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礼记析疑卷十一

翰林院侍讲衔方苞撰

礼器

措则正施则行

措则正礼之体也施则行礼之用也 正如易大传静而正之正言不用时其礼自具于事物之中

如竹箭之有筠也

以竹与均成字似当为竹节谓其长短畧均也竹有节所以约束而能固礼亦君子之所以自约束也郑注竹之青皮故先儒相承以为致饰于外与下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义不相应

人官有能也

人之五官各有所能如目能视耳能聴之类

故必举其定国之数以为礼之大经礼之大伦以地广狭礼之厚薄与年之上下

旧说数为地物所出多少似与以地广狭义复葢隆杀之礼数也如公九侯伯七子男五之类其数之所以有此伦次者不独尊卑之等亦以地有广狭而定数之中用财复有厚薄则与年上下 与年之上下之字疑衍

天地之祭宗庙之事父子之道君臣之义伦也社稷山川之事鬼神之祭体也

天地之祭报本反始不忘其所自生故曰伦社稷山川之事因其体之轻重而隆杀焉故曰体于宗庙之外别言鬼神葢谓五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九皇六十四氏之属

羔豚而祭百官皆足

疏谓士特牲大夫少牢此用羔豚乃王制所云大夫士无田则荐者又曰无田则无臣助祭而云百官喻众也俱不可通牲礼之隆杀视祀事之大小天子献羔开冰乃谓士大夫有田者即不用羔豚可乎且如五祀井灶之类岂能备具牲俎记云百官皆足正谓王公之羣小祀耳

五重八翣

朱轼曰五重三重再重皆谓棺丧大记所谓大棺属椑是也 天子水兕革棺如合甲为二重地棺一梓棺二故五重

鬼神之祭单席

据周官司几筵席下尚有筵记所传或异或不计下筵也

天子诸侯台门

台门筑台于门外也疑今官府大门外左右筑土正方四面甃之即其遗制

礼之以多为贵者以其外心者也徳发诩万物大理物博如此则得不以多为贵乎故君子乐其发也天子诸侯居得为之位操可致之势徳之发可以周徧诸物其理之所成者大则用物宜博故以多为贵也

徳产之致也精微

以徳致其感格较之以物产政报更为精微故祭天仪物最畧也

微者不可大也

微者不可大葢以人情言隠晦之义也如父在为母不杖堂上不杖及庶子无服之类止可隠致其痛若张大于声音容貌之间则非礼矣

有美而文而诚若

美而文而不诚若则非所以为礼矣

三代之礼一也民共由之或素或青夏造殷因

言三代之礼为民所共由者本无二也其由质而文如素之加为青葢造者从质因者趋文物理之自然也

周坐尸诏侑武方其礼亦然其道一也

其礼亦然亦犹素之加为青也至周不惟坐尸且诏侑无方礼加于夏殷矣然其致爱致慤之道则一也

周旅酬六尸

时祭必祫何也古之祭礼繁重自国君以上祭之明日绎而傧尸若每庙犆祭则人力穷百政废矣以六尸旅酬知每献七庙之尸必同时而毕献也匪是则三献五献且日不暇给况九献十有二献乎以旅酬者六尸知世室文武二尸亦以尊不与旅也如献至于七尸又徧酬六尸则力不支时不逮矣上大夫傧尸即于祭之日诸侯以上则以明日正为庙过于三则献酬礼殷必不能同日而毕事耳虽分二日其侑食之仪酬酢之节必大减于士大夫惜邦国礼亡无可徴信耳 适士二庙大夫三庙亦宜有尸自相酬之礼而不见于经何也六尸四尸之相酬已见于邦国礼则于大夫士不覆举亦如诸侯入王在国在涂之礼已见于春朝夏宗则觐礼惟具郊劳以后之仪节耳至尸酬主人主人酬侑侑酬宾长以下之礼宜与卿大夫别

曾子曰周礼其犹醵与

疏谓敛钱饮酒必非忘懐之酌故饮必平徧不得偏颇辞鄙义陋恐非曽子之意也葢士大夫相饮必立宾介备鼎俎具献酬庶人工商则财不给礼难成故穑事既终以国法合钱共饮正犹五庙七庙之尸欲依次各发爵以酬宾则时不给礼难成故变而通之为尸自相酬之礼葢非此不足以洽欢心成礼节故曰犹醵葢推究圣人縁情制礼所以不得不然也七尸备献六尸旅酬之后疑惟具尸酢王后宾长三节及嗣举奠而无暇及祝侑宾长众宾以诸父兄弟备言燕私必于祭之夕故祝侑宾长众宾兄弟之旅酬则于绎而傧尸举之亦如上大夫傧尸则旅酬之节与特牲礼异耳兄弟燕于宗而未得与宾相酬则傧尸必与旅也

君子之于礼也非作而致其情也此有由始也是故七介以相见也不然则已慤三辞三让而至不然则已蹙君子非作为是礼以强致人情使从之葢有所由始皆出于人情之自然也如七介以相见三辞三让而至似乎繁曲然其始由于宾主相接不可以未同而言不可以径前不让乃人情之自然尔

鲁人将有事于上帝必先有事于頖宫

谓有事于頖宫葢告后稷似未安天子有事于圜丘不闻先告后稷鲁有閟宫即告后稷亦不宜于頖宫葢非常之礼必先择士于頖宫以习仪配林恶池亦于礼轻者习仪而后举重故曰慎之至也

故凶事不诏朝事以乐

旧说哭泣擗踊不待诏告非也杜乔之母死宫中无相君子以为沽孝子沉痛昏迷啼哭擗踊拜兴出入必待诏告然后能赴礼节记所谓凶事不诏即春秋传所谓君三年不呼其门也凶事不诏朝事以乐顺而达其哀乐之性乃所谓反本脩古不忘其初

故作大事必顺天时为朝夕必放于日月为髙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是故天时雨泽君子达亹亹马先王制礼因天地之自然君子体道法化机之不息故观天时雨泽而达于人道之当亹亹而不倦也

是故昔先王尚有徳尊有道任有能举贤而置之聚众而誓之

将言事天地之礼而先举此者所谓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也有徳者未必皆有道有道则于徳兼之矣故尚与尊异焉 周官大宰以八柄诏王驭羣臣四曰置以驭其行

因名山升中于天

周官天府职凡官府乡州及都鄙之治中受而藏之小司寇职歳终则令羣士计狱弊讼登中于天府治中及狱讼之中每嵗必登于天府则时廵柴望必以治民之功状告于皇天此升中之义也

蘧伯玉曰君子之人达故观其器而知其工之巧观其发而知其人之知故曰君子慎其所以与人者

承上文而言礼乐不独可以观世之治乱亦可以辨人之愚知古人交接以礼乐相示春秋传所载执玉歌诗观者以知其祸福故所以与人者不可不慎也

洞洞乎其敬也属属乎其忠也勿勿乎其欲其飨之也洞洞者虚中而无一物之杂也属属者内诚继续而不解也勿勿者欲其飨而惟恐其不飨祭义所谓如将失之如语焉而未之然乃致其恍惚之极思也

羮定诏于堂

熟肉曰定者熟而蹙缩然后大小有定形也

内金示和也

内金谓进乐工举金奏也

丹漆丝纩竹箭与众共财也

古者庭实旅百宗庙之祭亦陈之以示威徳及逺非若币玉用之以祭也康王之诰一二臣衞敢执壤奠即此记所陈

孔子曰诵诗三百不足以一献一献之礼不足以大飨大飨之礼不足以大旅大旅具矣不足以飨帝毋轻议礼

注大旅祀五帝非也祭山曰旅大飨之礼虽繁然祖宗一气相承诚意犹易贯注至山岳之祭则精神与相感召为难飨帝则徳足昭事为尤难也仁人为能飨帝孝子为能飨亲其大小浅深之间实有不可一视者矣 周官大宗伯职国有大故旅上帝葢因灾而徧祀五帝故言旅犹小宗伯职天地之大烖类社稷宗庙也此对飨帝而言则为山岳之祭明矣

猜你喜欢
  卷五十二·陈祥道
  二程子抄释卷二·吕柟
  君子谋道不谋食·孔子
  卷二十一上·余萧客
  第十四章 43·辜鸿铭
  卷九十九·卫湜
  春秋集传详説卷二十七·家铉翁
  卷十二·真德秀
  目录·顾栋高
  提要·柯尚迁
  提要·刘玉汝
  墨子卷一·墨子
  卷三·佚名
  恒竭清信女品第十六·佚名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一·念常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歴代诗话卷十九·吴景旭

      丙集下之上  赋  歌扇舞衣  王勃春思赋敛态调歌扇逥【一作端】身正舞衣  吴旦生曰洪武间杨孟载早春诗近水欲迷歌扇緑隔花偏衬舞衣红诗话以为舞衣歌扇不脱元诗气习然见李义甫诗镂月为歌扇裁云作舞衣刘希夷

  • 秋天,这秋天·林徽因

    这是秋天,秋天,风还该是温软;闪着金银,夸耀这里那里,在这秋天,这时候满腔的热情这时候心得像歌曲,还信得过仍然偎着还为的是那不定的起始你怀疑着:荷叶还没有残败;耳朵旁温甜;缤纷降落到地面上。秋天爱的是那不经意秋天懂得那狂

  • 第八十二回 嫉强藩杜牧作罪言 除逆阉李训施诡计·蔡东藩

      却说维州在西川边境,地当岷山西北,一面倚山,三面濒江,本是唐朝故壤,为吐蕃所夺,号为无忧城,遣将悉怛谋居守。悉怛谋闻蜀帅得人,有志内附,即率众投奔成都。西川节度使李德裕,喜得悉怛谋,欣然迎纳,即遣兵据维州城,奏称:“维州为

  •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三十一·徐乾学

    宋纪一百三十一【起着雍困敦正月尽黓掩茂十二月凡五年】宁宗法天备道纯徳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庆元四年春正月己亥朔日有食之【宋史不书今据金史章宗纪书之】癸卯金谕有司凡馆接伴并奉使者毋以语言相胜务存大体

  • 靖康要録卷六·汪藻

    六月一日程振除吏部侍郎 手诏朕惟顷者諌省虚位药石不闻肆求忠谠直谅之士以备谏诤之列朕既虚心无讳矣凡尔谏臣义当自竭体兹至懐自今朕躬阙失其悉心直论勿隠勿避必求实足以称朕好直求助之意 圣防道君太上皇帝妃嫔并以

  • 一二二四 杭州织造额尔登布奏传谕陆费墀赔办并阅看文澜阁书籍情形折·佚名

    一二二四 杭州织造额尔登布奏传谕陆费墀赔办并阅看文澜阁书籍情形折乾隆五十二年七月初三日杭州织造臣额尔登布跪奏,为钦奉上谕事。乾隆五十二年六月二十一日接准大学士和珅传谕内开,本年六月十三日奉上谕:昨因文津等阁

  • 汉高祖本纪·欧阳修

    高祖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刘知远,祖先是沙陀族人,后来迁居太原。知远体弱不好动,沉默寡言,面呈紫色,目多白睛,为人严肃。和晋高祖一起当明宗的偏将,明宗与梁在德胜交战,晋高祖马甲断了,梁兵快追到,知远把自己所骑的马送给晋高祖,又

  • 乾淳岁时记·周密

    宋 周密 武林旧事 ○元正 朝廷元日冬至行大朝会仪则百官冠冕朝服备法驾设黄麾仗三千三百五十人 【视东京已减三之□】 用太常雅乐宫架登歌太子上公亲王宰执并赴紫宸殿立班进酒上千万岁寿上公致辞枢密宣荅及诸国使人

  • 镇标中左右三营城守左右两军营制·佚名

    中营:游府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一员,把总四员,外委六员(嘉庆十四年裁归艋舺陆路一员,现在五员),额外三员,马步战守兵八百三十四名。营马四十匹(道光十五、六两年裁减十匹,只咸丰二年裁减十六匹,现在十四匹)。每月初一日起至初十日止,派

  • 卷之二十  革除遺事一(明)黃佐 撰·邓士龙

    (革除遺事六卷,明黃佐撰。佐,字才伯,號泰泉,嶺南香山人。正德十六年進士,官至少詹事。事蹟具明史文苑傳。正德十五年,黃佐自序稱:「是編也,本莆田宋君端儀革除錄、清江張君芹備遺錄,旁采諸家傳記,稍增飭之。」(見北京大學圖書館明

  • 卷首之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首之八勅谕二康熙年间康熙九年三月二十日谕户兵二部曰满洲甲兵系国家根本虽天下平定不可不加意爱养近闻八旗甲兵喂养马匹整办器械费用繁多除月饷外别无生理不足养赡妻子家口朕甚悯之月饷银

  • 所以·方以智

    气也、理也、太极也、自然也、心宗也,一也,皆不得已而立之名字也;圣人亲见天地未分前之理,而以文表之。尽两间,灰万古,乃文理名字海,无汝逃处也。尊名教者,执正名正词之例,方以离伦物、首上安首者为偏枯外道;而习心宗者,执反名,破

  • 有德篇第十二·张载

      「有德者必有言」,「能为有」也;「志于仁而无恶」,「能为无」也。  行修言道,则当为人取,不务徇物强施以引取乎人,故往教妄说,皆取人之弊也。  「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志正深远,不务硁硁信其小者。  辞取意达则止,多或

  •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 第八卷·佚名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 第八卷尊婆须蜜造符秦罽宾三藏僧伽跋澄等译菩萨所集行揵度首阿罗汉于欲界般涅槃。云何受色无色界相应报。或作是说。速疾受报故。受色无色界行受闲静身。问若能受阴者。何以故。不究竟尽诸

  • 大乘中观释论 第二卷·安慧

    大乘中观释论 第二卷安慧菩萨造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 诏译观缘品第一之余◎复次此中或有异意。谓以刹那如是缘性可成于果。虽非相续此无过失。是故颂言非有亦非无  缘义和合

  • 五百问论卷下(一百二十五问)·湛然

    毗陵沙门 湛然 述○五百弟子受记品问五百弟子受记品其义如何。答论七喻治七增上慢中第五无定人於下劣心生虚妄解增上慢为说系宝珠喻释曰谓彼散乱心实无有定者宿有大善不自觉知不求於大於下劣心生虚妄解为第一乘对治

  • 杂毒海卷八·性音

      京都柏林嗣祖沙门 性音 重编山居三间茅屋从来住。一道神光万境闲。莫把是非来辨我。浮生穿凿不相关(隐山)。一杯晴雪早茶香。午睡初醒春昼长。拶着通身俱是眼。半窗疎影转斜阳(雪岩钦)。春山笋蕨正蒙茸。好把黄

  • 布特哈志略·孟定恭

    西布特哈人孟定恭纂。孟定恭编著的《布特哈志略》是布特哈地区建制以来第一部也是唯一的一部地方志书。成书于民国十四年(1925)以后,钞本。另有《辽海丛书》本。不分卷,无目录,内分历代沿革、村落姓氏、人物、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