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五八 多罗质郡王永瑢等奏请将四库全书底本汇交翰林院收贮折
一一五八 多罗质郡王永瑢等奏请将四库全书底本汇交翰林院收贮折
乾隆五十一年十月二十六日
臣永瑢等谨奏,为酌定存贮四库全书底本事。
乾隆四十二年八月十九日钦奉谕旨:前经降旨,各省藏书家所呈书籍,于办毕后卽行发还。至督抚等自购呈进之本,俱经奏请留供石渠之藏,其在京大臣官员等所进之书,亦俱请备储中秘。昨岁大学士等议定文渊阁藏书章程云:真按:纂修四库全书档案所遗漏的档案 俟全书告竣后,各藏其副于翰林院署,立架分贮等语。朕命纂辑四库全书,原以嘉惠天下万世,公诸同好。今外省藏书家进到之书,既经陆续还给,所有在京大臣等呈进书籍,亦应一体付还本家,俾其世守。若为翰林院藏副计,则各处所进书函长短宽狭不等,分签插架,不能整齐。莫若俟四库全书抄录四分完竣,令照式再抄一分,贮之翰苑,既可备躭书之人入署就阅,而传布词林亦为玉堂增一佳话。其各督抚购进诸书,将来仍可汇交武英殿,另行陈设收藏。将此谕令四库馆总裁等遵照办理。钦此。仰见我皇上崇文公好、嘉惠无疆之至意。
伏查各省藏书家送到各书,内奉有御题者,业经臣馆随时录副,将原本敬谨发还本人,祗领珍藏;其余选入抄录项下者,俱即将送到之书充作底本,次第发写。其中有列入《荟要》者,已经缮校各九次,卽专入全书者,亦已缮校各七次,磨擦污损之处,势所难免,似未便再行给还。现在馆事将竣,若须另立副本,再抄一分,或雇觅书手,则多糜帑项,或招募誊录,则又滋侥幸。且传写易讹,虽篇幅可得整齐,而点画未免淆混,亦不如存贮原本,足资检勘。查各书首册俱载有原藏人姓名,若以私家所有得为秘府之储,在伊等尤属非常荣幸。况现奉恩旨续缮全书三分,于江浙两省分贮,嘉惠艺林,则读书好古之士皆得同资抄录,共乐编摩,似亦无须发还原本始能传播。
臣等再四酌度,应请俟续办江浙三分书全竣之后,卽将发写底本收拾整齐,汇交翰林院造册存贮,作为副本。其各督抚购进诸书,谨遵旨令翰林院查点,交与武英殿另行藏贮。真按:清皇室的藏书
理合奏明,为此谨奏,请旨。
乾隆五十一年十月二十六日
皇六子多罗质郡王臣永瑢
皇八子多罗仪郡王臣永璇
大学士 公臣阿桂
大学士臣嵇璜
大学士臣和珅
大学士臣梁国治
尚书臣曹文埴
尚书臣彭元瑞
尚书臣金简
侍郎臣董诰
乾隆五十一年十月二十六日奉旨:依议。钦此。(军机处录副奏折)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五十三 隐逸·沈约 列传第五十五 陈宗室诸王 永修侯拟 遂兴侯详 宜黄侯慧纪 衡阳献 王昌南康湣 王昙朗 文帝诸子 宣帝诸子 后主诸子·李延寿 卷九十四·志第七十·刑法二·张廷玉 契丹國志卷之二十二·叶隆礼 东林列传卷二·陈鼎 千百年眼序·张燧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十三·佚名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八十四·佚名 皇王大纪卷六十九·胡宏 卷十五·萧常 通志卷一百五十八·郑樵 张宪传·薛居正 汉纪五十三 孝献皇帝丙兴平元年(甲戌、194)·司马光 提要·董史 卷二百十·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