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经济文衡后集卷五

宋 滕珙 撰

五霸类

论五霸假仁之说

文集读余隐之辩温公疑孟子下

此段谓五霸于仁义亦彼善于此之谓

隐之以五霸爲困知勉行者愚谓此七十子之事非五霸所及也假之之情与勉行固异而彼于仁义亦习闻其号云尔岂真知之者哉温公云假者文具而实不从之谓也文具而实不从其国家且不可保况于霸乎虽久假而不归犹非其有也愚谓当时诸侯之于仁义文实俱丧惟五霸能具其文耳亦彼善于此之谓也又有大国资强辅因窃仁义之号以令诸侯则孰敢不从之也哉使其有王者作而以仁义之实施焉则爝火之光其息久矣孟子谓久假不归乌知其非有止谓当时之人不能察其假之之情而遂以爲真有之耳此正温公所惑而反以病孟子不亦误哉

再论五霸假仁之说

答蔡西山

此段谓孟子非予五霸之辞

道间思久假之说欲下语云五霸假之而至于功施当时名显后世则是久假而不归矣人亦安能知其本非真有哉孟子之言盖疾矫僞之乱真伤时人之易惑而非予五霸之辞也烦爲呈似元礼可大二兄商量看如何今日因思此义偶得一法大抵思索义理到纷乱窒塞处须是一切扫去放敎胷中空荡地了却举起一看自觉得有下落处此说向见李先生曾说来今日方真实验得如此非虚说也

论霸者刑政德礼之事

答叶贺孙

此段谓霸者只是借德礼之名

或问侯氏云政刑霸者之事曰专用刑政只是霸者事问威文亦须有德礼如左传所云曰他只是借德礼之名如大搜以示之礼伐原以示之信出定襄王以示之义他那曾有躬行德礼之实正是有所爲而爲之也圣人只见得自家合着恁地躬行那待临时去做些又如汉高祖爲义帝发丧那曾出于诚心只是因董公说分明这些欺天下看他本意也只要项羽杀了他却一意与项羽做头底

春秋类

论卫蒯聩父子之义

答范伯崇

此段谓卫辄之心但当以父子之亲爲大

蒯聩父子之事其进退可否只看辄之心如何尔若辄有拒父之心则固无可论若有避父之心则卫之臣子以君臣之义当拒蒯聩而辅之若其必辞则请命而更立君可矣试或辄贤而国人不听其去则爲辄者又当权轻重而处之使君臣父子之间道并行而不相悖亦必有道茍不能然则逃之而已矣义至于此已极精微但不可有毫髪私意于其间耳来喻以谓蒯聩之来诸大夫当身任其责请命于天子而以逆命讨之是矣【已尝有天子之命而蒯聩违之则不请命亦可】但又云辄不与谋其事避位而听于天子则恐不免有假手于大夫以拒父而隂幸天子之与己之心焉掩耳盗钟爲罪愈大【许多私意都在只是免得自家犯手情理尤不好也】又云遽然兴师以脇其父于人子之心安乎自卫国言之则兴师以拒父得罪于先君而不当立之世子义也自辄言之则其己不与谋而听大夫之所爲请命于天子而讨之亦何心哉来意本欲臣子之义两得立意甚善但推而言之便有此病似是于辄之处心要处看得未甚洒落所以如此【孟子所谓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可者此也】故愚窃谓辄之心但当见父子之亲爲大而不可一日立乎其位自始至终自表至里只是一个逃而去之便无事都不见其他方是直截

论楚越吴相破之由

答叶贺孙

此段谓楚地最广皆越之部落散在诸处

越栖会稽本在平江楚破越史记其种散落故后号爲百越此间处处有之山上多有小小城郭故垒皆是诸越旧都邑也春秋末楚地最广盖自初间并吞诸蛮而有其地如淮南之舒宿亳六蓼皆是初间若不得齐威管仲看他气势定是并吞周室以此观之孔子称管仲之功岂溢美哉吴所以得破楚也是楚平以后日就衰削又恰限使得伍子胥如此先又有申公巫臣往吴敎之射御战陈两人所以不向齐晋那边去也是见得齐晋都破壊了兼那时如阖闾夫差勾践几人皆是蛮夷中之豪杰今浙间是瓯越地平多旷闽越东越地狭多阻南丰送李栁州谓栁爲南越史记南越居南海番禺战国类

论孟子答伐燕之言

文集读余隐之辩温公疑孟子上

此段谓孟子之言惟决于燕民之悦与否而已

圣贤之心如明镜止水来者照之然亦照其面我者而已矣固不能探其背而还照之也沈同之问以私而不及公问燕而不及齐惟以私而问燕故燕之可伐孟子之所宜知也惟不以公而问齐故齐之不可伐孟子之所不宜对也温公疑孟子坐视齐伐燕而不谏隐之以爲孟子恐不免贻祸故不谏温公之疑固未当而隐之又大失之观孟子言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然燕之可取不可取惟决于民之悦否而已使齐能诛其君吊其民拯之于水火之中则乌乎而不可取哉

秦类

论六国当强自治之防

文集古史余论

此段谓苏子论战国及秦皆善但爲六国之计未当

苏子论战国之势以爲当是之时虽有桓文之君假仁义挟天子以令之其势将有所不行必得至诚之君子自修而不争如商周之先王庶几可以服之其爲秦计则曰因秦之地用秦之民按兵自守修德以来天下之民彼将襁负其子而至谁与共守此其言皆善矣其视史迁六国年表之云不啻美玉之视碔砆也然其爲六国计但以齐魏之不受兵爲验则是不知文侯之时秦方以戎翟见摈于中国固未能窥兵于山东君王后之时秦方用逺交近攻之术日以三晋荆楚爲事故爲二国者得以少安而无患若孝公商鞅之后始皇李斯之时如楚用子兰齐用后胜召之防则防劫之朝则朝今日割五城明日献十邑其事秦岂不甚谨而不争哉而卒以危亡之不暇苏子之防亦不足以支矣然则宜奈何曰其亦强于自治厚于养民博求圣贤之佐以自辅使德之修于已者秦一己百秦十己千固守四封交邻以道使其势出可以征而入可以守汲汲乎以一世生民涂炭防溺爲己任而不专以求利于吾国则亦庶乎其可也若姑以自修者借口而实专主于不争以事秦吾恐区区之杯水不足以救焦邑灭都之火而所谓不争者乃所以稔子兰后胜之祸也彼孟子之所以告齐梁之君者其本末次第之详爲何如其终也又未尝不以无敌于天下爲效岂若苏子荀简备数之言而已哉

猜你喜欢
  春秋集传辨疑卷二·陆淳
  卷四·陈天祥
  论语集编卷二·真德秀
  春秋皇纲论卷四·王晳
  卷四十四·卫湜
  卷十·刘敞
  朱子五经语类总说·程川
  卷八·范家相
  问第二十四·管仲
  管子轻重九·马非百
  楚国白公之乱(哀公十六年)·佚名
  卷五百二十五·佚名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卷上·佚名
  现忧惧品第九·佚名
  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卷第二·知礼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十三章 尼僧说法·屠隆

    【挂眞儿】〔旦上〕寂寂云堂今几载。趺坐裏金磬飘来。〔贴小旦〕瓶水初澄。炉香正袅。〔合〕檐角风篁淸籁。〔重叠令〕〔旦〕地无人迹精蓝静。频伽鸟下花枝定。〔贴小旦〕旭日散松阴。凉飔浣竹林。〔旦〕函经金字好。宝

  • 卷一·李贺

    李凭箜篌引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

  • ●碧山新稿自叙·王九思

    溪田先生近辱赐予书曰乐府风情甚矣诗不云乎善戏谑兮不为虐兮公其裁之然予前此巳有反正之渐矣奉教以来每有述作辄加警惕语虽未工情则反诸正矣久而成帙题曰碧山新稿云不复分类惟以所得先后为次辛丑二月春分日识

  • ●碧山续稿序·王九思

    子为碧山乐府沜东先生既序而刻诸木矣四三年来乃复有作兴之所至或以片纸书之巳即弃去一日客有过予者善为秦声乃取而歌焉酒酣予亦从而和之其乐洋洋然手舞足蹈忘其身之贫而老且朽矣于是复加诠次缮写成帙用佐樽俎凨情逸调

  • 西山小品·周作人

    一 一个乡民的死我住着的房屋后面,广阔的院子中间,有一座罗汉堂。他的左边略低的地方是寺里的厨房,因为此外还有好几个别的厨房,所以特别称他作大厨房。从这里穿过,出了板门,便可以走出山上。浅的溪坑底里的一点泉水,沿着寺

  • 卷六十六·志第十九·五行四·脱脱

        ◎五行四   ○金   从革,金性也。金失其性,则为变怪。旧说以僣咎、恒旸、诗妖、民讹、毛虫之孽,白眚、白祥之类皆属之金,今从之。   建隆二年七月,晋州神山县北谷中有铁随水流出,方二丈三尺,其重七千斤

  • 卷十四 晋语八·左丘明

    1平公六年,箕遗及黄渊、嘉父作乱,不克而死。公遂逐群贼,谓阳毕曰:“自穆侯以至于今,乱兵不辍,民志不厌,祸败无已。离民且速寇,恐及吾身,若之何?”阳毕对曰:“本根犹树,枝叶益长,本根益茂,是以难已也。今若大其柯,去其枝叶,绝其本根,可

  • 卷一百五十七·杨士奇

    永乐十二年冬十月辛未朔享 太庙命皇太子行礼○监察御史郑干年老乞致仕从之 上以干金华义门特赐敕谕宴于礼科部○壬申升监察御史李杰为山东按察司佥事○升龙骧卫指挥使张胜为山东都指挥同知○夜有星如盏大赤色有尾光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六十九·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第十七册 崇德元年六月·佚名

    第十七册 崇德元年六月初八日,分叙征瓦尔喀诸将善恶。赏戮力行间,多所俘获者:乌巴海貂皮六十五、佛头青布三十、妇女一、幼女一;多济里貂皮五十、佛头青布三十、妇女一、幼女一;扎富尼貂皮四十五、佛头青布二十、妇女一、

  • 历代名贤确论卷八十一·佚名

    肃宗二房管【东坡 范祖禹 桞子厚 张唐英】李光弼【孙之翰 范祖禹 子由】张廵许逺【李翰 昌黎 栁子厚】韦应物【白乐天】房管东坡论陈涛斜之败曰房次律败于陈涛斜杀四万人悲哉古之言兵者或取通典通典虽杜佑所集

  • 卷四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四十礼部祠祭清吏司大祀三凡飨太庙之礼崇建太庙於端门之左前殿爲飨祫行礼之地後殿中室奉安肇祖原皇帝原皇后神位左一室奉安兴祖直皇帝直皇后神位右一室奉安景祖翼皇帝翼皇后神位左二室奉安

  • 卷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十七户部杂赋周礼山泽之赋供之大府金玉锡石之地卝人守之絘布总布质布廛人歛之盖利用通财而薄徵之以便民也前代以来杂赋繁重国家宽政频施复除殆徧矣惟其治於有司者系之赋籍俾在官者有稽焉凡

  • 卷二 论语·钱时

    卷二 论语八佾第三孔子谓季氏:“八佾[音逸]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季氏,鲁大夫,季孙氏也。佾,舞列也。天子八,诸侯六,大夫四,士二。每佾八人。)不忍者,人心之大闲,礼义廉耻之守也。舞八佾于大夫之庭而忍矣,则凡力

  • 跋·车垓

    双峰先生内外服制通释余闻其书旧矣今始获一覩其发明朱夫子家礼殆无余蕴岂曰小补之哉因思丱角时从玉峰先生于上蔡东湖书院引试圣则堂举孟子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章为题先生曰此帝尧命契教天下万世以人道之始也余对曰朱夫

  • 卷十五中·王天与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纂传卷十五中   元 王天与 撰说命中第十三       商书惟说命总百官【汉孔氏曰在冢宰之任唐孔氏曰惟傅说受王命总百官之职史特标此句爲发言之端】乃进于王曰呜呼明王奉若天道建邦设都树后

  • 拟致锡兰摩诃菩提会书·太虚

    法舫来函,亦忘了原约,措此错误言词。今可以“世界佛学苑秘书苇舫”名义正复一函与哥仑布摩诃菩提会。一原订约双方为“哥仑布摩诃菩提会”与“西安世界佛学苑巴利三藏院”。双方交换各二僧,华赴锡二僧,以学巴利文佛教为主

  • 目录·佚名

    大藏一览目录第一卷先王品因地品示生品出家品成道品度生品入灭品常住品原道品教兴品优劣品究竟品释疑品证验品托胎品五蕴品烦恼品第二卷三归品十善品布施品第三卷持戒品忍辱品精进品禅定品般若品第四卷方便品造像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