也。不可以逃。壽竊其節而先往。賊殺之。伋至曰、君命殺我。壽有何罪。賊又殺之。國人傷之、而作是詩也。

  ○二子乘舟、汎汎其逝。願言思子、不瑕有害。賦也。逝、往也。不瑕、疑辭。義見泉水。此則見其不歸、而疑之也。

  二子乘舟二章。章四句。太史公曰、余讀世家言、至於宣公之子以婦見誅、弟壽爭死以相讓。此與晉太子申生不敢明驪姬之過同、倶惡傷父之志。然卒死亡。何其悲也。或父子相殺、兄弟相戮、亦獨何哉。

  邶十九篇七十二章。三百六十三句

  鄘一之四。說見上篇。

  汎彼柏舟、在彼中河。髧〈音萏〉彼兩髦、實維我儀〈叶牛何反〉。之死矢靡他〈音拖〉。母也天〈叶鐵因反〉〈音紙。下同〉、不諒人只。興也。中河、中於河也。髧、髮垂貌。兩髦者、翦髮夾囟。子事父母之飾。親死然後去之。此蓋指共伯也。我、共姜自我也。儀、匹。之、至。矢、誓。靡、無也。只、語助辭。諒、信也。○舊說以爲、衛世子共伯蚤死。其妻共姜守義。父母欲奪而嫁之。故共姜作此以自誓。言柏舟則在彼中河、兩髦則實我之匹。雖至於死、誓無他心。母之於我、覆育之恩如天罔極、而何其不諒我之心乎。不及父者、疑時獨母在。或非父意耳。

  ○汎彼柏舟、在彼河側。髧彼兩髦、實維我特。之死矢靡慝〈音忒〉。母也天只、不諒人只。興也。特、亦匹也。慝、邪也。以是爲慝、則其絶之甚矣。

  柏舟二章章七句

  牆有茨、不可埽〈叶蘇后反〉也。中冓〈音姤〉之言、不可道〈叶徒厚反〉也。所可道也、言之醜也。興也。茨、蒺藜也。蔓生、細葉。子有三角、刺人。中冓、謂舍之交積材木也。道、言。醜、惡也。○舊說以爲、宣公卒。惠公幼。其庶兄頑、烝於宣姜。故詩人作此詩、以刺之。言其閨中之事、皆醜惡而不可言。理或然也。

  牆有茨、不可襄也。中冓之言、不可詳也。所可詳也、言之長也。興也。襄、除也。詳、詳言之也。言之長者、不欲言。而託以語長難竟也。

  牆有茨、不可束也。中冓之言、不可讀也。所可讀也、言之辱也。興也。束、束而去之也。讀、誦言也。辱、猶醜也。

  牆有茨三章。章六句。楊氏曰、公子頑通乎君母。閨中之言、至不可讀。其汙甚矣。聖人何取焉、而著之於經也。蓋自古淫亂之君、自以爲、密於閨門之中、世無得而知者。故自肆而不反。聖人所以著之於經、使後世爲惡者、知雖閨中之言、亦無隱而不彰也。其爲訓戒深矣。

  君子偕老、副筓六珈〈音加。叶居河反〉。委委〈音威〉佗佗〈音駝〉、如山如河、象服是宜〈叶牛何反〉。子之不淑、云如之何。賦也。君子、夫也。偕老、言偕生而偕死也。女子之生、以身事人、則當與之同生、與之同死。故夫死、稱未亡人。言亦待死而已。不當復有他適之志也。副、祭服之首飾。編髮爲之。筓、衡筓也。垂于副之兩旁當耳、其下以紞懸瑱。珈之言、加也。以玉加於筓而爲飾也。委委佗佗、雍容自得之貌。如山、安重也。如河、弘廣也。象服、法度之服也。淑、善也。○言夫人當與君子偕老。故其服飾之盛如此、而雍容自得、安重寬廣、又有以宜其象服。今宣姜之不善、乃如此。雖有是服、亦將如之何哉。言不稱也。

  ○玼〈音此〉兮玼兮、其之翟〈叶去聲〉也。鬒〈音軫〉髮如雲、不屑髢〈音第〉也。玉之瑱〈叶殿反〉也、象之揥〈敕帝反〉也、揚且〈音疽〉之皙〈音錫。叶征例反〉也。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賦也。玼、鮮盛貌。翟、衣。祭服。刻繒爲翟雉之形、而彩畫之以爲飾也。鬒、黑也。如雲、言多而美也。屑、潔也。髢、髲髢也。人少髮則以髢益之。髮自美、則不潔於髢而用之也。瑱、塞耳也。象、象骨也。揥、所以摘髮也。揚、眉上廣也。且、助語辭。皙、白也。胡然而天、胡然而帝、言其服飾容貌之美、見者驚猶鬼神也。

  ○瑳〈上聲〉兮瑳兮、其之展〈音戰。叶諸延反〉也。蒙彼縐〈音皺〉絺、是紲〈音屑〉〈音半。叶汾乾反〉也。子之淸揚、揚且之顏〈叶魚堅反〉也。展如之人兮、邦之媛〈音院。叶亍權反〉也。賦也。瑳、亦鮮盛貌。展、衣也。以禮見於君、及見賓客之服也。蒙、覆也。縐絺、絺之蹙蹙者。當暑之服也。紲袢、束縛意。以展衣蒙絺綌、而爲之紲袢。所以自飭也。或曰、蒙、謂加絺綌於褻衣之上。所謂表而出之也。淸、視淸明也。揚、眉上廣也。顏、額角豐滿也。展、誠也。美女曰媛。見其徒有美色、而無人君之德也。

  君子偕老三章一章七句一章九句一章八句。東莱呂氏曰、首章之末云、子之不淑、云如之何、責之也。二章之末云、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問之也。三章之末云、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惜之也。辭益婉而意益深矣。

  爰采唐矣、沬〈音妹〉之郷矣。云誰之思、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叶諸良反〉、要〈音腰〉我乎上宮〈叶居王反〉、送我乎淇之上〈叶辰羊反〉矣。賦也。唐、蒙菜也。一名兎絲。沬、衛邑也。書所謂妹邦者也。孟、長也。姜、齊女。言貴族也。桑中·上宮·淇上、又沬郷之中、小地名也。要、猶迎也。○衛俗淫亂、世族在位、相竊妻妾。故此人自言、將采唐於沬、而與其所思之人、相期會迎送如此也。

  ○爰采麥〈叶訖力反〉矣、沬之北矣。云誰之思、美孟弋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宮、送我乎淇之上矣。賦也。麥、穀名。秋種夏熟者。弋、春秋或作姒。蓋杞女、夏后氏之後。亦貴族也。

  ○爰采葑矣、沬之東矣。云誰之思、美孟庸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宮、送我乎淇之上矣。賦也。葑、蔓菁也。庸、未聞。疑亦貴族也。

  桑中三章。章七句。樂記曰、鄭衛之音、亂世之音也。比於慢也。桑閒濮上之音、亡國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誣上行私、而不可止也。按桑閒、卽此篇。故小序亦用樂記之語。

  鶉〈音純〉之奔奔、鵲之彊彊〈音姜〉。人之無良、我以爲兄〈叶虛王反〉○興也。鶉、■(酓鳥)屬。奔奔·彊彊、居有常匹、飛則相隨之貌。人、謂公子頑。良、善也。○衛人刺宣姜與頑、非匹耦而相從也。故爲惠公之言、以刺之曰、人之無良、鶉鵲之不若、而我反以爲兄何哉。

  ○鵲之彊彊、鶉之奔奔〈叶逋珉反〉。人之無良、我以爲君。興也。人、謂宣姜。君、小君也。

  鶉之奔奔二章。章四句。范氏曰、宣姜之惡、不可勝道也。國人疾而刺之。或遠言焉、或切言焉。遠言之者、君子偕老是也。切言之者、鶉之奔奔是也。衛詩至此、而人道盡、大理滅矣。中國無以異於夷狄、人類無以異於禽獸、而國隨以亡矣。胡氏曰、楊時有言。詩載此篇、以見衛爲狄所滅之因也。故在定之方中之前。因以是說考於歷代、凡淫亂者、未有不至於殺身敗國而亡其家者。然後知古詩垂戒之大。而近世有獻議乞於經筵、不以國風進講者。殊失聖經之旨矣。

  定〈音訂〉之方中、作于楚宮。揆之以日、作于楚室。樹之榛栗、椅〈音醫〉桐梓漆。爰伐琴瑟。賦也。定、北方之宿。營室星也。此星昏而正中。夏正十月也。於是時、可以營制宮室。故謂之營室。楚宮、楚丘之宮也。揆、度也。樹八尺之臬、而度其日之出入之景、以定東西。又叅日中之景、以正南北也。楚室、猶楚宮。互文以協韻耳。榛栗、二木。其實榛小栗大、皆可供籩實。椅、梓實桐皮。桐、梧桐也。梓、楸之疎理。白色而生子者。漆、木有液黏、黑可飾器物。四木皆琴瑟之材也。爰、於也。○衛爲狄所滅。文公徙居楚丘。營立宮室。國人悅之、而作是詩、以美之。蘇氏曰、種木者求用於十年之後、其不求近功、凡此類也。

  ○升彼虛〈音嶇。叶起呂反〉矣、以望楚矣。望楚與堂、景山與京〈叶居良反〉。降觀于桑。卜云其吉。終焉允臧。賦也。虛、故城也。楚、楚丘也。堂、楚丘之旁邑也。景、測景以正方面也。與旣景迺岡之景同。或曰、景、山名。見商頌。京、高丘也。桑、木名。葉可飼蠶者。觀之以察其土宜也。允、信。臧、善也。○此章本其始之望景觀卜而言、以至於終、而果獲其善也。

  ○靈雨旣零、命彼倌〈音官〉人。星言夙駕、說〈音稅〉于桑田〈叶徒因反〉。匪直也人、秉心塞淵〈叶一均反〉。騋〈音來〉牝三千〈叶倉新反〉○賦也。靈、善。零、落也。倌人、主駕者也。星、見星也。說、舍止也。秉、操。塞、實。淵、深也。馬七尺以上爲騋。○言方春時雨旣降而農桑之務作。文公於是命主駕者晨起駕車、亟往而勞勸之。然非獨此人所以操其心者、誠實而淵深也。蓋其所畜之馬、七尺而牝者、亦已至於三千之衆矣。蓋人操心、誠實而淵深、則無所爲而不成。其致此富盛宜矣。記曰、問國君之富、數馬以對。今言騋牝之衆。如此、則生息之蕃可見、而衛國之富亦可知矣。此章又要其終而言也。

  定之方中三章章七句。按春秋傳、衛懿公九年冬、狄入衛。懿公及狄人戰于熒澤、而敗死焉。宋桓公迎衛之遺民、渡河而南、立宣姜子申、以廬於漕。是爲戴公。是年卒。立其弟燬、是爲文公。於是齊桓公合諸侯、以城楚丘而遷衛焉。文公大布之衣、大帛之冠、務材訓農、通商惠工、敬敎勸學、授方任能。元年革車三十乘、季年乃三百乘。

  蝃〈音帝〉〈音凍〉在東、莫之敢指。女子有行、遠〈去聲〉父母兄弟。比也。蝃蝀、虹也。日與雨交、倐然成質。似有血氣之類。乃陰陽之氣、不當交而交者。蓋天地之淫氣也。在東者、莫虹也。虹隨日所映。故朝西而莫東也。○此刺淫奔之詩。言蝃蝀在東、而人不敢指、以比淫奔之惡。人不可道。況女子有行、當遠其父母兄弟。豈可不顧此而冒行乎。

  ○朝隮〈音賷〉于西、崇朝其雨。女子有行、遠兄弟父母〈叶滿補反〉○比也。隮、升也。周禮十惲、九曰隮。注以爲虹。蓋忽然而見、如自下而升也。崇、終也。從旦至食時爲終朝。言方雨而虹見、則其雨終朝而止矣。蓋淫慝之氣、有害於陰陽之和也。今俗謂虹能蔵雨。信然。

  ○乃如之人也、懷昬姻也、大無信〈叶斯人反〉也。不知命〈叶彌幷反〉也。賦也。乃如之人、指淫奔者而言。婚姻、謂男女之欲。程子曰、女子以不自失爲信。命、正理也。○言此淫奔之人、但知思念男女之欲。是不能自守其貞信之節、而不知天理之正也。程子曰、人雖不能無欲、然當有以制之。無以制之、而惟欲之從、則人道廢而入於禽獸矣。以道制欲、則能順命。

  蝃蝀三章章四句

  相〈去聲〉鼠有皮〈叶蒲何反〉。人而無儀〈叶牛何反〉。人而無儀、不死何爲〈叶我何反〉○興也。相、視也。鼠、蟲之可賤惡者。○言視彼鼠、而猶必有皮。可以人而無儀乎。人而無儀、則其不死亦何爲哉。

  ○相鼠有齒。人而無止。人而無止、不死何俟〈叶羽已反。又音始〉○興也。止、容止也。俟、待也。

  ○相鼠有體。人而無禮。人而無禮、胡不遄死〈叶想止反〉○興也。體、支體也。遄、速也。

  相鼠三章。章四句

  孑孑〈音結〉干旄、在浚〈音峻〉之郊〈叶音高〉。素絲紕〈音避〉之。良馬四之。彼姝〈音樞〉者子、何以畀〈音庇〉之。賦也。孑孑、特出之貌。干旄、以旄牛尾、注於旗干之首、而建之車後也。浚、衛邑名。邑外謂之郊。紕、織組也。蓋以素絲織組而維之也。四之、兩服兩驂、凡四馬以載之也。姝、美也。子、指所見之人也。畀、與也。○言衛大夫乘此車馬、建此旌旄、以見賢者。彼其所見之賢者、將何以畀之、而答其禮意之勤乎。

  ○孑孑干旟、在浚之都。素絲組〈音祖〉之。良馬五之。彼姝者子、何以予〈音與〉之。賦也。旟、州里所建鳥隼之旗也。上設旌旄、其下繫斿。斿、下屬縿。皆畫鳥隼也。下邑曰都。五之、五馬。言其盛也。

  ○孑孑干旌、在浚之城。素絲祝之。良馬六之。彼姝者子、何以告〈音谷〉之。賦也。析羽爲旌。干旌、蓋析翟羽、設於旗干之首也。城、都城也。祝、屬也。六之、六馬。極其盛而言也。

  干旄三章。章六句。此上三詩、小序皆以爲、文公時詩。蓋見其列於定中·載馳之閒故爾。他無所考也。然衛本以淫亂無禮不樂善道、而亡其國。今破滅之餘、人心危懼、正其有以懲創往事、而興起善端之時也。故其爲詩如此。蓋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者。小序之言、疑亦有所本云。

  載馳載驅〈叶袪尤反〉、歸唁衛侯。驅馬悠悠、言至于漕〈叶徂侯反〉。大夫跋涉。我心則憂。賦也。載、則也。吊失國曰唁。悠悠、遠而未至之貌。草行曰跋、水行曰涉。○宣姜之女爲許穆公夫人。閔衛之亡、馳驅而歸、將以唁衛公於漕邑。未至、而許之大夫有奔走跋涉而來者。夫人知其必將以不可歸之義來告。故心以爲憂也。旣而終不果歸。乃作此詩、以自言其意爾。

  ○旣不我嘉、不能旋反。視爾不臧、我思不遠。旣不我嘉、不能旋濟。視爾不臧、我思不閟。賦也。嘉·臧、皆善也。遠、猶忘也。濟、渡也。自許歸衛、必有所渡之水也。閟、閉也、止也。言思之不止也。○言大夫旣至、而果不以我歸爲善、則我亦不能旋反、而濟以至於衛矣。雖視爾不以我爲善、然我之所思、終不能自已也。

  ○陟彼阿丘、言采其蝱〈音盲。叶謨郎反〉。女子善懷、亦各有行〈叶戸郎反〉。許人尤之、衆穉〈音彘〉且狂。賦也。偏高曰、阿丘。蝱、貝母也。主療鬱結之疾。善懷、多憂思也。猶漢書云岸善崩也。行、道。尤、過也。○又言、以其旣不適衛、而思終不止也。故其在塗、或升高、以舒憂想之情、或采蝱、以療鬱結之疾。蓋女子所以善懷者、亦各有道、而許國之衆人以爲過。則亦少不更事、而狂妄之人爾。許人守禮。非穉且狂也。但以其不知己情之切至、而言若是爾。然而卒不敢違焉、則亦豈眞以爲穉且狂哉。

  ○我行其野、芃芃〈音蓬〉其麥〈叶訖力反〉。控于大邦、誰因誰極。大夫君子、無我有尤〈叶于其反〉。百爾所思〈叶新齎反〉、不如我所之。賦也。芃芃、麥盛長貌。控、持而告之也。因、如因魏莊子之因。極、至也。大夫、卽跋涉之大夫。君子、謂許國之衆人也。○又言歸途在野、而涉芃芃之麥。又自傷許國之小、而力不能救。故思欲爲之控告于大邦。而又未知其將何所因、而何所至乎。大夫君子、無以我爲有過。雖爾所以處此百方、然不如使我得自盡其心之爲愈也。

  載馳四章二章章六句。二章章八句。事見春秋傳。舊說、此詩五章、一章六句、二章三章四句、四章六句、五章八句。蘇氏合二章三章以爲一章。按春秋傳、叔孫豹賦載馳之四章、而取其控于大邦、誰因誰極之意。與蘇說合。今從之。范氏曰、先王制禮、父母沒則不得歸寧者、義也。雖國滅君死、不得往赴焉、義重於亡故也。

  鄘國十篇二十九章百七十六句

  

  衛一之五

  瞻彼淇奧〈音與郁同〉、綠竹猗猗〈音醫。叶於何反〉。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平聲〉、如琢如磨。瑟兮僩〈音限〉兮、赫兮咺〈況晩反〉兮。有匪君子、終不可諼〈音喧。叶況遠反〉兮。興也。淇、水名。奧、隈也。綠、色也。淇上多竹。漢世猶然。所謂淇園之竹是也。猗猗、始生柔弱而美盛也。匪、斐通。文章著見之貌也。君子、指武公也。治骨角者、旣切以刀斧、而復磋以鑢錫。治玉石者、旣琢以槌鑿、而復磨以沙石。言其德之脩飭、有進而無已也。瑟、矜莊貌。僩、威嚴貌。咺、宣著貌。諼、忘也。○衛人美武公之德、而以綠竹始生之美盛、興其學問自脩之進益也。大學傳曰、如切如磋者、道學也。如琢如磨者、自脩也。瑟兮僩兮者、恂慄也。赫兮咺兮者、威儀也。有斐君子、終不可諼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瞻彼淇奧、綠竹靑靑〈音精〉。有匪君子、充耳琇瑩〈音莒〉、會〈音怪〉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興也。靑靑、堅剛茂盛之貌。充耳、瑱也。琇瑩、美石也。天子玉瑱、諸侯以石。會、縫也。弁、皮弁也。以玉飾皮弁之縫中。如星之明也。○以竹之堅剛茂盛、興其服飾之尊嚴、而見其德之稱也。

  ○瞻彼淇奧、綠竹如簀〈音責。叶側歷反〉。有匪君子、如金如錫、如圭如璧。寬兮綽兮、猗〈音倚〉〈平聲〉〈音角〉兮、善戲謔兮、不爲虐兮。興也。簀、棧也。竹之密比。似之則盛之至也。金·錫、言其鍜錬之精純。圭·璧、言其生質之溫潤。寬、宏裕也。綽、開大也。猗、歎辭也。重較、卿士之車也。較、兩輢上出軾者。謂車兩傍也。善戲謔兮、不爲虐者、言其樂易而有節也。○以竹之至盛、興其德之成就、而又言其寬廣而自如、和易而中節也。蓋寬·綽、無束之意。戲謔、非莊厲之時。皆常情所忽、而易致過差之地也。然猶可觀而必有節焉、則其動容周旋之閒、無適而非禮亦可見矣。禮曰、張而不弛、文武不能也。弛而不張、文武不爲也。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此之謂也。

  淇奧三章章九句。按國語武公年九十有五、猶箴儆于國曰、自卿以下、至于師長士、苟在朝者、無謂我老耄而舍我。必恪恭於朝、以戒我。遂作懿戒之詩、以自警。而賓之初筵、亦武公悔過之作、則其有文章而能聽規諫、以禮自防也、可知矣。衛之他君、蓋無足以及此者。故序以此詩爲美武公。而今從之也。

  考槃在澗〈叶居賢反〉。碩人之寬〈叶區權反〉、獨寐寤言、永矢弗諼〈音喧〉○賦也。考、成也。槃、盤桓之意。言成其隱處之室也。陳氏曰、考、扣也。槃、器名。蓋扣之以節歌。如鼓盆拊缶之爲樂也。二說未知孰是。山夾水曰澗。碩、大。寬、廣。永、長。矢、誓。諼、忘也。○詩人美賢者隱處澗谷之閒、而碩大寬廣無戚戚之意。雖獨寐而寤言、猶自誓其不忘此樂也。

  ○考槃在阿。碩人之薖〈音科〉、獨寐寤歌、永矢弗過〈音戈〉○賦也。曲陵曰阿。薖、義未詳。或云、亦寬大之意也。永矢弗過、自誓所願不踰於此。若將終身之意也。

  ○考槃在陸。碩人之軸、獨寐寤宿、永矢弗告〈音谷〉○賦也。高平曰陸。軸、盤桓不行之意。寤宿、已覺而猶臥也。弗告者、不以此樂告人也。

  考槃三章章四句

  碩人其頎〈音祈〉、衣〈去聲〉錦褧〈音熲〉衣。齊侯之子、衛侯之妻、東宮之妹、邢侯之姨、譚公維私。賦也。碩人、指莊姜也。頎、長貌。錦、文衣也。褧、禪也。錦衣而加褧焉、爲其文之太著也。東宮、太子所居之宮。齊太子得臣也。繫太子言之者、明與同母、言所生之貴也。女子後生曰妹。妻之姊妹曰姨。姊妹之夫曰私。邢侯·譚公、皆莊姜姊妹之夫。互言之也。諸侯之女嫁於諸侯、則尊同。故歷言之。○莊姜事見邶風綠衣等篇。春秋傳曰、莊姜美而無子。衛人爲之賦碩人。卽謂此詩。而其首章、極稱其族類之貴、以見其爲正嫡小君。所宜親厚、而重歎莊公之昏惑也。

  ○手如柔荑〈音啼〉、膚如凝脂、領如蝤〈音囚〉〈音齊〉、齒如瓠〈音互〉犀。螓〈音秦〉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盻〈叶匹見反〉兮。賦也。芽之始生曰荑。言柔而白也。凝脂、脂寒而凝者。亦言白也。領、頸也。蝤蠐、木蟲之白而長者。瓠犀、瓠中之子。方正潔白、而比次整齊也。螓、如蝉而小、其額廣而方正。蛾、蠶蛾也。其眉細而長曲。倩、口輔之美也。盻、黑白分明也。○此章言其容貌之美。猶前章之意也。

  ○碩人敖敖〈音翺〉、說〈音稅〉于農郊〈叶音高〉。四牡有驕〈音曉。叶音高〉、朱幩鑣鑣〈音標〉、翟茀〈音弗〉以朝〈音潮。叶直豪反〉。大夫夙退、無使君勞。賦也。敖敖、長貌。說、舍也。農郊、近郊也。四牡、車之四馬。驕、壯貌。幩、鑣飾也。鑣者、馬衘外鐵。人君以朱纏之也。鑣鑣、盛也。翟、翟車也。夫人以翟羽飾車。茀、蔽也。婦人之車、前後設蔽。夙、早也。玉藻曰、君日出而視朝。退適路寢聽政。使人視大夫、大夫退然後適小寢釋服。○此言莊姜自齊來嫁、舍止近郊。乘是車馬之盛、以入君之朝。國人樂得以爲莊公之配。故謂、諸大夫朝於君者、冝早退。無使君勞於政事、不得與夫人相親。而歎今之不然也。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音括。叶戸劣反〉。施罛〈音孤〉濊濊〈呼活反。叶許月反〉、鱣〈音邅〉〈音洧〉發發〈音撥。叶方月反〉、葭〈音加〉〈他覽反〉揭揭〈音孑〉。庶姜孼孼、庶士有朅〈音挈〉○賦也。河、在齊西衛東、北流入海。洋洋、盛大貌。活活、流貌。施、設也。罛、魚。罟也。濊濊、罟入水聲也。鱣、魚似龍、黃色銳頭、口在頷下、背上腹下皆有甲。大者千餘斤。鮪、似鱣而小。色青黑。發發、盛貌。菼、薍也。亦謂之荻。揭揭、長也。庶姜、謂姪娣。孼孼、盛飾也。庶士、謂媵臣。朅、武貌。○言齊地廣饒、而夫人之來、士女佼好、禮儀盛備如此。亦首章之意也。

  碩人四章章七句

  氓之蚩蚩〈音癡〉、抱布貿〈音茂〉〈叶新齊反〉。匪來貿絲、來卽我謀〈叶謨悲反〉。送子涉淇、至于頓丘〈叶袪奇反〉。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叶謨悲反〉。將〈音槍〉子無怒、秋以爲期。賦也。氓、民也。蓋男子而不知其誰何之稱也。蚩蚩、無知之貌。蓋怨而鄙之也。布、幣。貿、買也。貿絲、蓋初夏之時也。頓丘、地名。愆、過也。將、願也、請也。○此淫婦爲人所棄、而自叙其事、以道其悔恨之意也。夫旣與之謀而遂往、又責所無以難其事、再爲之約、以堅其志。此其計亦狡矣、以御蚩蚩之氓。宜其有餘而不免於見棄。蓋一失其身人所賤惡、始雖以欲而迷、後必以時而悟。是以無往而不困耳。士君子立身、一敗而萬事瓦裂者、何以異此。可不戒哉。

  ○乘彼垝〈音鬼〉〈音袁〉、以望復關〈叶圭員反〉。不見復關、泣涕漣漣〈音連〉。旣見復關、載笑載言。爾卜爾筮、體無咎言。以爾車來、以我賄〈呼罪反〉遷。賦也。垝、毀。垣、牆也。復關、男子之所居也。不敢顯言其人。故託言之耳。龜曰卜、蓍曰筮。體、兆卦之體也。賄、財。遷、徙也。○與之期矣。故及期而乘垝垣以臨之。旣見之矣。於是問其卜筮所得卦兆之體、若無凶咎之言、則以爾之車來迎。當以我之賄往遷也。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音吁。下同〉嗟鳩兮、無食桑葚〈音甚。叶知林反〉。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叶持林反〉。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比而興也。沃若、潤澤貌。鳩、鶻鳩也。似山雀而小。短尾青黑色。多聲。葚、桑實也。鳩食葚多、則致醉。耽相樂也。說、解也。○言桑之潤澤以比己之容色光麗。然又念其不可恃此而從欲忘反。故遂戒鳩無食桑葚、以興下句戒女無與士耽也。士猶可說、而女不可說者、婦人被棄之後、深自愧悔之辭。主言、婦人無外事、唯以眞信爲節。一失其正、則餘無足觀爾。不可便謂士之耽惑實無所妨也。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叶于貧反〉。自我徂爾、三歲食貧。淇水湯湯〈音傷〉、漸〈音火〉車帷裳。女也不爽〈叶師莊反〉、士貳其行〈去聲。叶戸郎反〉。士也罔極、二三其德。比也。隕、落。徂、往也。湯湯、水盛貌。漸、漬也。帷裳、車飾。亦名童容。婦人之車則有之。爽、差。極、至也。○言桑之黃落、以比已之容色凋謝。遂言、自我往之爾家、而値爾之貧。於是見棄復、乘車而渡水以歸、復自言其過不在此、而在彼也。

  ○三歲爲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叶直豪反〉矣。言旣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音戯〉其笑〈叶音燥〉矣。靜言思之、躬自悼矣。賦也。靡、不。夙、早。興、起也。咥、笑貌。○言我三歲爲婦、盡心、竭力、不以室家之務爲勞。早起夜臥、無有朝旦之暇。與爾始相謀約之言旣遂、而爾遽以暴戾加我。兄弟見我之歸、不知其然。但咥然其笑而已。蓋淫奔從人、不爲兄弟所齒。故其見棄而歸、亦不爲兄弟所恤、理固有必然者、亦何所歸咎哉。但自痛悼而已。

  ○及爾偕老、老使我怨。淇則有岸〈叶魚戰反〉、隰則有泮〈音畔。叶匹見反〉。總角之宴、言笑晏晏〈叶伊佃反〉。信誓旦旦〈叶得絹反〉、不思其反〈叶孚絇反〉。反是不思〈叶新齎反〉、亦已焉哉〈叶將黎反〉○賦而興也。及、與也。泮、涯也。高下之判也。總角、女子未許嫁、則未筓、但結髮爲飾也。晏晏、和柔也。旦旦、明也。○言我與汝本期偕老。不知、老而見棄如此。徒使我怨也。淇則有岸矣、隰則有泮矣、而我總角之時、與爾宴樂言笑、成此信誓。曾不思、其反復以至於此也。此則興也。旣不思其反復而至此矣、則亦如之何哉。亦已而已矣。傳曰、思其終也、思其復也、思其反之謂也。

  氓六章章十句

  籊籊〈音笛〉竹竿、以釣于淇。豈不爾思、遠莫致之。賦也。籊籊、長而殺也。竹、衛物。淇、衛地也。○衛女嫁於諸侯、思歸寧而不可得。故作此詩。言思以竹竿釣于淇水。而遠不可至也。

  ○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叶羽軌反〉。女子有行、遠〈去聲〉兄弟父母〈叶滿彼反〉○賦也。泉源、卽百泉也。在衛之西北、而東南流入淇。故曰、在左。淇、在衛之西南、而東流與泉源合。故曰、在右。○思二水之在衛、而自歎其不如也。

  ○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瑳〈上聲〉、佩玉之儺〈乃可反〉○賦也。瑳、鮮白色。笑而見齒、其色瑳然。猶所謂粲然皆笑也。儺、行有度也。○承上章言。二水在衛、而自恨其不得。笑語遊戲於其閒也。

  ○淇水滺滺〈音由〉、檜楫松舟。駕言出遊、以寫我憂。○賦也。滺滺、流貌。檜、木名。似柏。楫、所以行舟也。○與泉水之卒章同意。

  竹竿四章章四句

  芄〈音丸〉蘭之支、童子佩觿〈音畦〉。雖則佩觿、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帶悸〈其季反〉兮。興也。芄蘭、草。一名蘿摩。蔓生。斷之有白汁。可啖。支、枝同。觿、錐也。以象骨爲之。所以解結。成人之佩。非童子之飾也。知猶智也。言其才能不足以知於我也。容·遂、舒緩放肆之貌。悸、帶下垂之貌。

  ○芄蘭之葉、童子佩韘。雖則佩韘、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帶悸兮。興也。韘、決也。以象骨爲之。著右手大指、所以鈎弦闓體。鄭氏曰、沓也。卽大射所謂朱極三是也。以朱韋爲之。用以彄沓右手食指·將指·無名指也。甲、長也。言其才能不足以長於我也。

  芄蘭二章章六句。此詩不知所謂。不敢强解。

  誰謂河廣。一葦〈音偉〉杭之。誰謂宋遠。跂〈音企〉予望〈叶武方反〉之。賦也。葦、蒹葭之屬。杭、度也。衛在河北、宋在河南。○宣姜之女、爲宋桓公夫人、生襄公而出歸于衛。襄公卽位、夫人思之、而義不可往。蓋嗣君承父之重、與祖爲體。母出與廟絶。不可以私反。故作此詩。言誰謂河廣。但以一葦加之、則可以渡矣。誰謂宋國遠乎。但一跂足而望、則可以見矣。明非宋遠而不可至也。乃義不可而不得往耳。

  ○誰謂河廣。曾不容刀。誰謂宋遠。曾不崇朝。賦也。小船曰刀。不容刀、言小也。崇、終也。行不終朝而至、言近也。

  河廣二章章四句。范氏曰、夫人之不往、義也。天下豈有無母之人歟。有千乘之國、而不得養其母、則人之不幸也。爲襄公者、將若之何。生則致其孝、沒則盡其禮而已。衛有婦人之詩、自共姜至於襄公之母六人焉、皆止於禮義、而不敢過也。夫以衛之政敎淫僻、風俗傷敗。然而女子乃有知禮而畏義如此者、則以先王之化猶有存焉故也。

  伯兮朅〈音挈〉兮、邦之桀兮。伯也執殳〈音殊〉、爲〈去聲〉王前驅。賦也。伯、婦人目其夫之字也。朅、武貌。桀、才過人也。殳、長丈二而無刃。○婦人以夫久從征役、而作是詩。言其君子之才之美如是。今方執殳、而爲王前驅也。

  ○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音的〉爲容。賦也。蓬、草名。其華如柳絮。聚而飛如亂髮也。膏、所以澤髮者。沐、滌首去垢也。適、主也。○言我髮亂如此。非無膏沐可以爲容。所以不爲者、君子行役、無所主而爲之故也。傳曰、女爲說己容。

  ○其雨其雨、杲杲〈古老反〉出日。願言思伯、甘心首疾。比也。其者、冀其將然之詞。○冀其將雨、而杲然日出。以比望其君子之歸而不歸也。是以不堪憂思之苦、而寧甘心於首疾也。

  ○焉〈音煙〉得諼〈音萱〉草、言樹之背〈音佩〉。願言思伯、使我心痗〈音妹〉○賦也。諼、忘也。諼草、合歡。食之令人忘憂者。背、北堂也。痗、病也。○言焉得忘憂之草、樹之北堂、以忘吾憂乎。然終不忍忘也。是以寧不求此草、而但願言思伯。雖至於心痗、而不辭爾。心痗則其病益深。非特首疾而已也。

  伯兮四章章四句。范氏曰、居而相離則思。期而不至則憂。此人之情也。文王之遣戍役、周公之勞歸士、皆叙其室家之情、男女之思、以閔之。故其民悅而忘死。聖人能通天下之志。是以能成天下之務。兵者、毒民於死者也。孤人之子、寡人之妻。傷天地之和、召水旱之災。故聖王重之。如不得已而行、則告以歸期。念其勤勞、哀傷慘怛。不啻在己。是以治世之詩、則言其君上閔恤之情、亂世之詩、則錄其室家怨思之苦。以爲人情不出乎此也。

  有狐綏綏、在彼淇梁。心之憂矣、之子無裳。比也。狐者、妖媚之獸。綏綏、獨行求匹之貌。石絶水曰梁。在梁、則可以裳矣。○國亂民散、喪其妃耦。有寡婦、見鰥夫、而欲嫁之。故託言、有狐獨行。而憂其無裳也。

  ○有狐綏綏、在彼淇厲。心之憂矣、之子無帶〈叶丁計反〉○比也。厲、深水、可涉處也。帶、所以申束衣也。在厲、則可以帶矣。

  ○有狐綏綏、在彼淇側。心之憂矣、之子無服〈叶蒲北反〉○比也。濟乎水、則可以服矣。

  有狐三章章四句

  投我以木瓜〈叶攻乎反〉、報之以瓊琚〈音居〉。匪報也、永以爲好〈去聲〉也。比也。木瓜、楙木也。實如小瓜。酢可食。瓊、玉之美者。琚、佩玉名。○言人有贈我以微物、我當報之以重寶。而猶未足以爲報也。但欲其長以爲好而不忘耳。疑亦男女相贈答之辭、如靜女之類。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爲好也。比也。瑤、美玉也。

  ○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音久。叶舉里反〉。匪報也、永以爲好也。比也。玖、亦玉名也。

  木瓜三章章四句

  衛國十篇三十四章二百三句。張子曰、衛國地濱大河。其地土薄。故其人氣輕浮。其地平下。故其人質柔弱。其地肥饒、不費耕耨。故其人心怠惰。其人情性如此、則其聲音亦淫靡。故聞其樂、使人懈慢、而有邪僻之心也。鄭詩放此。

  王一之六。王、謂周東都、洛邑王城、畿内方六百里之地。在禹貢豫州大華外方之閒。北得河陽、漸冀州之南也。周室之初、文王居豐、武王居鎬。至成王、周公始營洛邑、爲時會諸侯之所。以其土中四方來者、道里均故也。自是謂豐鎬爲西都、而洛邑爲東都。至幽王嬖褒姒生伯服、廢申后及太子宜臼。宜臼奔申。申侯怒、與犬戎攻宗周、弑幽王于戲。晉文侯·鄭武侯、迎宜臼于申而立之。是爲乎王。徙居東都王城。於是王室遂卑、與諸侯無異。故其詩不爲雅而爲風。然其王號未替也。故不曰周而曰王。其地、則今河南府及懷孟等州是也。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叶鐡因反〉、此何人哉。賦而興也。黍、穀名。苗、似蘆高丈餘。穗、黑色。實、圓重。離離、垂貌。稷、亦穀也。一名穄。似黍而小。或曰、粟也。邁、行也。靡靡、猶遲遲也。搖搖、無所定也。悠悠、遠貌。蒼天者、據遠而視之、蒼蒼然也。○周旣東遷、大夫行役、至于宗周、過故宗廟宮室、盡爲禾黍。閔周室之顚覆、徬徨不忍去。故賦其所見黍之離離、與稷之苗、以興行之靡靡心之搖搖。旣嘆時人莫識己意、又傷所以致此者、果何人哉。追怨之深也。

  ○彼黍離離、彼稷之穗〈音遂〉。行邁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賦而興也。穗、秀也。稷穗下垂、如心之醉。故以起興。

  ○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音咽。叶於悉反〉。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賦而興也。噎、憂深不能喘息。如噎之然。稷之實、如心之噎。故以起興。

  黍離三章章十句。元城劉氏曰、常人之情、於憂樂之事、初遇之則其心變焉。次遇之則其變少衰。三遇之則其心如常矣。至於君子忠厚之情、則不然。其行役往來、固非一見也。初見稷之苗矣、又見稷之穗矣、又見稷之實矣。而所感之心、終始如一。不少變而愈深。此則詩人之意也。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叶將黎反〉。雞棲〈音西〉于塒〈音時〉、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叶陵之反〉。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叶新齎反〉○賦也。君子、婦人目其夫之辭。鑿牆而棲曰塒。日夕則羊先歸、而牛次之。○大夫久役于外。其室家思而賦之曰、君子行役。不知其反還之期。且今亦何所至哉。雞則棲于塒矣。日則夕矣、牛羊則下來矣。是則畜產出入、尚有旦暮之節。而行役之君子、乃無休息之時。使我如何而不思也哉。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音括。叶戸劣反〉。雞棲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音聒。叶古劣反〉。君子于役、苟無飢渴〈叶巨列反〉○賦也。佸、會。桀、杙。括、至。苟、且也。○君子行役之久、不可計以日月。而又不知其何時可以來會也。又庶幾其免於飢渴而已矣。此憂之深、而思之切也。

  君子于役二章。章八句

  君子陽陽、左執簧〈音黃〉、右招我由房。其樂〈音洛〉〈音止〉〈音疽〉○賦也。陽陽、得志之貌。簧、笙竿管中金葉也。蓋笙竿皆以竹管植於匏中、而竅其管底之側、以薄金葉障之。吹則鼓之而出聲。所謂簧也。故笙竿皆謂之簧。笙、十三簧、或十九簧。竿、十六簧也。由、從也。房、東房也。只且、語助辭。○此詩疑亦前篇婦人所作。蓋其夫旣歸、不以行役爲勞、而安於貧賤以自樂。其家人又識其意、而深嘆美之。皆可謂、賢矣。豈非先王之澤哉。或曰、序說亦通。宜更詳之。

  ○君子陶陶、左執翿〈音桃〉、右招我由敖〈音翺〉。其樂只且。賦也。陶陶、和樂之貌。翿、舞者所持羽旄之屬。敖、舞位也。

  君子陽陽二章章四句

  揚之水、不流束薪。彼其〈音記〉之子、不與我戍申。懷〈叶胡威反〉哉懷哉、曷月予還〈音旋〉歸哉。興也。揚、悠揚也。水緩流之貌。彼其之子、戍人指其室家而言也。戍、屯兵以守也。申、姜姓之國。平王之母家也。在今鄧州信陽軍之境。懷、思。曷、何也。○平王以申國近楚、數被侵伐、故遣畿内之民戍之。而戍者怨思作此詩也。興取之·不二字。如小星之例。

  ○揚之水、不流束楚。彼其之子、不與我戍甫。懷哉懷哉、曷月予還歸哉。興也。楚、木也。甫、卽呂也。亦姜姓。書呂刑、禮記作甫刑。而孔氏以爲呂侯後爲甫侯、是也。當時蓋以申故而幷戍之。今未知其國之所在。計亦不遠於申·許也。

  ○揚之水、不流束蒲〈叶滂古反〉。彼其之子、不與我戍許。懷哉懷哉、曷月予還歸哉。興也。蒲、蒲柳。春秋傳云、董澤之蒲。杜氏云、蒲、楊柳。可以爲箭者、是也。許、國名。亦姜姓。今潁昌府許昌縣是也。

  揚之水三章章六句。申侯與犬戎攻宗周、而弑幽王。則申侯者、王法必誅不赦之賊、而平王與其臣庶、不共戴天之讎也。今平王知有母、而不知有父、知其立己爲有德、而不知其弑父爲可怨。至使復讎討賊之師、反爲報施酬恩之舉、則其忘親逆理、而得罪於天已甚矣。又况先王之制、諸侯有故、則方伯連帥、以諸侯之師討之。王室有故、則方伯連帥、以諸侯之師救之。天子郷遂之民、供貢賦衛王室而已。今平王不能行其威令於天下、無以保其母家。乃勞天下之民、遠爲諸侯戍守。故周人之戍申者、又以非其職而怨思焉、則其衰懦微弱、而得罪於民、又可見矣。嗚呼詩亡而後春秋作。其不以此也哉。

  中谷有蓷〈吐雷反〉、暵〈音罕〉其乾矣。有女仳〈音痞〉離、嘅其嘆〈音灘〉矣。嘅其嘆矣、遇人之艱難矣。興也。蓷、鵻也。葉似萑、方莖白華。華生節閒。卽今益母草也。暵、燥。仳、別也。嘅、歎聲。艱難、窮厄也。○凶年饑饉、室家相棄、婦人覽物起興、而自述其悲歎之詞也。

  ○中谷有蓷、暵其脩〈叶式竹反〉矣。有女仳離、條其歗〈叶息六反〉矣。條其嘯矣、遇人之不淑矣。興也。脩、長也。或曰、乾也。如脯之謂脩也。條、條然歗貌。歗、蹙口出聲也。悲恨之深、不止於嘆矣。淑、善也。古者謂死喪饑饉、皆曰不淑。蓋以吉慶爲善事、凶禍爲不善事、雖今人語猶然也。○曾氏曰、凶年而遽相棄背。蓋衰薄之甚者、而詩人乃曰、遇斯人之艱難、遇斯人之不淑。而無怨懟過甚之詞焉。厚之至也。

  ○中谷有蓷、暵其濕矣。有女仳離、啜〈張劣反〉其泣矣。啜其泣矣、何嗟及矣。興也。暵濕者、旱甚、則草之生於濕者、亦不免也。啜、泣貌。何嗟及矣、言事已至此。末如之何。窮之甚也。

  中谷有蓷三章。章六句。范氏曰、世治、則室家相保者、上之所養也。世亂、則室家相棄者、上之所殘也。其使之也、勤、其取之也厚、則夫婦日以衰薄、而凶年不免於離散矣。伊尹曰、匹夫匹婦、不獲自盡、民主罔與成厥功。故讀詩者、於一物失所、而知王政之惡。一女見棄、而知人民之困。周之政荒民散、而將無以爲國、於此亦可見矣。

  有兎爰爰、雉離于羅。我生之初、尚無爲〈叶吾禾反〉。我生之後、逢此百罹〈叶良何反〉。尚寐無吪。比也。兎、性陰狡。爰爰、緩意。雉、性耿介。離、麗。羅、網。尚、猶。罹、憂也。尚、庶幾也。吪、動也。○周室衰微、諸侯背叛。君子不樂其生、而作此詩。言張羅、本以取兎。今兎狡得脫、而雉以耿介、反離于羅。以比小人致亂、而以巧計幸免、君子無辜、而以忠直受禍也。爲此詩者、蓋猶及見西周之盛。故曰、方我生之初、天下尚無事。及我生之後、而逢時之多難如此。然旣無如之何、則但庶幾寐而不動以死耳。或曰、興也。以兎爰興無爲、以雉離興百罹也。下章放此。

  ○有兎爰爰、雉離于罦〈音孚。叶歩廟反〉。我生之初、尚無造。我生之後、逢此百憂〈叶一笑反〉。尚寐無覺〈音敎。叶居笑反〉○比也。罦、覆車也。可以掩兎。造、亦爲也。覺、寤也。

  ○有兎爰爰、雉離于罿〈音衝〉。我生之初、尚無庸。我生之後、逢此百凶。尚寐無聦。比也。罿、罬也。卽罦也。或曰、施羅於車上也。庸、用。聦、聞也。無所聞則亦死耳。

  兎爰三章。章七句

  緜緜葛藟〈音壘〉、在河之滸〈音虎〉。終遠〈去聲〉兄弟、謂他人父。謂他人父、亦莫我顧〈叶果五反〉○興也。緜緜、長而不絶之貌。岸上曰滸。○世衰民散、有去其郷里家族、而流離失所者、作此詩以自嘆。言緜緜葛藟、則在河之滸矣。今乃終遠兄弟、而謂他人爲己父。己雖謂彼爲父、而彼亦不我顧、則其窮也甚矣。

  ○緜緜葛藟、在河之涘〈音俟。叶矣始二音〉。終遠兄弟、謂他人母〈叶滿彼反〉。謂他人母、亦莫我有〈叶羽已反〉○興也。水涯曰涘。謂他人父者、其妻則母也。有、識有也。春秋傳曰、不有寡君。

  ○緜緜葛藟、在河之漘〈音脣〉。終遠兄弟、謂他人昆〈叶古匀反〉。謂他人昆、亦莫我聞〈叶微匀反〉○興也。夷上洒下曰漘。漘爲言、脣也。昆、兄也。聞、相聞也。

  葛藟三章。章六句

  彼采葛〈叶居謁反〉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賦也。采葛、所以爲絺綌。蓋淫奔者託以行也。故因以指其人、而言思念之深。未久而似久也。

  ○彼采蕭〈叶疎鳩反〉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賦也。蕭、荻也。白葉莖麤、科生有香氣。祭則焫以報氣。故采之。曰三秋、則不止三月矣。

  ○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本與艾叶〉兮。賦也。艾、蒿屬。乾之可灸。故采之。曰三歲、則不止三秋矣。

  采葛三章章三句

  大車檻檻、毳〈尺銳反〉衣如菼〈吐敢反〉。豈不爾思、畏子不敢。賦也。大車、大夫車。檻檻、車行聲也。毳衣、天子大夫之服。菼、蘆之始生也。毳衣之屬、衣繪而裳繡。五色皆備。其青者如菼。爾、淫奔者相命之詞也。子、大夫也。不敢、不敢奔也。○周衰大夫猶有能以刑政治其私邑者。故淫奔者畏而歌之如此。然其去二南之化則遠矣。此可以觀世變也。

  ○大車啍啍〈音呑〉、毳衣如璊〈音門〉。豈不爾思、畏子不奔。賦也。啍啍、重遲之貌。璊、玉赤色。五色備則有赤。

  ○穀則異室、死則同穴〈叶戸橘反〉。謂予不信、有如皦〈音皎〉日。賦也。穀、生。穴、壙。皦、白也。○民之欲相奔者、畏其大夫、自以終身不得如其志也。故曰、生不得相奔以同室、庶幾死得合葬以同穴而已。謂予不信、有如皦日。約誓之辭也。

  大車三章章四句

  丘中有麻、彼留子嗟。彼留子嗟、將〈音倉〉其來施施〈叶蛇〉○賦也。麻、穀名。子可食。皮可績爲布者。子磋、男子之字也。將、願也。施施、喜悅之意。○婦人望其所與私者而不來。故疑丘中有麻之處、復有與之私而留之者。今安得其施施然而來乎。

  ○丘中有麥、彼留子國。彼留子國、將其來食。賦也。子國、亦男子字也。來食、就我而食也。

  ○丘中有李、彼留之子〈叶獎里反〉。彼留之子、貽我佩玖〈叶舉里反〉○賦也。之子、幷指前二人也。貽我佩玖、冀其有以贈己也。

  丘中有麻三章章四句

  王國十篇二十八章百六十二句

  

猜你喜欢
  卷十四 尽心章句下·朱熹
  論衡校釋附編五·黄晖
  卷九六·邱濬
  卷三十三·朱熹
  卷八·严虞惇
  卷四十九·山井鼎
  提要·朱鹤龄
  卷二百三十三·秦蕙田
  卷二百十三·秦蕙田
  序·傅逊
  目录·李光地
  指月录卷之二十四·瞿汝稷
  唯物科学与唯识宗学·太虚
  第十五卷·佚名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六卷·宝亮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八十九·彭定求

        卷389_1 【走笔追王内丘】卢仝   自识夫子面,便获夫子心。夫子一启颜,义重千黄金。   平原孟尝骨已土,始有夫子堪知音。忽然夫子不语,   带席帽,骑驴去。余对醁醽不能斟,君且来,   余之瞻望心悠哉。零雨其

  • 漫叟诗话 全文·佚名

     一、句 法   前人评杜诗云:"'红豆①啄残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若云'鹦鹉啄残红豆粒,凤凰栖老碧梧枝',便不是好句。"余谓词曲亦然:李景②有曲"手卷真珠上玉钩",或改为"珠帘。"③舒信道有曲云:"十年马上春如梦",或改云"如

  • 论阴阳第六·王骥德

      古之论曲者曰:声分平、仄,字别阴、阳。阴、阳之说,北曲《中原音韵》论之甚详;南曲则久废不讲,其法亦淹没不传矣。近孙比部始发其义,盖得之其诸父大司马月峰先生者。夫自五声之有清、浊也,清则轻扬,浊则沉郁。周氏以清者为

  • ●义侠记目录·沈璟

    第一齣 家门第二齣 游寓第三齣 训女第四齣 除凶第五齣 诲淫第六齣 旌勇第七齣 设伏第八齣 叱邪第九齣 孝贞第十齣 委嘱第十一齣 遘难第十二齣 萌奸第十三齣 奇功第十四齣 巧媾第十五齣 被盗第十六齣 

  • 卷十五·吕本中

    钦定四库全书 东莱诗集卷十五    宋 吕本中 撰再简范信中益谦呈张仲宗 昨日之游乐不乐主人爱客亦【一作客】不恶梅花远近遍川谷雨练【一作冻】风揉未全落明日之游复如何城南城北梅更多对酒我不饮把琖君当歌酒

  • 卷三百二·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三百二枣类五言古枣          【后秦】赵 整北园有一树布叶垂重阴外虽多棘刺内实有赤心赋枣          【梁】简文帝浮华齐水丽垂彩郑都奇白英纷靡靡紫实标离离

  • 贺铸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贺铸(1052-1125)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共城(今河南辉县)人。太祖孝惠后族孙。年十七,宦游京师,授右班殿直、监军器库门。熙宁中出监赵州临城县酒税。元丰元年(1078)改官磁州滏阳都作院,历徐州宝丰监钱官,和州管界巡检。

  • 47.韦应物:五言古律三首·施蜇存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寄全椒山中道士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

  • 大事记续编卷十八·王祎

    汉孝灵皇帝建宁元年春正月壬午窦武为大将军【以本纪修】庚子解渎亭侯即皇帝位改元【以本纪修】陈蕃为太傅与窦武胡广参录尚书事【以本纪修】二月辛酉葬孝桓皇帝于宣陵【以本纪修】段颎大破先零于逢义山【本纪】解题曰

  • 卷十·叶盛

    ●水东日记卷十崔清献与吴彦书帖黄山谷发愿文描朱乘轿事原苏人文学之选昆山塘浦水利占命决王石位寿塑工传名范裴崔周诗词纳还使北进冬衣疏范公欧公手书碑铭不着撰书人名苏秉衡论诗乖觉乖角柏子庭

  • 雷德骧传·脱脱

    雷德骧字善行,同州..阳人。后周广顺三年(953),考中进士,初官磁州军事判官。召为右拾遗,充任三司判官,赐给绯鱼。显德年中,入朝奉诏命均定随州各县民田屋税,被称赞为公允。宋朝初年,授任殿中侍御史,改任屯田员外郎、判大理寺。

  • 欧信传·张廷玉

    欧信,承袭世袭职位任金吾右卫指挥史。景泰三年(1452),欧信因在广东破贼有功,被提拔为都指挥同知。不久,他奉命守备白羊口,升为大宁都指挥使。天顺初年,欧信以都督佥事的身份充任参将,守备广东之雷、廉诸府。巡抚叶盛举荐说欧

  • 汉纪十世宗孝武皇帝上之下元光二年(戊申、前133)·司马光

    汉纪十汉武帝元光二年(戊申,公元前133年) [1]冬,十月,上行幸雍,祠五。 [1]冬季,十月,武帝来到雍地,在五举行祭祀。 [2]李少君以祠灶却老方见上,上尊之。少君者,故深泽侯舍人, 匿其年崐及其生长,其游以方遍诸侯,无妻子。人闻其能使物

  • 第十一章 后汉乱亡·吕思勉

    第一节 何进之败灵帝崇信宦官。士大夫如蔡邕,邕以灾异被诏问,对言乳母赵娆、永乐门史霍玉及程大人等,为曹节所窃见,事遂漏露。初,邕与司徒刘郃素不相平,叔父卫尉质又与将作大匠杨球有隙,球即中常侍程璜女夫也,璜遂使人飞章言

  • 卷十九·卫湜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十九     宋 卫湜 撰县子曰綌衰繐裳非古也郑氏曰非时尚轻凉慢礼孔氏曰此一节论县子非当时人尚轻凉慢礼之事綌?也繐布疏者时有丧者不服麤衰但疏?为衰繐布为裳故云非古古谓周初制礼时也唐

  • 新华严经论 第十九卷·李通玄

    长者李通玄撰 十行品第二十一 将释此品约作三门分别。一释品名目。二释品来意。三随文释义 一释品名目者。此品正说十种行门。名为十行品 二释品来意者。此夜摩天宫本意。说十行品为表。此天莲华开为昼合为夜。为此

  • 法幢远禅师语录·佚名

    嘉兴大藏经 法幢远禅师语录法幢远禅师语录序道乃众德之本性为万物之灵道本无形假德而化性本无相遇境而彰所以妙道之理神用难量导物指迷无往不利刚宗万法明贯古今亦能直指归元亦能权分顿渐始自灵山拈示破笑相酬至今磊

  • 宋名臣言行录·朱熹

    传记。凡5集。前集10卷,录太祖朝至英宗朝55人,单称《五朝名臣言行录》;后集14卷,录神宗朝至徽宗朝42人,单称《三朝名臣言行录》,南宋朱熹编。二书也合称《八朝名臣言行录》、《皇朝名臣言行录》、《朱子名臣言行录》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